近日,一段視頻引爆網絡輿情,視頻中幾隻雪豹幼崽,萌翻了不少網友。這段視頻是真的嗎?是誰拍到這些雪豹?記者就此專訪了海北雪豹拍攝第一人――鐵佔壽。
尋找久已消失的雪豹
雄居河西走廊的祁連山脈,在青海境內東西長870公裡,南北寬100-200公裡。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崗則吾結海拔5808米為極高山外,多為高山,日月山、拉脊山、青海南山等都屬於祁連山脈。
慷慨的祁連山給青海饋贈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難得一見的雪豹,曾經是祁連縣的常客,不過有很長一段時間,雪豹在祁連消失地無影無蹤。
上世紀80年代,祁連縣扎麻什鄉水草肥美,牛羊成群,那時的鐵佔壽還是一個放羊娃,每天行走在草原上,見到的野生動物自然也非常多,「那時經常看到雪豹,不過都是遠距離看到,其實雪豹的膽子非常小,一般在雪山上活動,不輕易下山。」在鐵佔壽的印象裡,最後一次看見雪豹應該是在1988年的冬天。那一天,他正在自家牧場裡放牧,突然看到一頭牛被什麼兇猛的動物咬死,再往西溝山上望去,雪山上有一隻雪豹正在回望,顯然那隻雪豹就是「兇手」。最終那隻雪豹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消失在他視線裡,此後將近30年的歲月裡,鐵佔壽再沒看到過雪豹。
1974年出生的鐵佔壽對祁連草原有著深深的眷戀,他也見證了當地生態環境的曾經惡化以及重生。1998年,鐵佔壽進入祁連電視臺工作,開始在機房幹了一年,之後便在攝像、記者崗位工作,目前是祁連電視臺副臺長。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變換,鐵佔壽始終對家鄉生態給予高度關切,尤其是對雪豹,一直牽掛在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再次追尋到它們的蹤跡。
和雪豹首次親密接觸
今年6月19日,鐵佔壽聽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海北再次發現雪豹!
原來,當地牧民在默勒鎮海浪六社,祁連和剛察交界的一處雪山上發現了雪豹幼崽,便撥打了森林公安的電話報案。祁連縣森林公安局民警一面囑咐牧民群眾千萬不要驚動雪豹,一面做好了出發的準備。鐵佔壽說,雪豹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強大」,生性膽小,所以從不輕易攻擊人類,一旦發現人類接觸到幼崽,很有可能將幼崽拋棄,不再餵奶,這正是他們所擔心的。
多年的記者職業生涯,加之對生態的持續關注,鐵佔壽和當地森林公安局建立了良好的新聞合作關係,森林公安部門每次巡山或遇到新聞線索,都會第一時間通知鐵佔壽參加。這一次也不例外,接到線索後,6月20日鐵佔壽和兩名森林公安民警便迅速趕赴事發地。當然,這一次對於鐵佔壽來說也有些特殊情況,作為一名穆斯林群眾,當時正是齋月,這意味著鐵佔壽要餓著肚子去工作。
到達默勒鎮海浪六社雪山下,也沒有汽車能夠前行的道路,在兩名牧民的帶領下,他們徒步向山頂進發。雪山海拔4000多米,空手行走都會氣喘籲籲,餓著肚子的鐵佔壽還要肩扛10餘公斤的攝像設備,困難可想而知。就這樣在大山裡行進了4個小時後,他們終於抵達半山腰處的一個洞穴跟前,3隻毛茸茸可愛的雪豹幼崽還在洞穴裡,隨行的森林公安民警判斷,這幾隻還不會走路的雪豹幼崽出生一個星期左右。他們觀察後發現,幾隻雪豹幼崽的肚子是鼓著的,說明雪豹媽媽剛餵奶不久。因此,為了防止被雪豹媽媽發現,他們待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匆匆離開。
這半個小時對鐵佔壽來說彌足珍貴,他強忍著因過於激動而狂跳的心臟,近距離拍下了野生雪豹,這不僅是人們第一時間拍攝到海北雪豹,也是第一次給雪豹「全程攝像」,不僅有著極大的新聞價值,還具有極高的雪豹研究價值。
祁連野生動物回來了
它們如同一個個的旅者,在雲遊四海後又回到了家鄉,它們就是祁連的野生動物們。
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好轉,以及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祁連縣再次成為野生動物王國。對此,鐵佔壽深有感觸,也最具發言權。今年,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想把祁連所有的野生動物都要拍攝下來,並且開始付諸行動,目前他已經拍攝到雪豹、巖羊、白唇鹿、斑頭雁、藍馬雞等野生動物,並且有些鏡頭非常精彩。
「我曾拍攝到巖羊群,至少有1000多隻,場面蔚為壯觀。」鐵佔壽說,那是今年6月份,根據牧民群眾反映,他前往天(天盆河)默(默勒鎮)公路沿線尋找巖羊,突然就發現了大規模巖羊群。拍攝巖羊也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兒,巖羊被譽為巖壁的舞者,體型中等,形態介於野山羊與野綿羊之間。其攀登山巒的本領在動物中是無與倫比的,它們在懸崖峭壁只要有一腳之稜,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達兩三米,若從高處向下更能縱身一躍10多米而不致摔傷。尤其是在受驚時能在亂石間迅速跳躍,並攀上險峻陡峭的山崖。巖羊是極其珍貴的野生瀕危物種,屬於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這也意味著,要想近距離拍攝到巖羊,就必須歷經攀巖的艱辛。
和拍攝野生動物付出的艱辛相比,最令鐵佔壽沮喪的是拍不到野生動物,「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得到線索後趕過去,結果發現野生動物們不知去哪兒了。」雖然辛苦,但拍攝野生動物給鐵佔壽帶來了滿足感和自豪感,「通過這些野生動物,可以展現祁連的生態,這應該是我職業生涯中拍攝到的最有意義的片子。」
和諧相處中的喜與悲
野生動物強勢歸來,也給當地牧民群眾帶來困擾。
在鐵佔壽深入默勒、阿柔、小東索各地山山溝溝拍攝野生動物時,時常能聽到牧民們的抱怨:很多野生動物開始和他們搶地盤!就拿巖羊來說,這幾年種群數量成倍增長,之前能看到幾十隻在一起就算很幸運了,現在看到幾百隻在一起的巖羊群太平常了。並且這些巖羊早已學會和人們和平相處,甚至經常到牧民家來「串門」,它們輕鬆地躍過網圍欄,進到牧民們的草場裡,和綿羊一起吃草,牧民們也只能將其驅趕出去。
巖羊算是善良的鄰居,棕熊就毫不客氣了,它們經常造訪牧民的村莊,來了以後必定毫不客氣地「宰殺」牧民的牛羊,填飽肚子後大搖大擺地回到山裡去,連句道謝的話兒都沒有。最可惡的是狼,它們衝進牧民的羊群後,會將所有的羊全部咬死,簡直就是一個破壞專家。「現在政府也有補助措施,被咬死的羊,政府會按市場價折半賠償給牧民群眾。」鐵佔壽說,雖然如此,牧民們還是經常因兇猛的野生動物而蒙受損失。
當然,野生動物多了,也會帶給人們驚喜。在默勒河,每年的5月至10月,大量的斑頭雁在這裡集結,留給祁連震撼的美景,還有野犛牛、藏野驢、馬鹿等等,讓祁連動感十足。
來源/海東時報 青海輿情
編發/祁連山報新媒體中心
掃描二維碼,關注海北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