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懿 / 嚴善錞:兩位先生 有關西湖

2021-02-19 中國美術學院

這是一個在西湖畔展出,志在「西湖」,又不僅在「西湖」的展覽。

2017年3月21日,「西湖志:王公懿 / 嚴善錞作品展」在毗鄰西湖的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現場展出兩位先生有關西湖的經典與新作,宣紙、絹、銅版、雁皮紙、木版等多種材料交織的展廳內,柳、桃、石、荷、雪、橋、樹、山、影、湖等共築的畫卷徐徐展開,靈動又紮實。兩位參展藝術家王公懿與嚴善錞的作品分別佔據美術館上下兩層空間,面貌差距頗大但又內有關聯。

「西湖志:王公懿 / 嚴善錞作品展」開幕式現場嘉賓

中國美術學院黨政領導錢曉芳、許江、胡鍾華、王贊、孫旭東、劉正、姜玉峰、杭間、高世名,應達偉,副院級領導宋建明,參展藝術家王公懿、嚴善錞,中國美術學院老教授趙宗藻、林康華、甘正倫、吳山明、鄔繼德、朱維明、陳聿強、陸放、陳之川、原招生辦主任張遠,教學單位及職能部門負責人,繪畫藝術學院師生,媒體記者及藝術愛好者們出席開幕式。

「西湖催生著藝術的誕生,藝術又孕育著西湖生生不息的美。『西湖志』,何為『志』?心記也,他們的『西湖志』,不是畫西湖的某一片湖山,某一道風光,而是記寫心中對江南美學的一種追求。」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不禁感嘆:「他們描繪的不僅是西湖,更是西湖的無常。」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致辭

許江表示,王公懿老師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以一套《秋瑾組畫》名貫中國,這套木刻即重建了中國美術學院版畫在新時期的高度,又開創了中國文化傳統活化的秉志取向。此後,王公懿老師以其奔放的藝術個性,行走天涯,在世界藝術創作,舉辦展覽,創作浩瀚的作品。2010年,在此地舉辦過一次個展,展覽從大型裝置到水墨繪畫,都是要表現水墨偉大的詩意。

 

嚴善錞老師是以藝術評論名士,策劃了很多展覽,但他別具匠心,一直堅持版畫創作,多年前,曾有幸於深圳的版畫工坊見到嚴善錞老師進行創作,嚴老師非常小心、專注的進行他的藝術創作,他用觀察水墨變化的一樣的眼光來觀察銅版畫油色的變化,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許江覺得,嚴善錞老師的畫中潛伏著一種綿長的愛,抽絲剝繭般的細微體驗。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致辭

王贊表示,王公懿、嚴善錞兩位先生是中國美術學院院培養出的資深教授和著名藝術家,兩位藝術家的作品也是美院學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文獻資料。兩位老師一直關心著母校的版畫系的教育教學,近幾年來多次受邀在版畫系講座和工作,將自己教學和創作中積累的大量實踐經驗與思考成果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母校版畫系的年輕學子們。為此,中國美術學院教師發展中心聘王公懿、嚴善錞兩位先生為教師發展中心的指導老師。

王贊還代表學院感謝兩位先生的無私捐贈。此次展覽,兩位先生都捐贈了自己的代表作品,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向學習、工作過的母校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王公懿老師向學校捐贈版畫作品《秋瑾組畫》原版共8件,並向母校捐贈了展覽中的一套版畫作品及展出作品當中的部分作品。《秋瑾組畫》作品為王公懿讀版畫系研究生時的畢業創作,曾獲得青年美展金獎。嚴善錞老師將本次展覽的全部版畫作品以及部分其他作品捐贈予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其中版畫作品共180件。

王公懿致感謝辭

王公懿在致辭中感謝母校給自己和嚴善錞老師一個匯報自身的創作和學習的經驗的機會。她說,「中國美術學院是我們的母校,在這裡學到的一切都使我們終身受益。同時也感謝林風眠先生、潘天壽先生等老前輩留下的藝術遺產。感謝給我們以教誨的所有老師,導師趙宗藻先生、林康華先生以及趙延年先生,感謝與我們共修的同學。」

本展既是常規意義上的藝術家聯展,又因王公懿與嚴善錞亦師亦友的關係可視為某種藝術家式教學的成果展。開幕第二天,兩位年輕策展人閔罕與劉瀟還將分別帶領各自領域的學生在展廳內和兩位藝術家直接對話,教學在展覽中落地,既是踐行,也是某種傳承。

策展人之一閔罕致辭

「作品本來的原貌與材質被用心地放置前線,非常直接地面對觀看者,作品本身得到足夠尊重。」閔罕表示。作為「西湖志」首展,王公懿與嚴善錞可謂誠意甚足:王公懿創作了系列新作,嚴善錞則在原有基礎上持續精進。對他們而言,「西湖」既是客觀對象,也是主觀寄託,更像某種藉口,成為個體抒發的宣洩口。策展亦夠真誠。據劉瀟透露,「西湖志」是一個持續性展覽項目,接下去將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據此進行多樣演繹。

國美美術館副館長餘旭鴻主持開幕式

展品本身亦非寫生之作,而是藝術家的記憶和身體對西湖感知的洞察與再現。經歷千餘年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演變,「西湖」早已脫離最基本的對象意義,成為某種豐富指向的景觀性存在,既是對象,也是心象,藝術家們對西湖的記錄和以西湖為志氣抒發的場景,承載著更多細節與含意。他們的西湖山水,凝練了人們對自然界諸多的當代觀看與欲望。

他們書寫的「西湖志」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有所用心,超出言外。

我們心裡的「西湖志」與其共鳴,又有不同;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真俠客

本次,王公懿展出的大部分是新作,「這個命題(西湖志)是高世名副院長給的,對我來說其實蠻難的,因為要在美國那樣一個冰天雪地的環境裡畫西湖,這與我原來那種日記式的創作方式有一點距離。當時因為不知道(展覽)場地多大,就拼命做。」

點睛絹草|王公懿

被譽為藝術圈清流的王公懿特別真,遠離中國的她獲得了觀看中國以及面對自己的極佳位置,這種合適的距離感使她由最初面對社會的悲憤疾呼而返回內心自省,將藝術變成為自身修煉的「日課」,這種歷經洗滌而愈顯沉實豐足的美感體驗,不露痕跡地融進到她日後的創作中。

「這種回望與時代沒關係,和你的血液有關係,我在國外生活了這麼久,生活方式和外國人沒有差別,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但骨子裡就是中國人,看到中國的古畫愛的要命,雖然並不是懂多少道理,但是沒有辦法就是愛的要命,所以中西合璧不是刻意,我們就是中國人,而且有時候越遠離祖國越愛它,就好像魚在水裡的時候不感覺自己在水裡,一旦被撈出來擱在旱地裡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是在水裡,特別渴望水。」她在不斷地尋找可能性,不斷地想要掙脫自我或賦予的枷鎖。

面對過去,她也不會刻意避免,如木刻組畫《秋瑾》一站成名後,王公懿在2014年創作的作品中依然表現了對傳統技法的繼承與揣摩。面向未來,她更是大膽嘗試,如她用木炭和蠟筆非常直接地在絹上「畫」,遠看,整體亮眼,近看,直接豪爽,沒有廢話,情感直接表現,但絕非表現主義般的「宣洩」,而是情感正常的流露,沒有表演性質的切入,讓人既感動又舒服,而不是擊倒或鎮壓,簡單而言,這是一種十分舒服的觀看感覺。「絹」是王公懿一直很喜歡的材料,「因為『絹』很有中國氣息,它很雅,可我又不是畫工筆,對材料我一直不是很刻意,但『絹』有它的魅力,墨、丙烯等都可以和它結合,很包容,我喜歡用,用的好不好我也不知道,我不太講究材料,只是表達,什麼東西需要用就用上去,它也就會接受。」

斜影|王公懿69 x 90.5cm木刻版畫

她很多畫都是持續地畫,每次改完,她都會標註上修改時間,因此在她畫面的邊角處,往往會出現好幾個時間段,「我的經驗是從來不扔畫,過一段時間再打開看看,哎,加點東西,很好啊。沒有一張畫是不能畫好的,只是你沒有完成它,這是我的經驗。」比如有張畫,她在2006年畫上了最初的藍色,2015年最終完成,花了9年的時間,「丈二的尺幅,畫的時候也很吃力,但是我很喜歡,這次就拿來了。」

溫莎藍系列|王公懿

對她來說,西湖既是藉口又是對象,「因為西湖是特別南方的東西,我是北方人,到了西湖覺得好溫柔啊,非常詩意,很好,但和美國比又不一樣,覺得西湖又小了一點,嚴善錞是杭州人,他就愛死了西湖,我沒有愛死,但我還是喜歡,我畫西湖沒有任何的虛情假意,是真情實意地畫它。」

「所以對於年輕人,我特別想說的是,甭管遇到什麼事都要特別坦然地接受它,壞事最後可能是很好的結果,這不是道德上的說教,而是事情發展的某種際遇,都無所謂,就隨波逐流地跟著它,所以我的作品都是日記,它記錄我這段這樣,那段那樣,我喜歡畫畫,沒有刻意,它是我唯一宣洩和表達的手段,我自然而然就做了,沒有想刻意地迎合什麼,或者要怎樣。」

真文人

嚴善錞是杭州人,為七十年代末學院開放以來第一批畢業的藝術家。近十年來,一直著力於通過蝕刻版畫與綜合材料繪畫描繪西湖,自成一套古雅、清靜與溫潤的創作語言。「這次首次公開展出了他的一批亞克力作品,由丙烯材料創作而來,是對他那批銅版作品主題的回應,在機理、材質等手法方面有一定的延續。」閔罕十分推崇嚴善錞的文人氣質:「他的作品中『景』是重複出現的,這和他的心象有關。」

湖上N0.05|嚴善錞

嚴善錞在本次展覽的策劃上著力頗深,如王公懿二樓圓廳內作品懸掛展示的方式就源自嚴善錞的建議,「都是他的主意,非常好。」王公懿直言稱讚,嚴善錞視為份內。而「前些年,王公懿老師向我介紹了一種她從法國的一個版畫工作室學來的銅版畫技法,我覺得與珂羅版的氣質有相似之處,我就將它做了些改進後,用來創作我的《西湖》系列。」二人真誠相對,讓人羨慕。

作為對展覽主題「西湖志」的再思考,以及自我母題的深入推進,嚴善錞此次帶來了一眾新作,位於一樓圓廳內,將原先銅版之作「西湖」用丙烯再作於相對尺幅更大的板上,視覺感與空間性產生了微妙又有趣的變化,而一樓方廳內則集結了其頗具代表性的銅版之作,兩處空間交相呼應。

湖上N0.06|嚴善錞

嚴善錞的作品不是對西湖的龐大敘事,而是對一花一石、一葉一捲雲的細節描繪,簡單而富有詩意。作為兒時最親切的「玩伴」,「西湖」是他最親近的記憶之源。即便身在他鄉,這些回憶仍提供無限創作靈感。對於嚴善錞來說,西湖是自己獨一無二的記憶,「今天的西湖與我們小時候還是有點兒不一樣。不光是景觀不一樣,看景觀的方式也不一樣。我們過去都要上山、下湖去感受西湖,那種感覺與現在旅行團的走馬觀花完全不一樣。我們當時更多的是爬山,到山上去看,那樣你就可以看西湖的一個全貌,西湖與一個城市的關係。」

西湖•西山01|嚴善錞|13 x 19.5cm|2015

嚴善錞是用「純真之眼」去觀看世界,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世界。通過西湖這方天地,他在尋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雅趣與自信。

本次展覽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主辦,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版畫系協辦,將持續至4月1日。


西湖志:王公懿作品展  /  西湖志:嚴善錞作品展

◎開   幕:2017年3月21日(周二),上午10:00

展   期:2017年3月21日—4月1日

地   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市南山路218號)

主   辦: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協   辦: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版畫系

學術主持:高世名 / 餘旭鴻 / 王   霖

◎展覽總監佟   飈

◎展覽支持趙   輝 / 夏商周

◎策  展  人閔   罕 / 劉   瀟

文|鄒萍 張同芳

攝|申博 周紅

編輯|廖垣

相關焦點

  • 【雅昌專訪】嚴善錞:西湖 你是我的獨家記憶
    快耳順之年的嚴善錞依舊想著自己幼時圍著玩耍的那片西湖,靜靜的夜,白漫漫的雪,魂牽夢繞。也許,這就是故鄉的情,讓你一輩子都牽念著。這次在前波畫廊展覽大部分是他近兩年的新作,一百多張蝕刻銅板畫,而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西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西湖在印象裡已經變成了一處風景名勝,但對嚴善錞則是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很多人一笑說:「這是情懷」。的確,在嚴善錞身上你會看到一個現代文人墨客的思考哲學,而對藝術家來說,這樣的記憶也是最有價值的創作素材。
  • 即將展出 | 嚴善錞:十年
    —— 吳自牡《夢梁錄》卷十二之《西湖》在過去的十年裡,嚴善錞成為了杭州西湖的畫家與詩人。他在杭州出生,198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最近因家事又重回杭州。在這十年裡他的繪畫與版畫幾乎毫無例外地都與西湖及其周遭相關。
  • 春華秋實 美不勝收:西湖盆景園姚明建先生果樹盆景藝術欣賞
    ▲《西湖盆景園》園主姚明建先生(選自空港的美篇) 春華秋實 美不勝收 >——河南許昌西湖盆景園姚明建先生果樹盆景藝術欣賞 視頻|丁愛民攝影報導 來源|華藝愛民畫報
  • 馬二先生西湖遇「神仙」,讀《儒林外史》十四、十五回
    馬二先生去遊覽西湖,西湖自古是繁華之地,馬二先生食量大,口袋裡沒有錢,一路上對看到的各種美食羨慕不已,沒有錢買,只得咽唾沫。走得餓了,只能花幾個錢吃碗麵,吃不飽,再去買幾個錢的便宜小零食填飽肚子。西湖美景一個接一個,遊客人擠人,馬二先生毫無觀賞美景的悠閒心情,只在人窩裡亂撞,覺得路走也走不盡,甚是可厭。
  • 鄭州碧桂園西湖項目漏水 業主感慨「西湖水我的淚」
    原標題:鄭州碧桂園西湖交付「水景房」 業主感慨「西湖的水我的淚」近日,映象網接到鄭州市民林先生投訴,稱其在鄭州碧桂園西湖項目購買的商品房住宅存在嚴重漏水等諸多安全質量問題,因與開發商反饋後一直得不到解決,遂聯繫映象網,希望得到媒體的幫助。
  • 蘇東坡修建,比西湖早20年的東湖,林則徐左宗棠都來過,不在武漢
    西湖水,東湖柳。東湖暫讓西湖美,西湖卻知東湖先。這兩句詩流傳已久,「西湖」當然指的是杭州西湖,「東湖」卻不是著名的武漢東湖,而是「鳳翔東湖」。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把杭州西湖和鳳翔東湖放在一起來說呢?這是因為一東一西兩個湖都和北宋大文豪蘇軾有關,都是由蘇軾疏浚、修建,成為千百年來著名的人文景觀和遊覽勝地。
  • 河南也有西湖,名氣雖不比西湖,但景色不輸杭州西湖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享受生活,越來越喜歡出去旅遊,我國很多景點都很漂亮,畢竟我們國家土地遼闊,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在這麼多的觀光景點裡,誰都沒有,不能丟失西湖,西湖在我們國家的所有景點中,風景是一兩個美麗的,更是無可替代的景點,春天到了,世界各地都開滿了鮮花。
  • 唐宋三大文豪的西湖緣,均知杭州,詩詞中充滿對西湖的深厚感情!
    西湖歷史悠久,因為佔盡了天時地利,江南中心地帶之一。又是中國難得的城中大湖之一。湖光山色。西湖現在風平浪靜,實際歷代因為錢塘江連通西湖,錢塘江大潮雖然壯美,但是往往也會帶來水患。西湖之名除了景美這是無可否認。中國沒有一個湖能如西湖這樣歷史底蘊深,與很多歷史名人有不解之緣。
  • 這幾張西湖老照片是不是很眼熟?92歲老先生講了它們背後的故事
    87歲時的張侯權先生,攝於2015年我決定對張老先生作一個系列的專訪——把他拍攝老杭州的故事,把他和夫人、著名中國書畫家單眉月的人生經歷慢慢記錄下來,想要講給讀者聽,也想把兩位藝術家一生的許多創作,分享給大家。
  • 孫克書法展暨中國畫名家寫生活動在揚州瘦西湖舉行
    「風雅瘦西湖—孫克書法展暨中國畫名家寫生活動」在揚州瘦西湖藝術中心舉行。中國畫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孫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羅世平,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張復興等參加活動。活動由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瘦西湖藝術中心主任董雷主持。
  • 揚州的西湖比杭州的西湖小才叫瘦西湖嗎
    西湖在杭州,瘦西湖在揚州,很多人搞不懂為瘦西湖的名字的由來,都以為西湖和瘦西湖有點聯繫,難道是比西湖小而得名嗎。瘦西湖那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悠久的文化歷史讓人回味無窮。"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揚州堪稱瘦"!
  • 翻過《西湖民間故事》還有連環畫的你,應該知道這個杭州人
    徐飛的甥孫劉先生告訴我。九旬高齡的徐老太太,在1月10日那天,翻開《錢江晚報》看到這篇《這本杭州人的必讀書,你家裡有沒有》時,就激動了。她馬上把同住一個小區的女兒、孫子,還有外甥徐瑜(徐飛的兒子)都叫了過來。老人家還打開手機,掃了碼,登錄小時新聞客戶端,在我們這篇文章下留了言。
  • 一屆新秀兩位三萬分先生?詹姆斯已經達成,就看安東尼的了
    這是一項偉大的創舉,在此之前,同一屆新秀有兩位球員的生涯總得分之和超過60000分,只有1985年卡爾-馬龍和尤因能做到。 而且,安東尼本來還很有機會能成為三萬分先生的,但是現在看來難度有點大,要不是之前耽誤了一個賽季,安東尼大有希望躋身三萬分俱樂部,那麼2003年白金一代就將擁有兩位三萬分先生,這是前所未有的。
  • 浙江大學離西湖最近的一個校區,出門就是西湖,這裡啥樣?
    西湖的美自然天下皆知,每年都有超多的人前來駐足欣賞,不過他們很多人遊完西湖就離開了,其實西湖邊還有好多值得一訪的地方,比如南山路上的中國美術學院,以及今天小編想說的植物園旁邊的浙江大學等等,浙江大學校區眾多,分布在杭州及海寧、舟山,在杭州市內就有五個校區,那麼哪個校區離西湖最近呢?
  • 【古文探奇】西湖小史-六獻
    數先生雖逝,遺徽剩墨尚足照映湖山。嗟乎!孤山非君復不著,冷泉非樂天不名,誰謂地不以人重哉!近四賢祠增入王元美,此公為一代文章冠,俎豆無忝。獨進東粵周公,不知何意?餘謂周有專祀,似不以此重也。孫太初畜鶴南屏,詩最清勁,可亞和靖。入太初,諸賢定當把臂。
  • 誰是新任「西湖棋王」?開枰過招見分曉
    誰是「西湖棋王」?這兩天在浙江省圍棋協會開枰的賽事可以告訴你。2016年首屆西湖棋王賽採用積分編排賽事,在循環賽中,棋手胡嘯摘桂冠,成為一代「西湖棋王」。第二屆開始,比賽採用三番棋挑戰賽制,如果你想要成為「西湖棋王」,首先要參加「振德杯」錢塘十強賽,成為十強賽的冠軍才有資格挑戰往屆棋王。
  • 同心追夢新時代 共建共享新西湖——民革西湖四支部與西湖區投促局...
    同心追夢新時代 共建共享新西湖——民革西湖四支部與西湖區投促局機關黨支部開展共建活動 2020-12-09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軾與杭州、與西湖已不可分
    在蘇堤與南山路丁字相關的西北角,頭戴便帽,面帶微笑,衣袂飄然,昂首雲外的老市長蘇東坡默默地站立著,仿佛是在與杭城百姓訴說著修蘇堤的好處,也像是在給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遊人講解他心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神態是那樣的儒雅、恬淡、自信和灑脫,讓人忘記那是一尊雕塑。
  • 大埔西湖公園:西湖不是杭州特產,梅州也有西湖
    大埔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位於大埔縣城西北部,公園佔地總面積580畝,分陸地、水域兩部分。 西湖公園建成以文化、湖岸、溪流、古樓、牌坊等6個功能區,38個景觀集大埔「四鄉」、「四名」特色於一園。
  • 明前龍井,在西湖.
    春風漸暖西湖龍井鮮淨甘爽達到一年裡極佳的狀態無論你喝不喝茶你都知道這個季節屬於明前西湖龍井無論你是不是老茶客都會心念一口明前的西湖龍井無論你在塞外還是江南是在春天還是夏秋冬而喝茶的朋友都知道,西湖龍井按照採摘時間的不同,最終呈現的味道也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