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夥伴們,歡迎來到厚迷英語故事集頻道。
在厚迷英語故事集,我們為小夥伴們準備了別具特色的中西方小故事。
本期正值中秋佳節之際,小夥伴們有和家人一起觀賞圓圓的月亮,吃甜甜的月餅嗎?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因為這一天正好是一年的秋季,又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Mid Autumn Festival)
皎潔的皓月總承載著人們無盡的相思: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他鄉有明月,千裡照相思」;
「自古中秋月最明,且把思念遙相思」。
那麼,小夥伴們知道中秋的月亮為什麼寄託了人們那麼深沉的感情,而中秋又是怎麼來的呢?
↓ 點擊視頻,讓我們的歪果仁朋友Jack用他的方式帶你了解一下↓
怎麼樣?是不是第一次聽到英文版中秋節的故事,長知識了吧?
「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所以說,中秋寓意著「團圓」,是人們慶祝豐收,團圓的日子。
這一天,民間有許多有趣的習俗:祭月、賞月、吃月餅,觀花燈。還有的地方有觀潮、偷菜的習俗(想不到吧)
1、月餅名字的由來
漢朝時傑出的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芝麻、胡桃,當地人們用胡桃仁做餡,做出一種圓形的餅,稱為胡餅。
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楊貴妃一同賞月吃胡餅。玄宗說:「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想要改個名字,卻又一時想不出好的主意。楊貴妃抬頭一望,一輪圓月高懸夜空,恰如這桌上圓圓的胡餅,便脫口而出:「月餅」。玄宗一聽,拍手叫絕。從此,「月餅」這一叫法便流傳開來。
2、月餅起義
元朝末年,統治階級的統治十分殘酷腐敗,各地起義軍此起彼伏。那個時候,朱元璋也帶領一支農民起義軍準備揭竿而起。但元朝官兵搜查很嚴密,傳遞消息很困難。朱元璋手下的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個計策,命令屬下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中,再派人分頭傳至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同時起義響應。到了中秋節當晚,各路義軍果然一齊響應,很快便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元大都被攻陷,起義大獲全勝。
朱元璋也成為明朝開國皇帝,從此中秋節的又恢復了往日的歡樂氣息。
掃碼關注,更多原創英語小故事等你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