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四個傳說

2021-02-22 九妖網

中秋節的四個傳說

第一傳說:唐高祖與「祝捷餅」

中秋節的第一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傳說很多,較流行的觀點是出現在唐朝。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 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唐朝建立後,突厥一方面支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另一方面,又自 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淵委任當時著名將領李靖為北徵總指揮(行軍總管),反擊突厥,最終得 勝。

李靖凱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當晚有吐魯番人向李淵獻餅祝捷。李淵其時正與群臣分享李靖勝利的喜訊,看到圓圓的祝捷餅十 分高興,笑對當空,脫口而出——「應將胡餅邀蟾蜍」。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應該邀請月亮之神下凡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可口的胡餅。 李淵遂將胡餅分給群臣,君臣一道品嘗,賞月。據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由此而來,並由宮中傳到民間。

其實,這個傳說並不能作為月餅起源的依據。上古時,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等天體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佔星」的 風俗,在拜月時,都會供上一種圓圓的小餅子,這個小餅子才是月餅的雛形。

第二傳說:楊貴妃為「月餅」起名

說了月餅來歷的傳說,再說月餅這個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們並不把月餅叫「月餅」,其叫法很多,如李淵說的「胡餅」,還有「小餅」、 「月團」、「宮餅」、「金餅」(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餅。過去,漢人把生活在中國北方、西方的匈奴、鮮 卑、氐、羌、吐蕃、突厥等遊牧民族,統稱為「胡人」,他們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麵餅,被漢人稱為「胡餅」。這種餅圓圓的,糖餡、包以果仁 等,很好吃。

那麼,胡餅又是如何改稱月餅的?這便與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貴妃有關了。楊玉環,原名楊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 18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美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眾,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見了沒有不動心的。好色的李隆基聽說 後,便把時年已27歲的兒媳婦搞到了自己的後宮,冊封為貴妃,萬千寵愛集於她一身。有一年中秋節,李隆基和楊貴妃一起吃胡餅賞月, 風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風雅,覺得胡餅一名不好聽,想改個名字。但起什麼名字好呢?一時想不出來。楊貴妃抬頭一望,其時高懸空中的 一輪圓月,恰如這圓圓的胡餅,遂脫口而出——月餅。李隆基一聽,連連拍手叫絕。「月餅」一名,由此叫出來了。

但這個傳說似乎不靠譜,有這樣的記載,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節賜餅給新科進士,當時此餅並不叫月餅。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 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餅仍不叫月餅的。有的學者稱「月餅」一詞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中,我查了一下,並無此詞。

其實,在宋代,人們也不把月餅叫「月餅」,文人喜歡稱之為「金餅」,如與梅堯臣齊名的宋代文學家蘇舜卿有詩句:「雲頭豔豔開金餅」、 「金餅隔林月」。在宋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尚沒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才變濃,但多稱之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餅」才 正式定名,中秋節吃月餅風俗也廣為流行。如「明嘉靖《威縣誌》稱,「中秋,置酒玩月,為月餅饋之。」明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記 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第三傳說:吃月餅與「殺韃子」

中秋的傳說多是美妙的,但這個「殺韃子」的故事卻滲透了一段不愉快,它與元末起義的傳說有關。在元未,天災人禍連連,民不聊 生,蒙古人對中原漢人的統治也更為嚴厲。為了奴化漢人,有的地方竟然規定,新娘的初夜權要獻給主政當地的蒙古人(韃子)。當時男人

娶媳婦是不敢張揚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韃子知道。為防止漢人造反,還不準民間私藏鐵器,十戶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這些 奴化政策,激起了漢人的不滿,民間反抗情緒強烈,各地都在醞釀起義,相約「殺韃子」,推翻元政權。當時公開聚會是行不通的,為了傳

遞統一行動的信號,保證隱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後來的明太祖,便選擇八月十五吃月餅的機會,將寫有起義信號的紙條包在月餅裡,通 過這種傳遞方式,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起義勢力。

其實,這個傳說應該是張冠朱戴了,想出「吃月餅,殺韃子」妙計的是當時江蘇泰州的大鹽商、後來在蘇州稱王的的吳王張士誠,而不 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當年並沒有這麼牛,他和尚、要飯出身,後來過不下去了,才跟著郭子興鬧革命,並最終奪得江山的。

第四傳說:嫦娥奔月與「不老藥」

嫦娥奔月,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愛情傳說,在所有中秋傳說中,它是最為悽美的。嫦娥奔月怎麼與中秋節聯繫上的?這裡故事就多了。

嫦娥,原名??穡??巧窕叭宋錆篝嗟鈉拮印5轎骱菏保??芎何牡哿鹺愕幕洌??某?ldquo;嫦娥」。嫦娥奔月有兩種版本,均見於《淮南 子》。一種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藥奔月:「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鸕潦持??孟桑?既朐輪形?戮??rdquo;。這句話的意思 是,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長生不死藥,貪心的嫦娥背著丈夫偷後吃後,跑到了月亮上,成為了月亮女神。

另一種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藥:跟后羿學習射箭術的逢蒙聽說后羿搞到了長生不老藥,於是前去偷竊。逢蒙未能得手,惡從膽邊 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

成神了,人間便就開始拜神嫦娥了,但拜月是女人的事情,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特別是結了婚的女人,在中秋節一定要拜 拜月的,因為月屬陰,主生育,過去是多子多福,拜月自然是希望自己多懷孕。拜月時,會供上一種圓圓的有餡的餅子,這種圓餅後來逐

漸演變成了「月餅」。除了供月餅,另會有瓜果之類的時鮮,特別是有籽的瓜是不能少的。除了拜月,過去女人在中秋時,還要「摸秋」和「送 瓜」,送瓜就是送子,此行為是過去中國民間乞子心願的一種流露。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那些傳說,英語怎麼說
    四六級有問題,請點擊↑↑↑,關注會有驚喜喲!
  • 關於中秋節的六大經典傳說故事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 中秋節的傳說(精選10篇)
    後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期望有一天後羿與嫦娥能夠團圓。  中秋節的傳說(二):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 中秋節的五個經典傳說,一定得知道
    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 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後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
  • 中秋節故事大全(月餅的由來、經典傳說和英語相關)
    英語中關於中秋有哪些趣味內容呢?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識,大家可以瀏覽了解。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徵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徵,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傳說丨唐玄宗、朱元璋、乾隆,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到了唐玄宗這兒,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生日就在中秋節——前十天的八月初五,這一天稱作「千秋節」,取「千秋萬代」的意思。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秋節的前身,所以每逢這天,宮廷必要大擺筵席慶祝。唐玄宗浪漫多情,過中秋當然不能將就了。話說,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如銀,萬裡一碧。
  • 中秋節和月餅的來歷和傳說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和傳說
  • 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由來傳說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 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 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的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 源,說法較多。
  • 中秋節的起源、傳說及習俗(雙語) (附視頻)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傳說古時候,天空曾有10個太陽。一天,這10個太陽同時出現,酷熱難擋。弓箭手後翌射下了其中9個太陽,拯救了地球上的生靈。他偷了長生不死藥,卻被妻子嫦娥偷偷喝下。此後,每年中秋月圓之時,少女們都要向月宮仙女嫦娥祈福的傳說便流傳開來。說起中秋節你可能還沒有老外懂得多?
  • 日本的中秋節
    和中國一樣,每年的農曆8月15日是日本的中秋節。在日語中,中秋節的正式名稱叫「十五夜(じゅうごや)」或「中秋節(ちゅうしゅうせつ)」。中國的中秋節一般分為迎月(農曆8月14日)、賞月(農曆8月15日)、追月(農曆8月16),時間跨度是三天。
  • 中秋節主題資源:關於中秋節的英語乾貨都在這裡了
    整理自Gogolearning教師成長學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在這個特殊的節日,奇速君把這些年積累的關於中秋節的資源進行了整理,課件、視頻、文化介紹、故事和繪本、練習和活動等實用資源分享給大家,作為中秋節的獻禮!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 中秋節: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你了解嗎?祭月的西瓜要怎麼切?
    一年有12個月,12個月又分成4個季度,每個季度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秋季也就分為孟秋、仲秋和季秋三個部分。八月十五正好在仲秋,而且一個月30天,15正好在中間,所以八月十五這天,就被命名為中秋節。因為中秋節這天,月亮比以往更圓更亮,所以才有了月亮節、月夕節這些名字。
  •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 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應該也準備好吃月餅了,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也知道中秋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可是你知道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日嗎?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中秋節農曆是幾月幾號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
  • 中秋節小故事!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 中秋節要到了,你知道為什麼叫中秋節嗎?
    《唐書·太宗記》就出現「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詞了。可見,唐代中秋節已成為節日。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賞月中秋節的傳說也是非常多的。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小時候虔誠拜月,長大後,被選入宮,未被寵幸。
  • 中秋節,什麼是中秋節?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
  • 中秋起源、中秋節傳說、中秋習俗
    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到了明清,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中秋上升為與新年、清明、端午並重的民俗大節,節俗活動豐富多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之日,又是親人團聚、團圓之時。自古以來,團結、團圓、慶豐收,就是中秋節的主題。
  • 中秋節冷知識17則:楊貴妃為月餅定名,慈禧延長中秋節…
    單是中秋節的別稱就有十多個,其文化傳承可見一斑:一則因節慶時間,稱八月節、八月半、八月會、仲秋節等;二則因節慶內容,也稱月節、月夕、拜月節、玩月節、追月節等;三則因節慶寓意,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四則因時令特點,諸瓜果成熟上市,又稱果子節… 03關於中秋節起源,多與古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