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孩子一言不合就開始尖叫是個啥意思呢?
你見過不尖叫的小孩嘛?尤其是1-3歲的娃。
反正我是沒見過。
這個行為可能從嬰兒階段就開始了,一般會在四五歲之後開始減少並逐漸消失,說明這是屬於學齡前幼兒的一個年齡特點。
學齡前的嬰幼兒為啥這麼喜歡尖叫呢?
原因有四
一,發洩情緒
這個不用多說了,大人不爽了,或者太興奮了也很想尖叫,只不過小孩子不像大人那樣在乎面子好不好看,直接放飛自我,想叫就叫了。
二,可以成功的引起你的注意
你有沒有發現,小孩乖乖一聲不響的時候,反而會失去父母的關注,一旦尖叫製造一下噪音,大人就立即圍上來了,百試百靈啊有木有!
所以小娃沒事愛尖叫,很可能只是想告訴你「哎,快來看我!」
三,探索自己聲音的極限
小娃就是很好奇的,喜歡探索和探險,探索自己聲音的極限,也是他的日常探索之一,他會想知道,自己究竟能叫多大聲,能達到多高頻率,用多大力氣嗓子會啞,叫到什麼程度會把父母搞到抓狂……
四,進化遺留
有一種人類學的說法是,進化會讓那些愛使勁尖叫的孩子更多的生存下來,因為在遠古時期,一個很弱小的人類孩子,當他遇到危險的捕食動物的時候,如果他尖叫的聲音很響,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尖叫一般可以達到兩個目的:1,把大人喊來保護他,2,嚇跑捕食者。
雖然沒有得到證實,但是還是覺得好有道理啊!我們之所以存在,原來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宗都喜歡尖叫啊!
當孩子又製造魔音的時候,很多父母會直覺性的的跟孩子大吼一聲:「不許叫 」,但這樣的方式不單不會嚇退孩子,而且會讓他們的這種行為越來越嚴重,因為你就是用「嚇人的音量」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他會繼續模仿你這種行為,越來越愛叫喚!
「噪音病」沒法治了嗎?
還是有一些辦法的,就是需要很多耐心,悄悄的把寶貝尖叫的欲望,扼殺在萌芽當中。
一,掌握好孩子的作息
孩子什麼時候喜歡尖叫?一般都是太累,太餓,或者不太舒服的時候,這些生理上的不適會讓他們心情煩躁,更加想要用尖叫來發洩,捎帶手把大人召喚來哄他。
所以,一定要搞好孩子的作息,讓他餓了的時候正好有吃的,困了的時候正好有床,也就沒有什麼必要尖叫了。
二,不要在過於安靜的公共場合裡待著
帶孩子出門,諸多不便,孩子尖叫幾乎是難免的,儘量帶他去一些稍微嘈雜些的公眾場合,譬如說超市,兒童遊樂園,大眾的餐廳,等等。
至於圖書館,高級飯店這種地方,會比較安靜,孩子隨便叫一聲就會特別的刺耳,帶孩子的父母會覺得丟臉,動作容易變形,要麼就不顧一切的給各種獎勵讓孩子安靜下來,要不然就會不由分說的懲罰孩子一頓,不管哪種處理方式,都會強化孩子大聲喊叫的行為。
如果孩子在比較嘈雜的環境裡,叫個一兩聲也不打緊,你可以比較從容的應對這件事,父母的心態平穩了,才能有效的管教孩子。
三,請孩子用「房子裡的聲音」
有的時候孩子尖叫只是因為很高興,那麼就要給孩子定規矩。
但是這個規矩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而不要籠統的說,小點聲,孩子並不知道小聲點,是要多小聲。
告訴孩子,我們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房子外面的聲音」,只要你能看到天空,就沒有限制,使勁喊沒問題,如果你看不到天空,也就是頭上有屋頂的時候,就要用「房子裡的聲音」。
「房子裡的聲音」具體有多大呢,就是媽媽平時說話這麼大聲。
當孩子在尖叫的時候,不要急於制止或者批評,可以做一個「噓」的手勢,然後用壓低一些的聲音和孩子說話,孩子為了聽清你在說什麼,會停止發出噪音的,聽你說話的。
對孩子說,現在我們在屋子裡,要用「屋子裡的聲音」,孩子會對這種有儀式感的東西特別接受,只要不是心情特別糟糕,都會上套的。
四,讓他一次喊個夠
父母們要經常讓孩子放放電,多帶他們到室外,大自然當中,使勁的瘋跑,喊一喊,喊夠了,回家也就不想喊了。
五,遊戲力
可以和孩子做個遊戲:
哇喔,你剛才的聲音好大,像個獅子在吼一樣,那你知道貓貓怎麼叫嘛?
如果娃兒吃你這套,你可以再推薦一些比較安靜的動物讓他學,譬如說,蛇,貓頭鷹,老鼠,企鵝,長頸鹿……
六,承認孩子的感受
很多時候,孩子愛尖叫是因為心中不爽,或者失去耐心,尤其是當你排隊的時候,或者急切的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
碰到這種情況,要先接納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你不喜歡這個地方,人太多太擠了,但是媽媽要買菜,再等幾分鐘就好了。
這樣說孩子不光會得到安慰,而且也會逐漸的學得像你一樣,懂得將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以後才會更少用尖叫來表達情緒。
七,讓他別太閒
有的時候孩子尖叫純粹是因為太閒,那就的給他找點活做。
你可以一邊做事情,一邊不停的和孩子說話,問他這個,那個;
也可以讓孩子幫你做一些事情,譬如在超市的時候,你可以讓寶寶幫忙從貨架拿東西,或者識別辨認一些貨物;
或者和他一起唱他熟悉的兒歌。
其實,如果孩子在家裡尖叫,只是吵家裡人也不算難忍受,最受不了的是孩子在公眾場合尖叫,路人紛紛側目的那個瞬間,真是想和熊孩子劃清界限。
這個時候當家長的要皮厚一點,不要太在意那些目光,其實絕大多數人只是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是對孩子或者家長有意見。不要只是因為不相干的人,就惱羞成怒的當場「表演」管教孩子,也不要用什麼好東西收買孩子,這些對改變孩子的行為只會起反作用。
你能做的就是,馬上把孩子帶離現場,讓那些目光消失,你會發現,自己變的更加從容,會有很多更好的辦法可以對付這個熊孩子呢!
真正要讓尖叫的行為完全消失,還是要等娃長大些,比較會交流和控制情緒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