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瓦」電信版圖 鴻海6億入股臺灣大哥大
在臺灣4G話語權的爭奪中,鴻海顯然希望可以佔得一席之地。
6日晚間,鴻海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斥資29.8億元新臺幣(約合9791萬美元)入股臺灣大哥大公司(TaiwanMobileCo.,Ltd.)。後者是臺灣排名前列的移動電信公司,擁有臺灣GSM和WCDMA(3G)頻率執照。據不完全統計,在臺灣的移動通訊市場中,該公司移動用戶數僅次於「中華電信」。
而在此前,鴻海在電信行業的野心已經顯露出來,繼去年10月取得臺灣運營4G頻段的牌照後,今年5月又獲得了臺灣第四大移動運營商亞太電信14.99%的股權。業內人士認為,鴻海成為臺灣大哥大的重要股東後,未來勢必會持續擴大電信版圖,也不排除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持續投資臺灣大哥大,藉此與臺灣電信三雄一較高下。
縮短4G競爭差距
鴻海正在通過一步步的收購和合作,增加在4G電信網絡上的競爭變量,對於「後來者」來說,這似乎是趕超的最好辦法。
鴻海發布的公告顯示,鴻海子公司鴻揚創業投資將以每股93.2元新臺幣的價格,收購臺灣大哥大3197萬股股份,總計交易金額29.79億元新臺幣(約6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為0.93%。
「從布局來看,無論是取得4G頻段牌照,還是以116億元新臺幣認購臺灣第四大電信運營商亞太電信的私募增發股份,抑或是和臺灣大哥大的合作,鴻海在電信上的布局走得非常清晰,作為電信市場的新進入者,從無到有建設一張完善4G網絡和設備尚待時日,而收編現有的合作夥伴則可以大大縮短入場角逐的時間。」臺灣一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而對於臺灣大哥大來說,與鴻海的合作則可以進一步參與鴻海與亞太電信建立的「新亞太」平臺,在4G市場上獲得先機。臺灣媒體表示,臺灣大哥大出資買下國碁700MHz頻段A3的728至733MHz(上行)及783至788MHz(下行)頻率使用權,共5MHz,取得更多的4G頻譜,可有更快的網絡速度,並獲得更多4G用戶。
鴻海表示,透過該合作案,「新亞太」將與臺灣大哥大承諾分享彼此網絡資源、減少重複投資,提升臺灣網絡使用效率及競爭力,也在用戶數和市場佔有率上成為臺灣電信業的領先者,對4G科技的應用方向將擁有主導權。
據了解,臺灣大哥大目前移動用戶數近760萬戶,亞太電信則有近200萬戶,雙方聯盟後,用戶數可望達900萬戶。也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鴻海與大哥大的這次合作將進一步鞏固雙方在4G上的競爭地位,並拉大與臺灣遠傳的距離。
借4G滲透上下遊
不僅僅是在臺灣,鴻海在大陸也在加大對電信領域的滲透,包括申請虛擬運營商牌照。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告訴記者,富士康(鴻海)申請牌照的主要用意是基於園區做移動信息化服務,包括移動生活、全區辦公等,未來可能會對外發展。據其介紹,目前鴻海是以一家深圳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名義做牌照申請。
「其實鴻海並不是想成為像大陸三大運營商那樣的電信運營商,而是希望通過合作或者聯盟的方式進入到這個行業,從而打通全產業鏈。」此前鴻海內部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這也是鴻海近年頻頻投資電信行業的原因之一。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目前鴻海也在賣自己的電視,電視的內容都需要走網絡傳輸,如果我們有這方面的資源和技術,就能更好地支持內容傳輸。」上述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事實上,鴻海希望打造一種類似「小米盒子」的模式,即通過終端打通網際網路(物聯網)入口,而終端製造正是鴻海此前的強項。富士康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這些終端需要大量、實時的數據作為內容與服務供應的基礎,通過對電信牌照的申請和一系列的整合,鴻海有機會成為最具有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供貨商,是另一種成功轉型商貿的模式。
而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已經明確表示將重點布局「11屏3網2雲」,這11屏包括手機、平板、NB、PC、手提電視、傳統電視、教育平板、平板電視,以及新增的電動車、機器人和穿戴型裝置。鴻海的規劃是,未來通過「3網」串聯這11屏,打造BIGDATA(大數據)。
由此,電信網絡便成為了網絡部分最重要的一環,而這一環也將成為鴻海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從此前股東大會上透露的信息來看,鴻海今年依然會積極布局「11屏3網2雲」,並且結合實體營業和虛擬平臺,從科技製造企業轉型成為科技服務企業。「往日的硬體品牌戰將轉變為生態系統戰。」郭臺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