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座右銘是:複雜不等於混亂」——拉威爾訪談

2021-01-07 愛樂

文 / 段召旭

一首《丑角的晨歌》喚出了它的作者——無神論者、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在訪談中,拉威爾表現出了對音樂細緻深入的思索以及非常健談的特點,常常就某一問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Q:大師您好,可以先請您分享一下您小時候受到的音樂教育嗎?

R:在童年時代我就表現出了對音樂的敏感。而我的父親在這門藝術方面比大多數愛好者都受過更好的教育,因此他知道如何在我小時候發展我的音樂品位以及如何激發我的學習熱情。

Q:我知道您曾經擔任過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委。所以我特別想請教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您對於蕭邦作品的風格、蕭邦作品的演奏、「蕭邦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R:蕭邦曾經說過一句話:「世上最可恨的事莫過於音樂沒有深意。」即使蕭邦不斷地在音樂中表明這一點,還是有很多人對此一無所知。對於蕭邦來說,音樂是用來表達情感的。而現在很多人卻用音樂來表現一個蕭邦認為與音樂不相干的東西,那就是智力。

音樂是為了音樂家而不是專家而創作的,這是蕭邦思想的真正意義。一個音樂家:無論作曲家還是愛好者,是對節奏、旋律、和聲以及聲音所創造出來的氛圍很敏感的。他們會為兩個和弦的連接而顫慄,就像人們為兩種顏色的並置而激動。在所有的藝術中,主題都是第一重要的,因為一切都是由它產生的。

舉幾個例子:舞曲這種體裁,在蕭邦之前,都只是展示優雅、快樂、以及偶爾表現的一些情緒,總的來說都比較膚淺,即使在舒伯特的連德勒舞曲中也是這樣。當然即便如此,那些連德勒舞曲還是很惹人喜愛的。

蕭邦的一個很明顯的貢獻是在波羅乃茲的創作中:在他之前,波羅乃茲是一種節日進行曲、莊重、閃亮、完全是缺乏深度的。而蕭邦的波羅乃茲只有一首是這種傳統類型的,就是Op.40 No.1。然而即使是這首波羅乃茲,在靈感與和聲的豐富上,仍然遠勝於他的同時代人。大波羅乃茲Op.22就已經在另外一個層面了——那強烈的英雄性、還有中部那壯麗的節奏動力。蕭邦常常會在這些舞曲中引入一個悲哀、深刻的元素,一種至今仍然未知的元素。有時候,這種悲劇性的情感達到一種無上的高度,人們可以從音樂中發現一整部史詩。無論是悲傷還是英雄性,都是真摯的表達,絕不浮誇。

蕭邦從不僅滿足於改變鋼琴技巧。他那些充滿創造性的經過句都混合著輝煌、精緻和意義深遠的和聲發展。這些音樂中永遠都有深意,並且經常是由一種絕望的強烈的詩意來表達出來。

Q:我知道您除了鋼琴作品和管弦樂作品之外,還創作過歌劇和歌曲。很想請教您,在選擇聲樂作品的歌詞時,自由體詩歌與格律體詩歌哪個更適合一些呢?

R:在我看來,為了表現真正的深刻和強烈的情感起見,自由體詩比格律體的要更勝一籌。然而,如果作者希望自己完全消失在詩歌后面、歌曲的節奏亦步亦趨地跟著詩歌的節律走、不對詩歌任何一個重音或音節進行改變的話,格律體詩能夠產生出非常美妙的東西來。總之一句話,如果音樂家選擇使用格律體詩,他的音樂將只能對詩歌簡單地進行強調和支撐,而無法對詩歌進行詮釋或為其增添任何東西。

我相信如果一位音樂家想要特別表現情感和想像,他一定會傾向於使用自由體詩。對我來說,「糟蹋」經典詩歌是一種犯罪。

Q:您那會兒正是華格納受到廣泛關注的時代,請問您是如何評價這位作曲家的?

R:在歷史上曾有兩位卓越的作曲家,讓文學在音樂中扮演了過於重要的角色:貝多芬和華格納。也許這是他們自己的缺陷?就華格納來說的確是如此。然而我確信,他能令人驚訝、驚愕,從而獲得他的評論員軍團的勝利——以及失敗。從哲學到報告、從重要的抒情詩到美學的閨房、從尼採到拉羅、經過卡特爾·門德斯,華格納的理論成為了學術上廣泛討論的對象,就是沒有任何對音樂家有用的東西。必須承認,如果必須要等到音樂家們的承認,這位偉大藝術的天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不會為人所知。謝天謝地!不管怎樣,華格納的藝術中音樂以外的部分立即迷住了每一個對於音樂本身的魅力和豐富都感到不滿足的人。

我們不僅有權力、而且有責任表達我們自己。華格納的音樂在法國的蔓延是一場災難。我們只要審視一下那時法國的重要作品就能發現,華格納的印記無處不在。最重要的是,我們只需回憶一下那些數量眾多的質量低下的戲劇作品、室內樂和歌曲,比例失調的解構、笨重的織體、毫無想像力的哀傷,這些作品的壽命都超不過二十年。

Q:我們現在的音樂史把您和德彪西劃分為「印象派」,您能否談談這個流派?

R:如果你問我是否我們在音樂上有一個「印象派」的話,我必須要承認,我從來沒有把這個術語與音樂聯繫起來過。在繪畫領域另當別論。莫奈和他的學派是印象派。但是在它的兄弟藝術中,卻找不到相對等的東西。

Q:原來您並不認為自己是「印象派」,甚至不認為有音樂上的「印象派」,那您是如何定位自己的流派呢?「現代派作曲家」?

R:嚴格地說,我不是一個「現代作曲家」,因為我的音樂遠不是一場「革命」,而只是一種「進化」。雖然我對音樂中的新思潮一向是虛懷若谷、樂於接受的(我的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中就有一個布魯斯樂章),但我從未企圖摒棄已為人們公認的和聲作曲規則。相反,我經常廣泛地從一些大師身上吸取靈感 (我從未中止過對莫扎特的研究),我的音樂大部分建立在過去時代的傳統上,並且是它的一個自然的結果。我可不是一個擅長於寫那種過激的和聲與亂七八糟的對位的「現代作曲家」,因為我從來不是任何一種作曲風格的奴隸。我也從未與任何特定的樂派結盟。

Q:的確,在您的作品中出現過爵士樂的元素,這在古典音樂家的創作中並不普遍。您很喜歡爵士樂嗎?

R:在我那個時候,美國人對於爵士樂十分輕視,他們認為爵士樂是廉價、庸俗和短暫的。而那時我就認為,爵士樂註定將成為美國的國家音樂。那時的美國音樂家展示出了來自西班牙、俄國、法國或者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影響,卻沒有美國自己的個性特徵。我並不認為這應該歸咎於美國有太多外國人。

拿法國來說,在有些地區你會發現法國人有些像德國人、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又像義大利人。此外我們還有阿拉伯人、雅利安人、被驅逐出來的美國人和來通婚的美國人。然而誰又能說我們的音樂不是獨特的法國味?

在國外我們對待爵士樂的態度是很嚴肅的,它影響著我們的創作。比如布魯斯在我的奏鳴曲中,是一種程式化的爵士樂,儘管可能還是法國的特點比美國的特點更多,但還是受了他們所謂的「流行音樂」的很大影響。

從個人來講,我發現爵士樂極其有趣:它的節奏,它的旋律法。我聽過一些喬治·格什溫的作品並為之深深著迷。喬治·安太爾(George Antheil)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因為人們要麼把他捧上天,要麼把他說得一無是處,從來沒有過中庸的態度。能夠引起如此鮮明的喜歡與不喜歡的作曲家,一定是有些東西的。

Q:您寫了一首隻用左手演奏的鋼琴協奏曲,現在已經成為了這類為左手創作的作品中演奏得最為普遍的一首,當年您是怎麼想起來寫這樣一首作品的?

R:我創作這首左手鋼琴協奏曲,緣起於我的一次維也納之行。

我那次在維也納期間,一直在排練我的歌劇《孩子與魔法》,並指揮我的《圓舞曲》和《波萊羅》。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一位奧地利鋼琴家維根斯坦(Wittgenstein)的演奏,他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了右手,那次他表演了一首理查·施特勞斯寫的左手鋼琴協奏曲。

這類作品的寫作由於其嚴格的限制而對作曲家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且,成功解決了對這個問題的嘗試的也是極為少見的。這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聖-桑寫的《六首左手練習曲》。由於這些作品的簡潔和重組,從而避免了這個問題最難以對付的方面,並保留了以有限的手段進行拓展的樂趣。

對於困難的恐懼,總是被與困難鬥爭和克服困難的樂趣所戰勝。這就是為什麼我接受維根斯坦的請求為他寫一首鋼琴協奏曲的原因。我懷著極大地熱忱開始了我的創作,在一年之內全部完成,幾乎沒有任何耽擱。

Q:剛才您提到的那首《波萊羅》舞曲,應該算是您的頭號大名曲了吧?

R:我只寫了一首名作,就是《波萊羅》。但是不幸的是,那首作品裡沒有音樂。

Q:曾有人說您的作品就像瑞士鐘錶一樣精緻巧妙,追求作品技術層面的完美是否是您的創作目標?

R:我的創作目標是技術完美,因為我確知這一目標永遠無法達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斷向它靠近。

Q:您認為作曲需要用鋼琴嗎?

R:當然需要!我曾經為一個學生在一個沒有鋼琴的房間裡創作而感到震驚。我認為沒有鋼琴是無法創造出新鮮的和聲的。

Q:儘管您的作品中也存在很多明顯的對位技法,但是呈現出來的效果卻不是日耳曼式的厚重的對位織體。

R:是的,在我看來,柴科夫斯基和勃拉姆斯的音樂都有些笨重,埃爾加則整個兒一個「孟德爾頌」,我自己的音樂簡練和單純的程度,只有莫扎特的音樂達到過。我的座右銘是:複雜不等於混亂。

Q:能請您演奏一下您的《小奏鳴曲》嗎?

R:我最近一直沒練琴,彈不下來那首曲子了。

告辭之前,拉威爾邀請我去現在已經變成紀念館的、他在法國蒙福爾-拉莫裡的故居看看,彈彈他的鋼琴,將會更加理解他的作品。

相關焦點

  • 聆聽拉威爾,先了解他的音樂風格
    拉威爾生日快樂🎂拉威爾誕辰144周年我為何如此懷念拉威爾拉威爾晚年創作的代表拉威爾《丑角的晨歌》他把「拉威爾」帶到中國!論拉威爾《大圓舞曲》的演奏特色拉威爾如何用鋼琴表現「滄浪之水」我聽大師的童心丨拉威爾《鵝媽媽》拉威爾《水的嬉戲》中踏板法的應用如何從中國文化角度理解拉威爾音樂從和聲角度理解拉威爾音樂的獨特之處拉威爾的《波萊羅》,獨特的法式氣息紀念拉威爾丨探索其音樂創作的和聲特點
  • 孤獨者的軌跡:拉威爾的鋼琴音樂(2)
    難怪每當有人問拉威爾如何演奏《水之嬉戲》時,他總是簡短地回答說:「就像演奏李斯特的鋼琴曲那樣。」1905年,法國著名出版商正式出版發行了拉威爾創作於1903年的一首《小奏鳴曲》,這首作品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聽眾對他這首小奏鳴曲的熱衷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年對《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的那股衝動和熱情。
  • 精雕細琢、魅力無限的拉威爾
    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柴可夫斯基、林姆斯基-科薩科夫、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爾是音樂史上公認的管弦樂配樂大師。湊巧的是:前三位都是俄國人,只有拉威爾是法國人。1908年為雙鋼琴所寫的《鵝媽媽》(後來改編成芭蕾舞曲)就是脫胎於好幾個兒童故事,全曲分六段:《前奏與紡車之舞》、《睡美人孔雀舞》、《美女與野獸對話》、《跳吧,我的拇指》、《寶塔女皇》、《仙女花園》。另外鋼琴曲《夜之 加斯帕德》(Gaspard是惡魔之名)則由Aloysius Bertrand的三首詩引發靈感,分別描寫河裡半人半神的美麗少女、絞刑架和侏儒小妖精。
  • 孤獨者的軌跡:拉威爾的鋼琴音樂
    「我一向將拉威爾看作是與拉莫和德彪西齊名的法國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是世界上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19世紀末青年時期的拉威爾,他的同齡人之一、法國鋼琴家和指揮家科爾託(AlfredCortot)曾有這樣的描寫:「拉威爾是一個喜歡嘲笑他人的青年,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但是他的性格有時帶幾分內向。
  • 鋼琴大師讓-艾弗蘭-巴維歸來 掀起拉威爾狂潮
    法國鋼琴大師讓-艾弗蘭•巴維將在5月16日晚7:30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為京城樂迷呈現「聆聽拉威爾- 拉威爾鋼琴獨奏曲全集音樂會」。繼08至09年度在中山音樂堂演奏8場「完全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後,巴維的拉威爾令人期待。他將用3個小時,演奏拉威爾鋼琴獨奏曲全集,即將在京城樂壇掀起拉威爾狂潮!
  • 鋼琴家王羽佳:拉威爾的作品像童話,更像恐怖小說
    這一次選擇拉威爾,難度更加集中而全面。《G大調鋼琴協奏曲》幾乎融入了拉威爾晚年全部的創作風格和技術特點,既有法國音樂的浪漫特質,又用藍調五聲音階,製造出一種搖擺、哀傷的爵士樂感。1922年,拉威爾從法國啟程,開啟他的歐洲之旅,並在旅途中深受美國爵士樂影響,他曾說,「嚴格地說,我並不是一個『現在作曲家』,我的音樂遠不是一場『革命』,而是一種進化。
  • 【每日一曲】拉威爾 西班牙狂想曲
    許多人都會被西班牙音樂所吸引,因為它節奏鮮明、氣氛熱鬧,於是不是西班牙籍的作曲家們也紛紛寫作西班牙風格的曲子,他們包括俄國的柴可夫斯基(例如《天鵝湖》中的《西班牙舞曲》)和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西班牙隨想曲》),匈牙利的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導讀您是否曾經被古典音樂之美所震撼,卻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您是否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卻不知該怎樣介紹,在這個新系列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心愛的作品中的單個元素,您可以將其用作為踏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入口。
  •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研究丨「死去的人要永遠被埋沒在寂靜中已經是極為悲傷的事情.」
    第二首《賦格》(Fugue)雖然是用了複雜精密的三聲部自由復調手法寫作,卻單純地散發著簡潔無暇的悽美色彩和絲絲冷靜的高貴氣質。第三首《福蘭納舞曲》(Forlane)的體裁來自一種古老的義大利民間舞曲,曾被庫普蘭多次採用於他的重奏組曲內。
  • 古典樂中的一首神曲:拉威爾Ravel -《Bolero/波萊羅》
    拉威爾的《Bolero》,整首曲子,就是同一個旋律,演奏九遍。每一次由不同樂器演奏。一次一次地推進, 最後將樂曲推向高潮。拉威爾高超的配器技巧和獨到的音樂審美造就了這首音樂史上的經典,成為了音樂史上公認的20世紀的法國音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北大教授陸揚:晦澀不等於混亂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全文充斥著「嚆矢」「振翮」「婞直」等生僻字詞,引用了包括海德格爾、麥金太爾、米沃什在內的諸多名家。
  • 勵志座右銘
    >一篇鏗鏘堅決的文章可以讓人重新相信自己,再次展望未來,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勇敢平波,這就是勵志文章的力量。一句簡短有力的話可以帶走沮喪、趕走迷茫、激起鬥志,這就是勵志座右銘的力量。以一句最能激勵自己的話為座右銘,時刻提醒著自己,能讓你的腳步更加堅定和穩健。關於學習的勵志座右銘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天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 座右銘大全 勵志座右銘大全
    導讀: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後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歷史上,許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幾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銘。1.幸福就像香水,灑給別人也一定會感染自己。2.我們必須拿我們所有的,去換我們所沒有的。
  • 演員於莫凡:天道酬勤是我的座右銘
    演員於莫凡:天道酬勤是我的座右銘 發布時間:2020-01-06 17:17:18      來源:貴州網   日前,由演員於莫凡加盟的愛情輕喜劇
  •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那淡淡憂傷的第二主題:一點一點啃古典009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書接上回,繼續啃古典音樂,與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約下去。第二主題:淡淡的憂傷在長達兩個八小節零一拍的第一主題後,由大管(也叫巴松,Bassoon)呈現出濃鬱的、作者拉威爾自稱是「西班牙-阿拉伯風格」的第二主題。
  • 心醫164:座右銘的意義何在
    比如道是行的,不行沒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沒有德。我們中醫普及學堂龍山書院,現在也需要整理這些座右銘,養生叮嚀語,格言警句,然後以書法的形式寫下來,貼在牆壁上,以示激勵。就像在任之堂學醫兩年時,我們在飯桌旁的牆壁上貼一張座右銘,七分飽勝調脾劑,食不言乃養心方。當時朋友很多,學生很多,大家一吃飯就談得不亦樂乎,經常吃嗆到,一不小心就吃撐吃飽,吃撐一頓,一天都沒精神,都容易煩躁,腦子都暈暈沉沉不好使。
  • 傑裡科訪談:我不模仿自己
    克裡斯·傑裡科近日接受網站採訪,談及他的第三本自傳書籍《世界最強:我本無意》,這本書目前已於亞馬遜及美國各地書店發售。回顧一生,我覺得自己達到了先前設定的目標。不過當你走上擂臺,傾聽觀眾們的呼聲,會發現有時仍沒辦法滿足 部分吹毛求疵的人。」「事實上,和蘭迪·奧頓在冠軍之夜上的比賽,我感覺非常滿意。讓我重賽一次,我都很樂意——打出高水平的比賽,這感覺真是太炫了。說句實在的,除非 有一天人老珠黃,打不動這種比賽、搶不了風頭,我才會放下這個念頭,才會把這個念想交給回憶。
  • 離別,不等於忘記.
    其實,我相信《阿飛正傳》裡的一句話:「要記得嘅我永遠都會記得」。 不,你只是忘記了那些你覺得可有可無的,而你還是會記住在你心裡佔據一席之地的,不管過去多少年。憑這一點我能確信,再過多50年,年粵日還仍然會繼續推薦著一位歌手的作品,這位歌手就是——張國榮Leslie。 離別,真的不等於忘記。
  • 青少年努力的座右銘 青少年座右銘勵志名言
    關於青少年努力的座右銘整理分享,決定了就不後悔了,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以下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青少年座右銘勵志名言,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