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那淡淡憂傷的第二主題:一點一點啃古典009

2021-01-07 享玩音樂

享玩音樂,帶你簡簡單單聽音樂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書接上回,繼續啃古典音樂,與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約下去。

第二主題:淡淡的憂傷

在長達兩個八小節零一拍的第一主題後,由大管(也叫巴松,Bassoon)呈現出濃鬱的、作者拉威爾自稱是「西班牙-阿拉伯風格」的第二主題。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這一略帶淡淡的憂傷的主題,委婉,纏綿,與第一主題的清麗形成鮮明的對照,就像是輕舞的少女,看向你的不經意一瞥……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

大管演繹一遍之後,轉向演奏基本節奏型,降E調小單簧管悄然而出,複製粘貼,依舊執著(第五遍)。

OK,先到這裡,下回繼續。

如感興趣,請關注【享玩音樂】,第一時間啃古典,也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基本節奏和第一個主題:一點一點啃古典008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明月幾時有,古典也雞湯「波萊羅」是一種舞曲的名稱,通常是三拍子(對對,就是嘭擦擦的那種),並且用響板(一種打擊樂器)來打節奏配合。結構上,主要由主部、中間部和再現部三個部分組成。
  •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來喝了這碗濃濃的雞湯:一點一點啃古典010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書接上回,繼續啃古典音樂,與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約下去。接著,就沒有主題了是的,你!沒!看!錯!波萊羅舞曲裡,需要介紹的,就一個節奏型,兩個主題。剩下的十來分鐘,就只有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的不斷複製粘貼,執著不?(第六遍)《波萊羅舞曲》是莫裡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傑出的法國作曲家)在1928年應邀完成的一部舞蹈音樂。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導讀您是否曾經被古典音樂之美所震撼,卻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您是否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卻不知該怎樣介紹,在這個新系列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心愛的作品中的單個元素,您可以將其用作為踏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入口。
  • 2018上半年甘肅省教師資格面試備考:《波萊羅舞曲》答辯問題與解析
    2018上半年甘肅省教師資格面試備考:《波萊羅舞曲》答辯問題與解析 2018甘肅省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已結束,考生們也進入了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環節,為了幫助考生們在比較好的備考教師資格面試。
  • 一次虛擬的聚會,51位法國演奏家雲合奏《波萊羅舞曲》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可能是呼聲最高的作品之一,自1928年問世,那份綿密、重複而又漸強的旋律,曾經敲進很多人的心裡。繼多個樂團「雲合奏」莫扎特的《魔笛》、貝多芬的《歡樂頌》、科普蘭的《阿巴拉契亞之春》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雲合奏」了一曲法國人最熟悉的《波萊羅舞曲》。
  • 古典樂中的一首神曲:拉威爾Ravel -《Bolero/波萊羅》
    拉威爾的《Bolero》,整首曲子,就是同一個旋律,演奏九遍。每一次由不同樂器演奏。一次一次地推進, 最後將樂曲推向高潮。拉威爾高超的配器技巧和獨到的音樂審美造就了這首音樂史上的經典,成為了音樂史上公認的20世紀的法國音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入門必聽的古典音樂之舞劇音樂/舞曲
    這部劇和前面柴可夫斯基的劇有強烈的反差,「美」不再是芭蕾舞劇的主題。無論是舞蹈的形式,還是音樂的表現都帶有一種革新、衝突和打破常規的特點。 No - Ballt - 07 《波萊羅舞曲》 Bolero《波萊羅舞曲》由法國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創作於1928年。
  • 聆聽拉威爾,先了解他的音樂風格
    拉威爾在音樂學院期間,學習了傳統的作曲技法,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多種音樂流派的創作特徵,這些為他後來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一,對法國音樂的繼承。拉威爾認為,藝術作品是無法擺脫他的民族傳統的約束的。第二,藝術聯盟的影響。1902年,由拉威爾和維涅兩人共同發起的一個藝術家聯盟。藝術聯盟專門集合富於革新精神的藝術家挑戰權威。第三,東方音樂的影響。
  • 精雕細琢、魅力無限的拉威爾
    1895年離開音樂院,那時所寫的鋼琴作品有《古風小步舞曲》、《哈巴涅拉舞曲》(為雙鋼琴)已經預示往後他平靜、細緻的風格傾向了。1897年返回音樂院,跟隨佛瑞專心研究作曲。1899年發表鋼琴曲《死亡公主的孔雀舞》(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一舉成名。這首樂曲固然能聽出小公主寂寞的舞步;而拉威爾卻說,取這個名字其實是因為法文念起來比較好聽。
  • 孤獨者的軌跡:拉威爾的鋼琴音樂(2)
    難怪每當有人問拉威爾如何演奏《水之嬉戲》時,他總是簡短地回答說:「就像演奏李斯特的鋼琴曲那樣。」1905年,法國著名出版商正式出版發行了拉威爾創作於1903年的一首《小奏鳴曲》,這首作品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聽眾對他這首小奏鳴曲的熱衷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年對《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的那股衝動和熱情。
  • 「我的座右銘是:複雜不等於混亂」——拉威爾訪談
    即使蕭邦不斷地在音樂中表明這一點,還是有很多人對此一無所知。對於蕭邦來說,音樂是用來表達情感的。而現在很多人卻用音樂來表現一個蕭邦認為與音樂不相干的東西,那就是智力。音樂是為了音樂家而不是專家而創作的,這是蕭邦思想的真正意義。一個音樂家:無論作曲家還是愛好者,是對節奏、旋律、和聲以及聲音所創造出來的氛圍很敏感的。他們會為兩個和弦的連接而顫慄,就像人們為兩種顏色的並置而激動。
  •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研究丨「死去的人要永遠被埋沒在寂靜中已經是極為悲傷的事情.」
    第二首《賦格》(Fugue)雖然是用了複雜精密的三聲部自由復調手法寫作,卻單純地散發著簡潔無暇的悽美色彩和絲絲冷靜的高貴氣質。第三首《福蘭納舞曲》(Forlane)的體裁來自一種古老的義大利民間舞曲,曾被庫普蘭多次採用於他的重奏組曲內。
  • 又到一年開學季,獻給兒童的20首必聽古典音樂
    在浩瀚的古典音樂中,交響樂對孩子音樂素養的培養,絕非是其他音樂形式可比的。1藍色多瑙河《藍色多瑙河》是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最富盛名的圓舞曲作品之一。小約翰·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王」,他的這首作品,也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
  • 為什麼學古典音樂的人,氣質特別好?
    第二樂章的慢板,大提琴帶領樂隊演奏一段優美的旋律,令人難忘,這裡就體現了海頓特有的優雅,所有細節都輕鬆、體貼、巧妙,令人舒適,他的優雅並不是僵硬的、無趣的,形式主義的,令我想起有一位美國的舞蹈評論家說,優雅像羽毛一樣,在光線中飄動,姿態輕鬆、美妙,又神秘,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 鋼琴大師讓-艾弗蘭-巴維歸來 掀起拉威爾狂潮
    近兩年人氣飆升 囊括古典樂壇所有重量級大獎  巴維可稱得上是近兩年來最炙手可熱的鋼琴家,頻獲大獎,幾乎囊括了世界古典音樂所有重量級大獎。憑藉出眾的《德彪西鋼琴獨奏全集》,摘得09年度《BBC音樂雜誌》大獎、09年度英國《留聲機》器樂大獎、09年度《MIDEM古典大獎》以及《音樂世界》CHOC大獎、金色音叉眾多大獎!
  • 古典音樂常識,要考的!
    欣賞古典音樂,當然要了解一下古典音樂的發展歷程。江湖稱號古典三傑。海頓:巴洛克末期-古典中前期,爺爺太能活了,莫扎特小他幾十歲都被丫耗死了。音樂特色就是千層餅,主題一遍遍不厭其煩地重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演奏。莫扎特:唯一一個一生都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知名音樂家。死時候才36歲不到。
  • 風情各異的古典舞曲,跟隨不同節奏一起舞動!
    由於時代民族特點和功能用途不一,舞曲衍生了多種類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地方特色民間舞曲,作曲家們把這些元素加以創作,誕生出首首精彩絕倫,帶有強烈民族風情的舞曲。於是在古典音樂的世界,我們經常聽到各種的XX(國家地區)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