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尼採說,聽不到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瘋了。
可見音樂是舞蹈的靈魂。
這也意味著,聽不同的音樂,人的外在氣質與風格是不太一樣的。
文章作者 | 田藝苗 圖 | Baidu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聽古典音樂的人,日常的行為儀態便會感染古典音樂的典雅與從容。比如說,聽海頓、莫扎特的音樂。
海頓
我特別喜歡海頓的《C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它是古典主義風格大提琴作品的代表作,大提琴一直被我們當作浪漫派的樂器,在古典主義風格中大提琴又是如何發揮作用?
這部作品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節奏舒緩、氣定神閒,大提琴的樂句溫暖親切,就像海頓親自尊尊話語,一個大提琴演奏的顫音流露出海頓特有的幽默感。第二樂章的慢板,大提琴帶領樂隊演奏一段優美的旋律,令人難忘,這裡就體現了海頓特有的優雅,所有細節都輕鬆、體貼、巧妙,令人舒適,他的優雅並不是僵硬的、無趣的,形式主義的,令我想起有一位美國的舞蹈評論家說,優雅像羽毛一樣,在光線中飄動,姿態輕鬆、美妙,又神秘,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閒來聽海頓,可以培養優雅、自然、溫暖的言談和舉止,也可以給家庭塑造和諧愉悅的氣氛。
莫扎特
莫扎特的一些樂曲,也有類似效果。
像《長笛協奏曲第一號》,K313,第三樂章富有宮廷氣息,但卻不是奢華威嚴那種,而體現了一種內斂的高貴、端莊與隨和,連其中活潑的音符也非常優雅。這樣的古典音樂散發的氣息可以培養一個人優雅的儀態和行為方式,當你心裡時常迴響著這樣的音樂,聽多了就會按照它的節奏行動,感染它的優雅風度。
一些現代音樂家也非常著迷古典音樂的典雅純潔,紛紛模仿古典風格作曲,以致20世紀出現了一種新古典主義的風格。比如拉威爾。拉威爾被看作是最有品位的音樂家,他的品味到底體現在哪裡?他有一首名曲,《為去世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帕凡舞曲,也叫做孔雀舞曲,可能是舞蹈靜美的神態有點像孔雀漫步。拉威爾捕捉了這種舞曲節奏裡面斷斷續續的躊躇之美,配上低調優雅的曲調。
拉威爾
他是法國人,有一種精緻的法國情調,卻有著德國人的嚴謹,既有精巧的玩偶氣質,又有一種冷漠疏離的態度。
這些複雜對立的氣質,竟暗示或者說引領了一種現代藝術風格。我們後來在現代繪畫或雕塑裡面,都會看到《死去公主的帕凡舞曲》裡面傳達的一些信息,比如一種簡化的古代宮廷風格,迷惘的童年氣息,簡約而重複的曲調,若隱若現的憂傷,異國的古老情調等等。拉威爾或許是無意間做出的選擇,覺得這種氣息很美很迷人,但他卻代表了20世紀初那個年代至高無上的藝術品味。
同學們常常問我,如何學會鑑賞音樂?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去聽音樂大師上課。在大師課上,大師除了給每個學生講解,還會示範。這個示範非常要緊,比如我們聽一位學生彈琴,覺得嗯挺不錯了,沒什麼不對,可是大師一坐到鋼琴前示範一遍,那學生就傻眼了,我們頓時也明白了,比較一下,大師彈的是音樂,而學生彈的只是音符。
聽的多了,比較版本多了,你就會有了鑑別力,聽過霍洛維茨彈出那種瑰麗古老、噼啪帶電的音色,你就會覺得學生彈的只是一杯白開水。
音樂審美
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知道幾首曲子,背得出幾個標題就真的掌握的。它需要長期浸淫其中,耳聞目染,反覆咀嚼,需要很多耐心,為什麼有些人有這份耐心呢,因為喜愛吧。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