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慎獨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65年底,中國空軍的飛行員隊伍裡,出現了十幾名特殊的面孔,他們穿著中國空軍的飛行服,容貌卻迥然不同。有人好奇地問「他們是什麼人」,卻沒人能夠回答你。只有極少人知道,他們是來自巴基斯坦空軍的飛行員,來中國是接受培訓的。
之所以巴基斯坦飛行員會來中國培訓,是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巴基斯坦進行了封鎖,巴基斯坦先前從西方引進的先進戰鬥機如F-104等由於缺少保養與配件,變成了廢鐵,巴基斯坦要想保持空軍的戰鬥力,對付他們的宿敵印度,只能另尋出路。
美國的F-104戰鬥機曾大量出口
第二次印巴戰爭後,巴基斯坦空軍司令努爾·汗給總理布託寫信說,「為了擺脫西方對巴基斯坦全面制裁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巴基斯坦必須謀求與中國的全方位戰略合作」。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對印自衛反擊戰僅僅過去了三年,對付印度有實戰經驗。巴基斯坦尋求與中國合作,無論是對巴方還是中方,都是極有意義的。周總理熱情接見了巴基斯坦的代表團,中巴關係迅速升溫。這也是「巴鐵關係」的實質性開始。
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國產59式坦克(出口型號T-59),56式自動步槍,以及殲-6型殲擊機(出口型號F-6)。裝備了中國產的殲擊機,自然就要學習如何駕駛,這就有了十幾個來中國學習駕駛的巴基斯坦飛行員。由於印度空軍給巴基斯坦壓力很大,努爾·汗希望到中國學習的巴基斯坦飛行員能儘快回國,因此,這些飛行員在兩個月內,每人飛了10個架次總計20個小時,便結束了學習。1965年12月20日,努爾·汗帶著參謀與轉場的飛行員來到和田,在這裡接收了12架F-6,並飛回巴基斯坦空軍第23中隊駐地薩戈達。
巴基斯坦裝備的F-6(即殲-6)
雖然培訓時間不長,但過程相當波折。比如巴基斯坦之前裝備的都是美制戰機,飛行員也都是接受美式訓練,在空中都說英語。然而當時人民空軍缺少能熟練使用英語的教員,翻譯則不懂飛行術語。所以培訓時交流極為麻煩,教員和學員兩個人在飛機上一前一後坐著,交流卻需要依靠地面。好在雙方派出的都是很優秀的飛行員,雖然麻煩一些,但沒有發生意外。另外,F-6的原型米格-19是為了適應蘇聯寒冷天氣設計的,但巴基斯坦比較炎熱,裝備性能發生了變化,經過多次探索,才摸清了飛機的「脾氣」。
1966年2月8日,巴基斯坦空軍第23中隊開始執行戰備值班任務,結束了該中隊長期有飛機卻飛不上天的尷尬。與巴基斯坦之前裝備的美制F-104相比,F-6顯得簡單皮實,雖然最高時速比不上F-104,但F-6的低速性能相當不錯,而且加速度極快,可以比F-104更快地達到超音速。其操作簡單,質量可靠,性能優異,讓巴基斯坦飛行員愛不釋手。隨著西方對巴基斯坦封鎖的逐漸解禁,巴基斯坦開始引進技術升級F-6,如使用西方的火控技術,裝備美制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增大發動機推力等。
1971年12月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讓駕駛中國戰機的第23中隊大放異彩。當年12月8日,巴基斯坦空軍探測到2架印軍蘇制蘇-7殲擊機,飛行員哈斯米中校立即駕駛F-6升空攔截。哈斯米中校在2000米高度發現敵機,隨即開始佔領攻擊位置。印軍飛行員發現哈斯米的F-6後,錯誤地打開了加力,企圖以速度優勢甩開F-6。這讓蘇-7的紅外特徵更加明顯,哈斯米發射一枚響尾蛇飛彈,輕鬆擊落一架蘇-7。
另一架蘇-7明白,加速並不能甩開對手,便下降高度,企圖在低空甩開F-6。但哈斯米駕駛著低空低速性能優異的F-6死死咬住敵機,在距離350米時用機炮擊落敵機。從發射第一枚飛彈到擊落第二架敵機,僅用了45秒,充分展現了飛行員的高超技術與F-6的優異性能。
整個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巴基斯坦3個中隊的F-6(即殲-6)共飛行800多架次,擊落7架印軍飛機,自己損失4架,同時還多次支援巴基斯坦陸軍作戰。在戰爭中的表現,讓巴基斯坦空軍對F-6的好感度直線上升,繼續大批量引進。1981年,巴基斯坦空軍裝備了260架F-6。F-6在巴基斯坦空軍的地位無出其右,印度的飛行員也對這些中國產的飛機大傷腦筋,視為最大對手。直到巴基斯坦引進了美國的第三代戰鬥機F-16,F-6才慢慢退居二線。
巴基斯坦曾同時裝備F-104、F-6、幻影三型殲擊機
F-6已不僅是一型戰機,儼然已成為中巴友誼的象徵。之後,中巴之間在武器上有了諸多合作,共同設計製造了多款先進裝備。2003年,巴基斯坦在薩蒙裡機場舉行了F-6的退役儀式,許多飛過F-6的飛行員以及巴基斯坦空軍司令米爾參加儀式,同時還邀請了中國空軍與中航工業的代表參加。
米爾司令說:「我們向這種偉大的機種致敬,即使退役了,它仍使我們記住了中國對巴基斯坦的關注和慷慨。我們把F-6看作是中國對我們永久不變的愛和親密關係的最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