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後的36氪:傳媒也許並不是一樁好生意

2020-12-23 曠創投

科技媒體實現自身進階的例子,36氪算一個。

11月8日,帶著「新經濟服務海外上市第一股」的頭銜,36氪登陸納斯達克。36氪的上市,使人們的眼光再一次聚焦TMT(科技、媒體和通信)產業。

本次上市主體是36氪集團旗下的業務之一:36氪傳媒。在收入渠道上36氪與一般媒體企業沒有太大差別,根據招股書的業務模型,在線廣告服務、企業增值服務以及用戶訂閱服務是其全部的營收來源。

但與傳統媒體有所差別的是,36氪不單單是在做內容資訊平臺,而是想做新經濟時代的掘金者。36氪傳媒CEO馮大剛接受雷帝網採訪時表示,媒體只是其服務新經濟的一種方式。

上市剛過一個多月,12月23日36氪傳媒的領導核心發生變動,7位高層退出4位,其中包括36氪創始人劉成城。同時,法人股東部分更換,註冊資本撤出73.42%,變為321.67萬元。

這一系列變更操作,似乎暗示上市只是一個開始,36氪未來的棋盤能有多大,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36氪在逐漸「弱化」掉媒體這一標籤。雖然媒體是36氪殺進創投賽道的起點,但不會是終點。

「只做媒體會死」

36氪玩法不一樣的原因,得先從最開始的故事說起。

創始人劉成城技術出身,本科學通信,碩士時期是數據挖掘方向。2010年劉成城利用博客翻譯分享國外技術文章,這是36氪的前身。

同行如鈦媒體和虎嗅,它們都是由專業媒體人創辦的,而36氪則是這些科技媒體中一個特殊的存在,比起「媒體」基因,它更偏向「科技」。不僅是創始人,36氪的初創團隊也幾乎沒有傳統媒體的工作經驗。

36氪一開始就希望借用媒體的影響力推出其他業務。劉成城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只做媒體難逃營收和發展局限。

由於科技媒體的性質加上成立之初身處的時代背景,36氪有機會接觸到大量創業公司,單2012年36氪就報導了489個國內創業項目。也正是在接觸報導中,36氪得以發現這個群體低曝光、缺乏商業創投渠道的痛點。

36氪找到了市場商機,就如其招股書所說:增強新經濟參與者的成就。做創業孵化、投資牽引服務才是其發展主旨。

明確了發展方向,36氪也準備好了「武器」:團隊出色的執行能力、獨家信息渠道、各種社交產品的應用以及短而精的流水線寫作模式。就這樣,36氪在不斷造血的同時殺出重圍,迅速佔領市場的一席之地。

隨著媒體生意越做越大,36氪的營收也快速增長。根據招股書,36氪2018年的收入同比增長148.2%,達到2.99億元。馮大剛指出,剔除期權費用,36氪自2016年起已連續實現三年盈利。

成立9年後36氪的上市,是符合其發展的、自然而然的選擇。可即使36氪對未來有著自信,也難免受到絆腳石的阻撓。

傳媒上市後,行船不易

2016年36氪把業務拆分成了三大板塊:36氪傳媒、氪空間和鯨準。

依靠媒體建立起來的36氪商業帝國,把平臺影響力變成了流量接口。如果說36氪集團像一棵樹,那麼媒體業務就是它的根,而其他業務則是它的果。

整個品牌本身就類似產品思路。傳媒業務是其營銷手段,對企業提供的數據等相關服務是產品核心,而營銷手段本身對於產品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義。

36氪傳媒在上市後自然是希望繼續保持穩定的發展趨勢,但各種問題在不斷產生。

一、環境阻礙

36氪創立於2010年,時逢網際網路時代快速發展,大量創業公司湧現。就像馮大剛所說,36氪把握住了創投行業的爆發。

對於36氪來說,那時的大環境是順水推舟。而現在隨著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發展阻力也變大了。

1、流量紅利消退

筆者認為,目前36氪所處的環境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時代即將結束。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8月發布的《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數量已達到8.5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61.2%。而非網民人群中,主要限制原因在於文化和設備因素,因沒時間而不上網的比例僅佔9.4%。

自去年6月起我國網站數量呈下降趨勢,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被巨頭壟斷,多個細分行業也開始形成穩定格局,對於網際網路流量的爭奪戰逐漸接近尾聲。

網際網路時代進入下半場,行業投融資事件的發生頻率在降低。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三季度網際網路投融資運行情況》,Q3國內投融資事件達498筆,同比減少49%,總投資金額同比下降38.3%,資金集中流向少數企業。而在全球範圍投融市場的活躍度也有所下降,融資筆數為4645,同比下跌12.3%。

目前網際網路投融資市場的整體態勢趨冷,投資者與相關機構的態度更加謹慎。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期已過,受限於行業發展,36氪所服務的對象也從網際網路技術公司逐漸轉變為傳統行業的產業網際網路。

11月26日在2019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36氪合伙人馬金男表示,消費網際網路逐漸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而馮大剛在上市採訪中披露,36氪收入的51%來自傳統客戶,高於新經濟客戶。

而通過網際網路行業的投融資情勢變化也可以看出,36氪的行業性質決定其業務發展也將受到其服務對象所在行業的影響。在傳統行業走向產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36氪作為「同行者」,將要面對很多的不確定。

2、同行競爭激烈

站在整個TMT媒體行業的角度上看,第二個環境特點是競爭格局依舊激烈。

36氪傳媒本身是一家科技媒體,文娛內容這一領域算是網際網路滲透較早、開發程度也較高的一塊,各種垂直方向早已擠滿了競爭者,科技媒體自然也不例外。

根據Alexa於10月2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排名(統計內容自9月29起),36氪在科技媒體中的獨立訪客數(UV)排行第6。

在Alexa網站綜合排名中,除了新浪科技、騰訊科技、搜狐IT等頭部的大類科技門戶網站以外,諸如側重電商的億邦動力、側重全景硬體的愛範兒等科技媒體均排在前10。

TMT產業的發展不單單帶動了36氪,雖然36氪也涉及到零售電商和智能產品等消息欄目,但行業越細分,特定用戶群體的粘性就會越強。

目前,從36氪在影響力上佔據行業優勢。同時,作為海外新經濟上市第一股,品牌效應將會進一步擴大。36氪已經跑在了賽道的前面,但面對競爭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36氪早就吃過競爭的「虧」。在2016、2017年,鈦媒體兩度分別爆出36氪眾籌項目宏力能源、猿團科技「涉嫌詐騙」,36氪在回應猿團科技一事上稱鈦媒體是「惡意中傷、扭曲事實」,雙方隔空喊話,一時間成了行業的議論熱點。

暫且不論眾籌項目的事件真相,媒體對輿論的把控能力顯然要比一般行業強,而競爭關係的媒體間被指「惡意競爭」的例子也並不罕見。負面新聞對於企業形象的影響是深遠的,關於行業競爭問題,36氪仍然需要謹慎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36氪的部分欄目模式、報導方向以及轉載內容,與虎嗅、鈦媒體等平臺存在重合現象,而其在創投賽道的業務又與獵雲網、鉛筆道類似。36氪身處同質化競爭中,內容優勢或將難以凸顯,創投服務又尚未達到壟斷地位。

普華永道預計,未來短期TMT行業投資數量或將回升。隨著未來資本注入事件增加,也許會給行業帶來新的變化,36氪或將面臨新的市場挑戰。

二、業務增長問題

結合招股書以及Q3財報數據可以計算出36氪2017、2018和2019三年的前三個季度收入分別是5104.70萬、1.55億、3.33億,後兩者同比增速為203.1%和115.1%,整體趨緩。

在線廣告服務曾是36氪的核心收入來源,2017年和2018年分別佔比總收入61.4%、58.1%,而到了2019年,36氪的收入大頭逐漸被增值服務所取代,Q3在線廣告收入佔總收入的41.3%,增值服務則佔到48.9%。

2017年至2019年前三個季度在線廣告收入同比增速分別是257.2%、30.1%,增速明顯放緩,在線廣告增速趨緩是影響營收趨緩的主要原因。

2019年在線廣告市場疲軟,根據央視市場研究(CTR)發布的《2019,透過中國廣告看市場》,報告顯示,網際網路頭部企業諸如京東、天貓等品牌減少廣告投放量,增加了行業的不確定性。

Q3財報發布後,百度、新浪、小米等多家公司的廣告收入同比增速為負,艾瑞諮詢最新發布的《2019年Q3中國網絡廣告市場數據報告》指出,Q3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到1522.6億元,增速環比放緩趨勢明顯。

雖然今年整個在線廣告市場遇冷,但馮大剛認為36氪做的是to B營銷,廣告行業預算下滑不算是太大的影響。

除了在線廣告業務外,36氪的另外兩項服務也不夠「省心」。

企業增值服務前三個季度的環比分別是44.2%、7.2%。環比增速明顯放緩,同時,Q3財報顯示,三個季度的收入成本為人民幣2.1億元,同比增長了149.8%,主要是由於企業增值服務的場地費、執行費、線下培訓和廣告製作成本的增加。

增值服務收入依賴於客戶的需求,發展趨勢並不穩定,還伴隨著高額的收入成本,或將增加36氪的營收壓力。

同時,Q3季度內企業增值服務最終客戶數量增加110名,但前三季度每個最終客戶平均收入較前兩季度下降86.7元。雖然增值用戶增加,但對於36氪來說「性價比」變低。

而在用戶訂閱方面,今年Q2收入1369.8萬,Q3收入則減少至1286.7萬,事實上Q3無論是個人用戶、機構用戶還是企業用戶數量環比都有所增長,而收入減少的原因或許是部分用戶服務的購買力度減弱。

如何讓各個收入渠道能更好的良性發展,36氪還得琢磨。

三、依賴第三方合作

36氪算是把「合作」一詞刻在骨子裡了,不僅僅是幫助企業進行投融資,還有很多其他的第三方合作對象。

根據招股書,36氪的平均每月頁面瀏覽量(PV)大量來自微博、微信、頭條和知乎,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十二個月期間共產生3.477億的PV,而其中有3.295億來自第三方渠道,來自自營平臺的PV僅佔5.2%。

36氪成長於信息爆發的時代,用社交產品很好的擴大了影響力。但當業務逐漸形成規模後,過於依賴第三方傳播渠道卻不是件好事。

招股書還披露,36氪的收入集中在小部分客戶身上。2018年前5名客戶就提供了30%的收入。而在這前五名客戶產生的收入中63.3%來自一家第三方廣告代理機構。收入渠道一旦出現明顯的傾斜,就有可能產生隱患。

不光是與其他企業合作,36氪傳媒的戰略夥伴也包括集團的其他子公司,比如鯨準(JingData),二者聯合管理著一個包含80多萬家企業數據的資料庫,鯨準良性運營對36氪傳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6氪與許多第三方同行,而它們中的部分對於36氪來說,不僅僅是「共贏夥伴」,也是業務本身得以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36氪發展存在不可預估的風險性。

36氪承認,一旦一些戰略夥伴減少服務或者受損受限,可能也將會為36氪自身帶來重大損失,不僅如此,短時間內36氪或將難以確定替代夥伴。

36氪作為一個同行者所承擔的風險,隨著對合作夥伴依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如今無論是環境、業務還是合作模式,都並非「一帆風順」,而36氪還將繼續走下去,它的下一步也註定充滿挑戰。

創投之路並不輕鬆

未來36氪還會蓄力氪空間與出海業務,而二者的發展之路並不平坦。

1、氪空間風波不斷

氪空間是做聯合辦公業務的,簡單點說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工位出租服務。

氪空間在創辦初始就免費為企業提供資源,並且不佔用企業的股份。劉成城曾在知乎有關問題下回答,表示這一項目初衷不為盈利。氪空間把自己定位成幫助創業公司實現第一輪融資的地方,而其本質也是個孵化器。

氪空間宣稱不收費,不為盈利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懷疑。筆者認為,36氪開展項目的真實初衷追求的其實是長遠的利益。

就像網站花錢搞活動拉新一樣,只不過36氪把這個「活動」做成了產業,而拉來的「用戶」則是創業公司們,這就是新經濟服務公司的新型「引流」之道。

在氪空間「福利」一欄,聯合第三方機構為用戶推出了各種折扣服務,這其實也是向第三方提供了增值服務。

氪空間創辦於2014年,2018年氪空間前總裁鍾澍接受環球網採訪時表示,氪空間還未實現盈利,在這點上氪空間似乎並不著急。

可這個項目不僅掙不到利潤,近兩年來還深陷各種負面事件。

據投中網消息,2018年氪空間就被上海寫字樓業主舉報拖欠租金。隨後,氪空間又進行了關店以及裁員,今年4月,香港華懋集團起訴氪空間退租違約,要求賠償5億港元。

不僅是欠租、裁員,氪空間內部也存在腐敗之嫌,2017年有關消息稱,舉報腐敗現象的員工被離職。

由於近年來負面事件頻發,氪空間高層調整,王雪泉出任CEO。今年接受投中網採訪時王雪泉給出了新的發展調整計劃,把盈利當成戰略上的側重點。

氪空間的選擇不難理解,2018年聯合辦公領域經歷了一場混戰,企業不斷追求融資做大或者是吞併其他公司,這場角逐淘汰了很多中小型企業,劉成城認為,共享辦公再難出現新的玩家。

市場如今剩下的都是強有力的對手,其中優客工廠12月12日已提交招股書計劃赴美上市,為了應對競爭,氪空間勢必要加快發展步伐,而實現盈利則是發展中的一個必要環節。

氪空間被競爭和負面傳聞束縛,也不知解脫之日何時能到來。

2、出海之險

以VIE結構上市的36氪傳媒的業務核心在國內,但也有意擴展國際市場。通過招股書,36氪與海外媒體合作建立了海外電臺。Q3財報近期發展一項中也與海外業務有關。

或許是受限於國內經濟發展放緩,加上產業網際網路化需要不短的時間,36氪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將版圖延伸向海外。

自2017年在新加坡成立KrASIA 公司,36氪不斷開展海外業務,2018年、2019年先後在日本以及印度班加羅爾成立了自己的站點。

由於不同國家間對於內容傳播政策管制不同,36氪在運營上的挑戰會增加。

新市場業務的擴張意味著需要人才的重組以及擴充,人才競爭是一方面,再加上與當地媒體瓜分市場份額,36氪在競爭力以及競爭手段上需要下功夫。

不僅僅是國內,目前國際政治環境相對較為嚴苛,歐洲經濟增速放緩,中東、非洲等地局勢動蕩等都對全球經濟環境造成影響,現階段出海的公司在地區的選擇上比以往要考慮更多。

同時,由於國際局勢發展的不確定性,對於在美上市的36氪來說,出海的外匯關稅等問題或將越發複雜化。

36氪目前的海外站點仍未擴張太遠,仍集中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可以看出對於出海36氪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

36氪出海的下一步計劃,目前尚未可知,但毫無疑問,出海絕不是一件遊刃有餘的事。

總結

36氪是一家新型媒體,本質其實是創投。一直以來幫助別人上市的36氪終於也上市了,而透過它的發展之路也為今後的創業公司提供新的思路與視角。

作為一家媒體,36氪在同行中是比較突出的。但是36並不止於媒體,無論是集團業務還是出海戰略,對36氪來說都存在問題與挑戰。

行則將至的前一句是道阻且長,36氪未來的發展實在令人好奇。

相關焦點

  • 36氪專訪|網易傳媒李淼:廣告主需求波動恢復,好的內容營銷都是在種草
    網易傳媒如何應對挑戰?此外,剛完成回港二次上市的網易,除了遊戲、音樂、在線教育等業務,傳媒業務如今在整個集團裡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對於這些問題,網易傳媒副總裁李淼接受了36氪的專訪。只不過大家可能也在探索,看怎麼樣把需求和後疫情時代下用戶和消費者的訴求貼合得更緊密。第三是一些營銷方式現在面臨的形勢還不明朗,比如品牌客戶非常喜歡的活動,包括線下的大型內容聯動、IP活動,這些我覺得目前還不夠明朗。36氪:網易傳媒這邊是什麼樣的品牌廣告主比較多?
  • 業績亮眼、股價慘澹,36氪的媒體生意怎麼了?
    來源:燃財經作者 | 趙磊編輯 | 周昶帆上市四個月後,36氪還是沒能等來揚眉吐氣的機會。36氪上市後股價走勢很顯然,投資者並不看好36氪的未來,這是定位為媒體的36氪受到的「天然歧視」,為了擺脫這一限制,36氪在加速探索業務轉型。
  •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與36氪舉行創新創業戰略合作啟動儀式
    12月8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第八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本次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聚焦新經濟十年的迅速崛起,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當天下午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與36氪創新創業戰略合作儀式在會議主會場正式啟動。
  • 36氪傳媒獲得3億元A輪融資,戈壁創投、國宏嘉信資本領投
    36氪傳媒獲得3億元A輪融資,戈壁創投、國宏嘉信資本領投
  • 36氪突然暴漲51%!科技媒體又火了?
    5月26日發布2020財年一季報後,中概股36氪5月27日收盤暴漲51%,這在媒體型網際網路公司中不多見。中概股36氪一日暴漲51%5月27日美股全線走高,在美上市中概股漲跌互現,其中,36氪領漲,截至收盤,36氪漲51.11%,報6.80美元/股。
  • 36氪專訪丨銥雲科技馮頡:數位化不再需要說教,企業要找準自己的...
    春節復工後我們看到一些過去不續費或不購買的客戶主動找回來要購買,一個10萬年費的項目客戶一周不到的時間快速過會決策購買,他們都被迫進行數位化的營銷與供應鏈革命,不需要我們再去說教。2月下月我們在線的客戶電話和諮詢流量就已經超過了1月初的高峰期,這代表了企業的痛。36氪:本身鏈路改造比較複雜,會不會有一些試錯的風險?
  • 為何36氪自稱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
    在36氪2019年業績中的一個亮點是,企業服務業務佔比已超過線上廣告業務。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了解,從36氪在與投資人的交流中特別強調,36氪的定位是「以內容為優勢,服務新經濟企業的企業服務公司」。換言之,36氪不希望投資者認為它是一家做傳統媒體生意的公司。
  • 36氪專訪|專訪雪球創始人方三文:股價不能解釋一切,投資的核心還得...
    當然,我如果早點意識到自己並不善於管理,也許公司的發展會比今天要好很多。36氪:現在回過頭去看,10年前的創業機會也許比現在多得多,為什麼創業會選擇了投資者社區這種形式呢?36氪:做投資之餘,您還熱衷在雪球上跟用戶進行交流,這也是您新書《世風日上》的靈感來源。方三文:我之前出過兩本書都跟投資是關係比較近的,後期我不是天天在雪球上吹牛嘛,難免會收到很多跟投資並不直接相關的問題。有用戶就建議,你能不能把這些東西也結集出這一本書。
  • 「治病救人」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一樁生意
    所以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看病就是一樁生意,醫療行業生意化有其階段合理性,僅憑理想、沒有巨大的商業利益的刺激,藥廠沒有動力研製各種新藥,這是目前抗癌藥一盒幾萬的根本原因。現階段,治病救人還是一樁生意看病是需求,治病是付出材料成本、勞動成本、時間成本滿足需求的行為,不讓醫生賺錢,好歹讓人家收回成本吧,所以看病是一樁生意,我也很想「道德綁架」醫生、醫院,這樣我看什麼病都不用擔心錢了,但換位思考,如果醫生的兒子因為結婚買不起房馬上要跳樓,開發商會賒一套房子給醫生,讓他兒子先把婚結了嗎?
  • 36氪專訪 | Soul創始人張璐:變現不錯,但賺錢還不是優先級
    36氪:哪種功能用戶使用的最多?張璐:還是文字聊天和發布內容。自從我們上線了語音匹配後,很多人會把我們劃到語音社交,但實際上大概只有10%的用戶會用到這個功能,語音匹配算是我們對即時匹配的一種補充。36氪:你一直提到「真實地表達」,你怎麼去定義社交網絡的「真實」?
  • 36氪創始人劉成城:36氪一直在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36氪創始人劉成城在開場致辭中表示,36氪一直在報導、記錄那些優秀的創業者和閃光的創業想法,也在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讓大家能夠更好地把握長期趨勢。36氪創始人劉成城疫情爆發之後,36氪在年初推出了「暖冬計劃」,幫助創業者對接大公司、投資人、企服平臺、地方政府,也幫助產業鏈內的創業公司進行互助和自救,在70天的活動裡與超過1800家企業建立了聯繫,幫助超800家企業建立了增長社群,還同江西、重慶、西安等地方政府合作進行「雲上招商」等等。
  • 36氪專訪|對話李家慶:君聯的「系統」
    36氪:100億在人民幣市場已經算是超大額、甚至是近段時間最大的一筆錢了,這是「超募」後的結果嗎?李家慶:我們並沒有大範圍超募,這和我們的能力邊界是直接相關的。雖然這兩年我們的團隊有所擴張:在十多個細分領域,我們都有了一些立得住的骨幹,但依然應該看到君聯的邊界在哪裡。如果大幅度超募,一方面對於強調投後的我們來說,項目多了就管不過來。鋪賽道的邏輯不適合君聯。
  • 36氪新風向|「口腔界的愛馬仕」,賣到 5 萬的隱形牙套是個好生意嗎?
    36氪了解到,正畸口腔至少有6項醫學標準是需要正畸醫生嚴格遵守的。二、 溝通能力。由於口腔矯正實乃定製化服務,每個患者對於美觀、便捷等要求會有所不同。在治療及複診過程中,正畸醫生需要不斷與患者溝通交流,確保方案的實效性,滿足用戶的需求。在國內優質正畸醫生供應本就不足的情況下,能夠達到上述標準的正畸醫生更是少之又少。
  • 36氪專訪|小冰CEO李笛:離開微軟後,小冰的生存法則
    在談到小冰分拆後與微軟的合作關係,沈向洋對 36 氪說:「小冰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我們當然有自己的權力選擇做什麼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和微軟這種血濃於水的關係,短期之內是不可能有任何的改變。」獨立後,小冰在融資、商業化、團隊建設上的速度明顯加快。
  • |36氪專訪
    翻看各大電商平臺的售價:京喜返現後2.3元,拼多多低至1.52元,而淘寶特價版給出了原價2元抵後0.95元的低價。淘寶特價版上的這款怡恩貝溼紙巾是一個可挖掘的典型案例。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負責人汪海(花名:七公)向36氪講述了這個低價商品的來由。
  • 中概股 | 深氪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所謂「好時機」的意思是指,過去七八年裡,市場已經習慣相信中概股的好故事了。但瑞幸事件致命的負面意義不僅僅在於這家公司及其相關投資機構的帳面損失,更在於它讓中國公司多年來在外建立的信譽大幅受損。 不少中概股公司變得緊張焦慮。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對36氪說,但自從瑞幸財務造假被抓典型後,公司不敢再輕視做空機構。
  • 36氪2019-2020年度企業服務、醫療健康、在線教育、文娛...
    文|Simone制榜人|高詩朦 黃祝熹 秘叢叢 雷傑 石可 樊宇出品|36氪創投研究院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國PE/VC行業也被疫情的陰影籠罩。從天使輪到E輪後,投資事件數均有下降,其中天使輪和A輪融資投資降幅尤其明顯:天使輪投資事件在一季度僅發生94起交易,去年同期為301期;A輪在一季度發生203起,去年同期為418起。多數創業公司或止步融資門檻之前,或被打亂融資節奏。數據來源 鯨準數據;整理 36氪創投研究院今年PE/VC行業情勢無疑嚴峻。
  • 36氪專訪|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播客破圈是遲早的事
    36氪:你介意同行說你是一個播客界的生意人嗎? 李志明:不介意啊,我覺得這是對日談取得的商業成績的褒獎,但是距離把播客做成一個成熟的生意,我們還是有一段路要走的。日談本質上還是一家以內容見長的公司,能徵服廣告主或者合作方,主要也是因為內容做得足夠好。
  • 玄機科技入選36氪2020新經濟之王500強!
    近日,36氪在北京正式發布了「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力企業」榜單。玄機科技憑藉優質的內容創作、動畫技術的不斷創新及動漫品牌影響力,首次入選這份「新經濟之王」榜單,同時也是今年入選的為數極少的國漫公司。
  • 理想汽車IPO背後:首鋼基金解答為何連續3輪累計7億投資|36氪專訪
    首鋼基金執行董事葉芊接受36氪採訪,回憶了首鋼基金與理想汽車的故事,同時介紹了新能源及智慧出行基金的投資策略。以下是首鋼基金執行董事葉芊接受媒體採訪實錄,經36氪摘編:投資理想汽車的經過李想本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