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成佛後的坐騎是什麼?堪比唐僧的白龍馬

2020-12-14 蝸牛看西遊

(蝸牛看西遊第4833期)

文/蝸牛

蝸牛在往期文章中為大家解釋了豬八戒成為淨壇使者後的坐騎是饕餮,那麼,同樣是取經人員的孫悟空又會得到什麼坐騎呢?

有人說,孫悟空不是有筋鬥雲嗎?這一筋鬥翻下去就有十萬八千裡的路程,他還想要什麼自行車。但是,筋鬥雲的出現真的能夠滿足悟空的需要嗎?恐怕光是這點是完全不夠的,因為其他的佛祖和菩薩們出現都是十足的拉風。

觀音平素裡都是乘著金蓮出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備用的坐騎,悟空在取經路上碰到的金毛犼就是她的坐騎;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青獅精,這隻妖怪可是擁有大鬧天宮的優秀戰國;如來佛祖平時也是乘著蓮花,但是他的身邊還有六牙白象這個坐騎。

因此,但凡是靈山的神仙佛祖們,都有那麼一兩個備用選項,悟空成為鬥戰勝佛後當然也得安排上,不然哪天筋鬥雲歇菜了,不知道要耽誤他多少事情。

悟空被安排上坐騎已經是不會更改的事實,那麼,什麼樣的坐騎能入得了他的眼呢?

這個坐騎悟空早就選好了,它可是有和唐僧的坐騎小白龍媲美的本事。唐僧的小白龍是什麼身份呢?堂堂西海三太子,也就是所謂的龍族,有師父這個珠玉在前,猴哥怎麼會委屈了自己呢?所以他也給自己安排了一個龍族的坐騎——避水金晶獸。

雖然避水金晶獸長相不咋地,它確實是貨真價實的龍族。悟空為何要選擇它當坐騎呢?因為避水金晶獸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缺點——不認主人。悟空猴子第一次和避水金晶獸打交道時就發現了它的這一特點——

好大聖,即現本象,將金睛獸解了韁繩,撲一把跨上雕鞍,徑直騎出水底。到於潭外,將身變作牛王模樣,打著獸,縱著雲,不多時,已至翠雲山芭蕉洞口。

避水金晶獸載人就跟計程車司機似的隨叫隨停,他們唯一的不同應該是避水金晶獸只要有人搭車就載,從不管顧客是不是自家的領導,它的這一特性簡而言之就是眼睛長在他的臉上是個擺設。

避水金晶獸都廢物至此,悟空為啥還要他當坐騎呢?

因為悟空就是個說一不二的人,他想做的事誰都改變不了,萬一他找一個能說會道的,不得天天吵架啊!避水金晶獸雖然腦子不好使,卻是勝在能力強,他能夠在水中來去自如的本事,完全符合了悟空對坐騎的一切期待,一個不會水戰,一個得心應手,他們就是最佳拍檔。

相關焦點

  • 唐僧成佛後坐騎是什麼?不是白龍馬,如來給他配了這種動物
    在《西遊記》中出現的神佛都是擁有坐騎的,並且這些坐騎都是有來頭的。例如文殊菩薩的青毛獅子,如來佛祖的六牙大象等等。而作為主角之一的唐僧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也有坐騎—白龍馬,一路之上白龍馬兢兢業業馱著唐僧。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唐僧終於是來到了靈山上,並且成就了佛位。
  • 各自成佛後,唐僧可以參加蟠桃盛會,孫悟空為何依舊被拒之門外?
    文/金寶講故事歷經十四年的磨難,孫悟空帶著唐僧終於攻克了九九八十一難。當孫悟空跪在大雷音寺聽如來封賞的時候,只聽如來佛祖朗聲說道:「孫悟空,汝封為鬥戰勝佛!」孫悟空聽到這樣的封賞之後自然是狂喜無比。需要指出的是,孫悟空師父唐僧的前身乃如來二徒弟金蟬子,他順理成章地成了旃檀功德佛。
  • 唐僧成佛後,能打得過孫悟空嗎?你看封唐僧為佛時,如來怎麼說的
    取經團隊中有兩人被封為佛,一位是唐僧,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一位是孫悟空,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  旃檀功德佛位列靈山眾佛倒數第二位,鬥戰勝佛位列靈山眾佛最後一位,所以,唐僧的地位略高於孫悟空。那麼,成佛後的唐僧,能打得過孫悟空嗎?  有人認為,唐僧成佛後,法力必然在孫悟空之上,因為唐僧的地位比孫悟空高,作為比孫悟空更高級的佛,實力沒理由不如孫悟空。
  • 拍完86版西遊記後,唐僧的坐騎「白龍馬」,最終結局令人唏噓
    《西遊記》在一炮而紅的身後,演唐僧師徒的知名演員,也逐漸被全國各地觀眾們所了解,到現在已經,她們有的還陷入社會輿論渦旋,有的早已離去人世間。但在西天取經團隊中,一樣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存有,那便是唐三藏所騎的白龍馬,「小白龍」到底是怎麼啦?而身後,卻一樣有一個讓人傷感的故事。
  • 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之後,他的坐騎比觀音坐騎差幾個檔次?
    (蝸牛看西遊第2604期)文/牽著蝸牛散步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之後,他有沒有坐騎呢?當然有!就像局級以上領導有專車一樣,不少菩薩都有坐騎,孫悟空成佛了,肯定也會有坐騎。坐騎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動物,比如文殊菩薩的坐騎就是青毛獅子精,不僅可以馱著菩薩滿天跑,還可化為人形,幫主子幹不少事。一類是固定坐騎,比如蓮臺、祥雲,可站、可坐,也可載著神仙滿天跑。孫悟空成佛之後,動物坐騎是什麼,蝸牛在往期已經給大家分析過了,肯定不是馬,因為馬都怕他,也不可能是龍,他經常欺負龍,最大可能是白象。除此之外,還會坐什麼呢?
  • 為何八戒沙僧都不敢騎白龍馬?
    《西遊記》中,白龍馬的地位高嗎?有人說,白龍馬乃東海龍王三太子,地位怎麼可能會低?然而取經路上,白龍馬竟淪為唐僧坐騎,馱著唐僧一路西行走到了西天,仿佛白龍馬的地位並不怎麼高。白龍馬淪為坐騎的同時,也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即便唐僧不騎白龍馬,豬八戒沙僧也無人敢坐上去。每每唐僧被妖怪擒拿,孫悟空前去降妖,剩下豬八戒依然是辛苦挑著擔子,沙僧牽著白龍馬一路跟隨。那麼,白龍馬在西遊世界的地位究竟如何?為什麼豬八戒沙僧寧肯自己勞累,也不去騎白龍馬呢?
  • 《西遊記》:最後成佛的其實並不是唐僧,孫悟空早已得知真相
    14年前,唐僧西行,唐王捻一撮土送行。14年後,歷盡艱辛的唐僧師徒終於取回真經,同時五人修成正果:其中,唐僧和孫悟空成佛: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就成了鬥戰勝佛。但是,根據原文描述,最後成佛的其實並不是唐僧,而是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其實,唐僧原本是有機會成佛的,只是,最後他卻將機會錯過了。
  • 唐僧取經成功後,白龍馬成為大雷音寺華表上的盤龍,這算是懲罰嗎
    提到《西遊記》中的主角,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四個人。但其實唐僧還有一個似有似無的徒弟,那就是他所騎乘的白龍馬。從篇幅和出場次數來看,白龍馬貌似是一個醬油角色,其存在感甚至不如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妖精。但實際上,他是作者吳承恩精心設計的結果。
  • 白龍馬作為一條龍 為什麼要吃草?
    比如在黃袍怪那一集,孫悟空被趕走,八戒、沙僧不給力,眼看取經「藥丸」,白龍馬變成人形,和黃袍怪幹了一架,最後勸八戒去請大師兄。可謂是存亡之際,挺身而出。  白龍馬的這種「歸正」,正是為「心猿」的孫悟空而安排的。 縱觀劇情,其實就很奇怪,為什麼白龍馬是在孫悟空後加入團隊的?就這麼急著要給唐僧配豪車嗎?答案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孫悟空之後,必須有白龍馬。
  • 《西遊記》演員現狀:白龍馬賣滷菜,唐僧娶富婆,沙僧已去世
    孫悟空談到《西遊記》,不得不說六小齡童在劇中扮演的孫悟空,形象可以用非常逼真來形容了,當年他為了把這個角色演好,花了許多時間以及精力去準備。毫無疑問,他是一位敬業的好演員,大家也把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當作經典,而且覺得六小齡童之後不會再有更為經典的孫悟空了。
  • 白龍馬:原是部隊團長坐騎,被劇組花800元買來,結局悽慘令人深思
    1986年7月下旬,唐僧的扮演者徐少華從北京西山趕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當時的西遊記劇組正在內蒙古拍攝"官封弼馬溫"這一集。熟悉西遊記的觀眾都知道,這一集沒有"唐僧"的戲份。然而這匹馬是騎兵團團長的坐騎,團長非常喜歡這個坐騎。於是團長當場就拒絕。楊潔導演無奈就找到軍區領導調解,這才讓這個團長非常不捨得點頭同意。
  • 西遊記:成佛有什麼標準呢?唐僧和悟空做到了什麼?
    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是為了什麼?孫悟空為何要保護唐僧去取經?豬八戒為何要離開高老莊的幸福生活?這一切表面上的原因是要跟著唐僧去取經,然後帶回經書普度唐王治下的百姓。可是這對於唐僧還能說得過去,畢竟唐僧算是唐王朝的子民。可是對於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這些妖精來說呢?唐王是誰?他們認識唐王嗎?
  • 敖光、敖甲、敖乙、敖丙均已現身,跟隨唐僧西天取經的白龍馬是誰
    敖光、敖甲、敖乙、敖丙均在漫畫《敖丙傳》中現身,那麼跟隨唐僧西天取經的白龍馬是誰? 文/小鳴人 漫畫《敖丙傳》目前已經更新至第2話「靈珠」,大量的人物均已出現,包括龍王、申公豹、敖乙、神秘海妖等。
  • 四聖試禪心,孫悟空一開始就知道,為何卻不敢向唐僧等透露真相?
    觀音菩薩試禪心,孫悟空一開始就知是圈套,為何卻不告訴豬八戒?唐僧辭別唐王李世民後,有失有得:先是失去了皇帝派遣給他的兩個侍從,又在鷹愁深澗失去了心愛的坐騎。西天取經路上充滿了艱險,但憑唐僧一介書生、一個僧人,要肉身徒步十萬八千裡到靈山,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 《新西遊記》:孫悟空成佛後說了一句話,聽後讓人唏噓落淚!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兢兢業業地保護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功行圓滿,將大乘真經帶回了東土大唐。接下來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唐僧師徒取經有功,自然就要論功行賞。而孫悟空作為取經團隊裡的頭號大功臣,被如來佛祖封了鬥戰勝佛!
  • 《西遊記》中白龍馬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低調的白龍馬白龍馬最大的優點是什麼?白龍馬最大的優點是善於保守秘密。觀音菩薩的面子大,小白龍獲命,而變為白龍馬。事實上,一開始,取經小分隊知道白龍馬並不是凡馬的,只有唐僧與孫悟空。後來,在西天取經的路途上,豬八戒不想挑擔子,想讓白龍馬馱一點。孫悟空不答應。孫悟空這才告訴他們,這不是普通的白馬。話說出來,連沙僧也吃驚不小。原文如下:行者道:「你說他是馬哩!
  • 成佛後,孫悟空的緊箍咒去了哪裡?原來戴在了他的頭上
    緊箍咒常常使得孫悟空不得安寧,唐僧一念,他就躁動得受不了,跑來飛去的,難以減少這個苦楚。以至於到了最後,緊箍咒竟有了「望梅止渴」的效果!但凡從唐僧嘴裡道出半個「緊箍咒」的字樣,孫悟空的頭便不由自主地疼了起來,十分難受! 緊箍咒可謂是困擾了孫悟空的半個取經路途。
  • 孫悟空偷人參果,為啥不給白龍馬也偷一個?他是忘了還是有意為之
    白龍馬,蹄兒朝西,後面還跟著唐僧的三徒弟。西遊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廣為流傳,其實這一個說法也是有失偏頗的,白龍馬作為取經團隊的一分子,負責馱著肉體凡胎的唐僧走完這十萬八千裡,也算得上是唐僧的徒弟。他通過塑造白龍馬這一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許多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所處位置。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因為偷食人參果,而與鎮元子大仙結下梁子,整個事件中,白龍馬無疑是最冤枉的一個。在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中,唐僧等人途經萬壽山五莊觀,鎮元子大仙囑託清風明月為唐僧端上了兩個人參果,唐僧因為害怕不敢吃,而被道童所吃。
  • 西遊記唐僧師徒組建一個人力資源團隊,應給他們怎樣分工?
    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龍馬這5個人物形象已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觀眾的心中。究竟他們在一個人力資源團隊擔任什麼角色更合適,我覺得應該從他們的背景和性格來分析。1.唐僧。唐僧把西天取經作為理想追求,取經過程中面對各式各樣誘惑依然不忘初心,唐僧始終給團隊勾勒著一個遠大的願景。
  • 先收孫悟空,又獲白龍馬,這兩回有什麼樣的象徵含義?
    唐僧隨劉伯欽來到五行山,遇到被壓在山下的孫悟空,揭下如來法帖,把悟空救了出來。隨後師徒二人來到鷹愁澗,結果唐僧的白馬被吃,悟空找到吃馬者——小白龍,打鬥一番。後來菩薩幫忙,小白龍變成白龍馬,馱著唐僧,跟隨悟空的步伐踏上西遊之路。這兩個故事是再熟悉不過的故事,似乎沒什麼好講的,其實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