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鴉片戰爭以來,我國從獨立自主的泱泱大國淪落為了他國肆意欺辱的對象,從此國門大開,開始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百姓居無定所,顛沛流離,曾經的大好河山更是風雨飄搖,老祖宗們辛苦打下的江山即將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這是國家的悲哀,亦是百姓的悲哀。然,在這段時期還發生了一件舉國震驚的事情。
01
清朝道光年間,鴉片戰爭便爆發了。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一位十分具有爭議的大臣,葉名琛,湖北漢陽人,也是近代著名的歷史人物,更是清朝中後期著名的疆臣。人稱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1849年,英國人要求進駐廣州城,如此無禮且背後具有深意的要求,自然遭到了葉名琛與徐廣縉的拒絕,他們誓死捍衛祖國,堅決抵制對方的到來。不僅如此,還聯合當地的民兵團,加強當地守衛。
也正是在此次與英國人的交鋒中固守,不給對方一點可乘之機,被道光皇帝看重,被封為一等男爵。要說,此人還是頗有些能力和政治手腕。1851年,他因鎮壓天地會起義有功,更受到道光皇帝的另眼相待,被封賞為太子少保,次年又榮升為兩廣總督。一時之間,可謂出盡了風頭。
02
獎賞依舊沒有停止,四年之後,他靠著外國侵略者美國和英國的軍火救濟,再一次鎮壓了廣東天地會起義,由於平叛有功,三年之後他被授予了體仁閣大學士。然而,好運氣並不會一直伴隨,命運也不會一直眷顧著他。
鹹豐七年十月,英軍向廣州城進攻,但由於前期準備不充分,兵力缺少,不久之後英國便認識到了自身錯誤,退出了廣州城。但一次不行,英軍再次捲土重來,與法軍聯手,合夥攻擊廣州城,次年十月廣州城淪陷。不過,在城破之際,英法聯軍卻要求葉名琛在兩天之內投降,但葉名琛卻毫無反應,沒有答應投降,也沒有反抗,更沒有選擇與當地其它居民一樣,收拾細軟逃跑。他不卑不亢著,同時也不作為,一副聽天由命的狀態。
03
就這樣,當年十一月,他便被俘虜了,上了停靠在香港的無畏號軍艦上。最初,船上的人對他都十分禮遇,畢竟是清朝大臣。也正是這種狀態讓葉名琛心中有了些許期許,他希望這艘船直接開到英國,這樣他就可以和英國女王商談議和的事情了。一路上他都在想要如何對女王說,要如何說服對方。他發動腦筋去思考,他想了無數套說辭。然而,等到他的卻並不是什么女王,並不是繁榮的英國土地,而是極度貧窮、落後的印度,這讓他傻眼了。
接著,英國人對他轉變了態度,逼迫他穿著清朝的官服,戴著清朝官員的帽子,鞋子等所有一整套的彰顯自己是大清大臣身份的物品,讓他坐在一個玻璃房中,玻璃房前還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清國公爵,免費參觀的字樣。他被人觀賞,猶如猴子一般。這樣的恥辱,哪裡是他見過的,更別談親身經歷了。他的想法如《明史 王鏊傳》中說到鏊謂謹曰:「士可殺不可辱 。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最後,他選擇了絕食。堂堂一品官員,最終卻落得一個絕食而死的下場,讓人不可謂不唏噓。
結語
當國家深陷泥沼時,當國家地位不保時,等待人們的將是黑夜的魔抓,國家大臣都不能倖免,更何況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呢?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保證百姓的安寧生活。這是千百年來,先輩們用鮮血告訴我們的道理,也更是我們自己悟出來的道理。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