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一品官員,被俘虜到印度當猴子展覽,最後絕世而亡

2020-12-18 德馨憶史

前言

鴉片戰爭以來,我國從獨立自主的泱泱大國淪落為了他國肆意欺辱的對象,從此國門大開,開始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百姓居無定所,顛沛流離,曾經的大好河山更是風雨飄搖,老祖宗們辛苦打下的江山即將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這是國家的悲哀,亦是百姓的悲哀。然,在這段時期還發生了一件舉國震驚的事情。

01

清朝道光年間,鴉片戰爭便爆發了。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一位十分具有爭議的大臣,葉名琛,湖北漢陽人,也是近代著名的歷史人物,更是清朝中後期著名的疆臣。人稱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1849年,英國人要求進駐廣州城,如此無禮且背後具有深意的要求,自然遭到了葉名琛與徐廣縉的拒絕,他們誓死捍衛祖國,堅決抵制對方的到來。不僅如此,還聯合當地的民兵團,加強當地守衛。

也正是在此次與英國人的交鋒中固守,不給對方一點可乘之機,被道光皇帝看重,被封為一等男爵。要說,此人還是頗有些能力和政治手腕。1851年,他因鎮壓天地會起義有功,更受到道光皇帝的另眼相待,被封賞為太子少保,次年又榮升為兩廣總督。一時之間,可謂出盡了風頭。

02

獎賞依舊沒有停止,四年之後,他靠著外國侵略者美國和英國的軍火救濟,再一次鎮壓了廣東天地會起義,由於平叛有功,三年之後他被授予了體仁閣大學士。然而,好運氣並不會一直伴隨,命運也不會一直眷顧著他。

鹹豐七年十月,英軍向廣州城進攻,但由於前期準備不充分,兵力缺少,不久之後英國便認識到了自身錯誤,退出了廣州城。但一次不行,英軍再次捲土重來,與法軍聯手,合夥攻擊廣州城,次年十月廣州城淪陷。不過,在城破之際,英法聯軍卻要求葉名琛在兩天之內投降,但葉名琛卻毫無反應,沒有答應投降,也沒有反抗,更沒有選擇與當地其它居民一樣,收拾細軟逃跑。他不卑不亢著,同時也不作為,一副聽天由命的狀態。

03

就這樣,當年十一月,他便被俘虜了,上了停靠在香港的無畏號軍艦上。最初,船上的人對他都十分禮遇,畢竟是清朝大臣。也正是這種狀態讓葉名琛心中有了些許期許,他希望這艘船直接開到英國,這樣他就可以和英國女王商談議和的事情了。一路上他都在想要如何對女王說,要如何說服對方。他發動腦筋去思考,他想了無數套說辭。然而,等到他的卻並不是什么女王,並不是繁榮的英國土地,而是極度貧窮、落後的印度,這讓他傻眼了。

接著,英國人對他轉變了態度,逼迫他穿著清朝的官服,戴著清朝官員的帽子,鞋子等所有一整套的彰顯自己是大清大臣身份的物品,讓他坐在一個玻璃房中,玻璃房前還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清國公爵,免費參觀的字樣。他被人觀賞,猶如猴子一般。這樣的恥辱,哪裡是他見過的,更別談親身經歷了。他的想法如《明史 王鏊傳》中說到鏊謂謹曰:「士可殺不可辱 。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最後,他選擇了絕食。堂堂一品官員,最終卻落得一個絕食而死的下場,讓人不可謂不唏噓。

結語

當國家深陷泥沼時,當國家地位不保時,等待人們的將是黑夜的魔抓,國家大臣都不能倖免,更何況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呢?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保證百姓的安寧生活。這是千百年來,先輩們用鮮血告訴我們的道理,也更是我們自己悟出來的道理。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類動物園:把土著當動物展覽,清朝大官被展而絕食而死
    圖上為被俘虜展覽的剛果侏儒之一,1906年。在1870年代,異國人口的展覽在西方各個國家開始盛行。巴黎、漢堡、巴塞隆納、倫敦、米蘭和紐約,這些所謂的文明大都市都曾舉辦過多次人類動物園。圖上為遊客給黑人小女孩投食,攝於比利時。
  • 清朝一品大員,被當成「猴子」抓到印度供人觀賞,最後他絕食而死
    簡單來說就是朝廷會派一批人擔任中正官來到地方,以上中下三品來為參與官員選拔的人打分,每一品又有三個小級別,共九品。到了隋唐時期,便借用前朝的這種九品制度作為官員等級的評判標準,之後的朝代基本上也是使用這個框架,只是在一些細微之處有差別而已。
  • 絕世奇功,王玄策一人滅一國,俘虜兩萬人回朝,為何才被封了個副廳級的散軼大夫
    在唐代最著名的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期間,大破破印度帝那伏帝國,最後還帶著兩萬俘虜還有,牛馬會長安的事情。滅掉一國,而且還帶回兩萬多的俘虜,這妥妥的大功勞啊。可是當時唐太宗只給王玄策一個文職的從五品下的小官,閒職的副廳長而已。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難道是唐太宗根本看不上王玄策?
  • 大清「正一品」的官員,一般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自三國魏以後,官分九品,最高者為一品。《晉書·惠帝紀》:「乃發王公奴婢手舂給兵廩,一品以下不從徵者,男子十三以上皆從役。」 在很久以前,官員的影響力就比平民百姓高。此外,官員還能夠享受到各種各樣薪資福利。清代也一樣。她們把官員分成九品十八級。最大一級的,便是正一品。這一等級的官銜很少,一共僅有十五個。如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伊犁大將這種崗位。這種官銜的薪資福利都極其高。但是,剖析的情況下並不繁雜,全是由固定不動好多個一部分構成的。
  • 你絕對想像不到,這個彈丸小國也曾逼迫大清籤訂過不平等條約
    3.西藏和廓爾喀互換戰爭中的俘虜和財物。4.廓爾喀將來可以派一個高級官員駐紮拉薩。5.西藏民和廓爾喀民如有爭訟,雙方官員會審;拉薩轄區內的廓爾喀商民或加德滿都回民如有爭訟,西藏官員無權審訊。由於當時的印度,還被英國所佔。所以,就出現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情況。尼泊爾這個彈丸小國,竟然一度成為南亞次大陸的強權國家,加之尼泊爾地狹人稠、難以自給,居然又對我大清朝王朝的領土虎視眈眈。按道理來說,18世紀末的大清實力還沒有淪落的人見人欺的地步,尼泊爾為什麼有勇氣挑戰當時的東亞霸主大清呢?
  • 大清官員分九品十八級,想升到正一品,身體要好還得活得夠久
    除了太師、太傅、太保這一類虛職外,清朝官職一共分為九品,按照正常情況,每個人的晉升時間都不同,例如從一品升到正一品,陳廷敬花了20年的時間,劉墉則是16年。那麼,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到底是有多難?能讓這些學士不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費盡心思才能升上去。
  • 歷史上印度境內的任何王朝都沒有完整的統一過印度
    印度最大的民族是印度斯坦族,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所以講印地語的人口在北印度佔到了96.7%,但在南方卻不足0.1%,印度南方的語言可謂鳥語花香,五花八門。同時印度又存在種姓制度,該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就算是同一個民族也存在著不同的種姓階層。
  • 明朝漢人官員,在大清到底受不受歡迎,看看洪承疇怎麼樣?
    從開國以來,大清對漢人採取的也許是鎮壓打擊政策。事實是這樣嗎?今天我們詳細地來說一說大清對待漢人官員的政策到底是咋樣的?自努爾哈赤以來,東徵西討,其作為大清的開國皇帝,是在馬背上取得的天下。皇太極死後,在多爾袞的帶領下,大清的政權真正地得以穩固起來,但是治理確實一件很難的事情。順治繼位後,多爾袞攝政,這個期間,多爾袞對待大清的官員一直是壓制的政策。其規定漢人官員是不可以參與討論軍國大事的,其任命的也多是滿人官員。
  • 大明王朝世系圖(附南明)
    大明王朝世系圖隨後瓦剌脅迫明英宗攻到北京。明英宗的弟弟王朱祁鈺臨危受命與于謙等人一起守衛北京,最後瓦剌戰敗明朝危險解除。朱祁鈺在北京即位改元景泰,為明代宗。景泰年間剷除閹患,並且任用于謙等人改革吏治,減少宮廷開支賑濟災民,使國力逐漸恢復。可惜朱祁鈺後期生病被哥哥朱祁鎮復闢,朱祁鎮二次上位,明代宗被廢為鋮王,不久離奇死亡。
  • 清朝一品官員年薪才180兩,為何個個都能住大房子?
    大清五朝會典《戶部俸餉》中有關於清朝各級官員俸祿的詳細記載。其俸祿最高的是親王,每年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宮廷官員中,一品官的俸祿最高,每年180斛,年俸銀180兩。也許有人會驚訝,一品高官每年的俸祿只有180兩銀,是不是覺得少了一點?在清朝,180兩白銀究竟值多少錢?必須說的是,現在的古裝劇與歷史嚴重脫節,劇中人物動輒出手大銀錠。
  • 1909-1911年,是大清王朝的最後時刻老照片
    1909-1911年,是大清王朝的最後時刻。在這最後幾年的時間裡,清朝基層社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 尼泊爾沙阿王朝,歷代君主王冠御像,十代而亡的詛咒不幸應驗
    沙阿王朝建立於1768年,是尼泊爾歷史最後一個朝代,1787年統一多個朝代割據的尼泊爾,定國號尼泊爾,定國都加德滿都,奠定今天尼泊爾的疆域,2008年尼泊爾廢除君主制,沙阿王朝滅亡,國祚240年。圖為沙阿王朝王冠,由開國君主普裡特維·納拉揚·沙阿打造,此後歷代君主不斷加工,冠體由金銀製成,鑲嵌各種鑽石和寶石,冠頂有一條很長的極樂鳥羽毛,象徵沙阿王朝君主權力和地位至高無上。
  • 大清最慘一品總督,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後,當成稀有動物供人觀賞
    在公元1452年之後,就已經有了兩廣總督的概念,一直被延續到清朝時期。 我國清朝時的兩廣總督代表人物也有很多,比如說李國光、李西鳳、林則徐等等。而在眾多兩廣總督當中,葉名琛被稱之為是最有骨氣的一位。葉名琛出生於1807年,家庭環境原本就是一個書香世家,在各種書籍的洗禮下,葉名琛的眼界也在不斷的開闊。
  • 從明治維新到甲午戰爭,日本被西方稱之為猴子
    走投無路的武士此時的日本進行著全盤西化,但被西方人稱之為猴子,就是嘲笑日本人像猴子一樣學習著人類。在尼古拉離開日本一個月後,大清帝國的北洋艦隊在水師提督丁汝昌的率領下訪問日本。早在五年前的1886年,北洋艦隊就曾到過日本,給予日本朝野極大震撼。這次訪問,同樣讓日本對北洋艦隊充滿極大的羨慕嫉妒恨。
  • 印度猴子成災,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印度人:讓猴子去管猴子
    印度人的宗教文化是比較發達且根深蒂固的,在印度的首都新德裡,匯聚了當地管理部門和整個國家的管理核心,總統府、司令部都在新德裡市中心這裡。而這個地方的開發保護也是做得比較遊戲,風光迷人,環境優美,綠蔭遮地。
  • 大唐使者出使印度被欺負,借來兩千人馬掃平印度,並將國王俘虜
    印度前段時間屢屢挑事,無異於捋虎鬚,中華民族是你惹得起的?遙想13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印度就惹過中國,結果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連當時的印度國王,都被押往長安,俯首認罪。唐代時的印度又稱為「天竺」。當時的天竺,四分五裂,分裂成了幾個政權。幾個天竺政權與大唐的關係也都還算友好。
  •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俘虜兩萬人回朝,為何只被封從五品下的文散官
    在唐代最著名的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期間,大破破印度帝那伏帝國,最後還帶著兩萬俘虜還有,牛馬會長安的事情。滅掉一國,而且還帶回兩萬多的俘虜,這妥妥的大功勞啊。可是當時唐太宗只給王玄策一個文職的從五品下的小官,閒職的副廳長而已。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難道是唐太宗根本看不上王玄策?
  • 馬戛爾尼訪問大清,世界留給乾隆的最後一次機會
    十三行隻手遮天,任意定價,大清官員從十三行勒索的財富,最終都轉嫁到了外商的頭上。無論受到什麼樣的宰割,外商都無法發聲。數十年來,英國人一直想辦法突破十三行的控制,終於在1759年,「洪仁輝」代表的英吉利壯著膽子敲開了紫禁城的大門,控告所有貪腐的官員。皇帝坐不住了,天朝上國的體面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自己的臣民貪汙腐敗逼得外國人進京告御狀,涉外事件,必須高度重視。
  • 古代最被低估的官職,聽起來像是芝麻大的小官,卻讓一品官員羨慕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官位是九品中正制,最大的自然是正一品,譬如宰相、尚書之流。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除了皇帝外,一品官員在官場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和統治力。
  • 清朝官員服飾「補子」圖案的寓意及由來
    「衣冠禽獸」一詞最早用以形容明代官員服飾,明朝對於官員服飾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所以,「衣冠禽獸」這個詞最初的寓意非但不是貶義,反而有著令人羨慕和崇拜的意味。但是,隨著明朝發展到中晚期,明朝的官員貪腐成風、宦官專權、奸臣當道,弄得大明王朝民不聊生、破爛不堪,明朝的官員們逐漸被百姓視為無惡不作、匪徒強盜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