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變學「豬」?生僻詞「學彘」引質疑

2020-12-11 身邊24小時

邵同學是黑龍江鶴崗一高校的學生。2020年11月23日,他在訂票後,去車站取報銷憑證時發現票面上顯示「學彘」一詞。他查閱字典發現「彘」一詞有「豬」的意思,覺得這個詞語有些不雅,希望鐵路部門解釋一下這種情況。11月24日,鶴崗站工作人員聯繫到邵同學對此事作出答覆,並重新給他補上正確車票。

【來源:廣東臺觸電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鐵路部門回應火車票上學生變學彘:電腦排版自動出票 非人為
    據國內媒體報導,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某高校學生小邵反映,他在鶴崗火車站提前取火車票時發現,票面上顯示「學彘」一詞,查字典後發現「彘」有「豬」的意思,他認為有些歧義也不雅。學生小邵稱:「從來沒出現這種情況,當時正在列印報銷,需要出這個憑證。但是因為也是當時沒有注意,而是回來以後才發現這個問題。給鐵路客服打電話,他們也表示從來也沒見過這種情況。其實也沒什麼,但是主要就是有點不雅。」對此,鐵路客服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學生票票面僅有「學」字,也沒有「生」這個字。
  • 大學生質疑火車票用詞不雅,鐵路部門已道歉 「學彘」是啥意思?
    圖為 火車票眾所周知,一般以學生價買的火車票上面都會印上「學生」二字,而邵某的車票卻印著「學彘」。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某高校學生邵某,在取火車票時,發現上面印著「學彘」二字,而邵某認為該詞不雅,隨即向鐵路客服和車站方反映,但得到的答覆只是:此前並未出現該情況。
  • 學生買動車票結果變「學彘 」?當事人:有點不雅,求解釋
    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某高校學生小邵反映,他在鶴崗火車站提前取火車票時發現,票面上顯示「學彘」一詞,查字典後發現「彘」有「豬」的意思,他認為有些歧義也不雅。鐵路客服中心工作人員回應,系統裡所有的字都是電腦排版自動出票,已接到投訴,將進行調查。
  • 學生票的標籤變成了「學彘」,哈爾濱鐵路:初判系字庫問題
    邵同學取到有「學彘」字樣的學生票。西安商報 圖鐵路學生票上的標籤「學」變成了「學彘」?「彘」在古代是「豬」的稱呼,網友質疑鐵路部門侮辱乘客。據西安商報報導,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一高校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後發現票面上「學」字變成了「學彘」,他覺得不太好,希望鐵路部門給個說法。23日,哈爾濱鐵路局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在與鶴崗站聯繫後得知,旅客是從自動取售票機中取票,初步判斷可能是系統字庫的問題,相關的技術部門正在調查。
  • 學生票標籤變「學彘」,沒必要過度上綱上線
    一來,「彘」字本來就是生僻字,工作人員煞費苦心用這樣的方法來侮辱乘客,幾乎沒有這個可能性;二來,工作人員與乘客本就素不相識,在隨機出票的情況下也不可能稱得上是有意安排。據媒體報導,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一高校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後發現票面上「學」字變成了「學彘」,他覺得不太好,希望鐵路部門給個說法。鐵路學生票上的標籤「學」怎麼會變成「學彘」?「彘」在古代是「豬」的稱呼,因此,此事被曝光後,有不少網友質疑鐵路部門侮辱乘客。確實,誰被這樣稱呼,心裡都不會好受。
  • 學彘火車票引發熱議是小題大做嗎?
    學彘火車票引發熱議是小題大做嗎?時間:2020-11-28 00:08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一則#學生買火車票信息顯示學彘#消息引發眾多關注。
  • 火車票上學生變「學彘」:火車站已更換車票並致歉
    11月23日,西安商報報導稱,黑龍江鶴崗一高校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後發現票面上「學」字變成了「學彘」。小邵稱,「彘」是「豬」的意思,他覺得不太好,希望鐵路部門給個說法。 事情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
  • 質疑學生票標籤變「學彘」,不是小題大做
    【質疑學生票標籤變「學彘」,不是小題大做】只要乘客需求依舊存在,那麼紙質列印設備就有必要保留,車站依然要精心管理,保證乘客正常使用。這樣的錯誤提醒車站進一步做好日常的巡視維修,要在細節之處發覺問題,避免給乘客出行帶來不適。對於鐵路服務來說,這也是難忘的一課。
  • 火車票出現「學彘」字樣,大學生覺得不雅,有人看到它價值不菲
    小邵從鶴崗火車站把這兩張火車票列印出來後,當時也沒細看注意到,回到學校之後,再掏出來一細看,怎麼火車票上有「學彘」兩個字,而且這後面「彘」並不認識。於是小邵在網上查找一番,發現這個「彘」居然是「豬」的意思,他就想「學生」怎麼打成了「學彘」呢?有點那個不文雅吧。
  • 學生票標籤變「學彘」 鐵路局:取票機字庫異常,正聯繫維護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學生票標籤變「學彘」,鐵路局:取票機字庫異常,正聯繫維護針對「鶴崗一學生取到『學彘』字樣的學生票」一事,11月23日20時許,哈爾濱鐵路局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經鐵路科研技術部門判定
  • 學生票標籤變「學彘」 當事學生:火車站已更換車票並致歉
    11月23日,西安商報報導稱,黑龍江鶴崗一高校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後發現票面上「學」字變成了「學彘」。小邵稱,「彘」是「豬」的意思,他覺得不太好,希望鐵路部門給個說法。事情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指出,票面上的兩個字應為「學支」,分別是「學生票」和「支付寶購買」的意思。也有網友稱是系統bug。24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從當事學生小邵處獲悉,昨日媒體報導後,鐵路部門工作人員即與他取得聯繫。24日上午9時,鶴崗火車站工作人員為他更換了車票。
  • 彘是豬的意思,漢武帝叫劉彘,漢景帝為何給兒子取名「彘」?
    文/史小二記戚夫人被呂雉做成「人彘」,這是接觸「彘」字最廣泛的一個詞語。追究它的本義,彘字是指野豬。
  • 豬、豕、豚、彘,你真的會寫「豬」字嗎
    甲骨文:彘按照一般的解釋,彘就是豬。然而,古文中很多地方是將兩者明確分開的,比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說「雞豚狗彘之畜」,兩者並舉,那麼豚彘顯然並非一物。如果豚也是豬的話,那麼彘又是什麼呢?除此之外,表示豬的字還有豬和豕。這些字同時都在使用,自然是有所區別的。追根溯源,我們還是從古象形文字開始來探求一下答案。
  • 不認識這個字時,特意去查字典,解釋相當簡單,念:zhi,<古>豬。「彘」本指大豬,後泛指一般的豬。可是,可是,漢武帝劉徹,據說原名就叫劉彘,又是腫麼回事呢?讓我們先來從甲骨文開始,好好認識一下它。
  • 漢字丨「彘」是野豬還是家豬:濟南大辛莊商代甲骨文中的「彘」與《鴻門宴》中的「彘肩」
    而在教材所選《鴻門宴》所在的《史記》中,司馬遷好像要刻意明確他筆下的語境下的「彘」,是野豬還是家豬,如《左傳 ·莊公八年》 :冬十二月, 齊侯遊於姑棼, 遂田於貝丘 。見大豕, 從者曰 :「公子彭生也 。」公怒曰 :「彭生敢見!」 射之, 豕人立而啼。到了《史記》中:冬十二月, 襄公遊姑棼, 遂獵沛丘 。
  • 「彘」是豬的意思,漢景帝為什麼給漢武帝取名劉彘,又改為劉徹?
    「彘」是豬的意思,漢景帝為什麼給漢武帝取名劉彘,後來又改為劉徹?
  • 學生票變學彘(豬)票,取票機太皮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01事件經過據封面視頻報導,11月23日,黑龍江一邵姓同學購買了從佳木斯到哈爾濱、從哈爾濱到大慶的學生票,但是拿到火車票之後驚訝地發現,兩張學生票均變成了學彘票彘者,豬也!學豬票?取票機你是不是太皮了!該同學發到網上之後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 彘 與北鬥星
    事情要從最近這張火車票說起                                                                                             (圖片來自網絡)  據說是亂碼導致的學生票的學字符號變成了學彘
  • 豕、彘、豚、豬,你真的了解二師兄嗎?
    作為「六畜之首」的豬,在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卻時常遭到人們的詆毀、蔑視,甚至是謾罵!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從古至今豬對中國人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河南省舞陽縣的賈湖遺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獨立馴化地,賈湖遺址是目前中國已知最早的家豬出土地點,距今9000年,家豬實際的馴化時間可能更早;除了捕獲,豬的馴化還有可能是通過共生進行的)家豬起源豕(shǐ)->彘(zhì)->豚(tún),世界上唯一完整的(音、形兼具)的漢字,記錄下了豬的馴化過程
  • 曾子殺彘
    【成語】         曾子殺彘【拼音】       zēng zǐ shā zhì>【釋義】       彘:豬。妻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解釋: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後(再)殺豬給你吃。」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抓住豬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