彘 與北鬥星

2021-03-02 O的菊園

事情要從最近這張火車票說起

                                                                                             (圖片來自網絡)

  據說是亂碼導致的學生票的學字符號變成了學彘,網絡上討論最多的關於

 zhì

(1) (象形。小篆字形。矢聲,其餘象豬頭、腳。本義:彘本指大豬,後泛指一般的豬)

(2) 同本義 [pig;swine]

導致了買票主人公的尷尬不解,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與北鬥星的故事。

    《春秋說題辭》曰:「鬥星,時散精為彘,四月生,應天理.」「彘」即豬,散精為彘,即其精靈為豬。豬懷孕四月而生產,這個數字對應於四季,所以說應天理。而在《山海經·海內經》中關於「司彘之國」的記載,即觀測彘星定季節的國家。所以一些學者認為,在石器時代,人們就認識了北鬥,並學會了用它定季節的方法;只不過那時並不把它稱為「鬥」,而是稱之為「彘星」。

 

     六七千年前在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就存在著豬崇拜與北鬥崇拜跡象。

                                                                          ( 圖片來自網絡)

      在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原型天蓬元帥,在道教神系統裡是紫微大帝駕前四大天將之首,三頭六臂、身長五十丈,統領神兵三十六萬,堪稱第一護法天神。深究其身世,我們會發現這位叱吒風雲的神將正是北鬥星神的化身,《道法會元》中有多處提到天蓬元帥與北鬥七星的關係,元雜劇《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手下的御車將軍,也就是從那些豬演變而來的。只是後來到了吳承恩筆下,豬八戒的前世才變成了天蓬元帥。但不管怎麼說,豬八戒的前世都算是和北鬥及豬脫不了關係了。

      華夏文明發祥的北緯35°左右的黃河流域地理位置,北鬥星在能觀測到最顯著的天象中,幫古人在建四時、移節度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這個北鬥北指的時節,祝大家可以相互取暖度過寒冬。

                                                    

            祝君安

                                                                                       2020年12月1日

相關焦點

  • 在古代,「彘」就是豬的象形字,因此,它的本義就代表豬。《方言》第八對「彘」字解釋的很清楚:「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意思是說,豬,在關東關西,有的就叫「彘」。《史記·貨殖列傳》:「澤中千足彘。」是指有二百五十頭豬的意思,因為每豬有四足。「彘」,還用在地名。今山西霍縣東北有塊地方在周朝就叫「彘」,公元前841年國人起義,周厲王逃奔至彘,據說上古這裡的野豬最多。
  • 彘是豬的意思,漢武帝叫劉彘,漢景帝為何給兒子取名「彘」?
    文/史小二記戚夫人被呂雉做成「人彘」,這是接觸「彘」字最廣泛的一個詞語。追究它的本義,彘字是指野豬。
  • 漢字丨「彘」是野豬還是家豬:濟南大辛莊商代甲骨文中的「彘」與《鴻門宴》中的「彘肩」
    而在教材所選《鴻門宴》所在的《史記》中,司馬遷好像要刻意明確他筆下的語境下的「彘」,是野豬還是家豬,如《左傳 ·莊公八年》 :冬十二月, 齊侯遊於姑棼, 遂田於貝丘 。見大豕, 從者曰 :「公子彭生也 。」公怒曰 :「彭生敢見!」 射之, 豕人立而啼。到了《史記》中:冬十二月, 襄公遊姑棼, 遂獵沛丘 。
  • 曾子烹彘
    曾子烹彘【經典選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③。妻適⑤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⑥。」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⑦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⑧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⑩也。」
  • 豕與彘有甚麼不同
    其中最常見的表示豬的詞彙是彘(出現了約20次),其次是豚(約10次),再次是豕(約6次),然後還有豪和貆(各約1次)。此外還有指羊和豬的「少牢」(約6次)和指牛羊豬的「太牢」(約9次)。據此可以發現出一些問題,比如古人比較關注小豬(豚),等等。 今天我們主要分析一下其中的豕與彘。豕與彘在我們後來的理解中好像並沒有甚麼差別,豕就是彘,彘就是豕。
  • 「彘」字怎麼讀?歷史上有哪些與「彘」有關的故事?
    「彘」,讀zhì,泛指豬。歷史上與「彘」有關的故事有很多,下面小編就簡單列舉一二,供大家無聊的時候讀一讀。 曾子——殺彘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 學彘火車票引發熱議是小題大做嗎?
    學彘火車票引發熱議是小題大做嗎?時間:2020-11-28 00:08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一則#學生買火車票信息顯示學彘#消息引發眾多關注。
  • 曾子殺彘
    【成語】         曾子殺彘【拼音】       zēng zǐ shā zhì妻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解釋: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後(再)殺豬給你吃。」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抓住豬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
  • 課外文言文翻譯/曾子殺彘
    曾子殺彘                   韓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 古文閱讀-曾子殺彘(韓非子)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之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
  • 學生票標籤變「學彘」,沒必要過度上綱上線
    一來,「彘」字本來就是生僻字,工作人員煞費苦心用這樣的方法來侮辱乘客,幾乎沒有這個可能性;二來,工作人員與乘客本就素不相識,在隨機出票的情況下也不可能稱得上是有意安排。據媒體報導,11月23日,黑龍江鶴崗一高校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後發現票面上「學」字變成了「學彘」,他覺得不太好,希望鐵路部門給個說法。鐵路學生票上的標籤「學」怎麼會變成「學彘」?「彘」在古代是「豬」的稱呼,因此,此事被曝光後,有不少網友質疑鐵路部門侮辱乘客。確實,誰被這樣稱呼,心裡都不會好受。
  • 豬、豕、豚、彘,你真的會寫「豬」字嗎
    甲骨文:彘按照一般的解釋,彘就是豬。然而,古文中很多地方是將兩者明確分開的,比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說「雞豚狗彘之畜」,兩者並舉,那麼豚彘顯然並非一物。如果豚也是豬的話,那麼彘又是什麼呢?除此之外,表示豬的字還有豬和豕。這些字同時都在使用,自然是有所區別的。追根溯源,我們還是從古象形文字開始來探求一下答案。
  • 「人彘」是古代一種殘酷的刑罰,而朱元璋卻沿用了「彘」這個字
    "說到「彘」,也許人們第一想到的就是「人彘」,最有名的就是呂后用它來對付戚夫人的一種非常殘忍的酷刑之一。彘就是豬的意思,而人彘就是將人做成豬的樣子,將人的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銅注入耳朵,使其失聰,用喑藥灌進喉嚨,割去舌頭,破壞聲帶,使其不能言語,然後扔到廁所裡,有的還要割去鼻子,剃光頭髮,剃盡眉發,然後抹上一種藥,破壞毛囊,使毛囊脫落後不再生長,永不再長毛髮,然後一根根拔掉,有的嫌累,就一起拔掉。如此殘酷的刑罰,卻讓呂后用在了戚夫人身上。
  • 狗彘造句和解釋_狗彘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狗彘(gǒu zhì)。犬與豬。常比喻行為惡劣或品行卑劣的人。[羅瑞卿《答友人》:「林賊蛇蠍心,蔽空猶烏雲。篡權之狠毒,遠超狗彘行。」]狗彘參考例句:1、他這種行為卑劣的人,真是狗彘不若。狗彘有關的成語:1、狗彘不如(gǒu zhì bù rú):見「狗彘不若」。2、狗彘之行(gǒu zhì zhī xíng):狗彘:豬狗。形容無恥之人的行為如豬狗一樣3、行同狗豨(xíng tóng gǒu yǒu):豨:豬。人的行為醜惡,如同豬狗一樣。形容人的行為卑鄙惡劣到了極點。亦作「行如禽獸」、「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 每日一詞:北鬥星 英文怎麼說
    the Big Dippera group of seven bright stars seen only from northern parts of the world北鬥星,北方天空一組七顆明亮的星星In a clear summer night, I looked up at the sky and saw the Big
  • 「彘」是豬的意思,漢景帝為什麼給漢武帝取名劉彘,又改為劉徹?
    「彘」是豬的意思,漢景帝為什麼給漢武帝取名劉彘,後來又改為劉徹?
  • 學生票標籤變「學彘」 當事學生:火車站已更換車票並致歉
    11月23日,西安商報報導稱,黑龍江鶴崗一高校學生小邵反映,在火車站取票後發現票面上「學」字變成了「學彘」。小邵稱,「彘」是「豬」的意思,他覺得不太好,希望鐵路部門給個說法。事情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據小邵提供的前後火車票顯示,其購買的12月5日從佳木斯站到哈爾濱站、哈爾濱站到大慶東站的兩張票上,均有「學彘」的字樣。而更換後的火車票,「學彘」變成了「學」。紅星新聞記者致電鶴崗火車站工作人員,對方表示不便接受採訪。
  • 生僻詞「學彘」引質疑
    2020年11月23日,他在訂票後,去車站取報銷憑證時發現票面上顯示「學彘」一詞。他查閱字典發現「彘」一詞有「豬」的意思,覺得這個詞語有些不雅,希望鐵路部門解釋一下這種情況。11月24日,鶴崗站工作人員聯繫到邵同學對此事作出答覆,並重新給他補上正確車票。【來源:廣東臺觸電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每周一款經典車 昌河鈴木 北鬥星
    今天咱聊的這臺小車,在當年可是微型車的典範,外觀像個盒子小巧可愛,頭頂載貨行李架,腳踩15寸小鋼圈,那小造型裝個備胎就是大G,沒錯,它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昌河鈴木北鬥星。相信很多70後、80後對這臺車都有很深的記憶和故事。作為昌河公司與日本鈴木聯合開發的「家用多功能乘用車」,北鬥星剛一亮相就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 從《曾子殺彘》說起
    其母曰:「女還,顧反為汝殺彘(zhì)。」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這個故事選自《戰國.韓非子》,意思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她的孩子哭著也要跟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