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是跑步小白的時候,總會羨慕那些可以輕鬆跑完10公裡、半馬和全馬的人;當我們能堅持跑完全馬的時候,又會羨慕那些資深跑者能跑上百公裡而且配速比我們快很多。其實,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跑得很快,只不過我們堅持不了多久。
耐力是運動的根源,能夠幫助跑者提升對抗疲勞以及從疲勞中恢復的能力。同樣的距離和速度下,資深跑者氣定神閒,而你卻跑得很辛苦,沒跑多遠就堅持不住,這其實反映了高水平跑者和普通跑者在耐力上的差別。
12分鐘跑步配速測試:全球最專業權威的、有氧運動之父——美國軍醫庫伯提出的一套國際標準耐力評價表。所謂「12分鐘跑步配速測試」,就是測量在12分鐘內全力跑的最長距離,來評價全身耐力的方法。
了解自己的跑步耐力之後,要如何通過訓練來進一步提升耐力,成為耐力型選手呢?繼續往下看吧!
如果說有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耐力增強方法的話,那就是「循序漸進」,即堅持、有耐心、慢慢延長跑步距離。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情況、所有跑步者,從目標圍繞小區跑4圈的新手到1萬米成績為36分鐘、每次長跑幾十公裡準備初馬的老手。
你可以這樣做:不管你現在的耐力情況如何,慢慢穩步地增加耐力。我們喜歡每周長跑增加1英裡(約合1.6公裡)的計劃。每四周,放棄一次長跑,來休息恢復。接下來的一周,繼續增加裡程數,每次1英裡。
這是跑步雜誌Runner's World的賽事宣傳負責人Bart Yasso在一次聊天中,說出這一神奇有效的訓練方法。自從十年前發布第一篇關於此方法的文章,數千名運動員在馬拉松展覽或電子郵件中告訴我們這個方法很有用。
這個方法要求運動員在目標馬拉松時間(若干小時/分鐘)對應的若干分鐘/秒鐘內,重複跑800米。例如,如果你想在4小時30分鐘內完成馬拉松,那麼就重複在4分鐘30秒鐘內跑800米。
你可以這麼做:每周一次Yasso 800。開始時以合適的速度跑4-5次800米,然後每周遞增一次。
我們從鍛鍊核心肌肉力量開始,然後到爆發式腿部增強式訓練,要關注訓練的質量而不是總量。快速抬腳。腳在地上停留的時間縮短,步子的頻率增加。
你可以這麼做:在每次輕鬆跑之後,進行快速移動腳步訓練。以儘可能小儘可能快的步子跑15-20米,快速抬膝,不用高抬膝。胳膊也要做相應的擺動。做完一次,休息,再重複6-8次。每周還可以在鬆軟的平面(如草地或沙坑)上做一兩次5分鐘的單腿跳、雙腿彈跳及高抬腿跳。
他的訓練方法關鍵之處在於每次跑都設定一定速度和距離---一次長跑、一次節奏跑、一次間歇跑。
你可以這麼做:星期二進行間歇跑;星期四節奏跑;周日長跑、間歇跑,他以比5千米賽跑稍快的速度跑12次400米或6次800;節奏跑,以比1萬米賽跑每英裡慢10-20秒的速度跑4英裡(約6.4公裡);
周日,以比馬拉松每英裡慢30秒的速度跑15英裡(約24公裡)。你可以適當調整這些訓練方法來適應自己的5千米、1萬米以及馬拉松。
小夥伴們在平時的訓練中是如何提高跑步耐力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