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開,2020不平凡之年。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國與國之間的互動是那麼的緩慢而又小心謹慎。進入8月中旬,奧克蘭因為疫情再次封城。但南半球的春天要來了,櫻花也快綻放。說到櫻花不得不提日本,因著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奧運會順延隨之各地的活動也都取消。特別是心心念念的高圓寺的「阿波踴」也取消了活動。
每年7,8月份的東京「お祭り」的活動陸續登場,「東京高圓寺阿波踴」和「南越谷阿波踴」與「德島阿波踴」並稱為「日本三大阿波踴」。「東京高圓寺阿波踴」於每年8月下旬舉行,大約有1萬人的舞者,現場觀看的大概有100萬人左右。
高圓寺的「阿波踴」於昭和32年(1957年)開始,到去年迎來了第62屆。跳「阿波踴」的每個舞蹈團體稱做「連」。戰後作為復興的象徵,跳「阿波踴」的人與日劇增,「阿波踴」的文化逐漸開始向日本全國擴散。
高圓寺的「阿波踴」起源於日本德島縣。最初想法是以舉辦「阿波踴」的活動宣傳商店街和招攬客人為契機,但是隨著商業街和道路不斷地擴大,作為活動場所變得越來越活躍。人們對「阿波踴」也是越來越著迷。甚至有蕎麥麵店的老闆在閉店後,乘坐夜車到德島縣去學習」阿波踴「。隨著文藝色彩逐漸的增強,高圓寺的「連」誕生了,這些「連」與德島有名的「連」不斷地交流學習,高圓寺「阿波踴」的水平也是不斷地提高。
「阿波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約400年前,其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個是德島藩的武將成為德島城的城主後,以城下的民眾跳舞的故事作為開始的「德島城築城起源說」。第二個是以盂蘭盆會舞為起源的「盂蘭盆會舞起源說」,最後是以「能樂」為起源的「風流舞起源說」。除此之外,據說為驅除惡靈而念佛時跳的「念佛舞」和為供奉祖先靈魂而跳的「精靈舞」也對此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阿波踴」都是與民眾一起誕生,與民眾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關發展起來的。
「連」的成員大致分為「男舞」和「女舞」。舞蹈有以下的不同,男子舞蹈穿著浴衣或法披,穿著布襪鞋跳。「男舞」的特點是自由幅度大,有空手跳或拿著團扇燈籠跳。
「女舞」穿著浴衣,戴著編織的鬥笠,穿著木屐跳舞。它的特徵是優雅輕盈,用腳尖兒蹭著前進。
除了「男舞」「女舞」以外,還有兒童的「連」,孩子們跳著優美的舞步,精神飽滿的喊著「號子」。
「鳴物」樂器是「阿波踴」的靈魂,每一個「連」都配有自己的「鳴物」樂隊。「阿波踴」的節奏是二拍的音樂,能在現場聽到演奏也是「阿波踴」的魅力之一。
·鉦
「叮鈴叮鈴」的響亮聲音是其特徵。
是開始跳舞或升拍時候的信號,多由連長或舞蹈熟練者擔任。
·笛(吹)
日本傳統的橫笛「筱笛」。演奏時可感受到情緒的旋律,以清脆聲音為特徵的樂器。
·三味線
旋律樂器,奏出清脆歡快的聲音。
·大鼓
其特徵是發出「咚咚」的粗獷聲音,承擔著「阿波踴」的動感節奏。
為期兩天的「阿波踴」活動,現場觀看的人數有近100萬之眾,觀眾集中在狹窄的區域觀看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並且因為是室外活動,聲音也很擾人。也有因交通限制而被迫感到不自由的人,但還是因著「阿波踴」的魅力,接受並喜歡這項活動。
泡沫經濟破滅以後,人力和經濟方面的支援變得困難了,很難像以前那樣只靠商店街來支撐這個活動。但是為了傳承未來,作為文化已成為東京代表性的夏日祭典之一,也是東京最大規模的「阿波踴」夏末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現在「阿波踴」對高圓寺來說是無法估量的巨大的財產,為這個區域甚至周邊提供活力,持續文化上的自信。
作為普通民眾舞蹈的開始,「阿波踴」一邊吸收各種文化一邊推廣,很多舞者帶著支持這個活動的志向,來做志願者。狹窄的小巷和街道被舞者們的熱情所包圍,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這些絕不是用錢能買得到的。「阿波踴」已成為人與人,地域與地域友好的生活發展典範。
朋友們好!我是老Peter。本人曾在日本學習,工作十年。現旅居奧克蘭。我的良師益友毛歌先生說:「分享你的人生經驗,分享你的力量一樣分享你的軟弱,分享你的希望,分享你自己」。我想,這是分享的精髓所在。正是因著這份情懷,我願意和朋友們分享我的純情和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