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暫停觀光客赴臺自由行的解讀與影響

2021-02-15 香港經濟導報社

臺灣省商業會顧問﹑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 戴肇洋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7月31日下午無預警地宣布,從8月1日起至明年2月臺灣大選結束前,暫停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47個城市居民申請赴臺自由行通行簽證。上述47個城市,是中國大陸自2011年6月起開放自由行的城市,亦即從8月1日起,中國大陸旅客僅能透過旅行團體赴臺旅遊。面對此次中國大陸突然實施暫停自由行觀光客前往臺灣旅遊政策,在震驚兩岸各界之同時,其背後所隱含的政策思維及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值得加以重視。

 

蔡當局執政三年

大陸赴臺觀光人數驟減

 

依據臺灣觀光主管單位最新公布資料統計顯示,馬當局執政最後一年,來自大陸旅客還達418.4萬人;不過,蔡當局執政三年以來,至2018年時來自大陸旅客人數已銳減到270萬人,呈現大量減少現象。如果歸納大陸旅客人數銳減其關鍵原因在於,蔡當局執政迄今,在處理兩岸關係互動往來上,因「九二共識」歧見,而造成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無形之中也衝擊了大陸旅客赴臺觀光人數。

遊客在眷村「篤行十村」參觀

雖今年以來大陸來臺灣觀光旅客略有回溫,但其背後乃是蔡當局民進黨在2018年臺灣九合一地方性大選大敗後,兩岸民間開始回溫,在藍營執政縣市大幅增加效應,同時採取各種措施下,大陸旅客來臺觀光人數大幅增加。若以2019年上半年度與2018年同期人數之比較,去年上半年度大陸旅客來臺僅有131.3萬人,相對今年則增加到167.7萬人,漲幅達到28%。

 

因此,臺灣旅行業者品質保障協會指出,最近三年以來,由於兩岸關係情勢不穩,無形之中也間接波及了中國大陸來臺觀光旅客人數。面對今年以來中國大陸來臺觀光旅客略有回溫之下,此次中國大陸再度暫停自由行觀光客前往臺灣旅遊政策,預估此一暫停期間,將會造成來自大陸旅客減少70萬人次,已無疑地使得下半年度臺灣觀光相關產業,包括:民宿、包車業者、餐飲、禮品等店家勢必首當其衝,其營業損失可能超過210億元,甚至導致這些行業因被迫裁員而增加失業人口。

 

「臺灣大選」將近

避免蔡當局操弄政治意識

 

事實而言,大陸因應臺灣狀況,並非首次針對赴臺旅遊進行政策限制。例如在2015年時,因應臺灣選舉,據悉涉臺部門曾經「建議」在選舉期間限制大陸觀光客赴臺自由行政策。然而,此次卻是文化和旅遊部進行官方逕自明文公告,除了意味大陸對臺灣此次大選的更為重視程度之外,或許可以從兩個層面所可能帶來的幾種啟示進行解讀。

 

首先,是針對近期事件的抗議。誠如上述,蔡當局執政迄今,兩岸在互動往來上,因「九二共識」歧見及「仇中思維」暈染,而對蔡當局的不滿意與不信任,造成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狀況。尤其近期更是因旅美之行與向美採購國防軍備議題,造成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怨念更加深刻。此對兩岸互動往來而言,不但造成已陷入僵局的兩岸關係,更加停滯不前,甚至呈現負向發展趨勢。然而,為能避免將涉美之議題扯入兩岸事務之中,透過文化和旅遊部宣布對臺自由行觀光客的限制政策,其實已經間接反映對蔡當局的不滿與抗議。

 

其次,在面對臺灣大選日期逐漸接近的同時,為能避免將單純的兩岸民眾觀光旅遊事務,受到蔡當局藉此操弄政治意識,甚至可能採取升高兩岸對抗做法,最後使得蔡當局從中取得利益。因此,個人認為,北京方面可能將會靜觀選舉情勢變化,未來在選舉期間末期適時採取調整限制赴臺團體旅客政策。亦即限制大陸觀光客赴臺自由行僅是初步作為,藉此作為是否更進一步實施限制團體旅遊赴臺政策參考。

 

新措施恐將衝擊

臺灣經濟表現

 

面對這種突如其來衝擊,蔡當局批評大陸片面暫停自由行觀光客來臺,將無助於兩岸民眾之間相互了解,並不樂見兩岸民眾正常旅遊因受到政治因素幹擾而被迫緊縮。其實蔡當局早自執政之後,為了避免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已採取單向開放免簽證換措施,使得東協國家旅客來臺旅遊大幅增加,從2015年的155萬人成長到2018年的243萬人,在來臺旅客人數上似乎已填補大陸旅客赴臺觀光減少之缺口。

 

儘管,此一期間來自東協國家旅客大幅增加,其人數已經超越日本、韓國、美洲、歐洲等國家及港澳地區觀光旅客,僅次大陸旅客;然而,若按2018年來臺旅客消費金額排序,雖來自大陸旅客在臺整體消費水平,從2015年的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227.6美元,不斷下滑到2018年的184.4美元,低於日本的214.1美元、韓國的194.6美元,但較整體平均的179.5美元為高,而且高於美國的155.7美元、東協國家的152.3美元、歐洲國家的137.2美元。由此可見,來自大陸旅客消費水平超過整體平均之上。

 

在此同時,雖我們難以臆測大陸此次政策背後思維,但大陸官方宣告暫停觀光客赴臺自由行,其實臺灣所受到衝擊的影響,並非僅限於廣義的觀光旅遊產業,而是必須從「乘數效應」的考量加以評估。蔡當局主計部門於7月31日公布今年第二季GDP時指出,上半年度在臺商返鄉及轉單效應所延伸的出口、投資超過預期下,經濟成長概估2.41%,比較之前所預測的數據大增0.63個百分點,不但讓上半年度臺灣經濟成長達到2.07%,得以保2成功,而且讓臺灣經濟成長表現得以躍居四條小龍之首。

 

不過,主計部門卻又同時認為,中國大陸突如其來限制觀光客赴臺自由行政策,恐將影響下半年度臺灣經濟表現。此外,加上中美貿易爭端持續未歇、英國脫歐、波斯灣情勢緊張等變數,展望今年下半年度全球經濟,其實仍有不少風險,臺灣必須審慎評估應對,不容小覷。

 

換句話說,從放大的格局來看,目前中美之間已經從貿易爭端延伸至科技冷戰,甚至更進一步暈染波及金融市場,正在打擊全球經濟前景,臺灣終需尋找自處與倖免之道。亦即臺灣無法因目前經濟暫時躍居四條小龍之首,而忽略所存在的惡性循環困境。尤其這些困境,並非僅是存在於本身內部的影響因素,而是同時來自於外部的幹擾因素;其中,也包含了人盡皆知兩岸關係之起伏跌宕,透過意識形態操作,已匯聚成為難以捉摸掌控的風險變數。此波大陸片面宣布暫觀光客赴臺自由行,堪稱是一個最新的實例。

 

兩岸提高對立情勢

只會讓外人得益

 

或許部分學者專家認為,中國大陸採取此一暫停觀光客赴臺自由行政策,除了可以將其原因歸咎於蔡當局執政以來始終以「仇中、反中、抗中」的思維處理兩岸關係,與其排斥與中國大陸之交流,則就暫時全面停止交流之外,並不希望在蔡當局政治操作下,將今年以來分明不是自身政績的陸客赴臺旅遊回溫,收割成為自身政績,甚至藉此宣揚其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所採取的策略是正確的方向,造成影響明年臺灣大選考量。

 

然而,我們更加擔憂的是,面對已日益升溫的明年臺灣大選之下,如果臺灣當局認為,因中國大陸採取暫停觀光客赴臺自由行政策,而撿到可以「抹紅」藍營的「武器」,甚至不斷加強「綠色恐怖」劑量,其後果也將可能形同「為淵驅魚」,以及提高兩岸更緊張的對立情勢。坦然言之,一旦兩岸提高對立情勢,即使是一時權宜之策略,此對臺灣內部不同立場政黨陣營之間,其實都不會有真正贏家。尤其更加嚴重的是,如果臺灣仍是自陷於內耗的泥沼,以及讓兩岸不計代價的提高對立,最後真正得利的是其他競爭對手。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關注│陸20城 周五起恢復小三通自由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金門縣政府昨天宣布,大陸出入境管理部門公告本月廿日起恢復受理金門、馬祖、澎湖小三通個人旅遊簽注(赴臺許可)申請,福建、浙江、江西與廣東等廿城市民眾,廿日起可循小三通到金馬澎自由行。地方認為對長期仰賴小三通的金門觀光產業,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昔日陸客穿梭大街小巷榮景可望再現。
  • 大陸暫停參加第56屆金馬獎
    大陸繼暫停個人赴臺自由行後,暫停大陸人員參加金馬影展。國家電影局發佈消息,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臺北金馬影展。
  • 大陸叫停赴臺個人遊震撼島內 後續是否還有新動作?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7月31日發佈公告,宣佈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自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這則「沒有預警」的公告在臺灣島內投下震撼彈。不少媒體都說,這是大陸第一次「白紙黑字」地對陸客赴臺做出限制。原因是什麼,大家都在猜?在公告中,大陸方面僅表示是「鑒於當前兩岸關係」。
  • 關注│陸客自由行 擬放寬停留天數至30天
    據了解,陸客團受到大陸官方政策影響的情況較明顯,但自由行目前未多做限制,且現在自由行來臺人數趨穩,交通部希望有關單位修改相關行政法規後,能從大陸背包客、學生族群尋找「突破點」,努力打開對岸的水龍頭。各項放寬的規定需由權責單位政策決定,第1季有關單位將開會研商。
  • 關注│大陸拚觀光農業 苗慄分享經驗
    「龍臺觀光農業與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交流會」11日在黑龍江省海林市舉行,來自兩岸農業、文化旅遊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150人,就龍臺觀光農業與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方法
  • 【臺客分享】非自由行城市 入臺
    ,辦不了臺灣自由行簽證...若您週遭有健康檢查、醫學美容、特殊醫療需求的大陸朋友,或是想順便來臺旅遊,但戶籍在非自由行城市 - 請趕快聯繫臺客網,我們可以協助申辦入臺的健檢/醫美簽證哦~健檢/醫美簽證是目前門檻最低、開放給大陸各地民眾、不限省份皆可辦理的臺灣自由行方式
  • 關注│大陸洪災傷經濟 臺商影響不大
    長江水位昨日持續上漲,重慶朝天門碼頭被洪水淹沒,兩江觀光遊船已停運。
  • 持大陸護照從美入境臺灣遊 注意不能超過15天
    (記者程果兒/洛杉磯報導)臺灣對中國大陸遊客開放自由行後,對入臺人數和停留天數等有一定規定,雖然持大陸護照從美國入境臺灣旅遊,不受人數限制,但停留天數仍不能超過15天,否則會受到罰款和限制入臺一年的懲罰。
  • 邀請函 | 反避稅背景下臺商投資大陸新佈局與操作實務兩岸法律財稅專題講座
    13:20-13:30報到時間13:40-14:40一、 國際反避稅措施及臺灣CFC & PEM法令解讀主講人:誠遠商務法律事務所  王健安律師及周泰維律師1.全球CRS✔  國際反避稅BEPs行動方案✔  全球CRS實施現況與影響✔  主要往來投資國家遵循CRS現況✔  臺灣遵循CRS現況2.臺灣反避稅法令受控外國公司(CFC)✔  個人版與法人版受控外國公司的意義與影響✔  臺灣現行立法及最新適用辦法(今年6月及8月公告)解析
  • 拚觀光跨黨派 桃園、屏東找上韓國瑜合作│聯合報臺商版1201曬新聞
    屏東縣長潘孟安提出合作構想,「屏東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桃園市長鄭文燦昨拋出南進北出、北進南出合作方案,讓觀光客多元體驗臺灣。韓國瑜表示,他的選舉政見「南南合作」,不只與中國大陸南方、東南亞合作,也包括和南部縣市合作。高雄市和屏東縣相鄰,人口加起來接近三百六十萬,以後不只可以共同推動觀光,農漁產也要合作。兩縣市交通更聯結、爭取國際航班航線,都可以一起規畫。
  • CHTA與臺北市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共繪兩岸新藍圖
    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大陸和臺灣旅遊住宿業各自綻放又期待共榮發展!大陸市場對臺灣市場的人才、服務求之若渴,臺灣市場對大陸市場的資本、科技垂涎已久。但一灣海峽,兩種背景,不同的政策環境,不同的發展側重,迫切需要一個權威全面的海峽兩岸交流平臺!
  • 臺灣自由行3月擬新增10城市:揭陽入圍,汕頭再一次落選!
    以下為經濟日報原文兩岸觀光小兩會(我方為臺旅會、陸方為海旅會)去年磋商時達成共識,今年將再增加十個來臺自由行的城市,雙方規劃於元宵節後確認增加試點城市,最快3月底或4月初開放。 據指出,兩岸已開放大陸36個城市居民可來臺自由行旅遊,總設籍人口數超過2億人,現仍有相當多城市積極爭取成為下一波開放名單,若兩岸順利達成共識再增十個城市,總設籍人口至少達2.5億人。
  • 觀察│讓動物園成為城市觀光亮點
    2008年「團團」與「圓圓」抵達臺北木柵動物園,是大陸贈送臺灣的首對貓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