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攻略

2021-02-12 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一候雷始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

三候水始涸。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2017年秋分日期是9月23日。

為什麼叫「秋分」?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

1、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2、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秋分三候分別為:雷始收聲,蟄蟲坯戶,水始涸。


1、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2、蟄蟲坯戶

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坯」是細土的意思。


3、水始涸

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而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於乾涸狀態。

秋分的氣候特徵


由於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的氣候呈現出這樣幾個特徵:

1、氣溫下降很快。

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2、晝夜溫差加大

秋分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


3、晝短夜長

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

秋分養生要點

1、秋分可藥補

在秋分節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是很有效的辦法。


黨參、芡實、白朮、蒼朮、茯苓能補脾祛溼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蓮子和人參黃芪大棗茯苓同用,可補脾益氣;蓮子、芡實、酸棗仁、五味子有益腎氣,寧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涼,胃腸功能差者應少吃。

另外,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無病就不需要進補,進補時則要對症服藥,否則將適得其反。

2、適當「秋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天有「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不過對於體質虛弱者或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受涼,誘發各種疾病。


3、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4、運動以登山為最宜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增加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循環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5、運動「三防」免傷身

秋季運動,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鍊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6、及時收納夏季用品


秋分過後,應把夏季使用的涼蓆、電扇等用品收納起來,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換上床單、薄被等,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秋分飲食攻略

1、多食水果防乾燥


秋分時節天氣乾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

2、白色蔬菜養陰生津


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較濃。有蘿蔔、花菜、百合、山藥等。

3、多喝湯滋潤肺腑


秋季乾燥氣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發加快,從而使人有不同程度「乾燥感」,中醫認為燥易傷肺,津虧液少。因此,秋天適當喝些保健湯水,既滋陰潤肺,又可及時補充水分。藕、土豆、山藥都是煲湯佳品。

4、養肺防燥小心吃蟹

秋分時節正是蟹肥膏黃的時候。但蟹類富含蛋白質,還有很高的膽固醇,一旦進食過量便容易引發疾病。建議節制食用,淺嘗即可。

另外,隔夜的剩蟹中組氨酸在某些維生素的作用下,會分解為組胺,回鍋加熱雖可殺滅病原微生物,卻不能破壞毒素,從而導致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現蒸現吃,一般不要超過4小時。

5、吃鴨肉去秋燥


鴨肉可以滋陰養血,有利消腫,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於咳嗽水腫,小便不利,大便乾燥,食慾不佳的人。因此,燥熱季節最適合吃鴨。

6、早晨喝粥最養胃



秋天應選擇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補食物,讓身體機能能夠順利適應從夏熱至秋涼的過程,粥就具備了這個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虛,喝上一大碗熱粥,不但讓腸胃得到滋養,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還能補充營養,為一天的工作養精蓄銳。

7、去火去燥多喝茶


秋季天氣涼爽,風霜高潔,氣候乾燥,餘熱未消,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容易讓人產生秋燥及秋乏。此時,飲用烏龍茶一類的青茶為好。此茶性味介於紅、綠之間,不寒不熱,既能消除餘熱又能恢復津液。

相關焦點

  • 【節氣】秋分 . 養生
  • 蜜兒堂:金桂飄香,秋分如何養生?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此時太陽光線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以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過後,北半球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溫度流失速度加快,在這個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秋分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
  • 秋分三候是什麼 2017秋分吃什麼養生 秋分圖片習俗介紹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  秋分,秋分,一"分"為二,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一是氣候由熱轉涼。  9月23日秋分太陽直射點在哪 2017秋分幾時幾分 秋分具體時間介紹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雷始收聲。
  • 秋分是立秋嗎?2016年秋分是哪一天及秋分養生注意事項
    秋分和立秋是一回事嗎?很多人把秋分和立秋弄混淆,2016年秋分和立秋的時間是什麼時候?秋分後天氣有什麼變化?秋分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2016年秋分是哪一天(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著所有)秋分和立秋是什麼時候?秋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全年無極晝極夜現象。
  • 【杏林之聲】秋分時節話養生
    【杏林之聲】秋分時節話養生 2020-09-22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節氣丨秋分節氣養生
    導讀秋分到了,標誌著我們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氣候——乾季。9 月 23 日前後秋分時節,隨著秋燥愈加明顯,加上萬物的蕭瑟凋零,人就容易出現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的情況。而此時如果不保證好睡眠質量,就會影響到氣血的「收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證睡眠時間,飲食上要注意滋陰潤燥。在我國,到了秋分節氣,秋天就過了一半了。在我國的北方,已經完全地感覺到天涼了;即使是南方,暑熱也已經退去了。
  • 【24節氣藥膳食療藝術】 秋分養生
    曆書記載:「鬥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今年秋分的交接時間是:9月23日15時50分。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時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精神調養最重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 秋分節氣如何養生
    「秋分」是個特殊的日子。從這天起,太陽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逐步變得晝短夜長。北半球的秋天從秋分開始,即標誌著已正式進入秋天。古人曰:「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北半球秋天的開始,此後北半球的太陽輻射量日趨減少,氣溫會越來越低。
  • 今日秋分:溼疹患者請注意秋季養生
    【秋分一候 雷始收聲】古人認為秋分後主氣為陰,不再打雷了。        【秋分二候 蟄蟲坯戶】秋寒一天增一分,小蟲子開始穴藏起來了,還用細土封實巢穴以避免寒氣浸入。        【秋分三候 水始涸」】秋天水氣乾涸,天氣乾燥,夜間無雲,河川流量也開始變小。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 秋分首個農民節是哪一天放假嗎 由來與養生小常識介紹
    在天文學上,則把秋分作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秋分養生小常識  1、秋分養生: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
  • 今日秋分|一葉落知天下秋,秋分養生最當時!
    秋分習俗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在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 秋分養生指南 補益肺氣很重要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此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平分,故稱秋分。因北半球天氣轉涼,候鳥都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變冷的北方飛往南方。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秋季要特別重視養陰氣、收陽氣,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理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 秋分養生要注意
    秋分進入今年的五之氣,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少陽相火,金火相搏。五之氣,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北半球」秋行夏令「。從秋分一直到立冬,這個秋天不會冷得特別快,相反,還經常能感覺到夏天的炎熱。燥氣挺重的。
  • 秋分到,女性朋友如何養生又瘦身?戴維詩小魔褲告訴你!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秋分可以說是氣溫從炎熱轉變成寒冷的分水嶺,一旦經過了秋分後,氣溫便會逐漸的下降。而秋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著重養生的季節。
  • 2017年秋分是哪一天?秋分的意思及養生食譜(圖)
    秋分養生食譜(資料圖)第六道菜:山藥荸薺燉胡蘿蔔材料:鮮山藥250克,荸薺250克,鮮藕250克,胡蘿蔔250克,紹酒10克,鹽3克,味精2克,雞油25克,姜5克,蔥10克。
  • 餡老滿·生春閣攜紅色保健醫帶來〖秋分〗養生食譜
    秋分是24個節氣中8個重點節氣之一,其特點是晝夜時間相等,陰陽各半。養生藥膳閆民川老師提示大家秋分運動養生的重點:除了秋冬養陰、養肺(秋與五臟肺相應)的總原則外,重點是要保持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津液(氣為陽,血、津液為陰)運行的動靜平衡
  • 秋分來了!送你一份養生寶典,願你全家安康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9月22日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從秋分這一天起,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攝氏度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農諺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
  • 秋分|一夢一初醒,微露秋夜寒 養生多食甘寒滋潤之品
    二/十/四/中/國/傳/統/節/氣AUTUMN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80°
  • 秋分節氣:天轉涼,這些養生知識我們一定要知道!
    確切地說,北半球的秋天從秋分開始!中醫常說的「夏季過後無病三分虛」。因此,秋分過後也是最易生病的季節。秋氣通於肺。秋分時節是養肺的黃金時間。另外,中醫認為秋燥易耗津液,而驅寒潤燥就成為平衡體內陰陽之氣的關鍵。所以,秋天進補的總原則是:偏重補肺氣、補肺陰。白色食物通常有潤肺之功效。白蘿蔔、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今日秋分|陰平陽秘、收斂閉藏,秋季養生少不了!
    今日秋分,又到了晝夜平分的時候,天氣轉涼,農民也迎來了豐收的喜悅,這個時候,需要逐漸調整身體的狀態了,在吃的方面和養生方面都有不小的講究呢!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