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智力排行第一我服,可司馬懿憑什麼排第二?

2020-12-23 早晚歷史

01引言

據統計,三國電玩遊戲裡面,人物智力排行榜列出來的前三名分別是:No.1諸葛亮,No.2司馬懿,No.3大概就是龐統、周瑜和郭嘉三個人在搶。

諸葛亮,因為他超級正面的歷史形象跟文學形象,所以智力100的殊榮,頒給他,大部分人是不太會有意見的。

但是問題來了,司馬懿憑什麼當三國時代的智力第二名?

本文從內政跟軍隊兩方面進行分析。

02司馬懿的內政水平

司馬懿在曹軍當中的內政歷練,可以說是蠻全面的。

他在曹操主政時期,曾經擔任過丞相府的主簿;之後又轉正為輔佐曹丕的中庶子;還擔任過撫軍將軍,錄尚書事等職務。

在曹丕死後,司馬懿就跟曹真、曹休一起擔任顧命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而曹叡在過世之前,又把他的兒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跟曹爽。

連續獲得曹家兩代帝王的信賴,單這一件事,就說明他的政治手腕,確實是不同凡響的。

除了在官場上的打滾有一套,司馬懿他也有負責在淮南、關中這些戰場前線,舉辦屯田的業務。同時他也興建水利,負責調運糧食。

因此我們大概可以這樣區分:司馬懿在曹操主政時期,主要是負責一些行政業務;等到曹丕、曹叡當政的時候,他才有比較多機會展現軍事才華。

當然,司馬懿跟曹家人確實有很多有趣的情愛糾葛:譬如說曹操到底有沒有提防司馬懿,或者是司馬懿什麼時候開始決定要反叛。又或者是在《晉書》裡面有很多關於超自然的記載,譬如司馬懿的頭像狼一樣的「狼顧之相」,或者是「三馬同食一曹」的奇怪預言夢等。

本文大部分還是會圍繞著司馬懿的智謀層面來討論。前面我們簡單列舉了一些,司馬懿在內政上面的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穩定成長。

但是,接下來要說到司馬懿在軍事作戰上面的才華,那就是非常耀眼的了。

03司馬懿的軍事才華

公元226年,曹丕剛過世沒多久,東吳的孫權就決定趁著魏國政權交班之際,兵分兩路,分別攻打江夏、襄陽。

這個時候魏明帝曹叡,派司馬懿領兵作戰。而這也是司馬懿在史書上面,初試啼聲的用兵作戰記錄。那這次作戰的結果到底如何呢?

他大破諸葛瑾,斬殺武將張霸,斬首的有千餘人,成功的捍衛了魏明帝曹叡的政權,而且還升上驃騎將軍。

上面的只不過是牛刀小試,如果想要真正深入的了解司馬懿的戰爭藝術,就不能不提以下三個案例,分別是新城之戰、遠徵遼東,還有王凌之亂。

在這三個經典案例當中,我們可以充分的見證到司馬懿的快很準。他仿佛是大自然裡面的狩獵者,看準獵物之後,先麻痺他,然後接著一刀斃命。

我們就先說說新城之亂跟王凌之亂。曹丕剛過世沒多久,魏國駐守新城的孟達,在諸葛亮的煽動下,蠢蠢欲動,打算起兵反叛魏國。加上他原本就是蜀漢的將領,為了不打草驚蛇,司馬懿明面一封書信過去,私下裡已經發兵了。

至於之亂,則是發生在高平陵之變之後,在這一次政變當中,司馬懿已經奪得了曹家人的權利。當然,也引起很多原本曹魏臣子的不滿,太尉王凌就是其中一個。

於是王凌就跟他的外甥令狐愚這就是王凌之亂。

雖然兩件事情的起因不同,但是我們會發現,司馬懿都有一套作戰的標準流程:首先他會寫信給對手,降低對手的警戒心,就是麻痺他的獵物;同時他會私下快速發兵。

這兩個案例當中,孟達、王凌都是等到兵臨城下,才發現自己已經大難臨頭,根本來不及反應,城池就被司馬懿給攻破了。

接下來要說到遠徵遼東這場戰役。那更可以說是司馬懿半生以來,作戰經驗的成果發表會。

公元238年,當時的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造反,魏明帝曹叡找上已經59歲的老將軍司馬懿。由於這一次的作戰目的地,距離曹魏的首都有將近3000裡地,曹叡也特別來幫司馬懿踐行,送司馬懿跟他手下的將領牛金胡遵,以及4萬人士兵,一起前往遼東。

魏國大軍來到遼東遼水附近的時候,映入他們眼帘的是,公孫淵的軍隊以逸待勞,已經建築起非常完善的防禦工事。

這個時候司馬懿怎麼做呢?首先,他在南側假裝要強攻,但同時司馬懿又親自領兵渡到遼水的北岸,建築起長圍,好像要直奔公孫淵的老家襄平城。

司馬懿這樣忽南忽北的行軍策略,搞得他手下其實是一頭霧水,司馬懿跟他以前的老闆曹操一樣,非常喜歡藉機會教育,於是他就在作戰會議上,召集了所有的將軍,對他們解釋自己到底該怎麼打這場仗。

司馬懿對眾人說:「這一次我繞到遼水的北岸,建築防禦工事,並不是要長期抗戰,我是要製造對公孫淵大本營襄平的壓力,敵人感到壓力就會主動出擊,只要他主動出擊,防守就會有漏洞,我們就有可乘之機。」

果然,司馬懿這一次繞過敵人防禦正面,佯攻作戰的策略,可以說是大獲全勝,成功的平定了遼東之亂。

這一次遠徵遼東的作戰,我認為,其難度絲毫不下於諸葛亮平定南中的那場戰役,而且司馬懿只花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

04本文小結

從以上三則經典案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司馬懿的作戰其實是非常有彈性的,會主動出擊玩弄他們於股掌之間。

我們旁人看就會覺得,「他的對手怎麼都這麼遲鈍,沒有發現司馬懿的軌跡呢?

其實,不是敵人遲鈍,而是司馬懿他太強了。這就像是線上遊戲一樣,如果說你的排位是一個小鑽石,當你遇上的是宗師級、大師級的對手,我們在他眼中看起來,也是跟小銅牌沒什麼兩樣。

當然相反的,如果司馬懿遇上的是跟他勢均力敵,甚至還比他略勝一籌的對手,好比說像諸葛亮這種等級的,他的作戰策略就會有所改變。

在面對諸葛亮的北伐過程當中,司馬懿就絲毫不會躁動,儘量的保全魏軍完整的實力,等待蜀國的軍隊因為兵糧耗盡而自己退兵。

諸葛亮能夠憑蜀漢小國寡民的資源,把擅長奇襲閃電作戰的司馬懿,打到只能一路防守,所以我認為這真的是一種奇蹟的表現。

因此總結來說,如果大部分讀者認同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智力No.1,那麼我認為智力No.2頒給司馬懿,他是當之無愧的。

相關焦點

  • 諸葛亮、龐統、郭嘉、司馬懿這四個人,你認為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時期,群雄紛爭,各路人物紛紛登上這個歷史大舞臺,力爭演出自己最好的人生。在三國那麼多的謀士中,諸葛亮、龐統、司馬懿、郭嘉這四人誰才是你心中的第一謀士?誰最應該得到這個稱號?
  • 三國七大軍師排行榜,諸葛亮僅排第四,第一有些出人意料!
    三國時,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軍師,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但是如果給三國軍師們排個名的話,這兩位其實並不能排在前面。  和諸葛亮一起都是劉備的軍師,曾因為長得醜不被賞識重用,但最終被劉備重用。龐統的聰明才智主要表現在會識人和特別誠實坦率上。據說他的軍事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 ,曾經幫助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的軍隊。只可惜英年早逝,沒有發揮出他的巨大潛能,如果龐統不死,估計歷史會被改寫。只因短命,一生功勞不如諸葛亮,所以龐統屈居諸葛亮之後。成為三國時期第五大軍師。
  • 同為三國名臣,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情商更高?
    作為一個愛好歷史的心理工作者,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想首先界定一下:什麼叫情商?所謂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是「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簡稱,即一個人情緒智力的指數。
  • 三國志戰略版S2-S3賽季「諸葛亮vs司馬懿」蜀槍vs藤甲魏盾司馬懿
    S2-S3賽季諸葛亮是否重複歷史無法對抗司馬懿和郝昭呢作者:零氪玩家三國類型的遊戲一直很火,是因為三國歷史被每個玩家熟讀於心。劉備在巴蜀打下根據地後,司馬懿逐漸在魏國嶄露頭角,經過S2賽季的發掘後,司馬懿藤甲兵魏盾一時間獨領風騷。而S3賽季郝昭的加入,感覺就是讓這個遊戲進入了三國的歷史時期〖諸葛亮北伐,司馬懿郝昭固守防線對抗諸葛〗的劇本。
  • 三國裡面到底是諸葛亮厲害還是司馬懿厲害?
    三國裡面到底是諸葛亮厲害還是司馬懿厲害?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三國時期的這兩個傳奇人物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軍事,兵法,周易,八卦,工程學,心理學,通音律,可以說是集齊了古代人的智慧為一身。其實正是因為如此善用計謀的諸葛亮才最終成就了司馬懿此人。或許一開始司馬懿真的沒法跟諸葛亮相比,因為什麼呢。這兩個人帶兵打仗的時間不同,諸葛亮要早於司馬懿,諸葛亮最早是跟曹孟德對著幹的,那個時候的司馬懿還在精心苦讀,悉心煉武。這個時候南北方軍事實力差距不是很大,諸葛亮也是在幫助劉備拓展地盤,在遇到司馬懿之前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
  • 都是三國名將,為何司馬懿兒子這麼強,而諸葛亮兒子卻默默無聞?
    談到三國,必然要說司馬懿和諸葛亮,他們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在幫助劉備大敗曹軍、建立三國政權的「臥龍」出山後,他畢生鞠躬盡瘁,成為中國忠臣和智慧的化身。《冢虎》司馬懿是魏國權臣,輔佐曹家四代,開創了西晉王朝。
  • 狼顧之鬼——三國第一野心家司馬懿
    應群裡小夥伴的要求,寫一下關於這位一直以來褒貶不一的三國最後的大贏家,正值中午討論魏延子午谷奇謀,思索良久,就從司馬懿對子午谷奇謀的看法開始,聊一聊個人對司馬懿的看法
  • 三國最強謀士排名,諸葛亮僅排第五,第一竟然是他!看完後你服嗎
    三國可以說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對於三國中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至今仍然流傳甚廣。三國中的許多人物經羅貫中之手,通過藝術塑造後被賦予了許多明顯的標籤。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下,三國中排名前五的謀士有哪幾位?第五位: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這小說中,諸葛亮的光環是給無限放大的。作為劉備的首席謀臣,諸葛亮不僅擁有著卓越的政治才能,而且還有超一流的外交本事。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最終以曹操、孫權、劉備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也是這些謀士智慧的交集。閱讀《三國演義》,我們無不為他們的智慧所折服。他們一方面各位其主,一方面為了展現自己的謀略,無不窮盡之智慧。排第五名 龐統 劉備的謀士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若按實力排名,誰有資格當第一?
    了解三國的人都知道,這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時期之一,不過也正印證了那句話,亂世出人才,這個時期的人才幾乎是所有時期最多的,除了眾多的武將還有很多足智多謀的謀臣,今天所講的就是幾位著名的謀臣。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若按實力排名,誰有資格當第一?
  •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三國奇才,那為什麼百姓心中諸葛亮能千古流芳?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智謀才略人盡皆知,他們的身份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手握大權,都是先帝的託孤大臣,負有輔佐幼主的責任。而且,司馬懿更勝一籌,是曹丕曹睿父子兩代的託孤大臣;但為什麼只有諸葛亮能千古流芳呢?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作戰曹魏和蜀漢的頂尖人物,他們針鋒相對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基本是忠義無雙,多智近妖,那麼作為對手的司馬懿,他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乍一看,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是呈兩個反面的,第一段的評價是說諸葛亮志大才疏,第二段的評價是誇諸葛亮很厲害,為何會出現這兩位截然不同的評價呢?難道第一個評價時期,司馬懿還沒有和諸葛亮交過手?下面我們從這兩段評價的發生時間來分析一番。
  • 司馬懿:平定遼東,奪權曹魏,殺伐果斷,可謂後三國時代第一強人
    他在後三國時期,與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相愛相殺,與諸葛亮生前一直鬥法鬥到了諸葛亮逝去,諸葛亮逝去之後,司馬懿就成為了後三國時期的首席軍政界的第一強人。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筆者將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 三國時期綜合指數最高的五大「軍師」排行榜,第一名你肯定猜不到
    東漢末年分三國 烽火連天不休。 三國時期是謀士輩出的年代,這些高智商人才一方面各為其主,另一方面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究竟哪些人可以排進軍師聯盟綜合指數前五名呢?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估計真的可與諸葛亮一較高下而不輸嘍。04綜合指數第二名: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理論家,號臥龍,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
  • 三國時期平均壽命26歲,司馬懿為何能活到73歲?
    其最終的歸宿,乃「三國歸晉」也!提及「三國歸晉」,歷史必須追溯到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司馬懿,字仲達,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病逝時享年73歲,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
  • 難怪諸葛亮會敗給司馬懿,原來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龐統也很無奈
    三國諸葛亮上知天文,龐統下知地理,為何不如司馬懿?只因這一個字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漢末三國的就是一個大亂世,同時也是一個群雄並起、英雄輩出的時代。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絕世的猛將,例如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等,個個都武功高強,驍勇善戰。
  • 三國時期的第一高人,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的晉朝
    提起三國,大家都耳熟能詳,要問三國中誰武力最強,大部分人會說是呂布,要說最有智慧謀略,大多人會說是諸葛亮,但據我所知,三國中有一人的智慧謀略至少甩諸葛亮十條街,說他是三國時期的第一高人毫不為過。他就是司馬徽。
  •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第九名徐庶,第六名諸葛亮,第一名竟是他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意思的時期,建安風骨和謀略計策是三國的代名詞,除了常勝將軍趙雲,古之惡來典韋,錦帆賊甘寧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武將之外,還有諸多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士,今天就來說一下我心中前十的三國謀士,此排名僅代表個人看法,不代表歷史準確排名。第一名我覺得是他。
  • 三國最強謀士並非諸葛亮?正史揭曉三國謀士排行榜
    三國時期湧現出許多智勇雙全的「謀士」,最有名的當屬諸葛亮,民間亦有俗語如「三個臭皮匠抵得過一個諸葛亮」來形容他的聰明才智,然而你可知道,諸葛亮並不是三國最強謀士,下面就揭曉三國謀士排行榜。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這五人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想比較誰的「謀」更高,那真的是一件難事。因為在「謀」的背後,支撐他們的還有所處實力的國力、君主的信任、其他人才是否充沛,等多重因素。從官職來看實力。從官職來看一個人的實力,或許有些偏頗,但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畢竟曹操、劉備、孫權都不是昏聵之人,他們都有識人之能。而且,也能把合適的人安排在較為合適的位置。諸葛亮: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