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中超結束之後,中國男足10月4日在上海開始了為期6天的集訓。而相較於以往,本次集訓國足除了通過觀看電影《奪冠》學習女排精神之外,還特意安排了一堂業務學習課,對國際足聯最新的裁判規則進行講解。
對於參加了第一階段中超的國腳而言,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各種判罰的困擾,而在這堂業務學習課中,現中國足協特聘裁判講師陶然成著重提到了兩點。
其一,面對自認為的爭議判罰切勿引導裁判去查看VAR或做出VAR的手勢,否則將會被出示黃牌警告。不知為何,中超賽場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可裁判始終未能按照這一規則統一尺度,而到了世亞預賽場,一張黃牌是肯定逃不掉了。其二,陶然成拿申花和蘇寧的第一回合較量舉了例子......
陶然成
8月14日,上海申花在中超第一階段第五輪中以1-0戰勝江蘇蘇寧,然而那場比賽中連續的爭議判罰成為了比賽的焦點,陶然成也用終場前的一個犯規拿出來當做經典案例。當時,高速插入禁區的于漢超,被蘇寧後衛李昂倒地放鏟將球踢走,同時他也將于漢超鏟倒在地。然而,當值主裁判顧春含示意李昂先碰到了球,並未做出點球判罰。
根據FIFA的最新規則,如果鏟球隊員使用了不必要的、過分的力量,那即便先碰到了球也會被視作為犯規,而李昂的這次犯規也足以被判罰點球。陶然成用這一經典案例告訴國足球員,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不必要的力量,也不能再有「鏟球只要先碰到球就不算犯規」這樣過時的概念。
為了不讓國足在衝擊世界盃的道路上吃裁判的虧,這堂業務交流課也是安排得十分有必要。但說實話,國腳們之所以會有這樣那樣的「壞習慣」,本土裁判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無法在中超聯賽感受到和國際大賽相同的判罰尺度,或許正是本土裁判的頑疾。而在第二階段開賽之前,中國足協終於對裁判「下手」了......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稱,足協正在推進邀請外籍裁判執法中超第二階段賽事的工作,不過由於歐洲疫情的原因,足協還是優先考慮引進亞洲國家的裁判,但目前僅落實了3名亞洲籍裁判。
毋庸置疑,引進外籍裁判可謂是眾望所歸的結果,第一階段本土裁判的表現已經成為了中超的「流量擔當」,包括申花、魯能、國安等多支球隊都曾被報導因爭議判罰上訴足協。而考慮到本賽季中超賽制的特殊性,裁判對比賽的影響會比以往更大,因此聘請外籍裁判來執法爭冠組和保級組的關鍵比賽相當關鍵。
而這勢必會影響到本土裁判的「上場時間」,不過從第一階段的表現來看,他們還需要再好好學習一下。而對於中國足協來說,現在最為棘手的就是要趕緊落實外籍裁判了,畢竟來到中國還要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考慮到10月16日就要開始中超第二階段的比賽,時間很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