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清溪丨躍然紙上的山水畫

2020-12-16 澎湃新聞

一條清溪丨躍然紙上的山水畫

2020-12-16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代快報訊 「山歌好唱口難開,果子好吃樹難栽,白飯好吃田難種……」一曲悠揚婉轉的泰寧山歌在上清溪山谷間迴蕩,船上的排工用巧勁撐起一隻竹筏,沿溪水翩然而下;岸邊是一群坐在村口寫生的學生,畫筆不斷翻飛,秀麗的綠水青山不一會兒便躍然紙上。

這樣美的景色,對61歲崇際村村民肖可文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只不過,以前他是溪水上的撐筏排工,是畫中的風景;現在是岸上的民宿主人,是最美風景的受益者。

11月,山裡還不算太冷,在福建三明泰寧縣上青鄉崇際村,遊人絡繹不絕。村子向北幾百米處,就是遠近聞名的上清溪景區。上清溪在泰寧東北部,全長50多公裡,景色秀麗新奇,幽靜可人。其中崇際至長興15公裡為深山峽谷地帶,赤壁丹崖把溪流擠逼為歪歪扭扭的曲線,號稱有「九十九曲、八十八灘」。水面最寬處不過20米,最窄處只容雙排通過。

正是這樣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讓崇際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上清溪漂流也成了生態旅遊的「金字招牌」。

曾經的崇際村,只是泰寧一個偏遠貧困的山村。「那個時候,我們是守著好生態過著苦日子。」回憶起過往,肖可文感慨萬千。幾十年前,由於交通閉塞,與外界接觸少,山裡的生活僅僅是放牛、砍柴、拉板車,一年掙不到幾個錢。

1993年,上清溪景區開始對外開放。第二年,肖可文就做起了竹筏漂流排工,一做就是20年。在竹筏上,他一邊撐排,一邊講解景點故事,唱唱山歌,陪伴一批又一批遊客領略上清溪美景。

「最早的撐筏是需要逆流而上的,一來一回就是一天,掙個30塊錢。」 肖可文說,後來,景區專門成立了竹筏公司運輸隊,撐筏工錢漲到了50塊一趟。一年下來,僅靠撐筏,肖可文一年就能掙個近2萬塊錢。「這麼些年下來,景區變化太大了,以前上排的地方沒有,下碼頭也沒有廣場,現在都有了。還有你看我們住的房子,以前都是土房、瓦房,現在每家每戶都是三層半的樓房。」

近些年來,崇際村充分發揮旅遊扶貧門檻低、投資少、見效快的優勢,著力打造親水樂園,改造特色民宿,建成了上青民俗館、豆腐文化體驗館和道教、農耕、美食文化展示區。通過項目建設,村民們享受到了旅遊發展帶來的紅利,部分村民及貧困戶在際下、上清溪、九龍潭等景區就業。早在2017年底,崇際村25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2015年,由於年齡大了,肖可文告別了撐筏,配合村裡打造寫生基地搞起了民宿,家裡的兩棟樓房都用來接待前來寫生的學生們。「別看學生們花費不高,但時間久,來一次就是一個禮拜,每次都是100來號人,外省外地的都有。」針對寫生業態,村裡引進文創、民宿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僅2019年就接待寫生團隊3.2萬人次。

在肖可文看來,不論是外地的遊客,還是一波波採風的學生,看中的都是這裡得天獨厚的生態美景。「現在我們可真是守著好生態過著好日子了。」看著家門口迎來送往的客人,肖可文滿臉笑意地說。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鹿偉 徐紅豔 /文 蔡玥 何劉 袁俊帆 /攝

關鍵詞 >> 山水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刷屏了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刷屏了 2020-12-16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水畫中如何表現山勢與龍脈
    古代山水畫的構圖常以風水中的龍勢、生氣為神韻指導,如山脈的急緩、山水的迂直,村落、民居的位置,均參照風水之法來處理。山水畫中的山勢與龍脈,同樣是一門玄妙高深的學問。中國山水畫以表達思想感情為最高境界,主張以形寫神,神的表達又以取勢為基礎。取勢,顧名思義就是要利用精妙的筆法將山川、水流的綿延不絕的氣勢取為己用,表現在畫紙上。
  • 北大歷史系畢業,卻成當代青綠山水畫代表!牛克誠作品展開幕
    12月27日,「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景·色——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牛克誠作品近50件(套)。作為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代表畫家,牛克誠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卻在藝術創作上展露才華;長年從事藝術史研究,又在中國畫領域頻創佳作。
  • 【明末清初】「四王」的高清山水畫欣賞
    清初時候,「四王」的山水畫是勢力最大的,影響了將近兩個世紀。「四王」就是王時敏、王翬、王鑑、王原祁四人,他們當中,是以王時敏為首的。他們交遊非常廣泛,而且徒弟也很多。「四王」派的山水畫,又分為婁東派和虞山派,兩派平分秋色,主要盛行在清三代年間,即康熙、雍正、乾隆。「四王」勢力大人多到清朝末年都有繼承人,但是嘉慶以後,明顯有了衰落。四王的山水畫總體傾向是摹古的,他們對模仿前人的畫風真的是下了十足的功夫。這一派的山水畫十分保守,但在當時卻被看作是「正統派」。
  • 藝術評論|畫寫詩意 翰墨留香——成功美術館館藏李傑山水畫賞析
    李傑山水畫《板橋詩韻》 李可染先生說過:「畫畫要有意境,否則力量無處使,但是有了意境還不夠,還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畫的兩個關鍵,有了意境,沒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國畫想要有意境還得去經營意匠。所謂意匠,就是表現畫面的手段。
  • 夜讀石玉坤的詩,《從清溪抽出絲綢》
    一個想法由來已久/我想從清溪裡/抽出一匹絲綢來/本質上它有絲綢的柔軟/靈魂裡它有溪水的清澈/青山明月可以作為圖案/一朵花、一尾魚/一聲鳥鳴也要留住/如果有一對戀人/依偎的倒影/我將保留他們的甜蜜/我要親自裁剪/做一件盛唐的綢衣/穿上它,去春天看你/我被世俗磨耗的肉身/不藏納一絲塵垢
  • 劉燕姣山水畫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始於顏值 精於細節 忠於內涵
    此幅在當下萬眾一心共築中國 夢的大背景下更加凸顯了勵志意義,是客廳裝飾山水畫的理想選擇。 劉燕姣山水畫二:源遠流長,獨具匠心 畫中的雲蒸霞蔚,煙嵐繚繞而動人聲色,山勢起伏之間足見大變化,富有層次的空間變化,劉燕姣老師善於運用明與暗、陽與晦之間的關係,相生相合,不拘泥於繩墨,山勢雄偉壯奇的一面躍然紙上。初升的旭日將天空和山石染上富有朝氣的色彩,神採之間的結合,妙趣與工巧的統一,使之剛健而富有柔情,青蔥濃鬱的山林點綴於群山之間,流水生情,明媚亮麗,動人心神。
  • 陳國勇山水畫丨造境奇異,出人意表
    陳國勇1977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後,又進入西安美術學院繼續深造,作為文革結束後的第一批研究生,跟隨導師羅銘教授研習山水畫創作。在兩大美術院校的學習,使陳國勇打下了紮實的傳統筆墨的基礎。他認真揣摩歷代山水畫大師們的技法和風格,尤其對範寬、黃公望、倪瓚的山水畫下過很深的功夫。
  • 山水畫和宗教畫,東西方各有執念
    就像西方宗教畫,是因為對於宗教的信仰一樣,中國的山水畫裡,是「高士」們對於自我同樣有著精神追求和修煉。宗教畫和山水畫,東西方都各有執念 。就像「宗教畫」傳達著對「神」與「神性」的理解與熱愛一樣,中國王朝時代的山水畫難道也有著精神修煉的含意?在小橋、瀑布、河流、樹木、山石、房舍、行人的背後,難道還隱藏著什麼其他的秘密?
  • 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可以說,中國山水畫是國人情思最為厚重的積澱。早在戰國時期,山水畫就已出現在了壁畫和絲織品上。經東晉顧愷之發展,歷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漸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傳隋·展子虔的《遊春圖》是現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真跡。畫中人物只不過是點景而已。它一變六朝墨勾色暈法為勾線填色、重彩青綠法,開青綠山水之先河。它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的形成和進步。展子虔:《遊春圖》
  • 隱藏在都市深處的大氧吧——清溪森林公園
    清溪森林公園的短萼儀花群於2007年被發現並鑑定為廣東省最大的短萼儀花群落。 每年4-5月,短萼儀花便在山間盛開燦爛豔麗的紫紅花,滿樹的繽紛、滿地的落英,滿眼的絢爛、滿懷的陶醉,真是山花清風一相遇,便勝卻人間無數。
  • 清溪米豆腐----(真愛猶存)
    安仁縣內有一條美麗的河叫永樂江,她由南向北款款流經全境。永樂江所過之處,小橋流水,炊煙嫋嫋,稻花飛絮,牧童橫笛。南宋詩人楊萬裡中年步入仕途為了趕時間赴任,由吉安翻過井岡山由安仁乘舟去永州,船到安仁時心情愉悅,寫下千古名詩«舟過安仁»---(現錄入小學生課本)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 清溪維康國潮花燈藝術節亮燈
    清溪和周邊市鎮的市民們迫不及待地專程趕來觀景,人潮川流不息,他們圍觀,拍照,直播,紛紛將令人心曠神怡的燈組造型分享給親朋好友。打造「全域旅遊清溪樣本」為貫徹落實市委《關於進一步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推動南部各鎮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配合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文化暢享 四季如歌」品牌項目活動,著力發揮清溪綠色生態和公共文化資源優勢,加快培育旅遊產業、非遺文化發展新動能,促進文旅融合和全域旅遊發展,清溪擬舉辦「最美清溪迎新
  • 繪好生態山水畫——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一
    行走在地處閩江源頭的福建省三明市,仿佛置身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對三明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牢記總書記囑託,三明人用定力、擔當和勇氣,為這幅山水長卷添上一筆筆新色,將「如畫三明」描繪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實踐地。
  • 上清溪漂流‖足底清溪劈面山,天光一線晦明間
    上清溪漂流 足底清溪劈面山,天光一線晦明間。遊人但逐波流去,管得前程幾道彎?次日下午,亦是此次行程最後一站:上清溪漂流。上清溪藏於深山幽谷之間,是經6500萬年地質運動形成的峽谷深切曲流。在荒無人煙的赤石翠峰之間,乘一竹筏順溪而下,但只見兩岸奇巖跋扈,溪澗千迴百轉,澗鳥幽鳴,百草芬芳。
  • 清代僧人弘仁山水畫
    《陶庵圖》是弘仁的晚年之作,整幅畫面透出寧靜清幽的氛圍,乃作者山水畫靜穆古雅風格之呈現。弘仁早年從學孫無修,中年師從蕭雲從,從宋元各家入手,後來師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瓚畫法,今所見作品如《清溪雨霽》、《秋林圖》、《古槎短荻圖》等,取景清新,都有雲林遺意。就題畫詩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對倪瓚的崇拜,「迂翁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
  • 關注| 池州市最美「清溪姐姐」志願者、最美「清溪姐姐」志願服務...
    關注 | 池州市最美「清溪姐姐」志願者、最美「清溪姐姐」志願服務隊社會化推選活動開始啦!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清溪姐姐溫暖池城、與愛同行**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志願服務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團結帶領更多的婦女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市婦聯、市文明辦決定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池州市最美「清溪姐姐
  • 李白詩中的「青溪」與「清溪」
    「青溪」與「清溪」混合為一,凡是與青溪、清溪有關的詩文全歸於秋浦。只要謹慎解析詩題和詩句,就會發現漏洞,混雜是非。通過詩文的探討與辨析,改變傳統性沿襲習慣,真實地做好補正。《宣城清溪》。《文苑英華》和《全唐詩》皆載詩題《宣城青溪》,一作《入青溪山》。元肖本也作「青溪」,「山」是宋版中添加的。此詩典型地將詩題中「清溪」,詩句中「青溪」,混為一談,讓人糊塗。
  • 唐詩欣賞: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來自唐代:張旭《桃花溪》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