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照陽
虎頭帽、虎頭鞋、荷包、筆筒、捶背虎……在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上,來自陝西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澄城刺繡」帶來了多種的「虎文化」元素展品。這些充滿東方韻美的「小老虎」們色彩明快、活靈活現,不時吸引著來看展的兒童和家長。
今年41歲的王春莉是「澄城刺繡」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據她介紹,陝西刺繡淵源深厚,周秦漢唐都有記載,作為四大繡品的母體藝術,在西北大地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澄城刺繡作為陝西古老繡種中的一支,針功細膩、花型簡潔大方、顏色搭配和諧,早在2008年就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人們渴望生活美好幸福,便借用繡品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情感」,王春莉說,如「喜報三元」「五子登科」「功名富貴」等繡圖,就寓意孩子長大以後仕途順利,加官進爵;而「虎文化」則是長輩希望子孫能夠像小老虎一樣茁壯成長,手工縫製中的一針一線都寄託了對晚輩的祝福。
非遺作為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在「澄城刺繡」項目中同樣得到了實踐和認可。王春莉說,她們採用了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將這項美好的非遺刺繡技藝在產業化運營中傳承。公司目前在西安市擁有600多平米的店鋪和作坊,帶動了周邊留守婦女、殘疾及貧困人員近千人致富增收,並與省內三所高校十多個刺繡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王春莉還說,「國家現在組織的各種展覽及扶持項目,讓我們澄城刺繡有了經濟方面的提升,單是外貿產業就得到了有力的增長。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非遺傳承人一定會帶領更多的人們用手中的勤勞之線,繪出未來美好生活。」
據介紹,本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展會分線上、線下兩個版塊,將持續至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