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經歷
1974年9月—1979年7月在灣水小學上學。
1983年9月—1986年灣水上排洋上夜校。
1986年—2003年12月在凱裡棉紡廠織布車間工作。
2004年1月—2005年9月下崗。
2004年1月—2005年9月下崗。
2005年10月—至今任凱裡市協管員。
2012年4月—評為凱裡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受凱裡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邀請赴國外參展。
參加凱裡市第七屆中國凱裡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節展演。
2014年參加全國圖書交易博鑑會黔東南分場非遺活態展。
參加2014年全國銀刺繡博覽會。
受邀參加2014年年終專家座談會。
學員自述
我從小生長在苗寨,父母長輩都要是地道的苗族,而且都掌握著相當高的傳統刺繡和歌舞的技能,所以我也受到父母的影響,從小就跟著長輩們學習刺繡、唱歌等。雖然後來稍微長大在學校上學,回家把書包一丟,又拿起針線開始學習刺繡,我感覺刺繡深深的吸引著我,直到後來出來工作了,雖然白天上班很辛苦,但是一下班回家,我還是堅持坐下來練習我所鍾愛的刺繡,而且感覺從刺繡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享受,直到現在興趣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現在我的刺繡技能也越來越好了,得到大家的好評,而且繡出來的繡品還賣去給那些對刺繡愛好者收藏,即美、德、法、荷蘭、英等各個國家愛好刺繡的朋友。現我已經將刺繡技藝傳承給了86個人。
我們的這一傳統刺繡技法都是祖輩世代相傳,都是傳女不傳男,除了家庭內部互相傳都要以外,本村鄰居長輩也互相都要傳授和指導等。
我的傳承譜係為:
第一代 巫阿倫 文盲 女 苗族 81歲 已過世 傳授她所有女兒和孫女以及一些鄰居小孩,共30多人
第二代 王務又 文盲 女 苗族 63歲 已過世 傳授她所有女兒和孫女以及一些鄰居小孩,共有40餘人
第三代 楊吾義 文盲 女 苗族 83歲 已過世 傳授她所有女兒和孫女以及一些鄰居小孩
第四代 顧明芝 文盲 女 苗族 75歲 健在 傳授她所有女兒和孫女以及一些鄰居小孩,我的直接傳授者,有70餘人
第五代 李金英 初中 女 苗族 55歲 健在 傳授給我和其他的學徒,有100多人
第六代 吳秀英 初中 女 苗族 48歲健在,我傳授的下一代如楊通芬等共80多人
>>>獲獎經歷<<<
2006年參加「開磷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凱裡賽區旅遊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榮獲優勝獎,並授予「凱裡名匠」稱號
2008年參加「甕福杯」多彩貴州兩賽一會旅遊商品設計大賽中榮獲定向設計三等獎
2010年參加「開磷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凱裡賽區旅遊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榮獲優勝獎,並授予「凱裡名匠」稱號
2012年2月份吳秀英參加凱裡甘囊香國際蘆笙節服飾表演獲獎的獎牌
2012年2月吳秀英參加凱裡甘囊香國際蘆笙節苗族服飾(銀飾)表演大賽獎牌
2012年3.8吳秀英所在的水珠蘆笙隊參加凱裡市旁海鎮3.8節活動中 獲得歌舞比賽第一名
2014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中成績突出評為先進個人
2014年榮獲「十一」黃金周凱裡苗侗風情園萬人長桌宴篝火晚會表演獎
>>>訪談摘要<<<
Q:您做刺繡的時候要先畫圖,打底稿嗎?
A:不用,我不用打稿,圖形都在自己的大腦裡,想到哪裡繡到哪裡,配色也都在腦袋裡面先想好了,也是熟能生巧的緣故吧。
Q:那這些繡品有沒有結合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去研發一些旅遊產品呢?
A:有的,這些就是我的徒弟們設計出來的旅遊紀念品,在之前我們這都沒有旅遊紀念品,這些都是我徒弟設計,裡面的圖案都是我們特色有寓意的圖案。
Q:請問這個繡品是很多年了吧,可以跟我們分享下它的故事嗎?
A:這個是我兒子的背帶,是我86年繡的,距今也有三十年了。那會我看旁邊的人在繡,我也繡了。就這個背帶它裡面運用了疊繡、數紗繡、打籽繡、鎖邊繡等多種繡法,裡面的圖案都是自己想的,圖案都是呈現對稱的,配色也是對稱的。裡面有龍有鳳、彩虹寓意著希望孩子平平穩穩長大,能夠成龍成鳳,而且男孩女孩都可以用。裡面的線也都是我自己染得,每個顏色都有意思,如紫色有消炎解毒的功效,再用橡樹枝椏燒火煙燻使衣服有香味,走到哪裡都會惹人愛。這個背帶雖然舊了,但對我的意義非凡,裡面寄託了我對孩子的祝福與期望。
Q:您是多大的時候學習刺繡的呢,中間的經歷肯定很不平凡?
A:在我們那個年代,在農村你不會繡花是嫁不出去的,從小就跟著媽媽學習繡花。那會我們上學晚,都是有了繡花的功底才上學的。一邊繡花一邊上學,那個時候休息的時間也多,所以繡花時間也多。那個時候你不會繡,去市場上買,還要擔心別人下蠱,你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也不敢要,自繡自銷,自己繡自己的衣服。其實也不是真的有人下蠱,父母這樣說是想讓我們自己做,不依賴別人,奮發向上。
Q:關於刺繡技藝,您是否也有過拜師學藝的經歷?
A:我有跟李老師學習過,我老師是李金英。我不僅鞏固和提高了原本在老家所學的刺繡技能,而且還學會了李老師的很多技能、針法和繡種。比如翁項村傳統的而且還學會了李老師的很多技能、針法和繡種。刺繡工藝——疊秀、打籽繡、兩針繡和馬尾繡等,都是從她這裡學會的。如今,我已經完全掌握了灣水地區的大部分繡法和翁項地區的許多種繡法,而且開始有一些人上門來找我教授她們學習刺繡了。
Q:那您在刺繡教學的過程中,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教授呢?
A:我在教他們刺繡中,根據她們的能力,因材施教,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地教她們,比如不會做數紗繡的姑娘就教她們做數紗繡,會數紗繡的姑娘那我就教她們鎖邊繡,現在我的學員有很多。只要她們願意學,我就教給她們。
策劃:愛手藝微信公眾平臺
編輯:念心
文案:一閃而過
攝影:阿敏
校對:一閃而過
生活發酵藝術,藝術微醺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