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刺繡 傳承在指尖上的「無字天書」

2020-12-18 騰訊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龍俊霓)驕陽似火的五月,靖州縣的渠陽古城裡卻有著它靜逸的一面,苗家阿嫂們帶著孩子,手把手教著刺繡。黑色的底布上,浮萍、荷花、鳳凰等各式花紋,苗家阿嫂信手拈來,圖案栩栩如生,色彩搭配淡雅靈動。

「從小就跟著老一輩學的,現在學的年輕人太少了。」苗家阿嫂唐豔從事苗族刺繡已經30多年,她告訴記者,以前苗家姑娘結婚,都是自己繡婚服,「現在肯學的人少咯,要是有年輕人願意傳承就更好了。」

唐豔的侄女唐巧珺對刺繡興趣頗高,現在,唐豔從穿針引線到顏色布局,手把手的認真教。

「我喜歡這門手藝,想傳承這種文化!」唐巧珺說。

苗族刺繡作為記錄本民族歷史和傳說的載體,是苗族的識別標記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徵,幾何圖形布局,寓意苗族先民在定居下來後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以及對安居樂業田園生活的祝願,袖子上橫槓紋路代表苗族先民在遷徙過程中所歷經的山川河流,幾乎每一個刺繡紋樣都有一個故事或傳說,蘊含有民族文化,是民族感情的表達、是生活的展示,被譽為「穿在身上無字天書」。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年來,靖州縣不少刺繡手藝人成為了非遺傳承人,有了政府保護和助力,有了安心研究傳統藝術的傳承人,苗族刺繡也一定會傳承下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藏在深山的「無字天書」苗族刺繡
    苗族刺繡是苗族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苗繡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是中國五大名繡之一。它的歷史從《後漢書》中對苗族先民服飾的記載推算,苗族刺繡至少應產生於戰國時期。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故刺繡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
  • 記載歷史 傳承文化——記綦江苗族蘆笙、苗族刺繡
    在村幹部帶領下,我們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綦江苗族蘆笙傳承人馬帝庭的蘆笙製作工作室。剛下車,映入眼帘的便是整齊排列、平鋪晾曬在地面上的筆直挺拔的竹子。再往前走幾步,便聽見遠處傳來一陣悅耳的蘆笙聲,大家相視一笑,不由加快了腳步。
  • 中國第一個苗繡博物館長,一個漢族女子與苗族服飾結緣40年
    正式建館開始,曾麗便明確了「保護、傳承、傳播」是她一生的任務。有一次,曾麗在中國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考察,寨子裡的「苗姨媽」叫她穿上苗家的盛裝「嫁衣」,兩個姨媽幫她梳頭穿衣忙了半天,旁邊圍了好幾個苗家女子都誇她漂亮。那種氛圍讓曾麗覺得自己是最漂亮的苗家新娘。全身裝扮後,曾麗開始在寨子裡散步。
  • 無字天書(一)河圖洛書與易經八卦
    我們中國文化裡,最高的智慧就是無字天書 無字天書有河圖,洛書,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
  • 非遺傳承人群訪談計劃丨苗族刺繡技藝傳承人吳秀英訪談
    1983年9月—1986年灣水上排洋上夜校。1986年—2003年12月在凱裡棉紡廠織布車間工作。2004年1月—2005年9月下崗。2004年1月—2005年9月下崗。2005年10月—至今任凱裡市協管員。
  • 女兒的嫁衣 | 敘永苗族群舞《作格阿娘》,幕幕絕美動人……
    此時一位待嫁苗族姑娘(女兒)看著母親傳承給自己的嫁妝服飾,隨著母親熟悉的歌聲引入一段自己成長回憶.隨著母親歌聲深入,回憶之門打開。舞臺後區定點光起,母親刺繡的背影映入眼帘.隨著音樂曲調的變化,苗族姑娘女兒回到了八九歲活潑童年時期。在母親溫暖的懷裡,每天都看著母親刺繡著自己民族服飾特有的精美圖案,自己也好奇開始模仿。
  • 織金縣茶店鄉:苗族繡娘蠟染刺繡忙
    近日,記者在織金縣茶店鄉海馬村繡娘蠟染刺繡工作坊看到,苗族繡娘們正在緊密鑼鼓趕訂單,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塊方巾、一團火燭、一隻蠟刀、一針一線,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民族積澱的畫卷。據悉,在茶店鄉繡娘蠟染刺繡專業合作社法人羅英的帶領下,海馬村的苗族秀娘們,通過蠟染刺繡實現了增收致富。  「以前在家裡種地掙不了錢,只能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生活。
  • 世界獨一無二的刺繡工藝——"苗族錫繡"(組圖)
    中國網 魏婧 攝中國網劍河4月17日訊(記者 魏婧)2013「貴州多彩踏春行」記者團來到黔東南州的劍河縣,堪稱世界一絕的苗族錫繡僅存於此。據悉,目前在全世界,只有劍河縣的南加鎮、南寨鄉、觀麼鄉和敏洞鄉才擁有錫繡這種獨特的刺繡工藝。苗族服飾,素有「穿在身上的史書」之說,其歷史久遠,淵源至今已無從考究。
  • 「非遺傳承」瓦馬彝繡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奪目的星星,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白居易詩「紅樓富家女,金縷刺羅襦」都是對刺繡的讚美。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彝繡:指尖上的五彩時光彝族婦女勤勞、智慧,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藝刺繡與服飾文化。
  • 《靖州賦》——紀念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
    值此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慶典作此賦以頌之:
  • 梅子熟了,大美靖州—親子楊梅採摘季
    這裡有爸爸去哪兒帶火的的地筍苗寨團寨中苗族風情吊腳樓民居建築特色鮮明,古蹟文化保存完整,民俗文化傳承較好,除有被譽為「原生態多聲部民族音樂活化石」的苗族歌鼟外,還有極具民族風情的玩山會友,茶棚相親,搶親等習俗。
  • 笑出內傷的臺詞:無字天書怎麼一個字都沒有啊,網友:請認真審題
    2.這個也是讓小編笑抽了,這明顯就能看出來這是因為大叔呀,怎麼還能配上:你怎麼看出我是男扮女裝的得呢?這種臺詞呢,簡直是拿觀眾的智商不當回事呀。各位小夥伴,你們覺得呢?3.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是無字天書。竟然被稱為無字天書,那麼裡面肯定是沒有字的了。
  • 苗族刺繡培訓進校園
    苗族刺繡培訓進校園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無字天書(三)先天八卦與天地人的規律
    無字天書是規律,道不遠人,天地人之間的全息規律,天地人之間的互相影響 天是天道,天心,佛,大愛,天體星辰,父母明師,
  • 公益組資訊 | day9: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苗族刺繡手工藝品
    今天,肖戰粉絲公益項目組發布了一則新的公益資訊,給大家推薦的是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的苗族刺繡手工藝品,其中有繡著花草、蝴蝶媽媽圖案的手工筆記本,有實用與觀賞性為一體的隨身化妝鏡,有古典優雅風的苗銀刺繡吊墜,還有針法豐富、融合了多種繡法的雙面刺繡團扇。湖南湘西州花垣縣是「精準扶貧」首倡地,其少數民族人口佔比達到77.3%。
  • ...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指尖上的千年彝繡技藝:傳承中保護 創新中...
    指尖上的千年彝繡技藝 受訪者供圖 12月18日至20日,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將在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園1903兩個會場同期舉辦。
  • 苗族蠟染與刺繡裡的婚俗元素
    聚居在貴州山區的苗族、布依族、水族、瑤族等都使用蠟染,涉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戀愛、婚姻、生育用品、節日盛裝、喪葬以及祭祀專用的衣被、幡巾等都離不開蠟染。貴州各少數民族的姑娘從小就開始學習蠟染技藝。姑娘的裙、背帶、衣褲等都是自己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繪染出來的。▶刺繡同蠟染一樣,是我省各少數民族婦女的必須學會的一門技藝,刺繡的針法、圖案的表現手法,是她們能幹與否的重要標誌。
  • 6歲學刺繡,她在抖音繡出苗族「豪華嫁衣」,網友:堪比皇后出嫁
    在這個環節上,如果刺繡者手藝熟練,可以用毛筆蘸顏料直接畫;而如果手藝不夠熟練,就需要把繡的布料先鋪好,然後在繪畫的部位放上複寫紙,在複寫紙上擺圖案複寫。在畫樣完成後,刺繡者要在繡布上留出刺繡的位置,上好固定用的棚架。接著根據畫樣來選擇搭配不同顏色的配線,最後在經過一系列耗時的刺繡過程和最終的縫合步驟後,一幅苗繡才算真正完成。
  • 看科考隊青藏高原鑽取冰芯,探尋「無字天書」的奧秘
    新華社拉薩7月8日電(記者 王沁鷗 薛文獻)冰川是「大自然的博物館」,也被稱為「無字天書」。近日,新華社記者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前往唐古拉山龍匣宰隴巴冰川,直擊他們冰芯鑽取的艱辛過程,看冰川專家如何探尋「無字天書」的奧秘。  冰川是地球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如藍色星球上的冰雪寶藏。
  • 靖州花苗姑娘 扮靚古城鳳凰
    靖州花苗銀飾服飾表演獲銀獎 周永紅 攝12月1日晚,中國•鳳凰第五屆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在鳳凰縣民族體育中心正式開幕。靖州縣作為懷化市代表組隊前往,服飾隊以其鮮明的苗族歌鼟情調和花苗色彩,榮獲銀獎,並在巡遊活動中奪人眼球,為鳳凰古城平添亮麗。另外,靖州姑娘吳鳳椿和潘志敏還榮獲本屆「最美苗家姑娘」榮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