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1999年就出道,但英俊帥氣卻低調的本·威士肖並沒有走流行偶像的路線。真正讓這位英倫新貴進入全球影迷視線的要數《007:大破天幕殺機》和《雲圖》這兩部最近大熱的好萊塢巨作。
本·威士肖演繹舞臺劇《彼得與愛麗絲》
網易娛樂3月19日報導 儘管1999年就出道,但英俊帥氣卻低調的本·威士肖並沒有走流行偶像的路線。真正讓這位英倫新貴進入全球影迷視線的要數《007:大破天幕殺機》和《雲圖》這兩部最近大熱的好萊塢巨作。尤其是在最新一部邦德電影中的武器專家Q博士一角,更讓這個長相清秀,頭頂濃密捲髮的英倫帥哥成為大眾情人。事實上,畢業於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的本·威士肖真正的舞臺在戲劇圈,日前他回歸老本行,排練將要於倫敦西區劇院上演的舞臺劇《彼得與愛麗絲》。
最詩意的「哈姆雷特」
過去的一年對於33歲的本·威士肖而言是個豐收年。隨著《007:大破天幕殺機》和《雲圖》在全球的熱映,這位曾在《香水》一中初露鋒芒的「少女殺手」完美轉身,成為銀幕上英倫情人的新晉代表。書卷氣、文藝範兒、溫潤如玉,出身於英國貝德福德郡的本·威士肖給人一種詩意。這種氣質也影響著本·威士肖的選片風格,無論是在法國著名導演湯姆·提克威的《香水》中用少女體香萃取香水的異類;還是在簡·坎皮恩執導的《明亮的星》中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本·威士肖的角色總是迷離而夢幻。
事實上,畢業於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的本·威士肖真正大展拳腳的舞臺在戲劇圈。2004年,年僅24歲的本·威士肖出演了根據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同名著作改編的舞臺劇《哈姆雷特》,成為英國戲劇史上最年輕的哈姆雷特扮演者。該劇在老維克劇院首映的第二天,評論界便有人盛讚「下一個勞倫斯·奧利弗」誕生了。勞倫斯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員,他在《王子復仇記》中扮演的哈姆雷特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個版本,但初出茅廬的本·威士肖顯然更具銳氣。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藝術總監崔佛·納恩談起當年《哈姆雷特》的選角時不吝溢美之辭,「在這麼多青年演員中相中本·威士肖,正是因為他身上的詩人氣質,當他在演『是生存還是毀滅』那場戲時,那股憂鬱的氣質仿佛哈姆雷特附體。」
不自信的「彼得·潘」
如今,演繹事業一路高升的本·威士肖暫別大銀幕,重回戲劇舞臺,與英國老戲骨朱迪·丹奇女士繼「007」後再度聯手,出演英國著名導演麥可·格蘭達格創立的青年劇團所推出的新戲《彼得與愛麗絲》。該戲由《007:大破天幕殺機》的編劇約翰·洛根編劇並執導,探討了文學虛構和真實生活的關係。本·威士肖飾演的男主角彼得·路維林·戴維斯,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的著作《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的原型。故事源於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和戴維斯一家的一場偶遇,1897年這個家庭中的兩位孩子喬治和彼得與巴利在倫敦的肯辛頓公園相遇。巴利給孩子們講故事,告訴孩子們每個孩子出生前都是天上的鳥兒自由飛翔。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期間,彼得·潘的故事雛形開始形成,包括會飛的孩子,嚴厲管束的父母等等。1902年彼得·潘作為一個角色出現在劇作《小白鳥》中,之後又發展成擁有獨立故事的人物。1904年童話劇《彼得·潘》正式登上舞臺並且得到空前的反響。彼得的父親亞瑟和母親西維亞相繼逝世後,巴利對困頓中的戴維斯一家伸出了援手,通過彼得·潘劇作的巨大成功巴利開始為孩子們提供經濟援助。
談起彼得潘這一健康正直,充滿朝氣,又不斷拒絕成長的少年英雄形象,本·威士肖說:「作家筆下的人物和現實上生活中的原型有時候是很矛盾的。比如,起初,巴利和孩子們作伴很愉快,甚至希望他們永遠保持童真不用長大,但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是有問題的,顯然彼得·路維林·戴維斯到後來並不很喜歡《彼得·潘》中巴利對自己的藝術化處理。」
儘管在戲劇圈和影視圈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但靦腆的本·威士肖在接受採訪時卻表示還不是很確信自己的能力,「這一路走來我感覺自己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沒有盡頭。我不太反思以前的角色,只是把握好演出當下的狀態,我並不喜歡別人對我的角色過度詮釋,也不喜歡別人用『很有才華』來形容我。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表演是個『始亂終棄』的職業——從剛開始拍攝到殺青,你從投入某個角色到最後愛上這個角色,但戲一拍完你就馬上要全情投入到另外一個新戲的新角色中。為了演好新角色,你不得不把之前一個角色的狀態徹底忘記,即使再入戲也必須讓自己完全走出來。」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