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女生節了,幫個忙,跟我們去宣傳一下,你主講我發傳單」
「??不是婦女節嗎?」
「女生節!婦女節前一天」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女生節,那時候大一,學生會做活動,還請我這個門外漢幫忙。
孩子:婦女節快樂!(紅包)
母親大人:下次直接發紅包就好了,重新發吧!
孩子:美女節日快樂!(紅包)
母親大人:謝謝寶貝!
......
男友:婦女節快樂哦親愛的~
女友:「你什麼意思?是故意的嗎?」
「罵誰呢?你是說我老嗎」
「誰是婦女?我在你眼裡是個婦女嗎?」
……
男友......
我要過節,但我不是婦女。我要禮物紅包,但你要是祝我婦女節快樂,我就不開心……
三七女生節-令人感到眼前一亮,這真是既時尚,又化解了多年尷尬。這個橫空出世的節日,讓年輕人感到既新奇又興奮。
1
婦女,在官方辭典中,其定義是成年女子的通稱。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4歲的男女稱為兒童。
《說文》記載「處子曰女,適人曰婦。」女者,指未婚女子。婦者,指已婚女子,故婦女泛指女性。
三八婦女節的全稱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婦女爭取獨立平等、捍衛女性權益、謀求自身解放的偉大曆程表示肯定。
可能是橘生淮南而枳,現在的勞動婦女節變得越來越走味了。三八從一個節日日期,被汙染成一個專門攻擊女性的罵人詞彙。婦女從一個中性詞,變成了女性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稱號。
「三八」作為貶義詞運用的起源,有以下幾種版本:
大陸南方版本:
豬這個字,左邊3劃右邊8劃,所以三八就是罵人豬的意思。
臺灣版本1:
以前臺灣,每月只有縫8的日子,才允許和外國人(主要是荷蘭人)做買賣,所以很多沒見過外國人的人會在這3天去看新鮮,看看外國人到底長啥樣。
因此,三八是指那些沒有見識的人。
臺灣版本2:
基本上出現過「三八」的,都是臺灣的電視劇。
三八是標準的臺灣「省罵,是專門用來罵女性的,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經或者行為、語言等方面不符合禮儀、道德規範的人。
歷史版本
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外國侵略者肆意在中國土地上橫行霸道。
每逢三、八的日子,外國鬼子就成群結隊到處橫行,有的開著汽車在路上橫衝直撞,有的攔劫婦女施以強暴,有的拿中國人作為靶子練習射擊……
所以一見外國鬼子就說「三八鬼子又來了!」
後來,「三八鬼子」這句話一直流傳下來,為了簡便,就縮為「三八」。指那些行為不端,語言粗魯、不遵禮儀的人。
香港版本
以前香港,有很多八卦小雜誌,為了吸引眼球,在雜誌上刊印一些裸女的照片。
當然是該打馬賽克的,但是當年這些小報沒有打馬賽克的技術,只能用3個太極魚遮掉敏感部位。
這些雜誌稱為八卦雜誌,因此喜歡看八卦雜誌的女人稱為八婆。
而一般一副圖需要3個八卦遮掉敏感部位,所以又稱喜歡八卦的八婆為三八。
從這些起源來看,都和「三八婦女節」沒有任何關係。
02
高校裡年輕的女大學生不願意被冠以「婦女」和「三八」的稱號,又不願意放棄特有的節日。
於是90年代起,女生節就開始在高校興起。
單身,年輕,大學生,沒有性生活,充分滿足了人們在這個節日裡對年輕女性純潔、活力、青春的嚮往。
關於其起源,也有不同的版本:
一種說法是女生節源於1986年三八婦女節前一天山東大學舉行的一次校園文化活動,被媒體報導之後,逐漸在高校風行。
另一種說法是1991年誕生於當時的廣東工學院,在男多女少的環境下,男生以「關愛女生」為宗旨,提高學生們的思想精神狀態。
彼時,商業氣氛還並不濃厚,女生節的興起確實展現出了年輕女性追求個性以及自由解放的活力,男生也藉此表達出對女性的關懷與尊重。
時至今日,三月八日「升級」成了女神節、女王節,
也成了宅宿舍的男生們釋放力油膩文筆的好時機:「你帶印刷機沒?不然你是怎麼把你印在我心上的?」
——致印刷與包裝系的公主們
「我的格子衫給你穿,我的代碼分你一半」
——計算機學院
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能頂半邊天」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在青年一代心中漸漸失色。
大概從那會兒開始,婦女」就從成年女性的統稱變成「人老珠黃、身材走樣,沒有異性吸引力」的中年女性的專屬稱呼。
21世紀,本來不溫不火的女生節,卻借著電商火遍了線上線下。
女生節被包裝之後,原本的自由和個性粗暴地簡化為了「自由地買和個性的妝」。
「女神節/女王節」一稱謂背後,凸顯出商業對於完美女性的單調想像力。以促使女性們通過購買相應的商品和服務,按照廣告和熒幕上千篇一律的ideal type,鍛造自己的外表。他們看似鼓勵解放個性、倡導多元,實際上卻在製造一種更難察覺的性別刻板——購買什麼樣的美妝和衣帽鞋包的自由。
婦女的價值,在廚房、在廳堂,也可以在戰場。
她們不必是女生,也不必是女神,可以只是普通的女人。
所有的女性都是同等美麗的。
所以,祝她們婦女節快樂。
婦女節快樂
Happy Women's Day
與其幻想做別人的王后,不如做自己的女王。
女性也能當程式設計師,也能開挖掘機,也能成為企業家和科學家,而不是被豢養起來的籠中雀,不是柔弱和感情用事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