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旦十部代表作入選文學共同體書系 展現更真實的藏地日常

2021-01-07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文學共同體書系·中國當代多民族經典作家文庫」作為中國當代多民族作家文學成就的集中展示,已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萬瑪才旦十部代表作品入選該書系,其中在發表時間上位於首尾的分別是《誘惑》(1995年)與《氣球》(2017年),跨越二十餘年。2016年,萬瑪才旦獲得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獎」;2019年,又憑藉《氣球》摘得《花城》文學獎,寫作技藝日臻醇熟;這十篇作品,見證了一位作家在文學道路上的成長。

萬瑪才旦曾說:「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講述故鄉的故事,一個更真實的被風颳過的故鄉。」藏區的生活一直都是萬瑪才旦書寫的對象,他在書中描寫了在這片土地上真實生存著的人,他們的情感與困境。這其中既有像《嘛呢石,靜靜地敲》中,傳統的藏文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亦有如《塔洛》《氣球》這樣因外部環境的變化牽動了平靜的藏區生活。藏文化中古老神秘的部分,萬瑪才旦以藝術化的手法,將之表現在故事的結構與人物命運的安排上,形成其獨特的創作風格。

萬瑪才旦作品《氣球》(譯林出版社供圖)

其中,本書收錄的《氣球》《塔洛》兩篇已經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氣球》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受傳媒關注導演獎、編劇獎,在海南國際電影節捧得金椰獎。

萬瑪才旦曾坦言,文學對於其後來的電影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幫助。電影生發自文學,在120分鐘的影像之後,我們可以再次返回到文本中。影視文本與文學文本形成互相補充,互相闡釋,成為我們理解萬瑪才旦創作的兩把鑰匙,也成為我們了解、觀看藏區的兩條路徑。

相關焦點

  • 電影《氣球》原著小說出版 文學細語融眾聲
    《氣球》收錄了萬瑪才旦極具個人風格的十部短篇小說,完整展現了更真實的藏地日常,曾榮獲《花城》、《收穫》、中國小說學會等多種年度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與《氣球》同時出版的,還有同為藏族作家的扎西達娃、次仁羅布以及其他兄弟民族多位實力派作家的重磅佳作。它們共同收錄在「文學共同體書系·中國當代多民族經典作家文庫」(第一輯),近日也由譯林出版社推出。
  • 萬瑪才旦呼籲為《氣球》加排片,同名小說集日前出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 著名導演、作家萬瑪才旦的新片《氣球》正在全國院線熱映。因票房不理想,萬瑪才旦在朋友圈呼籲給影片增加排片。據悉,《氣球》原著小說集近日已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觀眾在一睹電影的同時也能感受文本的細膩質地。
  • 萬瑪才旦:電影如寂靜河流 細膩呈現藏地文化
    從2002年的處女作《靜靜的嘛呢石》到《撞死了一隻羊》,再到最新的作品《氣球》,導演萬瑪才旦的電影如同一條寂靜的河流,包裹著藏地中的風俗、信仰、碰撞一路緩緩而來,將藏地文化細膩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由他肇始的「藏地新浪潮電影」,正受到業內和觀眾越來越多的注意。
  • 從《靜靜的嘛呢石》到《氣球》萬瑪才旦講不完的藏地寓言
    生與死的拉鋸,也是兩個世界的交融與牴觸從《靜靜的嘛呢石》到《氣球》,萬瑪才旦講不完的藏地寓言■本報記者 柳青一個家裡已經有了三個男孩萬瑪才旦塑造了這些看似並無共同點的男人女人,盲目的人,放不下執念的人,堅定的人,而他們共同的困境是被兩個時而交融、時而撕扯的世界夾擊著:一個是精神維繫的信仰世界,那是過去與現在、死者與生者、神鬼和日常共存的世界;另一個是翻天覆地的物質世界,摩託車取代了馬匹,牧羊人走進KTV,小喇嘛著迷於《西遊記》。
  • 萬瑪才旦《氣球》曝演員特輯 細節打造影像之美
    近日,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發布一支演員特輯。幾位演員不僅是藏地首屈一指的實力派演員,更是萬瑪才旦導演的固定合作班底,在《塔洛》《撞死了一隻羊》等作品中都有精彩演繹。
  • 萬瑪才旦談「藏地電影」:不是景美人俊就可開拍
    萬瑪才旦(左二)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開講。 記者王曉斌 攝中新網三亞12月11日電 (記者 王曉斌)12月10日,中國內地藏族導演、編劇萬瑪才旦出席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分享「藏地電影」的創作心得。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萬瑪才旦:希望做一個冷靜的觀察者
    萬瑪才旦執導的《塔洛》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從《靜靜的嘛呢石》到《撞死了一隻羊》再到最近的《氣球》,文學氣質和詩意始終是氤氳在萬瑪才旦作品中的敘事氛圍,憂鬱和悲觀情緒是其電影的基調,萬瑪才旦作品的不變主題則是聚焦藏地人文景象。
  • 丁真與《氣球》,誰滿足了我們的「藏地想像」?
    但即使不比那些票房以億為單位的商業片,許多人說起藏地電影,想到的依然是在2016年上映的、票房破億的《岡仁波齊》。「這個時代,《氣球》這樣一部電影的存在,真的是不合時宜嗎?我不知道。」在做客播客《不合時宜》之後,萬瑪才旦寫下了這句話。似乎對於觀眾而言,宗教朝聖和純真的野性男孩,都遠比藏區真實的日常生活更吸引眼球。
  • 萬瑪才旦「氣球」再曝藏語推廣曲「飛」
    時光網訊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正在全國熱映中,今日再度曝光一首藏語推廣曲《飛》MV。《飛》(Fly)是藏族男子說唱組合ANU於2017年推出的說唱單曲,更曾登上2019年湖南衛視《歌手》的舞臺,為大眾所熟知。這首將藏語與流行音樂完美融合的歌曲,清新純淨,充滿悅動的生命之美。
  • 走進小說家繪製的文學地圖
    我們從近期出版的圖書中遴選出的十部,正如作家童偉格說的那樣,「好的小說家是有地圖的人」,讀者們如能將我們推薦的作品與作家當成開闢視野、走入內心的一扇扇大門,邁步前去,進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小說路徑,那麼,文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 藍笑笑 先推薦四本長篇小說。
  • 顏丙燕萬瑪才旦等助力大學生電影節
    在她看來,當代年輕人的視野、思考深度、認知感悟和審美品位都在不斷提升,足以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這也對影視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顏丙燕希望年輕的電影人們能夠保持對藝術純粹的熱愛,讓思想與優質作品一同永久流傳。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萬瑪才旦:「藏地新浪潮」令人欣慰
    如果說聚焦藏族文化和藏地生活是萬瑪才旦作品的顯著特色,那麼文學氣質和詩意則是暗含其中的底蘊。12月10日,萬瑪才旦來到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圍繞「藏地影像詩」這一主題與新銳導演展開對談。藏地文學在電影中延續在這次大師班的對談中,萬瑪才旦多次被問及有關文學和電影之間關係的問題。
  • 萬瑪才旦新電影《氣球》發布幕後製作特輯
    在特輯中,導演與合作多年的演員、幕後主創們配合默契,在對電影高品質及追求極致審美的不變堅守中,不斷探索改變,打造出更貼近普通觀眾、更具大眾共情的藏地故事,對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這一普遍人生困境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氣球》延續了《塔洛》《撞死了一隻羊》臺前幕後的金牌陣容,已經受邀參加全球60+電影節,並收穫11項大獎肯定,亦獲得眾多專業影評人及資深影迷的讚譽,被稱為是萬瑪才旦集大成之作。
  • 《氣球》導演萬瑪才旦:電影的本質是一場夢
    萬瑪才旦認為,對演員來說,最重要的是塑造角色的能力。在之前的合作中,索朗旺姆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和紮實的表演經驗,同時,母親這一身份也使得她能夠更好地把握這一角色。  導演對索朗旺姆的表現讚不絕口,他透露說,為了獻上更具真實感的表演,索朗旺姆提前一個月進組,從點點滴滴入手,學習當地人生活勞作,甚至應導演要求曬出符合角色身份的膚色。
  • 「2020南方文學盛典」頒出,麥家二度獲獎
    本屆評委會全部由廣州文學界人士組成,包括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小說家魏微、文學評論家申霞豔、詩人黃禮孩、評論家李德南、詩人凌越、散文家黃燈、書評人劉錚和2020南方文學盛典秘書長劉煒茗。「今年的評選,我們更強調的是『南方的視角』——從中國南方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學。」
  • 萬瑪才旦《氣球》再曝藏語推廣曲《飛》眾志成城助氣球高飛
    在MV中,導演萬瑪才旦攜手全體主創及幕後團隊,精雕細琢,眾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難,只為了將心中那隻紅色氣球完美地放飛在大銀幕上。這隻承載著信仰、輪迴、生命、自由、夢想的「氣球」,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喜愛藝術電影的影迷觀眾們的大力支持。如果你「想追尋最真實的自己」,「解脫枯燥乏味的生活,獲得生命的燦爛」,不妨走進電影院,與《氣球》一起「從此刻飛翔」。
  • 萬瑪才旦《氣球》曝終極海報 聚焦女性情緒困境
    《氣球》終極海報  11月12日,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發布終極海報。在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作品系列中,《氣球》首次描摹藏族家庭群像,聚焦以女性為中心的普遍焦慮情緒,其間更蘊含著對女性生存及情感困境的反思。  終極海報中,女性、家庭元素更為突出,母親位居大地正中央,鮮明的紅氣球象徵著生育,孩子的世界與大人的世界、大地與天空等二元對比衝突的意境,將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這一電影主旨彰顯得淋漓盡致。
  • 《氣球》超前點映 陳丹青評影片「萬瑪才旦視角」
    共13張 1,在今年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又榮獲了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的最受傳媒關注導演、編劇兩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