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萬提斯:遭海盜劫持之後……

2021-02-15 文談

西班牙作家、《堂吉訶德》的作者西米格爾·德·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生前曾被監禁在阿爾及爾的監獄長達五年之久。在其四百周年忌之際,菲奧娜·麥當娜(Fiona Macdonald)從一名同樣曾被扣為人質的學者的角度,向我們講述了那段痛苦經歷會如何影響塞萬提斯的創作。

研究人員由一根肋骨確認了他的身份。「當我看到那根肋骨時,我心想,終於找到(他)了!」司法鑑定專家弗朗西斯科·埃克特布裡亞(Francisco Exteberría)這樣告訴美國全國國家廣播電臺(NPR)的記者。他發現棺材的碎片上刻著MC兩個字母,還找到了一節被剝下來的肋骨,以及塞萬提斯在勒班陀戰役中被打殘的左臂。

2015年,一個由考古學家及法醫組成的小組,悄然在一座十七世紀修道院的地底開始考古工作,以便不打擾在此靜居的十二名與世隔絕的修女。他們在地底找到了至少十五具屍體,最後才發現了塞萬提斯那口殘破的棺材。

「所有人都一言不發,就在地底下,仔細研究我們發現的物品——但我們心裡都很清楚。」早在收到DNA分析報告之前,埃克特布裡亞便心有成竹。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屍骨,就躺在這座馬德裡三一會修道院的地窖中。

在他的小說裡,塞萬提斯一次又一次地提到他被扣押在阿爾及爾的經歷。(圖片來源:Classic Image/Alamy Stock Photo)

1575年,西班牙與土耳其在地中海地區對戰。戰後,作為西班牙大軍一員的塞萬提斯被巴巴裏海盜所抓捕,並押解到阿爾及爾,度過了五年的奴隸生活。憑藉他死後屍骨所在地三一會修道院裡修士籌集的贖金,塞萬提斯恢復了自由身,並成為了名垂千古的作家。

「阿爾及爾的五年囚禁生涯在他的小說裡留下了難以泯滅的痕跡。」研究塞萬提斯的學者瑪利亞·安東尼婭·佳茜絲(María Antonia Garcés)這樣告訴英國廣播電臺文化欄目的記者,「從重獲自由後所寫的第一批作品,比如戲劇《阿爾及爾生涯》(Life in Algiers,約1581-1583)和小說《伽拉泰亞》(La Galatea,1585),到死後才出版的《貝爾西雷斯和西希斯蒙達歷險記》(The Trials of Persiles and Sigismunda,1617),無一不處處體現了他經歷過的苦痛。」

佳茜絲就職於康奈爾大學,專門研究西班牙文化。她了解被扣押的痛苦。1982年12月至1983年7月,佳茜絲在哥倫比亞被遊擊隊扣留為人質。「我投入到書本中,並在書中找到了平靜。」她說,「我熬過來了,我想,多虧了抓我的人給我帶的那些書。書是我向他們要的,裡面還有一本破舊的《奧斯卡·王爾德作品全集》(Oscar Wilde’s Complete Works)的西班牙譯本。當我沒其他書可以看的時候,我曾把一本拉魯斯出版社(Larousse)出版的西班牙語字典從頭看到尾。文字的神奇總能吸引我。」

她也讀了塞萬提斯的書,而且認為他的書幫助她熬過了接下來的漫漫囚禁歲月。被釋放後,佳茜絲開始研究塞萬提斯的作品。「重獲新生後,也就是恢復自由後,我成為了一名學者。」她說,「我是名倖存者。被抓的那七個月,我被囚禁在一間狹小封閉的牢房裡,整日處於武裝看守的監視下,生命安全還一直受到綁架者的威脅。對文學的愛促使我活下去,我想好好利用我生命剩餘的價值……為了做到這一點,我成為了一名學者,專門研究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裡,拉曼恰的風車永遠不朽。(圖片來源:Jon Bower at Apexphotos/Getty Images)

佳茜絲於2005年出版了作品《塞萬提斯在阿爾及爾:一名俘虜的故事》(Cervantes in Algiers: A Captive’s Tale)。該書傳達了一個思想:經歷過苦痛的倖存者有重述他們經歷的欲望。她描述了塞萬提斯是如何一遍遍講述他的囚徒生涯的:在戲劇中,在詩歌中,在中篇小說中,包括《英西混血女孩和自由的愛情鬥士》(The Spanish Girl and The Liberal Lover),以及佳茜絲所說的「塞萬提斯最重要的自傳式敘述」——《堂吉訶德》第一部中,一名俘虜講述的故事。

這種重述的需求與其他受創者的經歷相符。《見證或聆聽人世滄桑》(Bearing Witness or the Vicissitudes of Listening)一書,是基於對大屠殺倖存者的採訪所著。耶魯大學心理學專家多利·勞德瑞(Dori Laub)稱,受創者「深受回憶的煎熬,不經意間經受著苦痛不間斷的重複和再現」。勞德瑞認為,經歷過苦痛的人「背負著的不止是過去的回憶,還有那個無法終結也還未得到終結的事件,沒有結果,沒有交代。也因此,對於倖存者而言,當時的一切都延續了下來,直到現在,從未了斷。」

塞萬提斯的經歷激發了他研究瘋狂的興趣。(插圖作者:Savvy Brodsky/圖片來源:Sputnik/Alamy Stock Photo)

複述經歷絕不僅僅是個衝動而已,這麼做還能幫助重創倖存者康復。在一個採訪中,作家普裡莫·萊維(Primo Levi),也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說:「我把我的故事講給所有人聽,講給任何人聽,只要逮到機會我就會這麼做,無論對方是工廠負責人還是汽車調度員……就像『老水手』一樣。」據佳茜絲所說,「一次又一次地複述一個故事可能有治療的功效;每次複述,就是在做出改變,正如弗洛伊德所說的一樣。而對於塞萬提斯,複述使他自省,也激發了他對瘋狂的興趣。塞萬提斯的作品中,有兩部與瘋狂相關:《堂吉訶德》和《玻璃研究生》(The Glass Graduate)」。

可能正是這個興趣,使得《堂吉訶德》成為了歐洲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小說。「我認為,塞萬提斯對瘋狂毫不掩飾的興趣來源於他當俘虜時命懸一線的處境,來源於他與死神的擦身而過。」佳茜絲在《塞萬提斯在阿爾及爾》一書中這樣寫道。他對瘋狂的反思「使他成為了探索精神世界的先鋒,比弗洛伊德早三個世紀」。

佳茜絲指出,塞萬提斯對囚禁生涯的關注已經延伸到了所謂「象徵意義上的監禁」,比如「監禁」著堂吉訶德的譫妄,抑或是「監禁」著精神錯亂的學者維德瑞拉(Vidriera)的瘋狂。塞萬提斯通過筆下的人物一次次地回憶為奴的日子。「創傷(trauma)指還沒經過處理的精神上的傷口。」佳茜絲說,「塞萬提斯的作品好像被創傷的一次次再現所縈繞,充斥著倖存者腦海中反覆出現的幻象和夢魘。」

據瑪利亞·安東尼婭·佳茜絲,堂吉訶德代表著一種「象徵意義上的監禁」,他被他的譫妄所監禁。(圖片來源:Jesus Sanz/Alamy Stock Photo)

然而對塞萬提斯而言,向人們講述痛苦經歷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見證。西班牙文化歷史學家阿梅裡克·卡斯楚(Americo Castro)將塞萬提斯的監禁形容為「其精神活動中最先驗的事件」;對於批評家胡安·巴蒂斯塔·阿巴葉-阿塞(Juan Bautista Avalle-Arce),這是「有力地將塞萬提斯的人生整理得有條理的關鍵事件」。西班牙詩人及小說家胡安·戈伊蒂索羅(Juan Goytisolo)認為,這是「處於偉大文學發明的核心的那個空隙——空洞,漩渦,旋風」。戈伊蒂索羅認為,在阿爾及爾的五年,是足以改變人生的經歷:「被囚禁在非洲境內時,塞萬提斯細緻地描繪了西班牙繁複的、令人愛慕的景象,與非洲截然相反。」

可以說,作者的囚禁經歷不但擴寬了他的視野,也在整體上擴寬了小說的範疇。對佳茜絲而言,《堂吉訶德》標誌著「通過將邊緣群體及文化模糊群體合併起來而形成的一個新紀元」。這些群體包括摩裡斯克人(Morisco,主動或被動轉變成基督徒的前穆斯林)、皮卡洛人(Picaros,憑藉計謀生存的無賴)以及「自有一番信仰的」叛徒。這是他的奴役生涯的直接後果。「被囚禁在阿爾及爾專門關押奴隸的牢獄裡當俘虜,與穆斯林和叛徒的相處,在這個世界各地海盜交融的多元城市裡與不同文化及宗教碰撞接觸,使他能夠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檢視這些問題。」

佳茜絲堅信,塞萬提斯的苦痛經歷「為他打開了創作的大門」。反過來,塞萬提斯在小說、戲劇及詩歌中講述他的經歷,則幫助佳茜絲度過了人生中最困難的一段時期。她是在大兒子去世後的那段時間裡寫《塞萬提斯在阿爾及爾》這本書的。

「悼念和恢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撫慰來源……就是寫關於塞萬提斯的書。」她在《塞萬提斯在阿爾及爾》的前言中這樣寫道,「相比其他人或其他事,塞萬提斯才是一名偉大的老師,了不起的療愈師,在閱讀他的作品或寫關於他作品的書時,我重新連接起了『人生中斷掉的線』(el roto hilo de mi historia)。」

「他的作品蘊涵無限的精華,圍繞他苦痛經歷的漩渦,向我證明:將苦痛的經歷轉換為美妙的詩歌有何不可……他的故事還揭示了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這些故事都是他傷口的哭訴,呼籲我們來試著說出那難以言表的事實。」

從這個角度看,講述一個故事真的可以拯救一條生命。正如英國19世紀湖畔派詩人柯勒律治在長詩《古舟子詠》中所吟誦的那樣:「從此後這無比的痛苦,時時出現,將我折磨;我的心在劇痛中燃燒,直至我把這故事訴說。」

原文選自:BBC

作者:Fiona Macdonald

譯者:佘琦

他的生平,連隨口講幾句都很不忍心。 

他只上過中學,無錢上大學,23歲當兵,第二年在海戰中左手殘廢。他拖著傷殘之身仍在軍隊服役,誰料4年後遭海盜綁架,因交不出贖金被海盜折磨了整整5年。脫離海盜後開始寫作,後因父亡家貧,再次申請到軍隊工作,任軍需,又因受人誣陷而入獄。出獄後任稅吏,又第二次入獄,出獄後開始寫《堂吉訶德》,但是就在此書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門前有人被刺,他因莫名其妙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獄,後又因女兒的陪嫁事項再一次出庭受審…… 

——餘秋雨《一位讓人心疼的大師·塞萬提斯》(節選)

相關焦點

  • 遭海盜劫持的3名希臘海員獲釋 安全返回希臘
    中新網12月13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希臘歐聯通訊社13日報導,3名希臘海員11月在奈及利亞被海盜劫持。目前,3人已獲釋,並於日前返回希臘。這起劫持事件發生於11月16日,懸掛多哥國旗的油輪「STELIOS K」號,在距離洛美市115海裡處遭劫持。消息稱,其中2名船員成功逃脫並駕船抵達奈及利亞拉各斯港。但1名船長及2名船員,共3名希臘人被海盜扣押。
  • 海盜劫持中國漁船,奈及利亞海軍出手救出
    去年一夥海盜在奈及利亞海岸附近登上了一艘懸掛香港特區旗的滿載超級油輪,並綁架了船上的19名船員。根據美國彭博社的報導,事件發生在距離奈及利亞主要原油裝載點——邦尼島約80英裡的海域。這艘油輪的所有者「納維奧斯」(Navios)公司的發言人告訴媒體,船員仍下落不明,那些避免自己遭綁架的船員則設法將船開到了一個安全地點。
  • 奈及利亞再現海盜襲船 11名船員被劫持
    此次遭海盜襲擊的貨櫃貨船(資料圖)海外網10月30日電 當地時間10月27日,一艘貨櫃船在奈及利亞海岸遭遇海盜襲擊,船上11人被劫持,其中包括8名波蘭人。據路透社消息,27日早些時候,這艘名為「波美拉尼亞天空號」貨櫃貨船在前往奈及利亞恩納港行程中遭遇海盜襲擊。海盜在距海岸60公裡的海域登上該貨船並劫持部分船員。據悉,該貨櫃船懸掛賴比瑞亞國旗,其所屬船運公司在28日對該消息予以確認。該公司補充說,其餘9名船員仍留在船上且並未受到傷害。29日,波蘭外交部門證實了該國8名船員遭海盜劫持的消息。
  • 中國漁船遭海盜劫持,18名船員危在旦夕,奈及利亞海軍出動營救
    幾內亞灣海盜猖獗其實這一次的海盜劫持中國漁船事件並不是偶發性事件,一直以來幾內亞灣就是海盜搶劫的高風險地區。2019年的國際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共發生了119起海盜劫持船隻事件,而在該海域被扣的船員數量佔全球被扣船員總數的86%,其中又有將近82%的船員遭到了綁架。
  • 海盜竟敢劫持中國漁船,鐵桿兄弟大批軍艦殺氣騰騰趕來
    據新華社日前報導,一艘中國漁船在幾內亞灣海域遭海盜劫持,船上有18人,奈及利亞在得到中國使館的消息後,派出海軍前往營救。據奈及利亞海軍一位發言人表示,海盜在象牙海岸海域襲擊並且劫持了這艘中國漁船,然後開往奈及利亞海域。
  • 馬爾他攔截遭偷渡客「劫持」商船
    馬爾他海軍28日宣布,已經控制一艘遭獲救非法移民「劫持」的土耳其商船,護送它前往馬爾他瓦萊塔港口。偷渡者隨後「劫持」這艘油輪掉頭向北,駛向馬爾他或義大利蘭佩杜薩島。  馬爾他海軍說,油輪航行至距馬爾他海岸30海裡(56公裡)時,軍方借無線電通信設備與油輪船長取得聯繫,「船長反覆聲明這艘船的控制權不在他手中,他和船員受到一群移民脅迫,要求駛向馬爾他」。
  • 多哥海域多艘中國船舶遭海盜襲擊 中使館發提醒
    今年以來,多哥海域已發生若干起涉我船舶及人員遭海盜劫持案件。國際海事組織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前9個月,全球共報告海盜事件132起,高於去年同期的119起,西非沿海幾內亞灣地區佔多數。其中,綁架船員並勒索贖金案件85起,幾內亞灣發生80起,約佔全球此類案件的95%。
  • 油輪遭疑似奈及利亞偷渡客劫持,英國出動特種部隊展開救援
    油輪遭疑似奈及利亞偷渡客劫持,英國出動特種部隊展開救援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李依農 2020-10-26 15:21
  • 以筆為槍的騎士:塞萬提斯與他的《唐吉坷德》
    儘管高燒嘔吐,塞萬提斯在海戰中仍然表現得十分英勇,他本人後來經常以此為榮。勒班陀海戰非常慘烈,雙方都損失慘重,塞萬提斯所在的侯爵夫人號上死了40人,傷者過百。塞萬提斯中了3槍,其中2顆子彈打到了胸部,1顆擊中了左手,最終左手因傷而殘疾。塞萬提斯因此被人們稱為「勒班陀的獨臂人」。
  • 中國海軍首次向索馬利亞移交三名海盜嫌犯,他們的表情亮了…
    觀察者網綜合/王宇波4月初,中國海軍第25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解救了被海盜劫持的吐瓦魯籍OS35號貨船
  • 索馬利亞海盜誤將「軍艦」當貨船,22分鐘之後,數十人被擊斃
    索馬利亞海盜一直都是個頭痛的問題,因為沒有任何國家管理,而且因為其所在的亞丁灣海域比較特殊,所以聯合國也不敢採取過於激進的行為。自從海盜出現以來,各國必須派遣軍艦在附近巡邏,否則的話很容易就發生貨船被劫持的事件,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歷史上已經給過很多教訓。
  • 挪威船隻在奈及利亞沿海遭遇海盜 9名奈及利亞籍船員被劫持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7月2日,據挪威廣播電視公司(NRK)報導,在奧斯陸證券交易所上市的BW Offshore公司名下的「Sendje Berge」號船於挪威時間2日4時20分,在奈及利亞沿海被海盜劫持。
  • 海盜與綁架事件頻發,韓國擬限制本國公民在幾內亞灣捕撈
    由於近期在西非幾內亞灣海域一帶不斷發生韓國船員遭海盜劫持事件,韓國政府擬限制本國公民在相關海域捕撈。據韓聯社21日報導,多名政府人士當天透露稱,韓國外交部和海洋水產部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對在幾內亞灣「海盜出沒高風險海域」作業的韓國公民處以罰款的方案,罰款額可能高達數百萬韓元。韓國政府還考慮在被查處時吊銷相關人員執照的方案。
  • 西非海域海盜猖獗又一艘船遭襲擊8人失蹤
    西非海域再發海盜襲擊案,近日一艘掛葡萄牙船旗的貨櫃船在西非國家貝寧停靠時遭到海盜攻擊,8人下落不明。4月19日,「Tommi Ritscher」號在貝寧科託努(Cotonou)港口拋錨停泊時,遭海盜登船。
  • 7名中國人在喀麥隆被劫持 匪徒已提出贖金要求
    中國日報網消息:當地時間12日凌晨2時,來自我國山東省、遼寧省等地的20餘名中國船員在喀麥隆巴卡西半島附近海域捕魚時遭不明武裝匪徒襲擊,其中7名船員被劫持。這是中國公民第一次在喀麥隆遭綁架。    本報記者採訪中國駐喀麥隆大使館時,使館參贊彭驚濤表示,目前7名被劫持船員的身份已經確定,全部來自大連北海漁業公司。
  • 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而塞萬提斯最初只是寫了一部諷刺小說,但這部作品卻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塞萬提斯同哥倫布一樣,都是開闢了「新大陸」的人。所以,讀者在捧腹大笑之後,內心也感受到一絲悲涼。而這正如塞萬提斯屈辱困頓的一生。塞萬提斯出生在一個落魄的醫生家庭,童年生活艱辛。長大後,他成為了羅馬一位達官顯貴的侍從。但由於看不慣宮廷貴族的風氣,他轉而參軍報效祖國。在著名的雷邦多海戰中,他帶病請纓出徵,表現驍勇,可不幸失去了左臂,落下了殘疾。
  • 幾內亞灣海盜再次頂風作案!|船順
    隨著大西洋風暴季節的結束,幾內亞灣海盜活動又有所增加。在過去的幾周當中,又在幾內亞灣發生了幾起不明船隻靠近及海盜登船劫持船員的事件。最近的一次事件發生在11月29日,當時一艘懸掛馬紹爾群島旗的化學品船報告有不明人員接近船隻並登船。最初,安全部門認為這可能是一次搶劫,但後來發展成綁架了該船的四名船員。
  • 《加勒比海盜5》遭"盜片" 專家分析對票房衝擊不大
    《加勒比海盜5》製作宣傳磨難重重,臨近上映竟然慘遭黑客毒手。  美國當地時間5月15日,迪士尼影業即將發行的《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遭黑客攻擊並盜取成片,黑客威脅如果迪士尼不支付高昂的比特幣贖金,便將在網上釋出還未上映的正片片段。華特迪士尼公司CEO鮑勃·艾格發表聲明稱迪士尼不會支付贖金,並且正在與FBI合作破案。新京報記者第一時間向迪士尼影業相關工作人員詢問,對方表示一切以迪士尼CEO鮑勃·艾格的官方回應為準。
  • 拉什迪 同一天去世的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
    而塞萬提斯在世時就受人質疑,某個匿名為阿隆索·費南德斯·德·阿維拉內達的人(其身份也未得到確認)發表了《堂吉訶德》的偽續集,逼得塞萬提斯本人出馬寫了第二部,書中的人物都知道這個抄襲者阿維拉內達,並且對他很不齒。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幾乎沒有可能打過照面,但你越是仔細閱讀他們留下的作品,你就能聽到越多的呼應迴響。
  • 中國貨輪遇海盜 奈及利亞海軍營救:23名船員無恙,另有兩船遇襲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據中國駐拉各斯總領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3月5日,載有23名中國船員的中國籍貨輪「黃海榮耀」號在奈及利亞拉各斯海域遭海盜襲擊。目前,在中尼雙方的營救下,該貨輪已平安返回拉各斯。據媒體報導,當天,除了中國的「黃海榮耀」號被劫持以外,還有兩艘其他國家的貨輪被海盜襲擊。3月7日,「黃海榮耀」號貨輪在奈及利亞海軍護航下抵達拉各斯。據報導,奈及利亞巡邏艇在警報發出24小時後趕到現場,而被襲擊的船隻距離拉各斯只有2-3小時的航行時間,船員等待24小時後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