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薛嶽、李玉堂、王耀武、孫立人等誰的戰功能排第一?

2020-12-16 騰訊網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國民政府組織了許多次重要的戰役,在這些戰役中也誕生了無數的抗日名將,其中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薛嶽,李玉堂,孫立人等等,那麼,既然有這麼多的英雄將領,就一定會有人把他們拿來作一個比較,到底其中誰才是第一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首先先來談談薛嶽這個人,在他的整個抗戰歷史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第三次長沙會戰,而且在這次戰役之前,蔣介石並不同意堅守長沙這個做法,薛嶽是在違抗蔣介石的命令的情況下,打贏了這一仗,所以在當時那個特殊的環境還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自創了一套天爐戰法,並且用這套戰法殺得日軍落花流水,直接讓對方損失了近十萬人的兵力,因為在這場戰爭中的突出表現,大家給薛嶽起了一個長沙之虎的稱號。在這場戰役中,薛嶽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可是也因為這場戰役讓他變得有些驕傲自滿,之後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戰績了,而且這個人的性格非常的執拗,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排不上第一的稱號。

然後再來說說孫立人,這個人的戰績並不體現在中國國土上,而是在遠徵緬甸途中,在此期間,他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先後打下了日本的許多佔據地,讓日軍損失了三萬多人,明天對於他的稱號有許多,比較出名的有叢林之狐和東方隆美爾。而且關於孫立人還有一個小傳言,據說當時他們的軍隊抓了1000多名日軍俘虜,他直接對自己的手下說,問問這些日本人有沒有去過南京,只要是去過的,全部處死。

孫立人雖然在國際戰場上比較有名,但是在國內戰場上卻沒有什麼突出的戰績,不過,在百姓中的人緣還是非常好的,大家對他的評價都十分的統一,但是因為戰績主要在緬甸戰場上,所以這裡的排名也算不上第一。

然後是杜聿明,他的戰績主要體現在崑崙關大捷中,在這場戰爭中,他不僅消滅了5000多敵軍,而且還斬殺了日本的中村正雄。但是在之後的遠徵軍任務中卻差強人意,因為錯誤的執行了命令,使得自己的部隊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就憑這一點,他也稱不上第一名。

最後一個就是王耀武,這個人在抗日戰爭中可謂是十分的英勇,而且還是抗日戰爭期間少有的幾個打滿全場的將軍,幾乎在所有的重要戰爭中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而且表現都十分的突出,一度讓74軍成為了日軍眼中十分可怕的對手,所以綜合來看,抗日時期的國軍將領排名第一理應是王耀武。

相關焦點

  • 論抗日戰功,國軍眾將誰能排第一?不是薛嶽,也不是孫立人
    不僅僅是在共產黨的隊伍中,在國軍的隊伍中也有很多抗日名將,就像薛嶽、孫立人等等。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打遍全場的將軍,在抗日名將的排名上,他還在薛嶽、孫立人之前,他就是王耀武將軍。1924年的時候,王耀武報考黃埔軍校,並成功考入。在黃埔軍校中,王耀武很是珍惜讀書的機會,很受老師的喜歡。在1925年的時候,王耀武迎來了他人生第一場戰鬥,並得到了老蔣的重視。1936年,王耀武畢業,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擔任少尉排長。在北伐的戰場上,王耀武英勇作戰,很快被升為連長。
  • 抗日戰爭中日軍最怕哪位將領?不是薛嶽也不是孫立人,而是他
    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抗日時期湧現出了不少抗日名將,有著名的長城抗戰將領佟麟閣、臺兒莊大捷李宗仁、三次長沙會戰的薛嶽,還有遠徵軍將領孫立人等等,他們都是有骨氣的抗日名將。
  • 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對於王耀武第74軍的使用,為何有出現分歧?
    第11軍截獲這個消息之後,非常的震動,第74軍是王耀武指揮的中央最精銳的部隊,也是第11軍長久以來的宿敵。在湘贛會戰,錦江會戰中,第11軍都是吃盡了苦頭。按照計劃,日軍本來想在全殲蕭楚的第26軍之後,集合幾支部隊,一起進攻長沙,但是王耀武第74軍出現之後,不得不改變作戰計劃。
  • 抗日戰爭時期第九戰區,麾下虎賁和泰山兩支精銳部隊的統帥是誰
    當時,第九戰區下轄兩個王牌軍,被將軍薛嶽比喻為兩個鐵拳,並依其作戰特點和特長,分別命名為虎將和泰山本,這兩個王牌軍也成為第九戰區的殺手鐧。薛嶽將軍更是每戰必得,一用必勝,那麼,你知道嗎?誰是兩支王牌部隊的指揮官。
  • 民國歷史人物——抗戰名將李玉堂
    李玉堂16歲那年,袁世凱在北京復闢稱帝,滿懷壯志的李玉堂毅然決然的加入到討伐袁世凱的軍隊中,成為了護國戰士的一員。袁世凱病逝後,五四運動又與1919年爆發, 此時已經20歲的李玉堂,積極投身外交後援會,並以身作則抵制日貨,隨後更是用鮮血寫下"良心救國"的字樣,以此表明自己的愛國之心。
  • 日本人眼中的8位抗日名將,劉伯承排最末尾,第一我們想不到
    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主要戰績是,1938年2月至5月,指揮了徐海會戰,其中在徐海會戰的臺兒莊戰役中,他指揮軍隊擊敗了日軍,並殲敵2萬人,這也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大勝。李宗仁還參加了隨棗會戰和豫南會戰。隨棗會戰期間,國民軍擊斃敵軍1.3萬人,雖然自身也損失慘重,但粉碎了日軍圍殲中國軍隊的企圖。
  • 抗日戰爭長沙保衛戰,國軍僅剩殘兵敗將,日軍為何卻大敗而歸?
    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日軍師團對陣國軍一個軍綽綽有餘,日軍投入三個半師團的兵力,第十軍戰敗也就成了有情可原,然而蔣介石卻依然免除了李玉堂的職務。不過因為第十軍的信任軍長和李玉堂曾是同窗好友,接到命令之後便以軍中事務繁忙為由拒絕前往赴任,於是第十軍軍長之位便一直空缺。
  • 蔣系著名的將領「三李一王」,他們都是誰?最後結局怎麼樣?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湧現出很多的抗日英雄,但是國軍部隊又是派系複雜,其中蔣系裡面有著名的將領是「三李一王」,他們都是誰?最後結局又怎麼樣?又為什麼說「三李不如一王」呢?三李一王三李,分別是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一王是王耀武。
  • 抗戰中的薛嶽:正面戰場常勝將軍,但長沙會戰表現一般
    抗日戰爭時期,在正面戰場上一直有一位將軍在和日軍的主力王牌進行周璇,抗日戰爭中大大小小的大仗和惡仗他幾乎全部參與,此人正是國軍中搞得「戰神」薛嶽將軍,粵軍出身的薛嶽很早就在軍中大展手腳,到了抗戰爆發之後他率領的第九戰區也是國軍正面的主力之一,在上高、武漢、長沙和湘西等戰役中都對日軍取得大勝,在武漢戰役中的萬家嶺大捷,運用「天爐戰法
  • 國軍悍將薛嶽,抗戰功績遠勝張靈甫,為何在網上的名氣不如後者大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作為國軍第19集團軍的總司令率部在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中視死如歸,奮勇殺敵,其自創的「天爐戰法」,更是一舉殲滅日軍數十萬,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將。而此時的張靈甫只是國軍一團長,其老上級王耀武也只是薛嶽的下屬。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完全不具備可比性的兩個人,為何薛嶽在網上的名氣大不如張靈甫呢?原因有三。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74軍締造者王耀武,抗戰打滿全場,最後一戰殲滅三萬日軍
    民國時期,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三李就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他們三位都是黃埔一期,而一王就是王耀武。王耀武雖然是黃埔三期,但後來不論職務上還是個人軍事才能上,都遠遠超過王耀武。
  • 薛嶽吹多大牛?蔣介石:寡廉鮮恥
    薛嶽吹了多大牛?蔣介石:寡廉鮮恥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戰果總共有多少?另一些野生歷史學家給出的數據顯示,第一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接近4萬;第二次長沙戰殲滅日軍5.8萬;第三次長沙戰殲滅日軍超過5萬人;第四次長沙戰殲滅日軍4萬以上。按照這種說法,薛嶽四次長沙會戰,殲滅敵人數量就達到了18.8萬。然而事實卻是,日軍在大武漢地區駐紮的軍隊總數,其實只有十幾萬。
  • 薛嶽的「天爐戰法」有何妙處,為何能重創日軍?其實很簡單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一戰法被列為了世界十大名著戰法之中,名叫"天爐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