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史料記載,漢朝時雲貴一帶的少數民族被泛稱為「西南夷」,他們或編髮或椎結、或遊耕或土著,習俗言語不盡相同,政治組織也不統一。
《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在當時雲貴一帶數夜郎國和古滇國最大。由於與中原隔絕來往甚少,「西南夷」不了解中原情況其實並不奇怪,故夜郎國鬧的笑話「夜郎自大」實屬正常。不僅夜郎國如此,滇王也曾向遠道而來的漢朝使者問過同樣的話「漢孰與我大?」
在歷史上古滇國也頗為神秘,他們只存在了100多年,大約漢武帝時期就突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古滇國的疆域主要在雲南中部及東部。根據考古資料證實,古滇國跟戰國時期的楚國有關。公元前278年,楚國派遣將領莊礄率一支隊伍徵服雲南境內土著。莊礄徵服之後回楚國,卻發現來路已被秦軍所斷,回不去了。莊礄只好又原路返回,時間一長就不打算回楚國了,乾脆自己建立了一個小國家——古滇國。
據記載,於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大軍兵臨滇國,迫使滇王投降了,然後古滇國就成為大漢的一部分。漢武帝賜給滇王王印,讓他繼續統領高度自治,這恐怕就是早期的羈縻政策了吧。從這以後關於古滇國的歷史便再無任何記載,仿佛在歷史消失了一般。
可以合理推測,隨著漢朝郡縣制在古滇國進一步推廣、鞏固以及儒家文化的推廣,古滇國實際上被逐漸分解、融合、最終完全同化,自然古滇國也就不存在了。
通過對古滇國的考古發現,其文化與東南亞的銅鼓文化關聯較深,甚至有人認為古滇國很可能是東南亞銅鼓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如果這個假設成立,起碼可以說明古滇國的文明程度是較高的,而且往南對東南亞地區還產生過重大影響,說明當時古滇國與東南亞商貿、文化交流等方面來往密切。
事實上,古滇國的對外交流遠不止東南亞,簡直超出我們的想像!從出土的古滇國文物來看,他們與古印度、太平洋區域的文明都存在過聯繫。比如古滇國出土過一個「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說白了就是存錢罐,據考證是古滇國皇族成員所用之物。有人認為,這個貯貝器就來古印度南部地區,比如斯裡蘭卡一帶,靠海的古文明才會用貝殼當錢使用。
從古滇國出土文物來看,越上層的文物越受漢文化影響更深,他們曾經那些獨特的文化形態便逐漸消失了,這也正說明了在郡縣制下,古滇國慢慢就融入了中原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