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被稱為中國最偉大帝王,卻一生只敢愛一人!

2021-02-11 讀史

長按1.5秒識別二維碼關注子英畫畫


文:張遠方(讀史特約作家)

你沒聽錯,中國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帝王是隋文帝楊堅。這是西方史學家封的。

其中,在被公認為最權威的美國學者麥可哈特的榜單裡,只有兩位中國皇帝入圍,秦始皇和楊堅,而且,楊堅排名在秦始皇之前!

恐怕很多人對這個排名不服,認為老外不懂中國。確實,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最偉大最開明的皇帝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是秦始皇、漢武帝,甚至是宋太祖趙匡胤。怎麼也輪不到楊堅啊!且不說他的皇位是搶外孫的,就憑有隋煬帝楊廣這樣一個荒唐兒子,也輪不上「偉大」二字啊!

看起來這的確是硬傷,不過,這不能怪楊堅,而楊廣也不是史書寫的那樣不堪。要知道,隋朝的歷史是唐人寫的,潑點髒水是難免的。

先說開拓,中國歷史上真正從亂世統一華夏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楊堅二人。秦始皇統一中國,還是借了老祖宗的光,是順勢而為,而楊堅卻真是靠自己。

而且,除了「統一華夏」這一功績外,兩人還是中國歷史上對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且隋文帝要比秦始皇的改革意義更大。

秦始皇撤封建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錢幣和度量衡等,都是影響至今的大事件。

楊堅呢,先說最重要的。秦、隋都完成了統一大業,但真正實現多民族統一的是隋文帝。可以說,華夏文明和漢族能夠存活下來,多民族能夠和平共處,功勞都在於楊堅。

秦始皇時代,還是漢人時代,是單一的民族(當然也有遊牧民族等其他族裔,但還遠遠進入不了中原)。

但楊堅生存的時代,卻是漢人瀕臨滅亡的時代,正是他於危難之際拯救了漢人,拯救了華夏文化,而且開創地施行了多民族和平共處政策,有效保證了中國自此統一才是大勢,分裂就是逆流。

再來粗略看看他還開創了哪些影響後世的制度或舉措:

1)確立三省六部制度,開創中國社會三權分立體制。該制度直至清末才亡。


2)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將州郡縣三級政區簡化為州縣兩級。這不但大大節省了國家開支,減輕了百姓負擔,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使朝廷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開支減省四分之三,為隋國庫的豐積打下良好基礎。

3)開創科舉制度,不但為之後朝代繼承,而且還影響了西方國家政府文員的聘選制度。

4)廢除酷刑,修訂《開皇律》,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尤其是死刑復奏制度,「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且需「三奏而決」,具有劃時代意義。

5)實行均田制度,於當時,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國家賦稅;於後世,成為王安石、張居正、雍正等諸多改革者實現的目標。

6)設置義倉,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史載,隋朝屯糧都夠唐朝用五六十年的。這一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成為歷朝歷代穩定社會的重要制度之一。

7)頒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直接造成人口快速增長,國力迅速增強。隋文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去世時已達890萬戶,不下5000萬人,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8)開鑿廣通渠,拉開修建大運河的序幕,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大文明逐漸融為一體。

類似開創性的制度和舉措還有很多。可以說,楊堅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幾個既會打江山又會治江山的皇帝之一。由於他把基礎打得非常牢靠,直接帶來之後唐朝的輝煌。

我們再來看下《劍橋中國隋唐史》的評價:隋朝消滅了其前人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影子。


論人品,楊堅也不輸於任何一個帝王:且不說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僅他執政24年,每餐都只一個葷菜,一輩子只一處行宮,就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做到。

當然,話又說回來,無論能力,還是年齡,楊堅得皇位的機會本來微乎其微,但是,歷史卻「不小心」選擇了他:

說文的,楊堅文化水平不高,只上了一年學,《隋書》都說他「素無學術」、「不悅詩書」。

論武的,楊堅也不咋的,雖也曾幾次獨立帶兵打仗,但基本都是打醬油,沒什麼值得炫耀的戰績。

至於人格魅力,楊堅更是嚴重缺乏,為人嚴肅刻板,從不開玩笑,既不風趣,也不風流,更不風騷。

還有,人品也不能說好,因為皇位都是從外孫手上奪來的。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就曾很不以為然地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安坐而登帝位。

總之,楊堅看起來既沒有高尚的道德,也沒有出眾的才華,更沒有迷人的魅力,典型的德才兼不備、文武全不精、品貌都不行。

但歷史卻讓時間證明,楊堅實際並不差。


按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楊堅是遭受了這樣地磨礪的。

在人生的前32年,楊堅一直是夾著尾巴做人的;32歲後,有幸成為皇親國戚,依舊夾著尾巴做人,因為作為皇帝的親家太厲害了。

但是,歷史就是這麼弔詭,比楊堅還小兩歲的皇帝居然壯年駕崩了。繼位的皇帝,也就是楊堅的女婿,不但是個草包,還荒淫無道,也早早身亡。瞬間,楊堅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外戚兼輔政大臣。

就像當年的王莽一樣,在夾著尾巴做人大半輩子後,一朝得勢的楊堅順勢成為皇帝,而且一下子成為中國最牛掰的皇帝:結束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完成統一華夏的偉業,實現復興中華的夢想,把歷經劫難的中華民族帶入了繁榮富強的隋唐盛世!


我們就從那亂世說起。

楊堅生活在南北朝,那是一個漢人備受欺凌、政權動輒更替的亂世,但楊堅的生活卻顯得平淡寡味,沒有啥大故事可講。

楊堅的父親叫楊忠,是當時北魏政權的一位武將,隸屬於武川老鄉、鮮卑人獨孤信。

當時,華夏大地,北方的主要政權是北魏,南方就是梁朝了,大家最熟悉的或許是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他異常地信奉佛教,曾多次在位出家,每次都害大臣花重金把他贖回來,繼續做皇帝。

那時,北魏相對混亂,南梁相對強大,如果這梁武帝不是有動不動就出家的愛好,說不定能統一華夏的。但沒有如果。最終,這梁武帝因錯用東魏降將侯景,導致內亂,最終餓死。

之後,南梁大將陳霸先在幹掉侯景後,篡位建立陳朝,史稱南陳,中國歷史上唯一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


再說這北魏,由於內部勢力錯綜複雜,於534年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由權臣高歡把持,不久篡位建立北齊。

西魏則由權臣宇文泰把持。宇文泰雖權傾朝野,倒沒篡位。

這是一位比較厲害的主,打破北朝一直以來只重用鮮卑人的老規矩,創建府兵制,頂端是八柱國: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

八柱國中,宇文泰統管全局;作為皇室代表的元欣是個花瓶。其餘的六柱國每人督帥兩位大將軍:元贊、元育、元廊、宇文導、侯莫陳順、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

就這樣,一個接連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被史學家稱為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軍政力量橫空出世。

作為十二大將軍中的一位,楊忠也由此成為了這一集團的重要成員。

為了強化鮮卑的正統性,宇文泰對漢族出身的高級將領皆賜予鮮卑姓,楊忠被賜姓普六茹。

所以,當楊堅於公元541年農曆6月13日的晚上在同州(今陝西大荔)一座名叫般若寺的寺廟內降生後,名字並不叫楊堅,而是叫普六茹·那羅延。那羅延就是金剛不壞的意思,翻譯成漢語就是「堅」了。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還是用其漢名楊堅。

因為楊忠是中年得子,那時普遍信佛,又多戰亂,所以楊堅生下後就寄養在寺院,由一位叫做智仙的尼姑撫養。

轉眼13年就過去了,楊忠已憑戰功封爵隨國公。之後,他把楊堅從寺廟接走,送進太學讀書。這應該只是鍍鍍金,因為只讀了一年,楊堅就「畢業」入仕,成為京城長安最高行政長官京兆尹的助理(功曹)。

一年時間,楊堅沒學到什麼,卻結識了不少「官二代」同學,後來很多都成為他執政的重要班底。

子憑父貴,從此,楊堅走上仕途的快車道,兩年內就升遷為驃騎將軍。


同時,愛情也大豐收:楊忠的老上級獨孤信看中楊堅,將14歲的小女兒獨孤伽羅嫁於他。要知道,獨孤信的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yù,後來的周世宗),三女兒嫁給了柱國李虎之子李昞(bǐng,李世民爺爺)。這種聯姻,對楊堅來說,是多麼大地榮耀,會給他帶來多大的機會啊。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楊堅最躊躇滿志的時候,政治大氣候變了!

公元556年10月,一代梟雄宇文泰突發疾病去世,年49歲。隨後,宇文泰41歲的侄子宇文護成為監國。但宇文護沒啥大的政績,降不住幾位柱國,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借著宇文泰的餘威,逼西魏恭帝拓跋廓將帝位禪讓給宇文泰15歲的嫡子宇文覺(宇文泰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建立周朝,史稱北周。

江山都是他家的了,宇文護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凌駕於各柱國之上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服。此時,李虎已死,李弼重病,于謹和宇文護結成同盟,侯莫陳崇騎牆,剩下表示不服的趙貴和獨孤信便成為宇文護的眼中釘,先後被逼死。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宇文覺不甘心做傀儡,欲幹掉宇文護,結果被宇文護幹掉了。隨後,宇文護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皇帝。而這宇文毓也不甘於當傀儡,結果被宇文護毒死。


看著權傾天下的嶽父和不甘做傀儡的連襟皇帝,轉眼間被幹掉,年輕的楊堅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殘酷。

不過,由於楊忠父子是漢人,且地位不夠高,對宇文護沒啥威脅,所以暫時沒事。但並不代表宇文護不打壓他們。

獨孤信死後,楊忠就斷定宇文護太過跋扈,難得長久,要求兒子只埋頭做事,不要管其他閒事,更不要去巴結宇文護。

慘痛的教訓,使楊堅深刻地意識到:在政治的舞臺上,低調才是硬道理,開始了漫長的縮頭烏龜生活。不過,家庭還是溫馨的,妻子獨孤伽羅既有鮮卑女子的英氣嫵媚、大膽率真,又有漢家女兒的優雅聰慧、柔情體貼,成為楊堅事業失意時的最大慰藉。

不久,他們的長女楊麗華也出生了,這又帶給楊堅初為人父的喜悅。

當然,這個時候,保持低調的不只有楊堅,還有新一任皇帝宇文邕(yōng)。

不知道這宇文護是怎麼想的,在搞死兩任皇帝後,自己仍不當皇帝,而是又立了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為皇帝,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

宇文護開始對宇文邕也不放心,緊緊抓住大權,大有隨時處死新皇帝的勁頭。

宇文邕是能幹大事的人,而能幹大事的人也能裝孫子,就像當年漢宣帝對待霍光一樣,甘願做兒皇帝。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這宇文邕還一副只貪戀風月不問政治的樣子,宇文護哪還有疑慮?

宇文護沒有疑慮的時候,宇文邕的機會就來了。

公元572年3月的一天,宇文邕趁宇文護進宮謁見的時候,做好了埋伏,用宮中的香爐、燭臺活生生將他砸死!

自從560年登基,已經整整12年過去了,業已30歲的宇文邕終於等來大權在握的日子,終於可以大展宏圖了。


業已32歲的楊堅也笑了。因為他知道,宇文邕被壓制這麼多年,沒有自己的班底,而楊堅一直與宇文護保持著距離,宇文邕一定會起用他。

超過楊堅預期的是,宇文邕不僅開始重用他,還將楊堅12歲的女兒楊麗華選為太子妃,嫁給了14歲的宇文贇(yūn)。

楊堅一下子成為炙手可熱的大紅人,但依舊緊緊夾著尾巴做人。

權力是個好東西,也是雙刃劍。看著楊堅日益走紅,有人就眼紅了,就要進讒言了,包括宇文邕的親弟弟齊王宇文憲,甚至說楊堅有「帝王之相」,勸宇文邕早點幹掉楊堅。

宇文邕對此嗤之以鼻,說楊堅最多也就是個大將。

是的,楊堅還要比他大兩歲呢,這外戚起不了什麼風浪。倒是親弟弟宇文憲,對宇文邕的威脅更大。而宇文邕之所以要重用楊堅等人,也許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牽制你宇文憲的。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人得到重用,那就是戰功卓著的名將、蜀國公尉遲迥(jiǒng)——宇文泰的親外甥,也是現任皇帝宇文邕的表兄。他也應該是用來制衡宇文憲的,最後,成了制衡楊堅的王牌。但可惜,敗了。

總之,這宇文邕是個不屑於宮鬥的雄主,他的目標是一統天下。按《周書·武帝紀》的說法,宇文邕自信心滿滿,要「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間,必使天下一統」。

這個目標似乎也很快就要實現。

577年,宇文邕親率大軍,平定北齊。

578年,又是親率大軍,討伐突厥。

然而,天妒英才,還沒開打,宇文邕就突然身患重病,並很快去世了,年僅36歲。

有的時候真是這樣:人生的成就,靠拼命,也要靠長命。


接下來掛掉的是楊堅的最大威脅者,一直勸宇文邕幹掉楊堅的齊王宇文憲。他是被新上任的皇帝宇文贇幹掉的,年僅35歲。

這宇文贇倒不是想替老丈人楊堅出氣,而是著實害怕這位叔叔奪了自己的天下。很快,另外幾位叔叔也被新皇帝解除兵權,分封到各地安度晚年了。

從長遠看,宇文贇自剪羽翼,楊堅是最大受益者。但現在還不行,因為上面的「王爺」沒了,楊堅就冒頭了。

宇文贇對親叔叔不客氣,對老丈人也不手軟,不止一次大罵皇后楊麗華,揚言一定要幹了你全家,幾次都是楊堅的夫人獨孤伽羅火速入宮,向女婿下跪求饒才得罷休。

史載,一次,宇文贇都在宮中埋伏好了刀斧手,讓楊堅進宮,只要稍不順眼,立馬咔嚓!

楊堅已經當了幾十年的縮頭烏龜,豈能看不出這皇帝女婿的心思?所以異常規矩,讓宇文贇覺得沒啥威脅,才沒動手。

如果有能力的話,殺權臣也就罷了,畢竟是個威脅嘛!但這宇文贇卻又沒啥能力。

翻閱南北朝史書可以發現,還是有不少有能力的統治者的,但他們的後代卻都異常糟糕,所以老子好不容易創造的好局面,很快就給不肖子孫禍害了。這也應是南北朝朝代更替不斷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這宇文贇更是不一般地荒唐,「創造性」地搞出五大皇后在位的奇葩制度:除了原先的天元皇后楊麗華外,又立了四個皇后,朱氏稱天大皇后,陳氏稱天中皇后,元氏稱天右皇后,尉遲氏稱天左皇后——而這尉遲皇后還是表舅尉遲迥的孫女,當時15歲,已經嫁給宇文溫為妻,因長得國色天香,被宇文贇看見,驚為天人,當場就強姦了她,然後殺掉宇文溫,將之立為天左皇后。


這還不算,他認為皇帝是天子,地位太低,於是將帝位傳給7歲的兒子,自稱天元皇帝,終日住在「天台」淫樂。大臣們要想見他,必須先吃齋三天,淨身一天才行。

這種皇帝註定難以長久,但楊堅受不了啊,不知道這傢伙啥時候掛,所以想到外面避避風頭。這「天元皇帝」也答應了。

公元580年5月5日,楊堅被正式任命為揚州總管。然而,機會卻不期而至,就在他要去上任的前夜,傳來消息:「天元皇帝」暴病身亡啦!

楊堅的機會居然這樣就來了:女兒是正牌皇太后,皇帝幼小,楊堅順理成章地成為監國。

但對這個突然而至的高位,楊堅毫無準備,很是害怕,起初不肯接受。畢竟,當烏龜這麼多年,看到了太多權臣於一夜間覆滅。

這時,獨孤伽羅給楊堅吃下了「篡權」的定心丸:機會既然來了,就不要錯過!還有,與其做權臣遲早摔下深淵,粉身碎骨,不若再往前一步,名垂千古!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妻子一句話使楊堅下定決心:嗯,就做真正的老大!

經過宇文贇這麼多年的折騰,朝內倒沒有啥對手了,但朝外還是有不少對手的,一是在外的親王,二是擁兵的大將,尤其是時任相州(治所今河北臨漳)總管的蜀國公尉遲迥。

對於幾位親王,也都是沒頭腦,更沒實力的,召回來或軟禁或殺掉都不難,對於擁兵的大將,只有賭一把了!

他首先將在外的諸王召回朝廷。果然,有王爺對楊堅監國提出抗議。楊堅一不做二不休,該軟禁的軟禁,能找藉口殺的就殺掉。

接著,他給自己了一個身份:丞相!

這就很明顯了,因為自曹操後,這個職位就代表著篡位,已經絕跡幾百年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楊堅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要看看誰會支持他,誰會反對他,而誰又做騎牆派,他好對症下藥,各個擊破。

首先要挑戰的就是最硬的骨頭尉遲迥。

楊堅找了一個很正當的理由調離尉遲迥——回京參加周宣帝的葬禮,而且派去傳詔的是尉遲迥之子尉遲惇——楊堅這是在向尉遲迥說,你看看,如果想辦你,我還不把你兒子扣為人質?

已經65歲的尉遲迥可不是傻瓜。回朝,不是向楊堅低頭,就是死,怎麼辦?起兵反了!

不過,楊堅畢竟還沒篡位,所以尉遲迥的造反多少有點站不住腳,再加上楊堅的縱橫捭闔,封官許願,多數在外的大將保持了騎牆觀望,少數還明確支持楊堅。

政治上,楊堅勝。

接下來是調兵遣將。尉遲迥造反後,楊堅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以皇帝的名義下詔任命韋孝寬為行軍元帥,郕國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隴西公李詢七人為行軍總管,出兵討伐尉遲迥。

這是楊堅所能動用的最強陣容,幾位將軍,或是他在太學裡結識的同學,或是私交較好的親朋故友。

他贏了!而且只用了短短的68天!畢竟,和領袖範的楊堅比,猛將尉遲迥還差的太多。

這是通往帝位的最重要一仗。

這一仗後,再沒誰阻攔楊堅稱帝了。

也可以說,正是尉遲迥的悍然造反,使得本來撲朔迷離的局勢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楊堅成為絕對的老大。


接下來就是篡位了。

580年9月,楊堅以周靜帝的名義任命長子楊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統領原北齊故地。

12月,以周靜帝的名義晉封自己為隨王。同時下詔,所有改為鮮卑姓的漢人,全部恢復漢姓——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在內,由普六茹·那羅延改為楊堅。

581年2月4日,加九錫,建天子旌旗。

到了這一步,就是傻子,也知道後面要幹啥了。

是的,就是三讓而受天命:眾臣僚勸進,楊堅推辭,然後臣僚再勸進,楊堅再推辭,臣僚再勸進,楊堅「勉為其難」接受勸進。

就這樣,2月13日,40歲的楊堅正式接受小皇帝的禪讓,改國號隋,改元開皇,登基稱帝。

為何定國號為隋,而不是隨國公、隨王之隨,歷史上沒有確切的說法。但多數認為,楊堅因隨字有走字旁,不太吉利,故改為隋。

這裡要說一下楊堅長女、周宣帝皇后楊麗華。楊堅能登上大位,她功不可沒。後來楊堅追憶這段往事時說:公主有大功於我!

但是,對於父親的篡位,她是異常氣憤的,拒絕再嫁,至死都以「周皇太后」身份自居。

不過,天下已姓楊。


無論為將為相,楊堅都不是出類拔萃的人選,因為他是天生的帝王之才!做縮頭烏龜的前半輩子,也是他潛心思索亂世根源的幾十年,所以一朝君臨天下,他早已設想過的改革方案便源源不斷地流出,進而把他推向中國最偉大帝王的寶座。

首先是快速統一,吞西梁、平南陳、撫嶺南、定突厥,一氣呵成,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的再一次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對少數民族的政策。複姓,代表漢文化重歸主流。但鮮卑化的這段經歷也使楊堅深刻意識到,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都不願強制為他人改變。所以,在民族政策方面,楊堅鮮有地實行了「中華一統,民族共榮,各保特色,和睦發展」的政策,對中國多民族的形成,以及終極統一作出了制度性的保障。

至於楊堅其他開創性的制度及舉措,本文開頭已經做了大概的羅列,便不再重複贅述。

最後,說說楊堅和妻子獨孤伽羅。

歷史上,楊堅應該算是最遷就老婆的皇帝了,且不說登基之前沒有納妾,就是登基之後,獨孤伽羅讓他發誓不能因為當皇帝了就去親近其他的女人。讀史君以小人之心猜測,或許是剛當上皇帝,腦子還在發熱,楊堅居然滿口答應:「一生只睡你一人!」

君無戲言,當了皇帝的楊堅和當了皇后的獨孤伽羅依舊同居共寢、並輦上朝、朝夕相伴,幾與往常一樣。


當然,獨孤伽羅不但英氣嫵媚,柔情體貼,而且有著不凡的政治頭腦,終身對楊堅保持了強烈影響力。套用一句歌詞,「開皇之治功勞薄裡,有楊堅的一半,也有獨孤伽羅的一半」,所以,史書以「二聖」並稱之。

當然,在分寸之間,獨孤伽羅掌控的很好,只是「獻言」,決定權全在楊堅那裡。說白了就是知道給楊堅面子。

一句話,開皇年間的政治決策,很難分得清哪些是楊堅的主意,哪些是獨孤伽羅的主意。

不過,最偉大的皇帝和最偉大的皇后,在暮年或許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廢立太子。

只能感嘆,隋文帝楊堅如此偉大,依舊沒能有個好兒子——5個兒子都生於富貴,幾乎沒吃過啥苦頭,沒當過縮頭烏龜。

所以,楊堅夫婦的「勤儉治國」,對向來行事率性、不拘小節的太子楊勇來說,非常地不屑一顧,因此常常受到父母的批評。但楊勇猶不知改。

最後,終於有一件事惹惱了楊堅夫婦,尤其是獨孤伽羅。這楊勇爛奢好色也就罷了,卻還極端不善待太子妃,導致其暴死。這下子可就嚴重違背了獨孤伽羅重視嫡長、重視世家門閥聯姻、保證宗法權力穩定過渡的政治理念。

於是,獨孤伽羅向楊堅提出了人生的最後一大建議:廢掉楊勇,立二皇子楊廣為儲君。

楊堅答應了。這是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楊堅60歲。

講實話,說是偽裝地好也罷,那個時候的楊廣確實既有能力,又生活簡樸,不好聲色,待人也極為和善,禮賢下士,謙恭謹慎。總之,是比較符合楊堅夫婦口味的。至於登基後性格大變,並且失國,讀史君認為不在於其昏庸,而在於其「急政」,是楊廣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好大喜功的結果。他的這種性格,在當皇帝之前並未顯現。


雖然換了楊廣為太子,但獨孤伽羅還是很受傷,因為楊勇也是親骨肉。

接下來的一件事,則很大程度導致了獨孤伽羅的去世。

話說已經當了20年的皇帝了,楊堅猶一直堅持著「一生只睡你一人」的誓言,但這天不知道怎麼了,在仁壽宮遇到了尉遲迥的孫女,竟獸性大發,臨幸了她。我們前面已說,這尉遲迥是楊堅篡位路上最後的絆腳石。尉遲迥兵敗後,孫女就淪為了宮女。

從這一段公案來推測,楊堅臨幸尉遲氏,除了男性荷爾蒙作祟外,還應該有征服者的心理因素。

但這事卻讓一生驕傲的獨孤伽羅大受打擊,於盛怒下殺死了尉遲氏。

這楊堅也是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思前想後半天,長嘆:「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終不想負了老妻,調轉馬頭,回到宮中向獨孤伽羅認了錯。

獨孤伽羅原諒了楊堅。表面上,老夫老妻重歸於好。然而,這一事件對獨孤伽羅的打擊應該還是很大的,再加上之前的換太子事件,「意頗衰折」,終於病倒了,並很快去世。年58歲。

要知道她從14歲嫁給楊堅後,兩人幾乎就沒有分開過,因此,她的突然離世,對垂暮的楊堅的打擊是異常大的。自此,一生節儉的楊堅突然變得奢華起來,不但厚葬愛妻,而且開始廣修宮殿和廟宇,並且似乎還愛上了女色:史書濃墨重彩渲染了他和兩位南國佳麗之間的香豔放縱,「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

不過,後世史學家認為,楊堅厚葬愛妻,廣修宮殿和廟宇是確實有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亡妻。但說他「縱慾」,應該是唐朝史官的污衊。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就說:「(隋文帝)性本嚴正,非溺情嬖妾者流。」

而資深隋唐史專家韓升則認為楊堅寵幸後宮只是在尋找亡妻的影子:「其實,文帝在百花叢中尋尋覓覓的是獨孤皇后的影子。可是,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填補獨孤皇后逝世留下的巨大空白。因此,也就沒有一位女人能夠滿足文帝的需求。」

總之,獨孤伽羅去世才一年,楊堅就一病不起了。最終,在他人生的彌留之際,發生了一樁至今成謎的案件。


公元604年,楊堅重病彌留,太子楊廣考慮需要先做好防備措施,就寫了一封信請教在宮中伴駕的楊素,楊素很快回信,但宮人卻誤把回信送到了楊堅的寢宮。楊廣大急,連夜入宮,正好碰到宣華夫人,便請她把信「偷」出來。宣華夫人不肯,兩人爭執間,被楊堅聽到,楊廣嚇得趕緊逃走。

在這裡插兩句,野史將這一段大加渲染,描述成楊廣淫亂後宮的罪證。這是冤枉了他。要知道,即便楊廣再昏庸,豈敢在這個節骨眼上亂來?他就等不了幾天?

事實上,正史上的楊廣,在女色方面,還是相當保守的。《劍橋中國隋唐史》就明確指出: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

再說宣華夫人,脫身後入內,楊堅怒問是誰,宣華夫人流著淚說:「太子無禮!」

楊堅震怒,大罵:「這個畜生!我怎麼就選了他接班!獨孤誤我!」接著吩咐道:「快把我兒喊來!」

宮人誤以為是喊楊廣,等楊廣戰戰兢兢來後,楊堅卻大聲說「是楊勇!」

宮人又準備去喊楊勇,結果楊廣跟出來,將其扣押,同時調來自己東宮的守衛軍掌控了皇宮,杜絕一切人進出。

天亮,皇宮傳出噩耗,63歲的楊堅駕崩!

片荒劇荒,找不到好電影,就關注電影悅分享吧~這裡不但有大量免費好電影,還有成龍周星馳王朔向華強、梅豔芳、章子怡等娛樂人物的風雲往事... 總之,在這裡,明星情史、八卦人物、各類電影...你想看的全都有! 

關注公眾號:電影悅分享,不但為你帶來大量免費好電影,還能為你揭秘娛樂圈裡更多不可告人的隱秘往事!↓↓↓

哈佛大學班傑明教授曾說:越是到了高等教育的階段,人們就越重視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尤其是精英階層。無論是梁啓超、胡適、林語堂這些文學大師,還是縱橫商界的馬雲、任正非等都是歷史愛好者。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歷史—地圖上的世界簡史》,既系統、嚴謹,又好讀、易懂。作者傑弗裡•瓦夫羅是耶魯大學的教授,深耕世界史領域數十年,耗費了三年心血,從宇宙形成到21世紀初,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商貿民俗……所有現代人想知道、應該知道的人類歷史時刻,在此一覽無遺。

相關焦點

  • 隋文帝楊堅:中國最偉大帝王,一生只愛一個女人!
    每日7點,文化早餐   ▵ 點擊  讀 史  關注 / 置頂公眾號博文  | 通識  |  知古  |  鑑今  |  有品有趣文:張遠方(微信公號讀史特約作家)你沒聽錯,中國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帝王是隋文帝楊堅
  • 「名人百科」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這楊堅是個聖明的君王,一生只娶了一個娘娘,再無第二個妃嬪,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楊堅對娘娘感情甚篤,一直以娘子相稱,此時想起娘娘的種種好處來,不覺潸然淚下。「送他上路吧。」那當頭的強盜又把手一揮,一名持刀漢子走將過來。「幹什麼啊?噢,殺人呀!這人怎麼得罪你們了?」
  • 隋文帝楊堅做了這麼多了不得的大事!
    文:張遠方(讀史專欄作家)你沒聽錯,中國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帝王是隋文帝楊堅,這是西方史學家封的。其中,在被公認為最權威的美國學者麥可哈特的榜單裡,只有兩位中國皇帝入圍,秦始皇和楊堅,而且,楊堅排名在秦始皇之前!恐怕很多人對這個排名不服,認為老外不懂中國。
  • 隋文帝楊堅,中國歷史上第二牛的皇帝
    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楊堅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其在位期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被尊為「聖人可汗」。
  • 千秋功過後人說:西方人眼中的「聖人可汗」,居然是隋文帝楊堅
    西方人眼中的「聖人可汗」相信將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稱為千古一帝,會讓很多人都特別的詫異。秦皇、漢武、唐太宗、明太祖,在世人的心中還是不折不扣的偉大帝王,而楊堅在歷史上的認可度並不高,就算在廣大歷史愛好者的心目中,他也絕對稱不上千古一帝。
  • 為什麼說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原因有這些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行82位,是在榜的中國三位帝王的其中一位(其他兩位為秦始皇、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那為什麼歷代西方史學家都認為隋文帝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呢?一、從民族文化角度來說,隋文帝楊堅拯救了華夏文明因為楊堅可以說是拯救了漢文化,拯救了華夏文明。漢朝滅亡後,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廝殺戰亂中,在東晉時,佔統治地位的已經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為「蠻夷」的民族,五胡亂華就是這時期。
  •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受到西方媒體追捧?
    隋文帝楊堅  說到偉大的君主,大家想的肯定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再來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朝的康熙乾隆。中國入榜者僅有八位,而其中皇帝佔了三名,秦始皇、成吉思汗,再有就是隋文帝。為什麼西方人認定隋文帝在中國乃至世界發展進程中做出重大貢獻,影響很大呢?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 隋文帝楊堅: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皇帝,西方媒體只認可他和秦始皇!
    自從北周武帝滅佛後,佛教元氣大傷,隋文帝登基後,大興佛教,隋唐佛教之盛,歷史上稱為黃金時代。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裡,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 隋文帝楊堅: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回顧他的一生,實際上隋文帝在我國歷史上是一位難得的明君,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甚至是我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隋文帝不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同時隋文帝鑑於五胡亂華以來南北分裂達三百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隋開皇九年,隋軍統一天下後,隋文帝便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並且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也要穩定民生。
  • 隋文帝楊堅:雖然得到了全世界,我卻依然只愛你
    隋文帝一統天下,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他本人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現實中的隋文帝也有深深的愛著自己妻子的小男人的一面。《劍橋中國隋唐史》一書中曾經評價過隋文帝和他的皇后獨孤伽羅的愛情故事,文中提及了二人的深厚伉儷之情。楊堅夫妻二人的關係在中國曆朝的帝後當中也很可能是無人能比的。
  • 難以置信 原來這就是隋文帝楊堅一生只愛獨孤皇后一人的原因
    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漫漫長河中,男尊女卑,不要說皇帝,就是一般人納個三妻四妾也很正常。可作為大隋王朝的開國皇帝,一生只鍾情於獨孤皇后一生,實在令人難以想像。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那,拿現在的男人婚戀心理學分析一下,朋友們就一目了然了。
  • 隋文帝楊堅:史上最著名的「妻管嚴」一生只睡一個女人!
    (圖)電視劇《隋文帝楊建》劇照隋文帝楊堅是個胸懷大志野心勃勃的男人,歷史也給了他機會,於是巧妙利用劉昉和老同學鄭譯的不軌之心
  • 「聖人可汗」——隋文帝楊堅
    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
  • 耗盡心力完成一統北方偉業的皇帝,卻為隋文帝楊堅做了嫁衣
    中國的大一統王朝機制,肇始於秦漢,卻成熟於隋唐,所以有人將秦漢兩朝稱為華夏第一帝國時期、隋唐王朝稱為華夏第二帝國時期。其中隋文帝楊堅的完成的再次統一意義重大,因為當時自五胡亂華、永嘉南渡以來,南北雙方分隔已經超過了兩百年,中原和江南隔膜已深。
  • 如果沒有心狠手辣的隋文帝楊堅,漢族可能就沒有了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弘農郡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朝開國皇帝。
  • 隋朝開國的隋文帝楊堅結束了中華之亂局面之人
    公元541年6月13日夜丑時初刻馮翊郡的般若寺內,楊堅,後世稱之為隋文帝的一位劃時代君王誕生了!歷史慣例,說道帝王一定要說說它的家族傳承!武帝說:"楊堅此人只可以作為一個將領。"內史王軌突然對武帝說:"皇太子贇將來並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武帝十分不悅,說:"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楊堅知道後十分畏懼,行事小心謹慎,以韜光養晦。
  • 智庫解析再造中華統一的隋文帝
    在5000多年的分分合合中,哪些帝王把曾經分裂的中國統一起來了,智庫認為有四大帝王為中人民族的統一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讓中國的版圖得以完整。  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作為集如此多歷史首創與文武功德於一身之帝王,稱隋高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天子乃至世界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完全當之無愧,天經地義。  歐美學者給予隋文帝極高評價,公認他是開國之君,創立隋朝;他是立法之君: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影響深遠;他是救國之君:結束五胡亂華,重振華夏基業,結束了近四百年的戰亂,重新統一國家。他是開疆擴土之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皇帝。
  • 原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不是唐太宗,也不是秦始皇,而是他?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行82位,是在榜的中國三位帝王的其中一位(其他兩位為秦始皇、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那為什麼歷代西方史學家都認為隋文帝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呢?
  • 隋文帝楊堅—史上第一位為愛情離家出走的皇帝
    天亮之後,整個皇宮一片譁然,因為偷偷溜出宮的人正是宮裡的九五之尊——隋文帝楊堅本人。 作為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
  • 九個孩子一個媽,獨孤皇后去世後,為何隋文帝再沒生過孩子
    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上,隋文帝楊堅的家族,可謂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家族。他一生有5個兒子,4個女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9個孩子都是同一個媽媽所生,那就是獨孤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