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做了這麼多了不得的大事!

2021-02-22 讀史


文:張遠方(讀史專欄作家)

你沒聽錯,中國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帝王是隋文帝楊堅,這是西方史學家封的。

其中,在被公認為最權威的美國學者麥可哈特的榜單裡,只有兩位中國皇帝入圍,秦始皇和楊堅,而且,楊堅排名在秦始皇之前!

恐怕很多人對這個排名不服,認為老外不懂中國。確實,在我們的教育中,最偉大最開明的皇帝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是秦始皇、漢武帝,甚至是宋太祖趙匡胤。怎麼也輪不到楊堅啊!且不說他的皇位是搶外孫的,就憑有隋煬帝楊廣這樣一個荒唐兒子,也輪不上「偉大」二字啊!

看起來這的確是硬傷,不過,這不能怪楊堅,而楊廣也不是史書寫的那樣不堪。要知道,隋朝的歷史是唐人寫的,潑點髒水是難免的。

先說開拓,中國歷史上真正從亂世統一華夏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楊堅二人。秦始皇統一中國,還是借了老祖宗的光,是順勢而為,而楊堅卻真是靠自己。

而且,除了「統一華夏」這一功績外,兩人還是中國歷史上對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且隋文帝要比秦始皇的改革意義更大。

秦始皇撤封建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錢幣和度量衡等,都是影響至今的大事件。

楊堅呢,先說最重要的。秦、隋都完成了統一大業,但真正實現多民族統一的是隋文帝。可以說,華夏文明和漢族能夠存活下來,多民族能夠和平共處,功勞都在於楊堅。秦始皇時代,還是漢人時代,是單一的民族。但楊堅生存的時代,卻是漢人瀕臨滅亡的時代,正是他於危難之際拯救了漢人,拯救了華夏文化,而且開創地施行了多民族和平共處政策,有效保證了中國自此統一才是大勢,分裂就是逆流。

再來粗略看看他還開創了哪些影響後世的制度或舉措:

1)確立三省六部制度,開創中國社會三權分立體制。該制度直至清末才亡。


2)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將州郡縣三級政區簡化為州縣兩級。這不但大大節省了國家開支,減輕了百姓負擔,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使朝廷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開支減省四分之三,為隋國庫的豐積打下良好基礎。

3)開創科舉制度,不但為之後朝代繼承,而且還影響了西方國家政府文員的聘選制度。

4)廢除酷刑,修訂《開皇律》,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尤其是死刑復奏制度,「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且需「三奏而決」,具有劃時代意義。

5)實行均田制度,於當時,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國家賦稅;於後世,成為王安石、張居正、雍正等諸多改革者實現的目標。

6)設置義倉,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史載,隋朝屯糧都夠唐朝用五六十年的。這一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成為歷朝歷代穩定社會的重要制度之一。

7)頒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直接造成人口快速增長,國力迅速增強。隋文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去世時已達890萬戶,不下5000萬人,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8)開鑿廣通渠,拉開修建大運河的序幕,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大文明逐漸融為一體。

類似開創性的制度和舉措還有很多。可以說,楊堅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幾個既會打江山又會治江山的皇帝之一。由於他把基礎打得非常牢靠,直接帶來之後唐朝的輝煌。

我們再來看下《劍橋中國隋唐史》的評價:隋朝消滅了其前人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影子。


論人品,楊堅也不輸於任何一個帝王:且不說一生只娶一個老婆,僅他執政24年,每餐都只一個葷菜,一輩子只一處行宮,就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做到。

當然,話又說回來,無論能力,還是年齡,楊堅得皇位的機會本來微乎其微,但是,歷史卻「不小心」選擇了他:

說文的,楊堅文化水平不高,只上了一年學,《隋書》都說他「素無學術」、「不悅詩書」。

論武的,楊堅也不咋的,雖也曾幾次獨立帶兵打仗,但基本都是打醬油,沒什麼值得炫耀的戰績。

至於人格魅力,楊堅更是嚴重缺乏,為人嚴肅刻板,從不開玩笑,既不風趣,也不風流,更不風騷。

還有,人品也不能說好,因為皇位都是從外孫手上奪來的。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就曾很不以為然地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安坐而登帝位。

總之,楊堅看起來既沒有高尚的道德,也沒有出眾的才華,更沒有迷人的魅力,典型的德才兼不備、文武全不精、品貌都不行。

但歷史卻讓時間證明,楊堅實際並不差。


按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楊堅是遭受了這樣地磨礪的。

在人生的前32年,楊堅一直是夾著尾巴做人的;32歲後,有幸成為皇親國戚,依舊夾著尾巴做人,因為作為皇帝的親家太厲害了。

但是,歷史就是這麼弔詭,比楊堅還小兩歲的皇帝居然壯年駕崩了。繼位的皇帝,也就是楊堅的女婿,不但是個草包,還荒淫無道,也早早身亡。瞬間,楊堅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外戚兼輔政大臣。

就像當年的王莽一樣,在夾著尾巴做人大半輩子後,一朝得勢的楊堅順勢成為皇帝,而且一下子成為中國最牛掰的皇帝:結束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完成統一華夏的偉業,實現復興中華的夢想,把歷經劫難的中華民族帶入了繁榮富強的隋唐盛世!


我們就從那亂世說起。

楊堅生活在南北朝,那是一個漢人備受欺凌、政權動輒更替的亂世,但楊堅的生活卻顯得平淡寡味,沒有啥大故事可講。

楊堅的父親叫楊忠,是當時北魏政權的一位武將,隸屬於武川老鄉、鮮卑人獨孤信。

當時,華夏大地,北方的主要政權是北魏,南方就是梁朝了,大家最熟悉的或許是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他異常地信奉佛教,曾多次在位出家,每次都害大臣花重金把他贖回來,繼續做皇帝。

那時,北魏相對混亂,南梁相對強大,如果這梁武帝不是有動不動就出家的愛好,說不定能統一華夏的。但沒有如果。最終,這梁武帝因錯用東魏降將侯景,導致內亂,最終餓死。

之後,南梁大將陳霸先在幹掉侯景後,篡位建立陳朝,史稱南陳,中國歷史上唯一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


再說這北魏,由於內部勢力錯綜複雜,於534年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由權臣高歡把持,不久篡位建立北齊。

西魏則由權臣宇文泰把持。宇文泰雖權傾朝野,倒沒篡位。

這是一位比較厲害的主,打破北朝一直以來只重用鮮卑人的老規矩,創建府兵制,頂端是八柱國: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

八柱國中,宇文泰統管全局;作為皇室代表的元欣是個花瓶。其餘的六柱國每人督帥兩位大將軍:元贊、元育、元廊、宇文導、侯莫陳順、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

就這樣,一個接連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被史學家稱為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軍政力量橫空出世。

作為十二大將軍中的一位,楊忠也由此成為了這一集團的重要成員。

為了強化鮮卑的正統性,宇文泰對部分漢族出身的高級將領賜予鮮卑姓,楊忠被賜姓普六茹。

所以,當楊堅於公元541年農曆6月13日的晚上在同州(今陝西大荔)一座名叫般若寺的寺廟內降生後,名字並不叫楊堅,而是叫普六茹·那羅延。那羅延就是金剛不壞的意思,翻譯成漢語就是「堅」了。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還是用其漢名楊堅。

因為楊忠是中年得子,那時普遍信佛,又多戰亂,所以楊堅生下後就寄養在寺院,由一位叫做智仙的尼姑撫養。

轉眼13年就過去了,楊忠已憑戰功封爵隨國公。隨後,他把楊堅從寺廟接走,送進太學讀書。這應該只是鍍鍍金,因為只讀了一年,楊堅就「畢業」入仕,成為京城長安最高行政長官京兆尹的助理(功曹)。

一年時間,楊堅沒學到什麼,卻結識了不少「官二代」同學,後來很多都成為他執政的重要班底。

子憑父貴,從此,楊堅走上仕途的快車道,兩年內就升遷為驃騎將軍。


同時,愛情也大豐收:楊忠的老上級獨孤信看中楊堅,將14歲的小女兒獨孤伽羅嫁於他。要知道,獨孤信的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yù,後來的周世宗),三女兒嫁給了柱國李虎之子李昞(bǐng,李世民爺爺)。這種聯姻,對楊堅來說,是多麼大地榮耀,會給他帶來多大的機會啊。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楊堅最躊躇滿志的時候,政治大氣候變了!

公元556年10月,一代梟雄宇文泰突發疾病去世,年49歲。隨後,宇文泰41歲的侄子宇文護成為監國。但宇文護沒啥大的政績,降不住幾位柱國,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借著宇文泰的餘威,逼西魏恭帝拓跋廓將帝位禪讓給宇文泰15歲的嫡子宇文覺(宇文泰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建立周朝,史稱北周。

江山都是他家的了,宇文護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凌駕於各柱國之上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服。此時,李虎已死,李弼重病,于謹和宇文護結成同盟,侯莫陳崇騎牆,剩下表示不服的趙貴和獨孤信便成為宇文護的眼中釘,先後被逼死。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宇文覺不甘心做傀儡,欲幹掉宇文護,結果被宇文護幹掉了。隨後,宇文護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皇帝。而這宇文毓也不甘於當傀儡,結果被宇文護毒死。


看著權傾天下的嶽父和不甘做傀儡的連襟皇帝,轉眼間被幹掉,年輕的楊堅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殘酷。

不過,由於楊忠父子是漢人,且地位不夠高,對宇文護沒啥威脅,所以暫時沒事。但並不代表宇文護不打壓他們。

獨孤信死後,楊忠就斷定宇文護太過跋扈,難得長久,要求兒子只埋頭做事,不要管其他閒事,更不要去巴結宇文護。

慘痛的教訓,使楊堅深刻地意識到:在政治的舞臺上,低調才是硬道理,開始了漫長的縮頭烏龜生活。不過,家庭還是溫馨的,妻子獨孤伽羅既有鮮卑女子的英氣嫵媚、大膽率真,又有漢家女兒的優雅聰慧、柔情體貼,成為楊堅事業失意時的最大慰藉。

不久,他們的長女楊麗華也出生了,這又帶給楊堅初為人父的喜悅。

當然,這個時候,保持低調的不只有楊堅,還有新一任皇帝宇文邕(yōng)。

不知道這宇文護是怎麼想的,在搞死兩任皇帝後,自己仍不當皇帝,而是又立了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為皇帝,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

宇文護開始對宇文邕也不放心,緊緊抓住大權,大有隨時處死新皇帝的勁頭。

宇文邕是能幹大事的人,而能幹大事的人也能裝孫子,就像當年漢宣帝對待霍光一樣,甘願做兒皇帝。(點擊查看霍光相關文章)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這宇文邕還一副只貪戀風月不問政治的樣子,宇文護哪還有疑慮?

宇文護沒有疑慮的時候,宇文邕的機會就來了。

公元572年3月的一天,宇文邕趁宇文護進宮謁見的時候,做好了埋伏,用宮中的香爐、燭臺活生生將他砸死!

自從560年登基,已經整整12年過去了,業已30歲的宇文邕終於等來大權在握的日子,終於可以大展宏圖了。


業已32歲的楊堅也笑了。因為他知道,宇文邕被壓制這麼多年,沒有自己的班底,而楊堅一直與宇文護保持著距離,宇文邕一定會啟用他。

超過楊堅預期的是,宇文邕不僅開始重用他,還將楊堅12歲的女兒楊麗華選為太子妃,嫁給了14歲的宇文贇(yūn)。

楊堅一下子成為炙手可熱的大紅人,但依舊緊緊夾著尾巴做人。

權力是個好東西,也是雙刃劍。看著楊堅日益走紅,有人就眼紅了,就要進讒言了,包括宇文邕的親弟弟齊王宇文憲,甚至說楊堅有「帝王之相」,勸宇文邕早點幹掉楊堅。

宇文邕對此嗤之以鼻,說楊堅最多也就是個大將。

是的,楊堅不但是漢人,而且還要比他大兩歲呢,這外戚起不了什麼風浪。倒是親弟弟宇文憲,對宇文邕的威脅更大。而宇文邕之所以要重用楊堅等人,也許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牽制你宇文憲的。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人得到重用,那就是戰功卓著的名將、蜀國公尉遲迥(jiǒng)——宇文泰的親外甥,也是現任皇帝宇文邕的表兄。他也應該是用來制衡宇文憲的,最後,成了制衡楊堅的王牌。但可惜,敗了。

總之,這宇文邕是個不屑於宮鬥的雄主,他的目標是一統天下。按《周書·武帝紀》的說法,宇文邕自信心滿滿,要「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間,必使天下一統」。

這個目標似乎也很快就要實現。

577年,宇文邕親率大軍,平定北齊。

578年,又是親率大軍,討伐突厥。

然而,天妒英才,還沒開打,宇文邕就突然身患重病,並很快去世了,年僅36歲。


有的時候真是這樣:人生的成就,靠拼命,也要靠長命。


接下來掛掉的是楊堅的最大威脅者,一直勸宇文邕幹掉楊堅的齊王宇文憲。他是被新上任的皇帝宇文贇幹掉的,年僅35歲。

這宇文贇倒不是想替老丈人楊堅出氣,而是著實害怕這位叔叔奪了自己的天下。很快,另外幾位叔叔也被新皇帝解除兵權,分封到各地去安度晚年了。

從長遠看,宇文贇自剪羽翼,楊堅是最大受益者。但現在還不行,因為上面的「王爺」沒了,楊堅就冒頭了。

宇文贇對親叔叔不客氣,對老丈人也不手軟,不止一次大罵皇后楊麗華,揚言一定要幹了你全家,幾次都是楊堅的夫人獨孤伽羅火速入宮,向女婿下跪求饒才得罷休。

史載,一次,宇文贇都在宮中埋伏好了刀斧手,讓楊堅進宮,只要稍不順眼,立馬咔嚓!這楊堅已經當了幾十年的縮頭烏龜,豈能看不出這皇帝女婿的心思?所以異常規矩,讓宇文贇覺得沒啥威脅,才沒動手。

如果有能力的話,殺權臣也就罷了,畢竟是個威脅嘛!但這宇文贇卻又沒啥能力。

翻閱南北朝史書可以發現,還是有不少有能力的統治者的,但他們的後代卻都異常糟糕,所以老子好不容易創造的好局面,很快就給不肖子孫禍害了。這也應是南北朝朝代更替不斷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這宇文贇更是不一般地荒唐,「創造性」地搞出五大皇后在位的奇葩制度:除了原先的天元皇后楊麗華外,又立了四個皇后,朱氏稱天大皇后,陳氏稱天中皇后,元氏稱天右皇后,尉遲氏稱天左皇后——而這尉遲皇后還是表舅尉遲迥的孫女,當時15歲,已經嫁給宇文溫為妻,因長得國色天香,被宇文贇看見,驚為天人,當場就強姦了她,然後殺掉宇文溫,將之立為天左皇后。


這還不算,他認為皇帝是天子,地位太低,於是將帝位傳給7歲的兒子,自稱天元皇帝,終日住在「天台」淫樂。大臣們要想見他,必須先吃齋三天,淨身一天才行。

這種皇帝註定難以長久,但楊堅受不了啊,不知道這傢伙啥時候掛,所以想到外面避避風頭。這「天元皇帝」也答應了。

公元580年5月5日,楊堅被正式任命為揚州總管。然而,機會卻不期而至,就在他要去上任的前夜,傳來消息:「天元皇帝」暴病身亡啦!

楊堅的機會居然這樣就來了:女兒是正牌皇太后,皇帝幼小,楊堅順理成章地成為監國。

但對這個突然而至的高位,楊堅毫無準備,很是害怕,起初不肯接受。畢竟,當烏龜這麼多年,看到了太多權臣於一夜間覆滅。

這時,獨孤伽羅給楊堅吃下了「篡權」的定心丸:機會既然來了,就不要錯過!還有,與其做權臣遲早摔下深淵,粉身碎骨,不若再往前一步,名垂千古!「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妻子一句話使楊堅下定決心:嗯,就做真正的老大!

經過宇文贇這麼多年的折騰,朝內倒沒有啥對手了,但朝外還是有不少對手的,一是在外的親王,二是擁兵的大將,尤其是時任相州(治所今河北臨漳)總管的蜀國公尉遲迥。

對於幾位親王,也都是沒頭腦,更沒實力的,召回來或軟禁或殺掉都不難,對於擁兵的大將,只有賭一把了!

他首先將在外的諸王召回朝廷。果然,有王爺對楊堅監國提出抗議。楊堅一不做二不休,該軟禁的軟禁,能找藉口殺的就殺掉。

接著,他給自己了一個身份:丞相!

這就很明顯了,因為自曹操後,這個職位就代表著篡位,已經絕跡幾百年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楊堅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要看看誰會支持他,誰會反對他,而誰又做騎牆派,他好對症下藥,各個擊破。

首先要挑戰的就是最硬的骨頭尉遲迥。

楊堅找了一個很正當的理由調離尉遲迥——回京參加周宣帝的葬禮,而且派去傳詔的是尉遲迥之子尉遲惇——楊堅這是在向尉遲迥說,你看看,如果想辦你,我還不把你兒子扣為人質?

已經65歲的尉遲迥可不是傻瓜。回朝,不是向楊堅低頭,就是死,怎麼辦?起兵反了!

不過,楊堅畢竟還沒篡位,所以尉遲迥的造反多少有點站不住腳,再加上楊堅的縱橫捭闔,封官許願,多數在外的大將保持了騎牆觀望,少數還明確支持楊堅。

政治上,楊堅勝。

接下來是調兵遣將。尉遲迥造反後,楊堅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以皇帝的名義下詔任命韋孝寬為行軍元帥,郕國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隴西公李詢七人為行軍總管,出兵討伐尉遲迥。

這是楊堅所能動用的最強陣容,幾位將軍,或是他在太學裡結識的同學,或是私交較好的親朋故友。

他贏了!而且只用了短短的68天!畢竟,和領袖範的楊堅比,猛將尉遲迥還差的太多。

這是通往帝位的最重要一仗。

這一仗後,再沒誰阻攔楊堅稱帝了。

也可以說,正是尉遲迥的悍然造反,使得本來撲朔迷離的局勢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楊堅成為絕對的老大。


接下來就是篡位了。

580年9月,楊堅以周靜帝的名義任命長子楊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統領原北齊故地。

12月,以周靜帝的名義晉封自己為隨王。同時下詔,所有改為鮮卑姓的漢人,全部恢復漢姓——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在內,由普六茹·那羅延改為楊堅。

581年2月4日,加九錫,建天子旌旗。

到了這一步,就是傻子,也知道後面要幹啥了。

是的,就是三讓而受天命:眾臣僚勸進,楊堅推辭,然後臣僚再勸進,楊堅再推辭,臣僚再勸進,楊堅「勉為其難」接受勸進。

就這樣,2月13日,40歲的楊堅正式接受小皇帝的禪讓,改國號隋,改元開皇,登基稱帝。

為何定國號為隋,而不是隨國公、隨王之隨,歷史上沒有確切的說法。但多數認為,楊堅因隨字有走字旁,不太吉利,故改為隋。

這裡要說一下楊堅長女、周宣帝皇后楊麗華。楊堅能登上大位,她功不可沒。後來楊堅追憶這段往事時說:公主有大功於我!

但是,對於父親的篡位,她是異常氣憤的,拒絕再嫁,至死都以「周皇太后」身份自居。

不過,天下已姓楊。


無論為將為相,楊堅都不是出類拔萃的人選,因為他是天生的帝王之才!做縮頭烏龜的前半輩子,也是他潛心思索亂世根源的幾十年,所以一朝君臨天下,他早已設想過的改革方案便源源不斷地流出,進而把他推向中國最偉大帝王的寶座。

首先是快速統一,吞西梁、平南陳、撫嶺南、定突厥,一氣呵成,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的再一次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對少數民族的政策。複姓,代表漢文化重歸主流。但鮮卑化的這經歷也使楊堅深刻意識到,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都不願強制為他人改變。所以,在民族政策方面,楊堅鮮有地實行了「中華一統,民族共榮,各保特色,和睦發展」的政策,對中國多民族的形成,以及終極統一作出了制度性的保障。

至於楊堅其他開創性的制度及舉措,本文開頭已經做了大概的羅列,便不再重複贅述。

最後,說說楊堅和妻子獨孤伽羅。

歷史上,楊堅應該算是最遷就老婆的皇帝了,且不說登基之前沒有納妾,就是登基之後,獨孤伽羅讓他發誓不能因為當皇帝了就去親近其他的女人。筆者以小人之心猜測,或許是剛當上皇帝,腦子還在發熱,楊堅居然滿口答應:「一生只睡你一人!」

君無戲言,當了皇帝的楊堅和當了皇后的獨孤伽羅依舊同居共寢、並輦上朝、朝夕相伴,幾與往常一樣。


當然,獨孤伽羅不但英氣嫵媚,柔情體貼,而且有著不凡的政治頭腦,終身對楊堅保持了強烈影響力。套用一句歌詞,「開皇之治功勞薄裡,有楊堅的一半,也有獨孤伽羅的一半」,所以,史書以「二聖」並稱之。

當然,在分寸之間,獨孤伽羅掌控的很好,只是「獻言」,決定權全在楊堅那裡。說白了就是知道給楊堅面子。

一句話,開皇年間的政治決策,很難分得清哪些是楊堅的主意,哪些是獨孤伽羅的主意。

不過,最偉大的皇帝和最偉大的皇后,在暮年或許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廢立太子。

只能感嘆,隋文帝楊堅如此偉大,依舊沒能有個好兒子——5個兒子都生於富貴,幾乎沒吃過啥苦頭,沒當過縮頭烏龜。

所以,楊堅夫婦的「勤儉治國」,對向來行事率性、不拘小節的太子楊勇來說,非常地不屑一顧,因此常常受到父母的批評。但楊勇猶不知改。

最後,終於有一件事惹惱了楊堅夫婦,尤其是獨孤伽羅。這楊勇爛奢好色也就罷了,卻還極端不善待太子妃,導致其暴死。這下子可就嚴重違背了獨孤伽羅重視嫡長、重視世家門閥聯姻、保證宗法權力穩定過渡的政治理念。

於是,獨孤伽羅向楊堅提出了人生的最後一大建議:廢掉楊勇,立二皇子楊廣為儲君。

楊堅答應了。這是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楊堅60歲。

講實話,說是偽裝地好也罷,那個時候的楊廣確實既有能力,又生活簡樸,不好聲色,待人也極為和善,禮賢下士,謙恭謹慎。總之,是比較符合楊堅夫婦口味的。至於登基後性格大變,並且失國,筆者認為不在於其昏庸,而在於其「急政」,是楊廣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好大喜功的結果。但他的這種性格,在當皇帝之前並未顯現。


雖然換了楊廣為太子,但獨孤伽羅還是很受傷,因為楊勇也是親骨肉。

接下來的一件事,則很大程度導致了獨孤伽羅的去世。

話說已經當了20年的皇帝了,楊堅猶一直堅持著「一生只睡你一人」的誓言,但這天不知道怎麼了,在仁壽宮遇到了尉遲迥的孫女,竟獸性大發,臨幸了她。我們前面已說,這尉遲迥是楊堅篡位路上最後的絆腳石。尉遲迥兵敗後,孫女就淪為了宮女。

從這一段公案來推測,楊堅臨幸尉遲氏,除了男性荷爾蒙作祟外,還應該有征服者的心理因素。

但這事卻讓一生驕傲的獨孤伽羅大受打擊,於盛怒下殺死了尉遲氏。

這楊堅也是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思前想後半天,長嘆:「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終不想負了老妻,調轉馬頭,回到宮中向獨孤伽羅認了錯。

獨孤伽羅原諒了楊堅。表面上,老夫老妻重歸於好。然而,這一事件對獨孤伽羅的打擊應該還是很大的,再加上之前的換太子事件,「意頗衰折」,終於病倒了,並很快去世。年58歲。

要知道她從14歲嫁給楊堅後,兩人幾乎就沒有分開過,因此,她的突然離世,對垂暮的楊堅的打擊是異常大的。自此,一生節儉的楊堅突然變得奢華起來,不但厚葬愛妻,而且開始廣修宮殿和廟宇,並且似乎還愛上了女色:史書濃墨重彩渲染了他和兩位南國佳麗之間的香豔放縱,「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

不過,後世史學家認為,楊堅厚葬愛妻,廣修宮殿和廟宇是確實有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亡妻。但說他「縱慾」,應該是唐朝史官的污衊。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就說:「(隋文帝)性本嚴正,非溺情嬖妾者流。」而資深隋唐史專家韓升則認為楊堅寵幸後宮只是在尋找亡妻的影子:「其實,文帝在百花叢中尋尋覓覓的是獨孤皇后的影子。可是,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填補獨孤皇后逝世留下的巨大空白。因此,也就沒有一位女人能夠滿足文帝的需求。」

總之,獨孤伽羅去世才一年,楊堅就一病不起了。最終,在他人生的彌留之際,發生了一樁至今成謎的案件。


公元604年,楊堅重病彌留,太子楊廣考慮需要先做好防備措施,就寫了一封信請教在宮中伴駕的楊素,楊素很快回信,但宮人卻誤把回信送到了楊堅的寢宮。楊廣大急,連夜入宮,正好碰到宣華夫人,便請她把信「偷」出來。宣華夫人不肯,兩人爭執間,被楊堅聽到,楊廣嚇得趕緊逃走。

在這裡插兩句,野史將這一段大加渲染,描述成楊廣淫亂後宮的罪證。這是冤枉了他。要知道,即便楊廣再昏庸,豈敢在這個節骨眼上亂來?他就等不了幾天?事實上,正史上的楊廣,在女色方面,還是相當保守的。《劍橋中國隋唐史》就明確指出: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

再說宣華夫人,脫身後入內,楊堅怒問是誰,宣華夫人流著淚說:「太子無禮!」楊堅震怒,大罵:「這個畜生!我怎麼就選了他接班!獨孤誤我!」接著吩咐道:「快把我兒喊來!」

宮人誤以為是喊楊廣,等楊廣戰戰兢兢來後,楊堅卻大聲說「是楊勇!」

宮人又準備去喊楊勇,結果楊廣跟出來,將其扣押,同時調來自己東宮的守衛軍掌控了皇宮,杜絕一切人進出。

天亮,皇宮傳出噩耗,63歲的楊堅駕崩!

相關焦點

  • 隋文帝楊堅:史上最著名的「妻管嚴」一生只睡一個女人!
    (圖)電視劇《隋文帝楊建》劇照隋文帝楊堅是個胸懷大志野心勃勃的男人,歷史也給了他機會,於是巧妙利用劉昉和老同學鄭譯的不軌之心
  • 懼內小傳之隋文帝:「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
    以上是題外話,主要說明了當時獨孤家族非常顯赫,創造了歷史記錄,並且獨孤信慧眼識英雄,擇婿得人,因而把最小女兒嫁給楊堅。當周宣帝死後,楊堅掌握朝政,獨孤伽羅讓人給楊堅捎信:「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於是楊堅才逼迫周靜帝禪位,得以建立隋朝,而獨孤伽羅也被立為皇后。 據史書記載,獨孤皇后對內夫妻恩愛,養育有十個兒女,對外則盡力輔佐隋文帝,獨孤皇后通曉經史,信仰佛教,積極參與朝政,《隋書》記載「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
  • 「聖人可汗」——隋文帝楊堅
    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
  • 隋文帝楊堅—史上第一位為愛情離家出走的皇帝
    天亮之後,整個皇宮一片譁然,因為偷偷溜出宮的人正是宮裡的九五之尊——隋文帝楊堅本人。 作為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
  • 朱坤明: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她喜歡太子楊勇還是晉王楊廣
    咱們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和皇后那麼多,但是能夠做到讓老百姓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寥寥無幾,呂后、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名氣最大,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大家好像不是很熟悉。,其實這個女人不簡單,輔佐楊堅成就帝業,參與了很多朝廷大事,在自己的親兒子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之間,她也是涇渭分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主見,和皇帝並稱"二聖" 。獨孤伽羅是周太保衛國公獨孤信之女,字伽羅,河南洛陽人。
  • 朱坤明:隋文帝楊堅與獨孤伽羅第五子,漢王楊諒反對楊廣被幽禁
    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的這幾個兒子,從才能上來說,我覺得還是人家隋煬帝楊廣最厲害,如果他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話,一步一步的慢慢來,隋朝應該會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隋文帝楊堅與獨孤伽羅第五個兒子,漢王楊諒皇帝多次派他帶兵出徵,歷練他的軍事才華,可惜他不是那塊料。
  •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受到西方媒體追捧?
    隋文帝楊堅  說到偉大的君主,大家想的肯定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再來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朝的康熙乾隆。但大家卻忽略了另一位皇帝,雖然王朝短暫,卻是絕對的盛世明君,這個人就是開創大隋的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雖然很多時候被國人忽略,但卻受到許多西方人的崇拜和讚揚,拿破崙就將他視為偶像。而美國學者麥可。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入榜,排行第八十二位。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是西方學者所著,多多少少對東方比較吝嗇。
  • 隋文帝楊堅:中國最偉大帝王,一生只愛一個女人!
    而且,除了「統一華夏」這一功績外,兩人還是中國歷史上對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且隋文帝要比秦始皇的改革意義更大。秦始皇撤封建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錢幣和度量衡等,都是影響至今的大事件。楊堅呢,先說最重要的。秦、隋都完成了統一大業,但真正實現多民族統一的是隋文帝。
  • 「名人百科」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賞析:北周末年,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後,把漢制進行恢復,為了方便進行管轄,國土被重新劃分為很小的郡縣,這使得官員數量成倍地增加。對此,楊尚希非常擔心每年急劇增加的開銷,便上書隋文帝,要使這十羊九牧的局面得到改變。隋文帝聽從了他的意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唐劉知幾《史通·敘事》:「楊伭公則雲必須直詞,宗尚書則雲宜多隱惡,十岸九牧,其令難行。」
  • 隋文帝楊堅,中國歷史上第二牛的皇帝
    公元581年3月4日,北周的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
  • 隋文帝楊堅: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歷史上皇帝的後宮都是佳麗三千,唯獨有一位皇帝卻對自己的妻子「從一而終」,那便是隋文帝楊堅,他的妻子便是史上有名的文獻皇后。而且楊堅發跡與獨孤家的地位和影響有很大關係。為討老婆歡心,他甚至發誓不與其他的女人生孩子。
  • 隋文帝楊堅:被稱為中國最偉大帝王,卻一生只敢愛一人!
    而且,除了「統一華夏」這一功績外,兩人還是中國歷史上對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且隋文帝要比秦始皇的改革意義更大。秦始皇撤封建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錢幣和度量衡等,都是影響至今的大事件。楊堅呢,先說最重要的。秦、隋都完成了統一大業,但真正實現多民族統一的是隋文帝。
  • 隋文帝楊堅: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皇帝,西方媒體只認可他和秦始皇!
    此次大會上,我被宗親推選為第一屆輪值會長,匯報了總會一年來的所做的努力以及工作成果。後來娶大將軍獨孤信之女為妻,使他又多了一個雄厚的政治資本。女兒為周宣帝的皇后。由此可見,楊堅不僅是關隴集團上層強有力的軍事統帥,還是皇親國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 耗盡心力完成一統北方偉業的皇帝,卻為隋文帝楊堅做了嫁衣
    其中隋文帝楊堅的完成的再次統一意義重大,因為當時自五胡亂華、永嘉南渡以來,南北雙方分隔已經超過了兩百年,中原和江南隔膜已深。中原雖然還有不少漢人世族固守著華夏傳統,但胡化程度已經很高;而自命漢家正統的江左豪門又失去了秦漢時的尚武精神、士風萎靡不振,隋文帝滅掉了南陳後致力於削除南北隔閡、大力引入江南士人進入朝堂、平衡北方胡風,從根本上重塑了華夏文明,其功業堪與祖龍秦始皇相比。
  • 千秋功過後人說:西方人眼中的「聖人可汗」,居然是隋文帝楊堅
    這位在公元六紀末期叱詫風雲的大人物,就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大多數對楊堅的理解,僅限於民間比較流行的小說《隋唐英雄傳》。事實上開創隋朝的隋文帝楊堅,不僅是一位結束南北朝亂象的聖明君主,而且也是一位馳名西方世界的古帝,雖然今人對他的了解知之甚少,但是在西方史學界楊堅卻可以比較秦始皇。
  • 隋文帝楊堅:雖然得到了全世界,我卻依然只愛你
    《劍橋中國隋唐史》一書中曾經評價過隋文帝和他的皇后獨孤伽羅的愛情故事,文中提及了二人的深厚伉儷之情。楊堅夫妻二人的關係在中國曆朝的帝後當中也很可能是無人能比的。而隋文帝登基後,孤獨伽羅在隋文帝的大部分執政期間的強烈、持續的影響,也是實屬罕見。北周孝閔帝時期,獨孤伽羅作為新娘剛剛嫁給楊堅,兩人沉浸在新婚的嬌羞之中。這時政治的陰雲迅速籠罩到了二人。孤獨伽羅的父親獨孤信在和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政治鬥爭中,因為失敗而被宇文護慘遭殺害。
  • 如果沒有心狠手辣的隋文帝楊堅,漢族可能就沒有了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弘農郡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朝開國皇帝。
  • 隋文帝楊堅奪政後,周宣帝遺留下的五位皇后,最後有何結局?
    關於周宣帝歷史記載並不多,因此大家對周宣帝這位皇帝並不熟悉,但是宇文家族大家都有所耳聞,尤其,當提到歷史上出現了同時立了五位皇后,大家便不言而喻了,那就是出自宇文家族的宇文贇,在新社會時期一夫一妻制其實古代也是有的,只不過古代的一夫一妻制是有所不同的,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管是貴族家中還是百姓家中男子都可以納妾
  • 九個孩子一個媽,獨孤皇后去世後,為何隋文帝再沒生過孩子
    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隋書》 從後來楊堅的表現來看,我們可以知道,那不是愛,而是害怕。在獨孤伽羅死後,楊堅立刻開始廣納妃嬪,給自己找了不少女人。由此可見,隋文帝這麼多年,的確是憋壞了。 獨孤伽羅到底有什麼令人害怕的地方?為什麼隋文帝如此害怕她呢?
  • 都說隋朝亡於隋煬帝,但毛主席認為:隋文帝時代「蘊藏大亂」
    這些怨言很快就傳到了楊堅的耳朵裡,結果,史萬歲這樣功勳赫赫的開國功臣,竟然被活活打死於朝堂之上!這樣一來,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是小心翼翼,人心惶惶,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生怕觸怒了楊堅。楊堅的這個做法,完全憑個人好惡,置法律於不顧,就為後面的大亂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