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彭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20年4月1日,皇冠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整理野外紅外線相機監測影像資料,發現在多個點位拍攝到野生林麝活動的照片和視頻,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在保護區內首次「出鏡」。這一發現填補了寧陝縣野生林麝監測影像資料空白,證明了皇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優良的生態環境已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境內生物多樣性豐富。
林麝屬麝科麝屬動物,是麝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瀕危物種。成年林麝體重6至9千克,體長63至80釐米,其外形為尾巴短、四肢細長、蹄子比較狹而尖,雌雄均無角,雄麝上犬齒發達,向後下方彎曲,伸出唇外;耳長直立,端部稍圓,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狀,容易折斷,呈深棕色,成體不具斑點,毛色上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在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
林麝生性膽小,視覺和嗅覺靈敏,主要以樹葉、雜草、苔蘚、嫩芽、地衣及各種野果為食。善於跳躍和懸崖峭壁上行走,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棲息海拔2000至3800米,低海拔地區也有分布。雄性林麝能分泌麝香,不僅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還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高級香料,有「軟黃金」之稱。
自2013年以來,保護區持續開展野外紅外線相機科研監測,逐步掌握動物資源分布狀況,共採集野外紅外線相機照片和視頻影像資料30餘萬張、段,先後拍攝到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黑熊、斑羚、鬣羚、矮鹿等30餘種珍稀動物;紅腹錦雞、紅腹角雉、血雉等20餘種珍稀鳥類。2019年5月27日、6月1日由保護區提供的秦嶺羚牛和野豬紅外線相機監測影像資料,分別在中央電視臺《秘境之眼》欄目播出。
近年來,陝西皇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抓住資源保護主業不放鬆,築牢資源安全防線,加強宣傳教育、社區共建,守土盡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區內自然物種日趨豐富。
皇冠山自然保護區向華局長表示,「下一步將切實加大對發現林麝區域的野外監測、巡查保護力度,逐步摸清分布活動規律,進一步改善林麝自然棲息環境。」
責編:陝西法制網 鄭黎波
值班主任:姚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