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跑圈講究一個「快」字, 不僅配速要快、反應要快,買鞋下單也要快。
在這種「快」節奏的影響下,放眼望去好像到處都是跑圈「老司機」,各個都很厲害。
但其實,真正的跑圈老司機並不只看配速和跑齡,諸多隱藏的細節,讓他們「一秒破功」。
日常訓練,經常會看到一些跑者,跑步裝備非常齊全:導汗帶、腰包、水壺、耳機、運動手錶、護膝等等,頓時覺得他很專業,一定是資深跑者了!
殊不知,裝備對「老司機」來說只是一個附加值。
真正的跑圈老司機更喜歡輕裝上陣,連帶上手機都覺得是件麻煩事,直接帶上運動手錶就開跑。
因為跑步多年後,你會發現,裝備太繁瑣反而會徒添負擔,化繁為簡才是跑步的真諦。
掌握第一手跑鞋資訊,大到國際一線品牌,小到小眾冷門品牌,即便是未上市的跑鞋都有所了解。
跑友有什麼問題,想選什麼跑鞋,他總能從萬千跑鞋當中「只取一瓢飲」。
既不在相關運動品牌公司工作也不是資深運動博主,究竟是什麼讓他對跑鞋的了解如此深入?
害!還不是當年剁手踩雷的證據!加入跑圈,穿過的跑鞋不計其數,踩過的雷更是不在少數,雖然曾經留下無數悔恨的淚水,但這也造就了他們精通跑鞋的本領。
很多跑者在剛入跑圈時,都有分享動態到社交平臺的衝動,但話卻不敢多說,總覺得自己跑的公裡數太少,跑得太慢,擔心在大神面前班門弄斧,落得笑柄。
但老司機們就不一樣了,每次跑完一定會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跑步群。畢竟「跑者」的標籤不能丟,能夠與志趣相投的人分享跑步心得,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跑步的年頭多了,對跑步的了解多了,話也就多了。
月初月末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動態,總結自己最近的訓練情況,展望之後的訓練計劃、比賽計劃,浩浩蕩蕩幾百字都寫不完。
圍觀朋友圈,你會發現很多跑得飛快的跑者,3xx、4xx的配速一定是老司機了?其實不然。
配速分布對馬拉松跑者尤為重要,有些跑者可能在一開始牟足了勁,但剛過半程,就體力不支,配速一直往下掉。
無論是跑圈小白還是精英選手,想要順利完成一場馬拉松都以跑量為基礎,沒有跑量的堆積,就如同一盤散沙,不用風吹,跑兩步自己就散了。
所以,看看身邊那些常年三五百跑量的跑者,跑圈兒老司機無疑了。
馬拉松中籤難,難於上青天。即便你訓練再努力,準備再充足,沒有名額也只能一聲嘆息。
當有跑者開始秀自己直通中籤,名額已有時,一定會引來無數羨慕的目光,但,這就是跑圈兒老司機了?
相比起秀一面牆獎牌的跑者,秀中籤的跑者根本不值得一提。
畢竟參賽不易,獎牌更不易,曬出自己多年跑馬的獎牌,那都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老司機確鑿認證。
很多跑者把 「不要慫,就是幹!」 掛在嘴邊。即便有了傷痛也不肯認慫,無時無刻不想要證明自己,發揚跑者精神,一定要堅持到底。
但「喜歡是放肆,愛是控制」,在跑圈兒老司機看來,無傷跑到老才是跑者應該追求的真諦,但凡身體有一點不舒服,就開始思考三連:
「之前跑量太大了?」
「昨晚沒睡好?」
「今天熱身時間短了?」
立刻停止運動,開啟跑休模式。畢竟自己也是吃過虧,身上的各種傷痛就是因為「逞強」進階而來的,老司機們愈發懂得「跑步誠可貴,身體價更高」的道理,跑的越久人越慫。
綜上所述,跑圈老司機並不一定是有多麼傲人的比賽成績,亦或是有著超快的配速。
在他們看來跑步是一項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的運動,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無需和別人攀比。
從小白一步步進階成為老司機,掉過的坑,踩過的雷,是老司機多年積累出的經驗,也為自己日後的跑步生涯添磚加瓦。
現在你能辨別「真偽」跑圈老司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