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潛在自殺傾向嗎?——自殺少年、青年的共同特點丨社論前沿

2021-02-25 社論前沿

我們收集了2014年到2015年期間自殺的922位自殺者的資料,死者都來自於英格蘭和威爾斯,自殺時年齡都處於25歲以下。這些資料都來自於官方機構的調查,主要來自於驗屍官,而他們是從死者家人和專業人員那裡獲得證據的。

其中,自殺年齡在10-19歲的有316例,20-24歲的有606例。我們對20歲以下的316例自殺者,和從20-24歲年齡段中隨機抽選124例(20%)自殺者進行了進一步調查。

圖1顯示了按年齡和性別分列的自殺人數。自殺人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青年的中期和晚期。男子自殺率高於女性,15-19歲男女自殺比例為2.6 : 1,年齡在20歲及其以上者為3.7 : 1。

從十幾歲到二十多歲的青少年中,每個年齡段的自殺人數都穩步上升。其中大多數自殺的是男性(佔76%),在20歲之後男性和女性死亡人數的差異更大。

表1和圖4和顯示了20歲以下以及20-24歲年齡段之間自殺原因的變化,其中很多因素跨越了整個年齡段,有許多自殺原因反映了青少年在不同年齡段的生活經歷。

20歲以下的人更多的處於接受教育的階段,在這個年齡段他們的自殺與考試和學業壓力有密切關係,他們也普遍有被欺凌的歷史,而20-24歲年齡段的則更常見的是因為失業、住房、經濟等問題。

酗酒和吸毒行為在20-24歲的自殺者中很普遍。有18位(3%)20-24歲的自殺者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者(LGBT)或其性別不確定。20多歲的LGBT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有被欺凌的經歷,他們大多數以前都有過自殘的行為。

我們已經證實了第一階段的對25歲以下自殺者自殺原因的研究發現,我們再從這些發現中篩選出常見的10個自殺原因,作為之後預防自殺的基礎。

兒童和青少年自殺的十大共同原因:

  (1)家庭因素如精神疾病

  (2)被虐待和孤立

  (3)親人逝去和自殺經歷

  (4)被欺凌

  (5)與自殺有關的上網行為

  (6)學業壓力,特別是與考試有關的

  (7)與社會脫節

  (8)可能會對社會造成影響的身體健康狀況

  (9)酒精和毒品

  (10)心理不健康,有自殘和自殺的想法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年輕人在自己獨自生活時面臨的壓力以及不同年齡青少年的自殺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

網際網路安全是年輕人自殺預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於20歲以下的年輕人,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來「牆掉」網絡信息對自殺方法和自殺細節的描述,對於個人、社會、健康和經濟都應注意網際網路的安全使用。

我們發現的各種各樣的自殺原因都凸顯了心理服務機構在自殺預防方面的共同作用,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關懷、青年正義和教育。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自殺的年輕人並沒有與心理服務機構接觸,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心理風險。這些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需要具有評估自殺風險的技能,在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與多機構合作。

儘管在年輕人中有許多自殺原因,但自殘是一個危險的重要指標,不管它對身體的傷害大或小,都始終應該被認真對待。青少年的自殘是國家自殺防禦措施的重點對象,心理服務機構應對自殘行為提供心理社會評估,促使以人們獲得心理治療。

青少年自殺很少是由一件事造成的,它通常受到以前的經歷和最近發生的事情的影響。預防自殺需要具體行動,我們強調:

  (1)對失去親人的年輕人的支持,尤其是當那些親人是自殺去世的;

  (2)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3)地方當局應該照料兒童和青少年的住房問題和提供精神健康保障;

  (4)對LGBT青年的心理健康支持。

我們需要進一步努力,從網際網路上刪除有關自殺方法的信息,並鼓勵在線信息安全,特別是針對20歲以下的人。

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預防需要國家和心理服務機構共同負責,他們需要提高服務技能。並且能更靈活的過渡到成人心理服務,這將更符合我們在此研究年齡範圍內的發現。

許多助長自殺風險的壓力在年輕人中很常見,大多數人能夠克服其中的壓力。然而,對於少數人來說,這些壓力是嚴重的並且是難以克服的。因此,年輕人的問題不應該被視為暫時的或微不足道的。

導致年輕人自殺的原因通常是層層積累的,早期生活中的創傷經歷,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逆境以及最後壓垮自己的事件,而這些因素都是因人而異的。

不同年齡段的自殺事件反映了年輕人生活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漸進的,任何時代都沒有明確的分界線。許多服務,包括心理健康,都希望年輕人能夠在18歲時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隨著更加靈活的成人服務轉型,青年服務的發展將更好地反映出我們確定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風險。

研究道德不允許我們比較有自殺傾向的年輕人是否死亡,因此我們不能確定風險因素及因果關係。這個報告是綜合英格蘭和威爾斯調查的結果,可能並不適用於其他地區。研究可能低估了真正的一些自殺原因,尤其是性取向等敏感領域。

相關焦點

  • 容易有自殺傾向的八字神煞:自縊煞
    八字命帶此煞者,定主容易有自殺傾向。 阮玲玉:庚戌、辛巳、乙亥、己亥 年支戌見月支巳,為犯自縊煞,年月支為青年,命主26虛歲乙亥年,太歲衝動自縊煞巳,因情自殺。
  • 雙語閱讀|孩子有自殺傾向的信號有哪些?
    研究人員發現,在此期間美國青年中有85051人死亡,其中大約80%是男生。 Rates of suicide in children aged 10 to 14 went down between 1993 and 2007.
  • 9月10日:你想過自殺嗎?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為了讓公眾對自殺引起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呼籲各國政府、預防自殺協會和機構、當地社區、醫務工作者以及志願者們,加入到當天的各項地方性行動中,共同提高公眾對自殺問題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殺率的意識。每天平均有近3000人自殺。每一個自殺身亡者對應的可能是20個或更多的自殺未遂者。你想過自殺嗎?
  • 自殺和抑鬱症是為了進化?
    也就是說,在生物體中的基因總是有利於基因自身的傳播,而並不必須有利於生物體自身。但關於自殺的整體適存度模式呢?加繆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拋開哲學層面不談,自殺會是如同孔雀開屏般代價高昂、因而也是顯示真誠的信號嗎?基因會誘導你進行這種自我犧牲嗎?
  • 【醫心醫意】共同行動,預防自殺
    【醫心醫意】共同行動,預防自殺 2020-09-09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推特殺手殺人又強暴,是靠「我要自殺」?自殺大國日本的惡報
    白石孝宏在幾年前很窮,沒什麼能力又很懶惰,是一個典型的「失落青年」。愛在推特上衝浪的白石孝宏很快就發現了一個來錢的路子。在當時的推特上存在一個「一起自殺」的標籤,在這個標籤下是大量想要輕生,卻不願獨自赴死,還在猶豫的日本人。
  • 青少年抑鬱症與自殺防治(一)
    但是每年都有很多年輕的生命離開我們,所以我覺得讓我們華人的家長知道自殺預防,並且抑鬱症如果有自殺傾向怎麼樣治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今天我們會重點在這一方面有所提及。首先有家長會問,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呢?
  • 自殺並不是你的權利?別再犯傻了,自殺也是犯罪?
    :「女孩自殺,是她的權利,應該尊重。」還有前段時間很多的高校大學生自殺,全網一片熱議,但我想更多的是惋惜吧!甚至在很多人看來,自殺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勇敢的行為,更有甚者甚至佩服那些勇於自殺的人。或許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我們可以拋棄生命,因為這是我的權利」。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疫情下日本自殺人數驟減,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哪些人有自殺傾向從以往的研究中,可以歸納出易發生自殺的人群的一些特點:*在暴力、溺愛或者漠視的家庭教養方式下成長;*家庭成員有人自殺過,或者父母有明顯的自殺傾向;*家庭出現嚴重矛盾或重大變故;如何幫助有自殺傾向的家人或者朋友如果發現家人或者朋友有自殺的傾向,在幫助他們的時候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一般情況下,大家能想到勸阻,例如「你不能這樣」「不要這樣」「不可以」,或以道德倫理來說教,指責想自殺的想法,有的甚至以別人為例子,拿來跟勸阻對象比較,想以此勸阻自殺念頭。
  • 腐劇丨《自殺空間》美膩的動態圖的來源!結局BE!
    ◎譯  名 自殺空間/自殺聊天室/自殺房間◎片  名 Suicide Room
  • 天才少年自殺: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重慶天才少年自殺了。自殺前,他留下了一封遺書:對不起,我盡力了。在下一次讓自己如此失望之前,還是早點了結為好。人自殺是因為生命耗盡了,肉體卻仍然活著。隔壁班打籃球的男生戲虐的說:「我能約你睡覺嗎?」當著所有人說:「我想幹你啊。」他只能給自己最好的朋友傾訴,朋友說:「刺激啊。」
  • 31年前,一個25歲的青年決定自殺
    自殺,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國,每次看到這個詞,小懂總是會想起15歲考入北大的「天才少年」--海子。也許,有才華的人都是孤獨的,孤獨的人,內心往往是比較單純、敏感而又脆弱的。人人都在眼前的生活中苟且著,他宣告了自己的詩,但還是找不到遠方的世界。
  • 日本「推特殺手」被叛死刑:兩個月內殺害9人,專挑有自殺傾向女性
    日本「推特殺手」被叛死刑:兩個月內殺害9人,專挑有自殺傾向女性 2020-12-17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三浦春馬自殺背後:名人自殺事件中,社交媒體扮演著何種角色?
    7月20日,日本警方公布了三浦春馬的屍檢結果,表示沒有什麼需要特別說明,目前的線索都傾向於三浦為自殺離世。「我曾經很幸福過」是三浦春馬在大熱電影《戀空》裡的臺詞。7歲出道的他,2007年憑藉與新垣結衣共同主演的電影《戀空》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這部當年最紅的影片,在收穫了三十億日元票房的同時,也令三浦春馬人氣暴漲,一躍成為最受矚目的少年新星。
  • 我得了一種莫名奇妙「被自殺」的病丨每日罐頭
    今天聊聊,得了抑鬱症,就一定想自殺嗎?罐頭質檢員:酒酒閨蜜確診抑鬱症的那天,給我拍了一張診斷證明。之後,就突然不回消息了。這半個小時裡我給她打了二十通微信語音,終於接通的時候我哇地一聲就哭出來了:「我還以為你要自殺了!」閨蜜覺得迷惑,她說只是很累,就睡了會兒。
  • 比斯利社媒曬消極歌詞:最近感覺有自殺傾向
    比斯利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段歌詞,其中一句尤為刺眼:「最近我感覺有自殺傾向。」目前並不清楚比斯利曬出這句歌詞是否和他的現狀有聯繫,但是他的這個行為顯然讓人為他感到擔心。(kawhi文)
  • 青年男女在酒店「相約自殺」 年輕人太易衝動
    青年男女在酒店「相約自殺」 年輕人太易衝動時間:2016-02-18 11:3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年男女疑似相約自殺 大批武警出動還有狙擊手來源:光明網 2月17日,陝西渭南市華陰市華嶽大道一酒店出現警情,大批武警及公安民警全副武裝雲集酒店,一對青年男女疑似相約自殺,但華陰市警方仍以人質被劫持處警
  • 自殺人數超疫情死亡人數,日本的自殺現象為什麼如此普遍?
    對此,精神病理學家上田千代子解釋道,這可能是因為在疫情爆發初期,要大家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情緒在人們之間建立起了「共同作戰」的集體心理,讓大家比較不會想到自己的事,再加上日本政府宣布「緊急事態宣言」後,許多學校、公司就開始遠距離上課、上班,反而讓有人際焦慮的人在第一時間鬆了口氣。
  • 市長自殺、藝人自殺,韓國的自殺率為何這麼高?
    第二天就傳來了他自殺的消息。有人覺得這是「畏罪自殺」,有人認為這是「政治迫害」,目前尚未有調查結果。對比其他國家,各國政壇也有不少身陷性醜聞的政要,卻鮮有人為此自殺。事實上,一直以來,韓國政界、娛樂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名人自殺的消息,名人輕生甚至引發了民眾效仿的負面效應。是什麼導致了韓國自殺率高,從平民到藝人再到總統,概莫能外?
  • 自殺成中國年輕人一大死因!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們選擇輕生?
    如果你了解「自殺」有多常見,還會對它閉口不談嗎?  一、自殺,不是一種罕見現象  正因為對相關話題過於敏感,很多人會以為「自殺」是一種罕見現象,下面我們用幾個數據讓你知道,自殺有多常見。  由上可見,潛在的自殺事件還不少,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