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都有圓覺妙心,若證得諸幻滅,即見無量清淨,現圓明覺性

2020-12-15 樂豐老師

今天我們繼續《圓覺經》之三普眼菩薩第二講,本計是述說佛弘揚眾生開悟的正確方法和思維,使眾生悟入圓滿覺悟的境界。

修心正行求佛法

佛告普眼菩薩及與會大眾:「善男子,菩薩和末世眾生,能夠證的各種虛幻假相都滅絕時,即刻便能得到無限量的清淨,無邊虛空,這都是圓明覺性的顯現。由於覺性圓明,所以心本來是清淨的。由於心是清淨的,所以看到的外境是清淨的。由於所看到的外境是清淨的,所以眼根是清淨的。由於眼根清淨,所以眼識是清淨的。由於眼識是清淨的,所以聽到的聲塵是清淨的。由於所聽到的聲塵是清淨的,所以耳根是清淨的。由於耳根是清淨的,所以耳識是清淨的。由於耳識清淨,所以人的思維覺察也是清淨的。由此類推以至鼻、舌、身、意的根、塵也都清淨。「善男子,由於根清淨,色塵也就清淨。色塵清淨,聲塵也就清淨。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都清淨。

普眼菩薩

「善男子,由於六塵清淨,地大也就清淨。由於地大清淨,水大也就清淨。由此,火大、風大也都清淨。「善男子,由於四大都清淨,十二處、十八屆、二十五有也都清淨。由於十二處、十八屆、二十五有都清淨,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法、三十七助道品也都清淨。由此,乃至八萬四千種法門也都一切清淨。「善男子,一切事物實相真如的體性清淨,所以自身清淨。由於自身是清淨的,所以多身清淨。由於多身是清淨的,乃至十方眾生都是圓覺清淨的。「善男子,由於一個世界清靜,多個世界也就清淨。由於多個世界清靜,如此,乃至充滿無盡虛空,三世圓滿,一切平等,清淨不動。「善男子,由於虛空平等不動,應當知道覺悟的自性平等不動。由於四大不動,應當知道覺性平等不動。如此,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應當知道覺性平等不動。

覺性平等不動

「善男子,由於覺性周遍圓滿、清淨不動、沒有邊際,應當知道六根遍滿法界。由於六根遍滿法界,應當知道六塵遍滿法界。六塵遍滿法界,應當知道四大遍滿法界。由此乃至總持法門遍滿法界。「善男子,由於微妙的覺性遍滿法界,六根、六塵的本性沒有壞滅雜亂。由於六根、六塵的本性沒有壞滅雜亂,如此乃至總持法門沒有壞滅雜亂。猶如百千燈光照耀一室,燈光遍滿房間,相互間沒有壞滅雜亂。「善男子,成就圓覺妙心,應當知道菩薩不被任何的法束縛,不求從法中解脫;不厭惡生死,不貪愛涅槃;不崇敬持戒的人,不憎惡毀戒的人;不特別尊重久學的人,不輕視初學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都有圓覺妙心。比如眼光,直接知曉眼前事物,眼光圓滿映照沒有憎愛。為什麼呢?因為光體沒有兩樣,沒有憎恨和貪愛。

一切眾生都有圓覺妙心

「善男子,這些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圓覺妙心得到成就者,於圓覺妙心中不見有可修之行,也沒有可成就之果。圓覺妙心普照一切,其體性又寂滅無二。於圓覺心中,無數的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與圓覺心不即不離,沒有束縛,沒有解脫,由此得知,眾生本來是佛,生死、涅槃就像昨日的夢一樣。「善男子,既然如昨日的夢一樣,應當得知生死以及涅槃沒有生起沒有滅謝,沒有來去。所證悟得道果,既無所得也無所失,既無獲得也無捨棄。那些能夠證悟的人,沒有造作什麼也沒有止息什麼,沒有隨順什麼也沒有滅除什麼。在這種修證中,沒有能證之人也沒有所證之法,終究沒有什麼修證,也沒有進行修證的人。這是因為一切的法性都是平等、永遠不壞滅的。

一切的法都是平等、永不壞滅

「善男子,那些菩薩們應該這樣修行,像這樣循序漸進,像這樣思維,像這樣住持,像這樣運用方便手段,像這樣開悟,追求這樣的法門,才不會感到迷惑。」

這一講到此,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清淨法師:《〈圓覺經〉講記》
    《圓覺經》所尊貴的就是毫無隱秘地直示我們:一切眾生本具與佛同樣靈明、微妙、圓滿、廓徹的寂滅圓覺心體。以之修行,無不成就。故而該經最關緊要的精髓,即在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法華經》說:「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一大事因緣」,就是為了使眾生解脫生死,悟入佛之知見。但是,我們現在都是凡夫的知見,顛倒妄想,迷惑造業,輪迴生死。
  • 《圓覺經》白話譯文,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譯文: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久遠的過去以來,便妄想有實在的自我和愛我的人,而不知道因為有念念生滅,所以才生起憎愛,沉迷於五欲中。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 《圓覺經直解》03(憨山大師著)
    故凡起心動念,在圓覺體中皆為幻化。意在一念不生,則諸妄自滅,故云遠離諸幻。以前雲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故須離念,乃得相應。論雲,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此以為最初方便也。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此示離念之方便也。梵語奢摩他,此雲止也。然修行必以止為首者,以眾生向認妄想攀緣之心。
  • 佛教之圓覺經原文及譯文
    是諸眾生清淨覺地",上面所闡述的光明境界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天、人、阿羅漢、菩薩等一切眾生本具的光明莊嚴、清淨圓覺的本質。不但諸佛與一切眾生皆有,萬法也皆如此。意思是說,萬法本來就是光明莊嚴、清淨圓覺。根據大乘佛法說,諸佛都在常寂光土,這是一種光明的淨土,裡面沒有無常的物質與身心等變化,所以稱為"常寂"。"寂"是寂靜不動的意思。
  • 大乘經典之《圓覺經》全文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闢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
  • 學習《圓覺經》之金剛藏菩薩問佛
    他問世尊,假如每一個眾生本來都是佛,自性本來圓覺清淨,為什麼還會有無明呢?這個問題在「楞嚴經」上也提到過,眾生本來是佛,這一念無明如何生起來的呢?假如眾生有生命以來就有無明,那麼,為什麼說眾生本來成佛呢?這是邏輯上同一個問題的反問。【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即無種,無性亦無生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即無種,無性亦無生。」您能給我們講一下義理嗎?謝謝您。 答:釋迦牟尼佛,在《圓覺經》中這樣比喻修行:如兩塊木頭相互摩擦,木頭燒起火焰,火焰燃燒木料,木料燃燒乾淨後,就沒有木料可以得;猶如用熱湯澆冰塊,冰塊與熱湯都消融後,就沒有冰以及熱水可以執著。猶如手指扎了刺,用竹籤挑出手指的刺,後刺挑前刺,刺既然已經剔除,就不要把竹籤留在手指中。
  •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一切諸相即是非相真如隨緣有六度萬行,若著六道萬行之相,便迷失真如佛性,離六度萬行之相,即六度萬行便見真如佛性,因此世尊說:一切相即是非相。也就是一切相都不可著。眾生無生,實相現前;諸相非相,法身現前;只要離相,即見法身,修行就是要人離了。
  • 【藥王菩薩聖誕紀念日】一切眾生喜見的藥王菩薩
    據《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記載,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一尊佛,佛號叫琉璃光照如來,佛國名叫懸勝幡。這尊佛涅槃後,在像法時代有一位日藏比丘,聰明多智,為大眾廣說大乘如來的無上清淨平等大慧。當時在大眾中有一位星宿光長者,聽說大乘平等大慧之後,心生歡喜。
  • 當囤貨達人開始斷舍離, 看似空無一物的家都有N多收納大招!
    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眾而說頌言:「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眾生莫能測,普令其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若有眾生堪受法,佛威神力開導彼,令其恆睹佛現前,嚴海天王如是見。一切法性無所依,佛現世間亦如是,普於諸有無依處,此義勝智能觀察。隨諸眾生心所欲,佛神通力皆能現,各各差別不思議,此智幢王解脫海。
  • 他心悉知願
    【原文】『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見他心智[1],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章旨】悟道之人,了義無礙。若不如是,則非正覺。【譯文】『我作佛時,國中人天,皆得他心通,知一切眾生心念。若不如是,不取正覺。』【釋義】問:如何是他心智?
  • 《觀經》6應心即現
    「法界」,諸佛所教化的眾生界。「身」,能教化的佛身。又,「法界」即一切眾生的心法,因為心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因此將心稱為法界。諸佛具足相好的佛身由心而生,以心為緣,故言「是法界身」。言『入眾生心想中』者,乃由眾生起念,願見諸佛,佛即以無礙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現。」(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善導大師《觀經疏》:「或有行者,將此一門之義,作唯識法身之觀,或作自性清淨佛性觀者,其意甚錯,絕無少分相似也。既言想像,假立三十二相者;真如法界身,豈有相而可緣、有身而可取也?然法身無色,絕於眼對,更無類可方,故取虛空以喻法身之體也。
  • 圓覺經》講記(二)丨無明就像一場夢,醒來依舊一場空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告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 六祖慧能說:佛眼看世界,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清淨佛身的顯現!
    僧人法海,為求「即心即佛」,從曲江趕往慧能大師所在的曹溪去求法。一見六祖,就迫不及待的磕頭頂禮,說道:「弟子法海,參見六祖大師。」法海尚未坐穩,就急切地問道:「請問大師,什麼是即心即佛?」慧能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法海皺了皺眉頭,虔誠地說:「弟子愚昧,不能領悟大師的高妙意境,還望六個詳加解釋。」六祖慧能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因此,一切眾生的本性都是光明、善良的清淨心。只因貪愛、嗔恚、愚痴等煩惱覆蓋,使這本心無法顯現其真善美的一面。
  •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
    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眾而說頌言:「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眾生莫能測,普令其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若有眾生堪受法,佛威神力開導彼,令其恆睹佛現前,嚴海天王如是見。一切法性無所依,佛現世間亦如是,普於諸有無依處,此義勝智能觀察。隨諸眾生心所欲,佛神通力皆能現,各各差別不思議,此智幢王解脫海。
  • 原來別人家的網紅「水泥牆」,都是這麼裝的,顏值超高,太令人羨慕了!
    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眾而說頌言:「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眾生莫能測,普令其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若有眾生堪受法,佛威神力開導彼,令其恆睹佛現前,嚴海天王如是見。一切法性無所依,佛現世間亦如是,普於諸有無依處,此義勝智能觀察。隨諸眾生心所欲,佛神通力皆能現,各各差別不思議,此智幢王解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