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刷爆各大平臺:漫威電影《黑豹》的男主角德維克·博斯曼與結腸癌抗戰4年後,於8月28日去世,年僅43歲。
突如其來的消息,令人唏噓不已。
網友感慨:「他那麼年輕而健碩,卻沒想到他已經和癌症鬥爭了4年!」
在惋惜他英年早逝之餘,卻不禁有一絲悵然:
這病本多見於中老年人群,為何近年來國內外患病人群趨於年輕化?
結腸癌趨年輕化的原因
雖然我國患病年齡以41-65歲之間發病居多,但不要以為結腸癌離我們很遠。
但是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壓力的不斷增大,飲食方面也越吃越雜,年輕人患上結腸癌的機率也在直線上升。
有些人就害怕了,我會不會也有結腸癌?結腸癌的症狀又是什麼呢?
首先說明一點,部分結腸癌早期可以說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等出現症狀的時候都已經到了中晚期了
所以做好早期預防和診斷尤為重要,結腸癌最為直觀的症狀就是大便的異常。
結腸癌的症狀
(1)便血:便血色暗紅,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膿血便。
(2)直腸刺激症狀:大便次數增多,便意頻繁,裡急後重,便秘腹瀉交替。
(3)腸梗阻症狀:開始時大便變形、變細,嚴重管腔狹窄時可以導致排便困難。
(4)伴隨症狀:晚期出現貧血、消瘦、乏力、惡病質等。
結腸癌的原因
除了遺傳背景等其他因素外,結腸癌主要的病因是姑且列為以下幾點:
(1)飲食不健康。當前人們的食譜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問題,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
像燒烤、油炸食品、動物內臟、方便麵等食物,嚴重影響腸道健康
使腸道負擔加重、動力不足、有害菌增加有益菌減少、毒素累積。
(2)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都增加了結腸癌的風險。
(3)吸菸。有調查顯示,與從未吸菸的人相比,吸菸者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
菸草中有很多致癌物質,比如二甲基脛,經常抽菸會導致這種物質堆積在腸內,從而誘髮結腸癌。
並且,吸菸也基本上是所有類型結腸息肉的危險因素。
需要重點提醒一下的是,80%的結直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
腺瘤性息肉屬於結腸息肉中的一種,所謂息肉是指發生在腸黏膜上的局限性隆起,即小肉疙瘩
這種息肉可大可小,小至芝麻、綠豆,直徑僅幾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徑有2-3釐米,也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
但是這麼多息肉中,腺瘤性息肉病變發展成結腸癌的機率是最高的
腺瘤性息肉也不會自行消退,目前亦沒有藥物能夠使之消退
所以早期發現並切除息肉可顯著降低癌變風險。
如果不及時處理,其可慢慢長大,癌變機率隨病變增大而升高。
結腸癌的預防
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儘早做篩查,每隔3-5年做一次檢查。
常見的結直腸癌篩查中有三個步驟:1、遺傳因素、有無家族史;2、糞便潛血FOBT檢查是否呈陽性;3、電子結腸鏡
(腸鏡)
除了身體檢查之外,我們也要從日常生活中預防:
(1)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避免結腸癌的重點。不抽菸、少飲酒,少熬夜,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防止便秘
(2)適當增加體育鍛鍊。如慢走、瑜伽等有氧運動,平常保持愉悅的心情,減少腸息肉的發生。
(3)飲食上也要尤為注意,均衡飲食,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尤其是十字花科類蔬菜會降低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
例如:小白菜、大白菜、菜心、芥藍、包菜、花椰菜、西蘭花、紅蘿蔔等。
END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長者,都應該做好預防措施,定期檢查身體,防患於未然!
我是中醫邱超平醫生,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讚和收藏,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