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對話青少年: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哲學、宗教聯繫在一起

2021-01-13 觀察者網

據澎湃新聞29日報導,隨著全球首顆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的升空與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貫通,中國在量子通信上領跑世界,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帶領的科研團隊也成為了科學界的明星。

10月28日,在未來論壇年會上,潘建偉和來自北京、天津的中小學生對話,解答了他們關於量子物理的疑問,並分享了個人在物理研究上的經歷。

對於「很難記清楚家裡那條路叫什麼名字」的潘建偉來說,學物理只是因為「簡單」:「因為不用什麼記憶,就用一個公式,什麼東西可以推出來,上大學的時候學了(物理)這麼一個簡單的東西」。

不過,覺得物理很簡單的潘建偉,到了大二的時候也一度被量子力學難倒:「怎麼有這樣胡說八道的東西。牛頓力學、電動力學、統計力學,我所有的成績都是95分以上,就是量子力學考了八十幾分,而且差點沒有及格。」潘建偉的本科論文,甚至想要為愛因斯坦辯護,證偽量子力學。

在指導小朋友如何成為一名物理學家時,潘建偉十分強調興趣和心態的重要性。他坦言,在工作之餘,他更追求悠閒的生活,甚至曾為了採完多瑙河邊的薺菜,在維也納拖延數月,耽誤了一個實驗。

量子力學近來經常捲入與哲學和宗教有關的話題。潘建偉就此呼籲: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其他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他轉述楊振寧先生的觀點: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會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後總是無限。

10月28日,在未來論壇年會上,潘建偉和來自北京、天津的中小學生對話。

一部發明密碼與破解密碼的歷史,直到量子保密通信的出現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高一學生高宇軒:您認為新型通訊加密技術在未來的通訊發展之中起到什麼樣的角色?是否會在其他領域當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潘建偉:很早之前大家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幾十萬年之前,人類歷史上兩類人,一個是尼安特人,一個是我們的祖先。尼安特人大腦比較大,也比較強壯,大家覺得頭比較大,這個人可能相對比較聰明,塊頭比較大,比較強壯。按照道理,進化過程當中他們勝出,而不是我們的祖先勝出。然而,由於非常偶然的原因,我們祖先發明了語言,互相之間能夠進行交流。如果發現我在自然界吃一種草後,舌頭腫起來了,下次就能告訴你不能再吃了。這樣的話,很多知識開始共享了。

知識共享本身就是一種通訊,可以說那個時候就有「網際網路」了。網際網路就是信息交流,就是通信。正因為我們祖先發現了信息交流和語言或者文字等等,讓我們能夠形成一個網絡,比較好地對抗自然界的各種災難。從前的網是一個部落,一個小小的村,我們存活下來了,這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現在聽我說話的時候,你不太知道我會說什麼,我也很難知道你大腦裡正在想什麼,每個人本身都有隱私。因為如果我可以把你的思想看得明明白白,我就可以控制你的思想,你的自由思想就沒有了。科學是反權威的,沒有邊界的,愛因斯坦把牛頓推翻,量子力學把愛因斯坦推翻掉,一代一代往前走。

說起自由思想,讓我們回到幾千年之前,為什麼能有諸子百家?因為大腦裡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大家不知道,所以隱私是很重要的。人類社會為什麼會發展出百花齊放的思想,因為每個人心裡想什麼,父母不知道,另一方面也需要信息交流能夠變得非常充分。之所以人類社會能夠進化成功,按照目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信息的交流。

真正的信息安全可以追溯到將近2700年前,當時的古希臘人就有加密術,後來古羅馬的凱撒大帝也有加密術。不過計算能力夠的話,就可以進行破解。二戰的時候有個非常有名的案例,德軍專門搞了一個加密手段:英納格瑪(ENGMA)。一開始非常好,盟軍不能破解,後來圖靈設計了一個機器,密碼全破了,破了之後沒有告訴德軍。德軍的潛艇要去攻擊英國的某個艦隊,到底要不要通知艦隊避開航線呢?但沒有辦法,因為盟軍馬上要在諾曼第登陸了,為了大家的需要,可能有些人撤走了,但船該炸就炸掉。炸掉了船,德軍很高興,還是用這個密碼進行通訊。結果諾曼第登陸的時候,兵力部署全部被盟軍知道了。這種方法拯救了幾十萬戰士的生命。所以人類的密碼史就是一部發明密碼與破解密碼的歷史。最後大家就開始懷疑,到底人是不是足夠聰明,能設計出一組密碼來讓人破不掉。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開始說用量子奇怪的現象,來設計一組密碼,就是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通信,讓大家破不掉。將來網際網路也好,銀行轉款也好,想把各種信息保護好,量子信息非常重要。在人類歷史上,我們首次發現有一種加密手段別人破不了,從這種角度上講,量子通信非常有用。不然你忽然接到一個電話,別人用巧妙的辦法冒充你媽媽的聲音,你媽媽說讓你什麼時候把錢打到哪,你接了電話就相信了,但有了這種加密手段之後,前面會有一個口令,先輸一個碼過來,跟聲音無關,一收到這個碼就知道是真的。現在是在說和你媽媽的通信,將來人類還會有和機器人的通信,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量子保密通信會越來越重要。

當然這個技術是讓信息能夠在網絡裡面走來走去的話,其實手機也是一個網絡,電腦也是一個網絡,因此這種東西將來可以用於計算,可以發展出非常好的超級計算的能力。

我這裡就舉一個例子,如果你能操縱一百個原子的話,在算某些特定問題時,計算能力比全世界計算能力總和加起來快一百萬倍。不僅能用於通訊,而且能用於計算等等,從這種角度上來講,量子技術預示著一種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比較有用。

孟亮:同學們問的問題非常好,通訊加密給我的感覺,更有點像數學、計算機學,怎麼跟物理連在一起,您是怎麼會想到從物理的角度鑽到這個領域去的?

潘建偉:不是我想到,理論方案不是我提出來的,我們主要把理想變成現實。為什麼這個方案不是數學家提出來,而是物理學家提出來?我舉個例子,假如這個房間有三個開關,隔壁房間有三個電燈泡,正好由三個開關控制。能不能不到隔壁去一次就知道,哪個燈泡和開關連在一起?這對於數學家來說是無解的。但物理學家可以用物理規律,怎麼弄呢?我當時是和我女兒說這個問題。你們應該都知道答案吧?誰來回答一下?

高宇軒:先開一個燈很長時間,把它關掉,再開另外一個燈,亮的那個肯定知道是對應哪個開關,然後再去摸哪個更熱。

潘建偉:對,它利用的是開燈的時候有一個溫度。量子密鑰安全是基於物理規律,而不是數學規律,讓我們得一個便宜,物理學家先把這個方案設計出來了。

10月28日,在未來論壇年會上,潘建偉和來自北京、天津的中小學生對話。

愛能否被量子物理解釋?

北京四中初中部初三學生蘇子悅:我對您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您之前也提過,就是愛是必須嗎?我想或許愛是一種自然特質,現在連人類意識的起源也能被解釋,那感情是不是也能被解釋呢?這個跟量子又有什麼關係?

潘建偉:這是我一個良好的願望,也是我的信念。按照道理,物理學家本身應該相信實驗證據。大家看過一個科幻片《雲圖》,裡面有一個物理學家講過一句話:「我的舅舅是一個量子物理學家,他相信愛是一種自然現象」。但這個到現在是沒辦法證明的,也許某一天能夠證明。搞生命科學的人其實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發現部落裡面互相的關懷其實是一種需求,讓你能夠生存下來,是非常重要的。但因為現在基本上大家都說宇宙是獨立於我們而存在的,也沒有上帝在,至少我不相信上帝,也沒有人格化的天神在。這麼一來,你做什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做什麼都可以。沒有上帝在,沒有因果性,你幹了壞事,只要不被別人知道,也就沒有什麼關係。目前很多觀點來講,愛也解釋不清楚,為什麼會有愛。

我一位搞遺傳學的同學講,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然的,如果父母對子女不愛的話,我們進化的時候,對小孩不關心,小孩全死光了,不愛下一代人就沒有後代了,全絕種了。但子女愛不愛上一代呢?這就不一定了。為什麼中國古代制定很多孝順的道理來教育大家,要愛上一代,當然道理可能沒有這麼簡單,也沒有辦法解釋,只能這麼講。

至少量子力學之前,我們沒有辦法來回答,為什麼是有我們的存在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光靠牛頓力學,我們知道時間是均勻的流逝,空間也是均勻的,所以我們永遠存在下去,一代一代的。為什麼?我們怎麼來的?搞不清。只有聖經裡回答過,中國盤古開天闢地回答過。但後來有了量子力學之後,宇宙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有一個奇點爆炸了,先有第一代恆星,第一代恆星燃燒完了變成中子星,中子星碰撞產生重金屬,才有可能進化出第二代恆星,產生我們現在的太陽,才能有生命。沒有重金屬的話,目前的生命很難存在的。從高溫世界進化,把我們進化出來了,到某一天忽然說我們回過來看看宇宙是什麼樣的,這本身是要經過很辛苦的過程。我們這麼多粒子碰撞,組織成一個潘建偉,組織成一個蘇子悅,我們還能坐在這個地方說話,概率很小很小的。概率這麼小,我們能坐在這裡聊天,這是很大的緣分,是不是得珍惜一下。

我沒有辦法從理論上來證明愛是必須的,也許等到某一天方程可以算出來,愛是方程本身的必然需求。自然界裡面儘管量子力學這幾個規律本身要求你是這樣的,但是這個現在還不知道,我只是說從宇宙開始進化,進化到我們現在,從沒有生命的,進化到高等生命,然後能回過來看這個世界,研究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神奇的事情,我就會產生一種敬畏之感。大家都知道,整個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我們的地球非常渺小,整個可見宇宙裡有數千個銀河系,我們地球只是一個灰塵,非常渺小,從這個角度,我確實產生敬畏感。這只是我的理解。

相關焦點

  • 「量子鞋墊」……關於這些「網紅產品」,聽聽潘建偉怎麼說?
    關於量子信息革命,關於「量子產品」,我們一起聽聽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如何回應。「帶貨網紅」打開淘寶,輸入關鍵詞「量子」,各種各樣的量子產品瞬間彈了出來:量子磁力假睫毛、量子燈、量子膜、量子打底褲……這些五花八門的量子產品究竟有無作用?
  • 潘建偉和他的量子夢之隊 | 新刊
    歡迎打開這條推送你現在看到的是我們精心奉上的南方人物周刊第542期新刊預告本期的封面講述的是潘建偉和他的量子夢之隊潘建偉和他的量子夢之隊◇◆◇在1992年的本科畢業論文中,綽號「阿爾伯特」的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學生潘建偉,選擇站在「偶像」愛因斯坦一邊,集中研究
  • 量子力學是唯心論嗎?
    量子力學也是類似問題,一向認為所有量都是連續的,讀到能階,很自然便會問兩個能階之間是什麼?科學的哲學化另一個複雜的概念,是被觀測物體和觀測儀器的關係。一向都認為是無關的,這樣,當然不接受在量子力學中兩者互相影響的概念了。很多人會推崇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前瞻丨頂尖學者雲集,潘建偉主持:這場論壇帶你入門量子世界
    前瞻丨頂尖學者雲集,潘建偉主持:這場論壇帶你入門量子世界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20-10-27 16:58 來源
  • 量子通信第一人 —— 潘建偉的億萬富豪之路
    其中,彭承志、陳增兵也是量子通信研究團隊的成員,潘建偉已經是中科大常務副校長,其他人都是資本方。所以,科大國盾(安徽量子)是以中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為背景、潘建偉團隊為核心、眾多資方投資所形成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要幹什麼?當然是要做量子通信工程賺錢了。請大家記住它,因為2020年7月上市的科創板股票「國盾量子」,就是科大國盾。
  • 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更別說量子力學在電子力學這一基礎研究領域是個新東西。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在三體入門這個階段都得熟悉量子力學。前邊說過,三體的主線被定為黑暗森林法則,剩下的深入實驗揭開隱藏的真相,所以不去討論電子力學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是一回事。你是學什麼專業的?中文還是英文?你確定你會用英文去看原著?
  • 都知道墨守成規這個成語,我們的量子衛星為什麼要取名墨子號?
    潘建偉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本來「墨守」是指墨子守城堅不可破,以不變應萬變。而到了現代這個成語的意思變成了不靈活,一成不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10日表示,「墨子號」性能不斷改進,星地之間密鑰的成碼量大概在過去兩年當中提高了40倍,現在一秒鐘能夠傳送40萬個密鑰,已能滿足一些初步的安全通信需求。
  • 人類的量子信息革命:上帝擲骰子嗎?
    潘建偉教授的演講以「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革命」為題,回顧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愛因斯坦與玻爾的世紀辯論:上帝擲骰子嗎?經典力學告訴我們:一旦確定了初始狀態,所有粒子未來的運動狀態原理上都是可以被精確預言。這也意味著,一切事件都是在宇宙大爆炸時就已經確定好的。那麼,個人的努力還有意義嗎?
  • 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個非常遙遠的名詞。但在量子力學研究和教育領域,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幾乎相當於納粹對德國及德國人的影響。對我來說,量子力學研究對我來說意義頗多。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個工具,用來對未知力量進行假設推論,並為解決一些問題提供新思路。量子力學還揭示出物質與物質之間一些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聯繫,這種量子力學的理論,對我一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 光纖量子通信世界新紀錄!潘建偉、王向斌團隊實現 509 公裡地基...
    而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清華大學王向斌團隊更是再度強強聯合,突破了遠距離獨立雷射相位幹涉技術,實現 500 公裡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從而再次刷新了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的世界紀錄。
  • 量子力學史上的四次大論戰
    論戰的內容涉及到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圖景、基本原理、完備性甚至哲學基礎和世界觀等根本問題的爭論。會議主題是「電子和光子」,其議程如下:首先勞倫斯·布拉格做關於X射線的實驗報告;然後康普頓報告康普頓實驗以及其和經典電磁理論的不一致;接下來,德布羅意做量子新力學的演講,主要是關於粒子的德布羅意波;隨後,波恩和海森堡介紹量子力學的矩陣理論,而薛丁格介紹波動力學;最後,玻爾在科莫演講的基礎上再次做那個關於量子公設和原子新理論的報告,進一步總結互補原理,給量子論打下整個哲學基礎。
  • 2018-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公布:潘建偉院士等獲獎
    量子力學自從上世紀初建立以來,已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在過去的近百年間,量子理論已在揭示和應用微觀世界規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獲獎理由:首次提出量子圖靈機的構架和可以證明量子加速的算法;Peter Shor,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獎理由:發明首個有現實應用前景的大數分解算法,提出量子糾錯編碼;Ignacio Cirac,德國馬普量子光學所;Peter Zoller,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獲獎理由:一起提出了基於囚禁離子和超冷原子的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的可擴展物理實現。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這個現象呢在量子力學裡面叫做量子穿遂,就是這個電子他自己挖了一個隧道穿過去了。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現象叫做量子糾纏,就是科學家找來兩個電子讓他們成為一對,然後把它分開。然後最初是科學家把這兩個電子拿到分開100公裡的地方然後把一個電子動一下在100公裡外的另外一個電子也同時動了。
  • 量子力學有多神?連科學家費曼都被困其中,全世界都搶著研究
    筆者:扶蘇 俗話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原本就是一句玩笑話,卻不曾想能夠這麼快就變為現實。 因為在最近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成功帶領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它的命名是向我國古代數學研究重要典籍《九章算術》致敬,同時也是利用指定算法實現指數級別的計算加速
  • 中國科學家:觀測或許靠量子力學
    但是近年來量子力學在我國快速發展,「九章」計算機和「墨子號」衛星等應用,讓中國科學家思考或許可以讓量子力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圖為宇宙的3D坐標系 宇宙誕生的理論爭議 人類在探索宇宙起源的同時,發展了宇宙學這一學科,它已經不再是抽象的哲學辯議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也對「電子計算機」跟「量子計算機」到底有什麼區別,不是很清楚。我比較善於寫能讓大家通俗易懂的文章,所以今天我會試著來跟大家科普一下,讓大家看完文章後可以明白下面這3個問題:1、什麼是量子力學。2、什麼是經典計算機。
  • 即使做出了量子計算機,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是巨大的「黑箱」
    最近,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光路系統原理圖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文章抽選關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目的在於激發讀者思考量子力學的本質在哪裡。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而量子力學的創立則歸功於海森堡和薛丁格。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