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墨守成規這個成語,我們的量子衛星為什麼要取名墨子號?

2021-01-19 理論生活

墨家邏輯是全球三大古老邏輯體系之一,而邏輯體系是科學的基礎。」潘建偉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本來「墨守」是指墨子守城堅不可破,以不變應萬變。而到了現代這個成語的意思變成了不靈活,一成不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10日表示,「墨子號」性能不斷改進,星地之間密鑰的成碼量大概在過去兩年當中提高了40倍,現在一秒鐘能夠傳送40萬個密鑰,已能滿足一些初步的安全通信需求。所以,墨子號取名有雙重意義,一是墨子奠定光通信基礎,二是我們的安全通信牢不可破。

量子通信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量子通信這個東西,如果沒學過量子力學,完全不能理解。說成心靈感應之類只能算是非常粗淺的比喻。1980年代以來,量子力學跟信息科學交叉,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量子信息」。這門學科的目的,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特性,實現傳統信息科學中實現不了的功能,例如永遠不會被破解的保密方法(就是後面要解釋的量子密碼術)、科幻電影中的「傳送術」(它的專業名稱叫做「量子隱形傳態」)。

到了這裡,文獻已經艱澀到小編看不懂了,中間還牽涉到了靈魂、宗教、愛因斯坦等,應該以後可以解釋人死了靈魂去哪了,小編認為,大多數人可以弄懂了叫「學科」,極少人弄懂了叫「科學」,還沒弄懂的先叫「傳說」。好在此文只是解釋下為什麼這個名字取得巧妙,裡面的東西等科學家再解釋吧。

相關焦點

  • ...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嗎?答案在此→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嗎?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為什麼叫「墨子號」?2016年,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超期服役」TA還好嗎?
    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量子究竟是什麼黑科技?它現在發展到了哪一階段,又將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7講聚焦當下熱議的「量子科技」話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與觀眾一起探秘神秘的量子世界。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
  • 「墨子號」量子衛星新成就:圓滿實現三大既定科學目標!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科學目標之一。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採用衛星發射量子信號,地面接收的方式,「墨子號」量子衛星過境時,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光鏈路,通信距離從645公裡到1200公裡。
  • 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成功握手
    來源:科技日報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至39分,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樓頂,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發出了一道紅色的光,尋找到天空中過境的一點綠光,紅、綠「握手」,實現星地對接。該「綠光」即2016年升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出的。
  • 墨子號發射後整個世界炸鍋了!還不知道什麼是量子通信?快看~
    「墨子號」是一顆量子衛星,也是世界上第一顆量子衛星。我們聽說過氣象衛星、天文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軍事用途衛星甚至搭載武器的「殺手」衛星——恐怕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量子衛星」是個什麼玩意兒……量子衛星是什麼?能做什麼?怎麼做?墨子號應該可以算作通訊衛星當中的一種。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今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量子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記者15日從中科院獲悉,我國即將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
  • 「墨守成規」等於一成不變?墨家祖師爺墨子表示,你們還是太天真!!!
    創意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接受的速度,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一成不變,墨守成規的就只能被淘汰呢?我看不見得—「墨守成規」,現在的意思是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不過,如果這個解釋被兩千多前的墨子知道了,他可能會被氣活過來!「墨守成規」為什麼要叫「墨守」,就是因為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墨子的人,非常善於守城,於是,人們就稱之為「墨守」。
  • 超越1000公裡距離,量子通信大門是如何被「墨子號」打開的?
    量子通信是當前科學界最熱也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同時也是急需被攻克的難題之一。雖然全世界科研人員都在深入研究量子通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量子通信的大門卻一直未能打開,究其原因是因為量子通信目前還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但是,現在,"墨子號」突破一千公裡的技術突破將打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 中國驕傲: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量子衛星最近簡直要搶了奧運風頭,可是你知道它飛上去想幹嘛?看看這個就知道了。量子衛星上天后,中國衛星就可以與潛艇進行通訊,再也不需要潛艇浮出水面或發射無線電來暴露位置,中國的潛艇將可以在全球神出鬼沒,外軍再高明的密碼專家也只能望而興嘆……
  • 中國量子衛星重大突破:這一次,中國站在世界最前沿
    如今,以量子衛星最新實驗為代表的成果,讓中國再次挺進量子研究世界版圖的中心。屬於中國的量子時間似乎正在到來。  「世紀之問」:全球大國新博弈  人類之所以愛上科學,很大程度上在於它能夠探索未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 墨子號敲開量子通信大門,可惜因安全問題未能推行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審核-小文在科學界,「墨子號」往往和量子通信聯繫在一起,因為它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這個概念很多人在網絡上聽得多了,都覺得它是一個高大上的詞語,但並不知道它指的是什麼。從量子物理的定義來看,量子指的是一切物質組成的最基本的單位,例如分子、原子、電子和光子,這些都可稱為量子。量子密鑰分發,顧名思義就是將量子密鑰發送出去。但由量子組成的密鑰與普通計算機裡的密鑰不同,它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 網紅衛星「墨子號」有什麼過人之處,竟登上《科學》封面,讓全球科學家「躁動」? | 外媒說
    《科學》雜誌報告說,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裡量級的量子糾纏,這意味著量子通信向實用邁出一大步。我們所熟知的分子、原子、光子、電子都是量子的具體表現形式。量子通信之所以安全,是因為量子具有不可分割性,量子態具有不可複製性,從而能夠保障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可以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籤名等絕對安全,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要讓量子通信從理論變成實踐,需要實現量子糾纏的遠距離分發。但量子地面傳輸無論通過光纖或大氣都有較大信號損耗。此前國內外地面實驗的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裡量級。
  • 量子技術又「上天」:新加坡用2.6公斤立方星演示量子糾纏
    一波量子技術「上天」的熱潮仍在持續。就在中國科學家宣布用「墨子號」衛星實現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後10天,一個新加坡團隊報告在立方星上實現了量子糾纏。雖然只是做到了量子糾纏這第一步,還沒有產生量子密碼,但這種小體積、低成本的設備具有吸引力。要知道,「墨子號」高度1.7米,重約640公斤。而這顆立方星不到2.6公斤,比鞋盒還小。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5日的國際光學權威期刊《Optica》上。
  • 中國在量子領域取得非凡成就,引歐美競相角逐,10年恐難超越
    量子裡程碑對我們的意義儘管,目前有關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還停留在比速度、看誰先通過高斯玻色取樣問題中5000萬個樣本的考驗這一水平層次,無論是中國的「九章」,還是美國的「懸鈴木」,都被量子學的大佬約翰·馬丁尼斯教授批駁為「應試教育」版本的短暫領先成果,尚未被證實具備超越高斯玻色取樣試驗、適應多樣化計算需求、解決實際計算問題的能力。
  • 量子通信是什麼?
    這意味著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除了用這枚衛星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外,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也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提到「量子」一詞,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玄之又玄的量子物理,以及愛因斯坦那句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斷言。
  • 中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比如每天銀行的轉款、銀行的帳戶信息、密碼都是不能洩露的;無人駕駛的時候,遠程控制汽車系統要儘可能防止被黑客攻擊,不然車輛行駛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證。量子通信在原理上可以提供一種無條件安全通信的手段,可以在未來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的水平。」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
  • 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經過兩年多的穩定性測試、安全性測試,這一成果今天(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新加坡科學家用立方星演示量子糾纏,向全球量子通信網絡邁進!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據論文介紹,「墨子號」衛星同時與新疆烏魯木齊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以每秒2對的速度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進而在有限碼長下以每秒0.12比特的最終碼速率產生密鑰。「墨子號」高度為1.7米,重約640千克,其中包括一個重達23.8千克的量子光源。
  • 央視: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原標題: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大國重器的浪漫,每個中國人都懂!
    以速度來看,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只需200秒,而目前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通常認為,50個量子比特是證明量子計算機有望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關鍵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