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製造技術和德國造車技術誰更強?這個問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從傳統歷史來看,德國技術歷史更悠久,很多技術研發都是始於此,而日本屬於後起之秀,在汽車工業發達的今天,技術創新和領先方面則超過了德國。
美國的權威機構《美國汽車新聞》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汽車關鍵零部件領導企業日本有35家,美國有30家,而德國僅18家。歐洲的一些評選機構也認為豐田、本田一直是全球車業技術的領導者,這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來自事實:像混動、氫動力、動力電池、可變壓縮比、壓燃、熱效率等領先的核心技術都是日本率先研發,而德國則亦趨亦步,特別是新能源方面,和日本汽車工業有很大的差距。實際上,自主國產在新能源方面也遠超德系車。
這樣說並不是說歐美德的技術一無是處。事實上汽車工業的構建的硬體如DCT雙離合、CVT變速器(德國)、AT變速箱(美國)、前麥弗遜懸架(英國)雙叉臂懸架、多連杆懸架(歐美)這些硬核技術支撐起了整個的汽車工業。但在這些技術成熟之後,歐美德就固步自封,鮮有新技術創新,雖然德國也研發了所謂的乾式雙離合DSG變速器,但也是通過買斷研發博格華納溼式變速器基礎之上的一款毛病不斷的未真正成熟的技術,剛剛過去的10月份合資SUV變速器技術投訴排行榜上,德國名列第一,就是這種DSG的變速器。
從研發創新這個角度來看,日本的技術的確成為了主流的趨勢。像混動技術已經成為主流的趨勢,可變壓縮比已經在很多車型上使用;熱效率明顯提高,有的車甚至可以達到41%,燃油經濟性非常顯著;而緊跟日本內核技術的不是德國歐美卻是自主國產,尤其是在新能源、純電動方面的核心技術,自主國產已經是歐美德仰望的目標。
雖然日本的研發技術遠遠超過歐美德,但在銷量上日系車並不比德系車強,這又說明一個問題,新的技術雖然很激動人心,但往往不能很快成熟和穩定,比如新能源、純電動等方面雖然技術長足進步,但仍然和燃油發動機有很遠的距離,雖然有些領先技術看起來很給力,但實際上表現卻平平甚至越超前越麻煩,問題越多。
總結:由此可見,汽車工業的新技術固然是必然趨勢,但從經濟性角度來看還是蕭規曹隨更實用。新研發技術的最大的阻力就是往往費力不討好,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撐是賭博式的,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