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蘋果發布了iPhoneX,讓Face ID成為潮流,也讓3D視覺技術備受業界關注。與普通攝像頭相比,3D深度攝像頭不僅能夠獲取平面圖像,還可以獲得拍攝對象的深度信息,即三維的位置和尺寸信息。
當3D深度攝像頭得到大規模應用,整個計算系統便會獲得更多關於環境和拍攝對象的三維信息,這些數據可以應用在三維重建、人機互動、SLAM等領域。正因為3D深度攝像頭擁有這一特性,3D視覺在許多應用場景中備受追捧。
在此背景下,3D深度攝像頭行業迎來了成長期。在這期間,國內外湧現一批初創企業,光鑑科技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光鑑科技創始人,朱力在擔任蘋果深度攝像頭模組設計主管時,敏銳地察覺到3D深度攝像頭的發展機遇。於是,2018年4月朱力便拉著清華大學的師兄弟,一同創辦了光鑑科技。
「技術流」創業的價值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機器視覺行業正在經歷第四次革命,3D視覺便是人工智慧「開眼看世界」的秘密武器。如今,3D深度攝像頭行業已經度過了技術基礎期,開始在行業落地應用。
不過,3D深度攝像頭的行業應用卻沒有快速發展。歸根結底,蘋果公司在技術和供應鏈雙重壟斷。在技術上,蘋果在此領域申請了諸多專利,很多公司難以拓展市場。
在供應鏈上,iPhone X採用「VCSEL(垂直共振腔表面放射雷射器)+DOE(衍射光柵)」結構光技術方案。在全球範圍內,生產VCSEL和DOE的公司寥寥無幾,而且這些公司產能也十分有限。因此,蘋果公司將這些公司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面對這種情況,光鑑科技在成立之初便選擇繞開蘋果的壟斷,採用自主研發的納米光子晶片,並推出全球首個非VCESL的3D結構光攝像頭。朱力告訴億歐科創:「早在2003年,光鑑科技的創始團隊便開始研究納米晶片,直到2018年,光鑑科技的研發團隊才攻克了晶片設計和製造工藝等難題。」
對於科技企業來說,持續創新才能讓企業充滿活力,「技術流」出身的光鑑科技自然緊隨技術發展腳步。
目前,行業內主流的3D視覺技術主要包括三種:雙目成像、飛行時間法(ToF)、結構光技術。ToF技術具有深度信息精度高、不易受外界環境幹擾,且響應速度快等優點。這些優點恰好適用於移動端的機器識別方案中。
光鑑科技深知ToF技術會有廣泛應用,於是,光鑑科技於2019年分配了一部分技術人員投入到ToF技術研發中。朱力介紹道:「結構光技術和ToF技術在硬體端有很大差別,但光學系統的設計,如光的投射方式、光的調製方式等,仍有共通之處。」
找到二者的共通之處後,光鑑科技產品落地速度也在加快。朱力透露:光鑑科技的ToF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並且含有ToF技術的產品已應用到實際場景中。
光鑑科技對技術的極致追求不僅體現在設備端,更體現在他的客戶服務能力上。「當我們開始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時候,我們發現僅僅提供硬體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們推出了軟硬一體的全棧式解決方案,包括了光學模組、3D攝像頭模組、結構光 ToF,嵌入式系統的優化方案以及智能硬體的3D人臉算法等。」朱力解釋道。
光鑑科技的技術研發能力強,與其創始人團隊的基因有很大關係。在光鑑科技的創始團隊中,汪博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並且擁有豐富的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領域經驗;呂方璐在美國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時,研發的「納米雷射器」可將計算機速度提高20多倍。
如此強大的「基因」,讓光鑑科技的研發團隊具備多元化的研發能力,包括軟體、算法、電子、光學、機械、工藝等領域。在市場推廣中,強大的技術實力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拉近與客戶距離
作為科技企業,光鑑科技需要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不過,很多創新型公司總是會陷入過度追求技術革新而無法實現商業化的怪圈,在產品落地過程中,也常常會有「拿錘子找釘子」的思維模式。尤其在3D深度攝像頭行業,產品應用場景廣泛。如何找到合適場景應用落地,光鑑科技必須冷靜思考這個問題。
目前,3D深度攝像頭行業處於市場探索階段,滲透率很低。而且,整個行業的參與者也不多。奧比中光發展較早,且做了大量市場教育工作。作為後起之秀,光鑑科技更需要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
朱力告訴億歐科創:「雖然,3D攝像頭行業的應用場景較為廣泛,但我們會選擇幾個場景深入進去,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如今,光鑑科技的3D視覺技術已經應用在物流、新零售、安防、智能終端、自動駕駛等場景。
在朱力看來,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光鑑科技深入應用場景、拉近與客戶的距離。以安防場景為例,光鑑科技的客戶主要是系統集成商。他們缺乏技術能力,所以,他們既需要採購3D攝像頭,又要採購相關的視覺算法。
朱力解釋道:「一般來說,軟硬體組裝是複雜的工作,軟體與硬體需要適配一段時間才可以正常使用。如果他們購買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既可以縮短工期還可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一點是,光鑑科技採用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可以直接接觸到終端客戶,了解客戶需求,從而能夠及時迭代更新產品。
與此同時,無論是奧比中光還是光鑑科技,他們都清楚地知道:3D攝像頭市場仍在起步階段。朱力告訴億歐科創:「國內可以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可能不會超過十家,整個市場仍是較為空曠的階段,但未來市場競爭一定會變得異常激烈。」
在朱力看來,光鑑科技想築起堅不可摧的護城河,不僅需要持續迭代的技術研發能力,還要有很強的服務能力。不得不承認,國內3D攝像頭的很多應用場景並未形成規模化需求。因此,光鑑科技最先選擇在安防、新零售、物流等領域持續深耕,為客戶提供最貼心的解決方案。
任何行業不可能只有幾家公司,當下的光鑑科技只需厚積薄發。待3D視覺行業百花齊放時,光鑑科技憑藉著多年的技術沉澱與行業積累,便有望成為行業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