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能力矩陣:基本能力之溝通協調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經常和其他部門有對接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提高效率。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圍繞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展開三個維度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生中第一次經歷大型的溝通失敗現場,應該是在剛剛工作那年跟同事出差了。晚上入住酒店時,同事操著不太流利的川普問前臺,「你們嘞房間有chāng fù嗎」。前臺大姐滿臉鄙夷地看著我們仨, 「對不起幾位先生,咱們家是正規酒店」……如果不是實在找不到素材,誰又願意將不堪回首的往事提起。

一、什麼是溝通協調

溝通的標準釋義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溝通作為連接社會的主要方式,是「社會人」都需要具備的最基本能力。溝通的本質是信息,溝通的過程就是雙方對信息的組織、傳遞與感知。

產品經理作為所有職位中,最沒有權限的「經理」,除了產品策劃相關的產出物,大多實質性工作都要是推動別人來做。產品只有產出物,圖樣森破乃義務。沒有哪個網際網路項目,僅僅靠著產品設計、需求說明就能夠有序推進。從需求梳理到上線運營,產品經理50%以上的時間都會花在溝通上。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溝通的意義就在於,通過準確有效的多方溝通,確保產品工作的順利進行。所謂協調,就是組織、維護產品相關人員關係,為協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協調的核心目的與溝通一致,而主要方式仍然還是溝通。

好的溝通自然是能夠確保項目按部就班井井有條,而溝通中的稍有不慎也很容易鑄成大錯。需求溝通有問題,做出的東西就可能不是需求方要的。評審溝通有問題,技術團隊的理解就可能存在偏差。跟進溝通有問題,項目的方向、進度就可能面臨失控。

分享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溝通失敗案例。之前所在的公司,客戶辦理業務都由市場人員代勞,內部也有一個銷售專用的App。整個流程簡單來說就是,銷售提交辦理申請,運營審核申請資料。後來公司裁撤市場團隊,對應的工作就落到了運營團隊手上。因為少了銷售一環,所以運營團隊提出了很多精簡流程的需求。簡化現有流程自然不算難事,項目很快也就上線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對於在外奔波的銷售人員來說,移動端能夠良好滿足辦公需要。而對於坐在工位的運營人員,大批量地在手機端進行各種操作,就顯得格外麻煩。數以萬計的客戶業務卡在手工效率,公司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雖然巧妙地使用虛擬機暫時代替手機,然後通過緊急迭代調整管理後臺功能,最終還是解決了。但本來就應該在溝通中就發現的問題,卻用了整整兩期迭代,成本不可謂不高。

二、溝通有哪些方式

對於職場而言,常用的溝通方式有面談、會話、語音、視頻、郵件5種。每一種溝通方式都能夠進行信息交流,但每一種方式又都有著不同的場景和條件。

面談是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無論是點到點的小範圍交流,還是規模化的會議,面談都能夠達到非常良好的溝通效果。究其原因,面談時的信息傳遞具有最高的時效性,立即接收,不會存在傳遞遲滯。另外,面談時的展示材料、動作表情、情緒聲調都是信息,信息感知更飽滿有層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面談能夠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更多來源,即時確認,能夠最大程度保證信息準確無誤。因此,面基應該作為產品經理對外溝通的第一選擇。

會話就是在線即時通訊,是面談之外最常見的溝通方式。現代職場越來越依賴於IM工具進行溝通,除了地理限制,更多的還是溝通習慣的改變。能夠充分梳理想法並準確表達,又能夠最簡化地實現溝通歷史追溯,還有很多線上化工具,在線會話交流自然成為重要選擇。而網際網路企業內流行的社交障礙文化,也讓很多人更青睞在線交流。但是消息傳遞的及時性,並不意味著消息被接收和反饋的及時性,來不及看,不太想看,看了不回都會影響溝通。會話的使用,即已經默認對方不必立即查閱、回復。所以重要、緊急的內容,會話式溝通滿足起來就稍顯力有不逮。

語音包括了最常見的電話和IM內的語音通話,通常是作為不能面談時的主要替代方案。語音通話,尤其是語音會議,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異地溝通的問題。打破地理限制,即時性的交流確實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但是純語音的交流,其效果勢必不如面談生動豐滿。而常見的網絡問題,也經常影響到溝通的開展。

視頻應該是最不常用的溝通方式,一般在硬體會議和遠程面試時使用。語音加圖像的交流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溝通效果,但在職場的適用場景比較單一且很難規模化普及。另外網絡的問題,也會影響到視頻溝通的開展。

郵件是幾種溝通方式中最正式的一種,最常用於通知、公告、重要事宜的溝通。人們對郵件的使用屬於比較低頻,且通知機制較為缺乏。所以郵件有著比會話更大的延遲性,一般情況下發了郵件還需要通過其他方式通知對方。另外,郵件具有很弱的交互性,一般不用於密集型溝通,而相關的溝通也通過其他方式進行。

綜上,溝通很重要,選擇正確的溝通方式也很重要。

三、如何提升溝通能力

產品經理不會說,不如回家修摩託。受性格、教育、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每個人的溝通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化。但對於產品經理,在特定的職業場景中,溝通能力的提升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依循的。如上所述,溝通的過程就是對信息的組織、傳遞與感知。組織與感知在於思維,傳遞在於方式。接下來就從溝通思維層面分享幾個有效的方法。

1. 擺脫部落效應

部落效應的概念來自哈佛大學的課程《不妥協的談判》,主要是指:溝通交流時之所以存在妥協,是因為人們將對方視為對立面,把溝通理解為「捍衛己方利益、要求對方做出犧牲」的零和博弈。而這種溝通也被看作為,一種以損害長期利益為代價的短視行為。就像兩個部落一樣,如果天然地將對方置於對立面,就很容易因為一些問題爆發衝突。而作為部落的成員,也會因為擺脫不了部落的裹挾,被迫陷入到衝突裡面。

部落效應的主要特徵是:對抗、自以為是、封閉。部落效應下的溝通,很容易放大雙方的差異,而縮小雙方的共性,對抗也就隨之而來。從心理層面的對自我認知偏差,和對他人判斷失準,也導致怙才驕物、剛愎自用,最終引發矛盾與衝突。對於產品經理,最常見的部落效應就是:市場團隊提需求,就是故意來坑產品;技術團隊提問題,就是故意來找麻煩;運營團隊搞不懂,就是智商餘額不足。

多年前入職某一家網際網路獨角獸,剛剛入夥產品團隊,就接收了組內對其他團隊的很多負面評論。對於新人而言,所在的團隊本身就是天然的「我方」部落,而一來就接收不明所以的矛盾點,也就自然而然地將對方推到你死我活的對立面。即便對方其實並沒有跟我正面衝突,我也會自然而然地在工作中與其對抗。這種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其實並不明白什麼是衝突的根源。

擺脫部落效應是跨部門溝通的重要條件。作為不同團隊,應該允許不同想法不同認知的存在,更應該強調合作,強調利益共同點。與團隊保持步調一致固然重要,而不被團隊的認知偏差所裹挾同樣重要。

2. 打破知識詛咒

大多數人聽說知識的詛咒,應該來源於滅霸對鋼鐵俠說的那句「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知識的詛咒,常規來講就是:懂的越多,顧慮越多,枷鎖也就越多。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失去的過程,就像詛咒一樣無法擺脫。

而對於網際網路而言,知識的詛咒更多的在於:當我們越懂得一些東西,就越難理解不懂得的情況。就比如我們的產品工作越發駕輕就熟、爐火純青,就越難理解為什麼一些初學者會毫無章法、胡搞瞎搞。再比如我們對自己的產品已經非常熟悉,就很難理解為什麼用戶對一些簡單的功能都摸不透。

在從事產品工作稍有業績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從各類眾包平臺接了不少的產品兼職工作。在職責定位大而化之,工作內容籠而統之的彼時,產品經理的要求並沒有如今這麼嚴苛與細分,所以能夠接觸到各種行業各種類型的產品。而兼職工作中很明顯的困擾就是,當大量的其他行業想要轉型網際網路,溝通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原本在專業環境下眾所周知的理論,司空見慣的模式,對於很多客戶而言都難以理解。思維層面的不統一,往往導致項目無法順利開展。所以工作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客戶進行基礎的行業普及。而這無窮無盡的客戶教育,嚴重提高了工作成本,這也正是後來不再接活兒的主要原因。

知識的詛咒可以歸結為信息不對稱。要打破知識的詛咒,就需要使溝通雙方在信息層面達到一致水準。開門見山固然有效,但對於並不對稱的溝通,更多的鋪陳、介紹,才是達成溝通的前提。而面向用戶,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更是與用戶溝通的關鍵。

3. 針對性溝通

溝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往往需要隨著不同的場合調整溝通方式。而場合差異化的最大決定因素,就是我們的溝通對象。在部門林立的職場進行溝通,就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溝通策略。

與需求方溝通。除了自發產生,我們的需求大多時候都來自於外部需求方。要把這些原生的用戶級需求轉化成產品需求,溝通至關重要。對於需求方而言,很多時候都不能系統化地進行需求梳理,更多是一些零散、表面化、不準確的想法。產品經理與需求方溝通,需要引導、挖掘並最終確認需求。

與技術方溝通。這種溝通是項目階段最常見的,主要集中在需求評審和問題反饋兩個方面。向技術進行需求宣介時,除了產品需求本身,還需要背景、目的等信息的傳達以幫助他們理解。在面向技術提出的問題時,也要在對專業的絕對尊重的前提下,對問題進行整體性的判斷與處理。

與老闆溝通。對於老闆而言,更加關心的是市場、發展、戰略等方面的上層問題。這裡倒沒有太多具體的溝通方式推薦,因為本身跟老闆溝通就是一門大學問。這裡的建議是,對自己所在的領域絕對的熟悉,包括市場、競品、數據等等,並且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

如上都是一些現實情況的例舉,點到即止,不作深論。產品經理本身就是各部門間信息中轉站,就應該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溝通技巧。

4. 團隊影響力

作為產品經理,在求職過程中經常會被問道,如何處理與其他團隊的矛盾。其實問題的傾向主要還是在產研矛盾,而標準答案不外乎就是數據說話。但是產品經理作為項目發起者,如果總是開口閉口的戰略、用戶、數據,以此來推動團隊,其實並不能解決本質。這種逼迫性的推動,本質仍然是強加個人想法給他人,仍然會有無窮無盡的問題與矛盾。

對於上述問題,我的個人答案會偏向於,營造輕鬆愉快、相互信任的團隊氛圍。當整個團隊的氛圍使人愉悅,產品的推動也就變得無比輕鬆。當然,這對產品經理的人際能力會是一個考驗。

在最近的兩段工作經歷中,我都在想方設法營造氛圍。面對團隊中的同事,為他們考慮,替他們說話,和他們插科打諢,陪他們加班熬夜。開始的時候會非常的困難,但是當真正贏得團隊信任的時候,一切都變簡單了。群裡面扔個紅包,大家就知道來活兒了。緊急需求沒有原型沒有文檔,只要說清楚了就能啟動。有事處理不了需求問題,測試自己就幫忙把Jira改好了。私下約酒吧,組樂隊,打麻將,也都能玩到一起去。在這樣的團隊氛圍中工作,溝通不需要過多的考量與心機,只需要回歸信息的本質。即便因為一些客觀因素散了夥,但是團隊依然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來往。

誠然,並不是所有的產品經理都需要這麼「人精」,而每個人也都有行之有效的團隊相處方法。但作為產品經理,都一定需要在團隊中有足夠的影響力。而不管是如何與團隊來往,最核心的前提,還是紮實的產品功底。

四、總結

常言道,高階全靠嘴,入門跑斷腿。溝通是產品經理推動項目的主要手段,而溝通能力也直接決定著產品生產的優劣好壞。本文主要為各位介紹了溝通的常見方式,以及提升溝通的集中辦法,更多的還是需要各位從實際著手付諸實踐。

本文由 @綿竹縣吳彥祖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我的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和成長之路
    筆者結合多年經驗,闡釋了自己對於產品設計師與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的理解,構建了能力模型和成長方向。目錄:創業團隊的人才之痛從產品設計師到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產品經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後記一、創業團隊的人才之痛成年人的字典裡面沒有「容易」二字,創業者的字典也沒有「輕鬆」二字。
  • 基礎之上,產品經理還應具備4個能力
    產品經理是產品的核心管理者,因此需要產品經理了解用戶、發現需求、策劃產品、推動上線、優化產品、產生最大化用戶價值。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經理貫穿始終,需要具備各個環節的能力。文章梳理總結了產品經理需要重點提升的4個能力:邏輯能力、溝通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與大家分享。大家從《產品經理!
  • 商業產品經理崗位分析及個人能力養成計劃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快速發展,商業產品經理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新的產品崗位也越來越細分。什麼時商業產品經理呢?其能力要求有哪些呢?企業在招聘這類崗位時有什麼標準呢?
  • 產品經理面試問題: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編輯導語: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隨著不斷地提升,你的能力也要跟上你的步伐;本文是作者的面試經歷的實例,在面試中被問到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哪些能力時應該如何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的回答大致分為:1)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比如剛剛入門的產品助理,更多的是了解產品及需求的管理流程,能夠較好的完成產品文檔,一定的溝通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而我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更多應該提升自己的:產品規劃能力、能夠負責更加複雜的產品體系。
  • 產品經理需要哪些基本素質?
    要想實現成長與進階,在執行之餘,我們更要去思考該往何處發展、發展路上要做到什麼、如何去做等。那麼對產品經理來說,成長路上要做到什麼呢?所需基本素質又有哪些呢?筆者將帶來具體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已經工作近5年了。
  • 產品經理入門及進階修煉指南:七維能力模型
    產品輸出層是基礎能力層,即產品經理開展日常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本層的能力缺失或是技法的不足將會對日常的產出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七維能力模型中的產品力、技術力、學習力、項目力都歸屬於本層。業務決策層是進階能力層,即產品經理在夯實產品輸出層的基礎上需要進階掌握的能力方向,在該層產品經理需要更加注重「經理」二字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積澱。
  • 騰訊產品經理核心能力淺析:市場/用戶調研與分析
    用常用的話術,要做的就是需求挖掘(用戶訪談、調查問卷、競品分析等)、需求分析,然後進行產品設計,持續優化產品,這是產品經理最基本的事兒了。但是為什麼不是用戶調研與分析,而帶了個市場呢?老王認為這是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不同。讓我們舉個慄子,看看什麼是市場/用戶調研與分析?
  • 兩個步驟,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一、溝通能力有多重要騰訊和IXDC聯合出品的《2018年用戶體驗行業調查報告》指出:為保持核心競爭力,用戶體驗設計行業的從業者,需要具備的前5項能力:用戶體驗、溝通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設計表達、產品理解。筆者為此特別關注了前幾年的《用戶體驗行業調查報告》,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一直排在前3。
  • 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總監都是做什麼的
    然而,根據筆者自身的經歷而言,不論經驗多麼豐富的產品經理,都很難成就教科書的技能體系,不在於會和不會,而在與每個階段的產品經理所關注的技能已經有很大的轉移。如同初期最為關注的需求文檔和框線設計,到後期,基本不再親自撰寫和設計。
  • 產品經理簡歷Word模板
    、XD、等辦公軟體;2、有3年產品經理工作經驗,熟悉CRM、ERP電商B/C端的產品設計,同時對金融管理系統和金融項目的迭代有一定的經驗;3、具備基本的數據處理及數據分析能力;4、熟悉FTP/SVN基操作,版本發布等配置管理工作;5、有較好的文檔撰寫能力
  • 產品經理入門概念通識
    先來看一下來自騰訊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圖。先不論圖的真假,從圖上可以看到騰訊產品經理要求具備的能力多達 18 種,且隨著等級的提升各種能力的標準都有相應的提高。細看下來發現這 18 種能力確實涵蓋了產品經理所要兼備的軟硬實力,由此可見產品經理並不是一個「虛」的崗位。
  • 產品經理學項目管理01:產品經理為啥要學項目管理
    二、因為高級別的產品經理必須懂項目管理蘇傑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寫給泛產品經理》中寫到:產品經理與項目經理,縮寫都是PM,都是矩陣式組織的產物,都要通過做項目來成事,所以10年前許多人分不清這兩個PM,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比較少見了。
  • 需求分析師和產品經理有什麼區別?
    本文將從以下維度分析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與需求分析師的區別:一、職位差異1.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就是在網際網路中專門負責產品管理的人員,產品經理主要負責用戶調查,行業數據分析,再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哪種商業模式等,並推動相應產品的開發組織。
  • 一個合格產品經理的成長之路
    南極圈 / 內容精選 誰說初創團隊招人難,南極圈老潘有辦法 | 極友會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重要的是發出你自己的聲音,不再追隨,敢於樹立權威,敢於挑戰傳統,厚積薄發去影響和定義業界發展趨勢。作為一名在網際網路產品領域從業超過十三年的老鵝,王志剛帶來了他的分享,一個產品經理的自我修養。
  • 如何掌握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一線大廠看中的數據分析能力? | 人人...
    用數據分析結果作為說話依據,與上下級溝通時候也會更有說服力,可以有效降低溝通和決策的成本。2. 洞見業務發展的問題與機會其次,數據分析是一項可以遷移的專業技能。無論你是做產品、運營甚至市場工作,數據分析都大有用武之地。
  • 開課吧高瑋:網際網路下半場產品經理的進階指南
    他談到,當技術進入一個比較成熟穩定的狀態時,就意味著行業已經進入到下半場,網際網路的下半場也是因此而來。同時,技術發展問題也直接影響相關產品與應用的創新空間極具縮小,產品與營銷之間的權重也逐漸傾斜,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覺得產品經理在網際網路下半場,正在離開舞臺中心的原因。
  • 物業設施經理人必備五項能力
    特別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設施經理人的平均薪資水平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什麼樣的人能做設施經理人?什麼樣的設施經理人是合格的,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本文就這一話題做一個概要的闡述。在與設施管理外包服務商——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溝通的時候,她也坦言:「每年新招聘的設施經理中,機電設施、物業管理的人員最多。而我們的客戶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也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比如:銀行和金融機構對設施經理的要求更多的是紮實的財務背景和知識。」
  • 工科學生如何進擊「產品經理」?
    目錄:為什麼要進入網際網路為什麼要選擇「產品經理」工科學生加入網際網路的優勢和劣勢工科學生進擊「產品經理」的前期準備:信息收集、編程、競賽、學生工作工科學生進擊「產品經理」的中期準備:讀書與閱讀、思考與寫作工科學生進擊「產品經理」的後期準備:實習、簡歷與網申、筆試、面試結語一、為什麼要進入網際網路當今的網際網路行業發展蓬勃,競爭充分(caoz老師語),
  • 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師需要哪些能力和素質?
    筆者結合多年經驗,對產品設計師應該具備的通用能力和素質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相信點進文章的你,應該對這方面感興趣或者是搜索過一些資料。你肯定也聽人說過,設計能力是產品設計中重要的專業能力。我總結了一個「365」的能力模型,描述了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師應該具備的通用能力和素質。一、做事的態度1. 廣納意見專業能力走到最後都是十字相通的,寬度更能把控局勢。如果你一直在網際網路行業,見證過網際網路的上半場和下半場。
  • 五年進階:產品助理(專員)、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總監是...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Kevin改變世界的點滴」(ID:Kevingbsjddd),作者 Kevin,PMTalk產品經理社區發起人,《產品之光》作者,產品經理創業者的斜槓青年;36氪經授權發布。 title並不是你的定位,或許一個產品經理的title目前正在從事產品專員的工作。 從事產品從2014年到2018年,4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