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晶片是一項投資大、門檻高、周期長的產業。不僅如此,晶片產業相當複雜,環節流程特別多,沒有實力的企業基本就無法參與。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晶片企業們有很多模式,最厲害的是IDM企業,可以自己搞定晶片的設計、生產、封測、銷售全套環節,比如intel、三星等。
也有企業只負責設計,稱之為Fabless(無晶圓製造設計)類別,該類晶片企業只負責晶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其他的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都是外包的,比如華為、高通、聯發科等。
也有企業只負責生產,稱之為Foundry,即晶圓代工企業,比如臺積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格芯等等。
而從這三類來看,IDM企業是最強的,可以不依賴別人,而設計或代工企業都只參與其中一個環節,對上、下遊都有依賴。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誕生了第一家CIDM企業--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這種企業與前面三種都不相同,CIDM是指Commune IDM,即共享式IDM企業。
什麼意思?就是如果一家企業沒有這麼大的能力來搞出IDM模式,那麼10多家企業一起行不行?芯恩半導體就是如此,由10多家單個企業進行聯合出資半導體企業。
這家企業可以搞定晶片的設計、研發、生產、封裝、測試、營銷·銷售、最終產品組裝等,大家共享這一套生產能力,形成一個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風險。
芯恩集成電路由中國晶片教父張汝京博士在2018年創辦,當時他已經70歲的高齡了。張汝京認為在中國當前的形勢之下,CIDM模式是相對更好的模式,一方面能夠整合眾多小企業來搞定全產業鏈,減少對其它廠商的依賴,又不用承擔太多風險和投資,就能實現資源共享。
芯恩項目一、二期總投資約188億元,其中一期項目主要集中在14nm或以上工藝製程,而二期項目則是聚焦在14nm以下工藝製程。
當然,目前芯恩才兩年左右時間,雖然進展相當順利,但對中國芯的貢獻目前還沒有全部發揮出來,但相信張汝京博士這樣的大牛,一定能夠讓CIDM模式在中國更好的開花結果,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