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家CIDM晶片企業:整合10多家企業,打通晶片生產全流程

2020-12-27 只說數碼科技

眾所周知,晶片是一項投資大、門檻高、周期長的產業。不僅如此,晶片產業相當複雜,環節流程特別多,沒有實力的企業基本就無法參與。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晶片企業們有很多模式,最厲害的是IDM企業,可以自己搞定晶片的設計、生產、封測、銷售全套環節,比如intel、三星等。

也有企業只負責設計,稱之為Fabless(無晶圓製造設計)類別,該類晶片企業只負責晶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其他的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都是外包的,比如華為、高通、聯發科等。

也有企業只負責生產,稱之為Foundry,即晶圓代工企業,比如臺積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格芯等等。

而從這三類來看,IDM企業是最強的,可以不依賴別人,而設計或代工企業都只參與其中一個環節,對上、下遊都有依賴。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誕生了第一家CIDM企業--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這種企業與前面三種都不相同,CIDM是指Commune IDM,即共享式IDM企業。

什麼意思?就是如果一家企業沒有這麼大的能力來搞出IDM模式,那麼10多家企業一起行不行?芯恩半導體就是如此,由10多家單個企業進行聯合出資半導體企業。

這家企業可以搞定晶片的設計、研發、生產、封裝、測試、營銷·銷售、最終產品組裝等,大家共享這一套生產能力,形成一個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風險。

芯恩集成電路由中國晶片教父張汝京博士在2018年創辦,當時他已經70歲的高齡了。張汝京認為在中國當前的形勢之下,CIDM模式是相對更好的模式,一方面能夠整合眾多小企業來搞定全產業鏈,減少對其它廠商的依賴,又不用承擔太多風險和投資,就能實現資源共享。

芯恩項目一、二期總投資約188億元,其中一期項目主要集中在14nm或以上工藝製程,而二期項目則是聚焦在14nm以下工藝製程。

當然,目前芯恩才兩年左右時間,雖然進展相當順利,但對中國芯的貢獻目前還沒有全部發揮出來,但相信張汝京博士這樣的大牛,一定能夠讓CIDM模式在中國更好的開花結果,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華為晶片布局再度擴張:投資第17家晶片企業
    11月23日,企查查顯示,寧波潤華全芯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芯微電子」)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法定代表人為汪鋼,註冊資本3391.2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半導體晶片生產設備、測試設備、機械配件及耗材的研發、設計、製造、加工、批發、零售等。
  • 每天新增200家企業:中國不惜重金極力追求「晶片獨立」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4日刊登題為《不惜金錢和浪費,中國極力追求「晶片獨立」》文章,現將文章摘編如下:劉峰峰曾在一家世界知名科技公司工作10餘年,後來意識到中國真正的金礦在哪裡。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光大證券對「大基金」投資標的進行了匯總,截至2018年1月19日,大基金已成為50多家公司股東,涉及18家A股公司、3家港股公司,目前大基金持股市值超200億元。
  • 中小晶片企業發展困境如何破解?
    以垂直招聘為切入點,抓住了晶片創業爆發的紅利,以極低獲客成本觸達上千家晶片公司,為後續業務擴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和這1000多家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和過去我熟悉的晶片公司不一樣,規模更小,速度更快,瞄準的市場更細分。2016年底,在長沙ICCAD,我給大家匯報創業一年多來的觀察。 隨著我們客戶的不斷成熟,大量設計外包和流片封測需求湧入。
  • 小米晶片大躍進:除了自己造芯,3年投資了20多家晶片企業
    眾所周知,在2017年小米發布旗下首款手機Soc澎湃S1之時,雷軍表示「晶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這意味著其實小米對於晶片是相當相當的重視。但自從澎湃S1發布之後,後續卻沒有了更多消息,原因大家基本也清楚,做晶片並不容易,沒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是很難有成就的。所以後來我們看到小米的晶片轉向了物聯網、AloT這一塊,因為門檻相對較低一點,但小米也未曾放棄,一直表示澎湃S2還在研發之中。
  • 佛山:順德加快世界級開源晶片基地建設,又有8家企業落戶
    據悉,以中山大學順德研究院所在地為啟動區,順德加快世界級開源晶片基地建設,完善開源晶片產業生態鏈。目前,「BF-細滘」等一批「順德芯」已經進入批量生產,「天樞」系列處理器性能步入全球前列,國家電網等企業已啟動「順德芯」內測。
  • 中國人工智慧晶片產業格局分析:附國內AI晶片企業匯總
    美國沿襲在傳統計算晶片上的強大優勢,包括在CPU,FPGA,GPU,DSP領域包攬全球第一的技術能力和行業地位,自然佔據了這個賽道的霸主地位,據稱在醫療、生命科學、能源、金融服務、汽車、製造業以及娛樂業等多個領域運用GPU或者FPGA開展深度學習工作的企業有近4000餘家,傳統優勢的滲透力可見一斑。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在這條賽道上,其實中國的企業鮮少再有機會。
  • 天津打造半導體晶片全產業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市場。半導體也是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目前,國內半導體供需嚴重不平衡,同時,出於安全自主可控考慮,國家也鼓勵大力發展這一產業。」海河產業基金從三年前設立之時,就將這一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之一,立意寫篇大文章。
  • 最新:中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排名榜單,市場份額、生產基地規模與分布
    上周在重慶舉辦的ICCAD 2020 ,有沒有看完《中國IC設計業規模最大十個城市》、《中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營收榜單》、《2020年中國IC設計企業全年預計銷售報告》現在是必須抓緊攻關晶片製造技術,否則我們總被別人卡脖子。我國地大物博人才眾多,只要找準方向、捨得投資,此關一定能攻克。中國加油!
  • 摩爾精英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 打造一站式晶片設計和供應鏈平臺
    摩爾精英成立於2015年7月1日,致力於「讓中國沒有難做的晶片」,以「晶片設計雲、供應鏈雲、人才雲」三大業務板塊,打通晶片設計和供應鏈關鍵環節,提高效率、縮短周期、降低風險,打造晶片設計和供應鏈整合的一站式平臺,客戶覆蓋全球1500家晶片公司。
  • 晶片企業最高10年免稅,這些公司將受益
    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65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130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根據相關人士預測,本田今年晚些時候減產的力度會加大,因為從二月份開始,缺少晶片的局勢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在第一季度就會影響日本國內成千上萬輛汽車製造。此外,由於2020年10月旭化成的宮崎縣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加強了面向車載音響設備半導體的供應短缺。不過,本田針對該產品表示,「現階段已確保庫存」,此次減產被認為與此無關。
  • 中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排名來了!到底誰才是正宗晶片股?
    2019年11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正式對外公布了一份2019年中國十大晶片設計廠商(未統計港澳臺地區)的營收數據的預測報告。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分布情況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有3家,長江三角洲有4家,京津環渤海地區有3家。
  • 中國晶片之父張汝京:被迫離開自創企業,卻為華為留下「續命藥」
    如此,華為的救星只剩下了中國自己的晶片企業—中芯國際。 雖然中芯國際已經是排在臺積電、臺聯電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晶片生產企業,但是其生產技術還是趕不上三星、臺積電等頂尖工廠,只能生產一些中低端晶片。 而且,美國持續對中芯國際施壓,意欲把華為徹底趕盡殺絕。
  • 6月19日: 中國晶片設計10強企業韋爾股份上榜;中興5nm晶片2021年推出
    ·趨勢洞察胡潤發布中國晶片設計10強民營企業:BAT華為未上榜胡潤研究院昨日發布《2020胡潤中國晶片設計10強民營企業》,列出了中國10強本土晶片設計民營企業,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打造MEMS全產業鏈國產化平臺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打造MEMS全產業鏈國產化平臺
  • 晶片產業鏈剖析——中遊晶片設備篇!晶片乾貨系列
    國際半導體企業歷經50年的發展,由全盛時期的數百家,通過併購整合等措施縮減至目前的數十家,細分領域的壟斷程度越來越高,形成「大者愈大」的局面。 全球主要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荷蘭等國。
  • 全國晶片業務最廣泛的企業:低端市場一家獨大
    眾所周知,「缺芯少魂」一直都是國內科技圈的痛點,目前國內的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等領域,也依舊還無法達到全球晶片行業的頂尖水準,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華為海思作為國內第一大IC晶片設計企業,也是國內營收最高的晶片企業,第二大晶片企業則是紫光,雖然紫光集團在國內的名氣似乎遠遠不如華為海思,但實際上,在仔細分析之後,紫光集團所設計的晶片業務範圍
  • 京津冀企業成功研發4800萬像素光場晶片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廣通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員工張婧姣展示的4800萬像素矽基液晶數字光場晶片格外引人注目。「這個1元硬幣大小的數字光場晶片由京津冀三地企業共同研發完成,北京負責晶片設計、天津負責封裝、廊坊負責晶片的產業化。」
  • 驅動晶片缺貨!集創北方張晉芳:顯示驅動晶片將在拉動國產供應鏈條...
    顯示晶片行業是個大賽道2019年我國已經成為顯示產業大國,液晶面板產能位居全球第一。隨著韓國三星Display、LG Display關閉液晶面板工廠,中國面板廠商的市場佔比將進一步提升,2021年有望達到65.3%。但是顯示專用晶片仍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