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與日軍激戰98天,突破馬其諾防線,全殲3000人

2021-01-19 史海回眸閱古今

1942年5月4日,日本侵略者由緬甸攻入雲南境內,沿著滇緬公路,一路長驅直下,相繼佔領了畹町、芒市、龍陵,最後佔領了怒江西岸的松山,並在此修建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堡壘群,妄圖憑藉松山天險,阻止中國遠徵軍進行滇西大反攻。1944 年,中國遠徵軍為收復失地,與日軍在松山鏖戰98天,最後實施了著名的松山大爆破,全殲日軍3000餘人。

松山是怒江峽谷西岸的龍陵縣內第一高峰,山高樹茂,聳入雲天,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是封鎖滇緬公路、控制怒江兩岸的戰略要地,自古就有「飛鳥難過,猴子犯愁」之說。

日本法西斯正是看中了松山易守難攻的天然地勢,在松山四周構築了數不清的各自獨立又相互聯護的鋼筋混凝土堡壘群。堡壘群主體共分為三層:上層用於觀測與射擊;中層是生活區,建有臥室、休息室和娛樂室;下層用於隱蔽部隊和儲存彈藥。除此之外,在最下層還挖掘了一條可通往山外的暗道,專供日軍師、團以上軍官臨時逃跑之用,鮮為人知。

為了確保防線的絕對安全,日軍在堡壘頂部鋪設了四、五層厚約70釐米左右的堅固圓木,圓木上面還鋪蓋了數層厚鋼板,鋼板上又澆灌了厚達一米多的混凝土。駐紮在此的是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一部,約有3400餘人,配備有山炮、戰車、重機槍等重武器,還設立了醫院、發電所等後勤保障機構,並囤積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充足的糧食、淡水等生活物資,可同時滿足數千人堅守兩年以上。

此外,日軍還在堡壘群四周修建了大量的地道和掩體。布置了三層火力點,在松山中央還修建了一條飛機跑道和空投基地,可供運輸飛機隨時起落,運送給養。

如此堅固的工事,再加上充足的物資給養,可抵擋數萬軍隊的攻擊,即使使用重型山炮、榴彈炮等重武器狂轟濫炸,也奈何不得。因此,日軍南方軍司令寺內壽一大將曾把松山防線稱為「東方馬其諾」,西方輿論界則把松山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日軍修建的松山工事完全控制了滇緬公路松山段兩側70餘公裡的範圍,易守難攻。日軍在對外廣播中還曾口出狂言:松山防線固若金湯,要想攻下,中國軍隊不死亡幾十萬人,門都沒有。

最先負責攻打松山防線的是國民黨第十一集團軍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素有「常勝將軍」之美譽,下轄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和新編第二十八師,全部美式裝備,戰鬥力尚可。

然而,在松山戰場上,第七十一軍卻遭遇到了日軍的瘋狂阻擊。

第七十一軍先用密集的炮火向松山山頭傾瀉了大量的炮彈,實施火力壓制。炮火覆蓋過後,第二十八師的數千名士兵首當其衝,吶喊著向山上衝去。當士兵們衝到距敵碉堡約50米遠處時,不幸踩到了埋設在密林深處和亂草叢中的地雷,剎那間,爆炸聲震耳欲聾,煙霧滿天,爆炸碎片似「天女散花」般從空中快速劃落,成連成排的士兵們紛紛倒下。

緊接著,藏在碉堡中的日軍伸出了槍口,從四面八方開始向外瘋狂掃射。在地雷陣中僥倖存活下來的遠徵軍士兵,此時是躲無可躲,藏無可藏,瞬間就成了槍下亡魂。

僅一個衝鋒,第二十八師就傷亡過半。

軍長鍾彬惱羞成怒,立即組織了第二波攻擊。為防止士兵逃跑,他在師、團、營、連、排設立了各級督戰隊,並下達了死命令:「敢有怯陣後退者,格殺勿論!」

第二波攻擊開始後,各級軍官舉著手槍,逼著士兵們衝鋒,不許後退。可想而知,結果是一樣的,在丟下了大量的屍體後,第二波攻擊宣告失敗。

隨後,軍長鍾彬又組織了多次強攻,均遭失敗,整團、整營的人都打光了,最慘的是一個連只剩下了兩名士兵,差點丟了番號。

聞之第七十一軍慘敗,蔣介石大發雷霆,立即將鍾彬革職查辦,將第七十一軍調回後方,改由第八軍擔任主攻任務。

第八軍下轄榮譽第一師、第八十二師和第一百零三師,軍長何紹周,全軍均為美械裝備,並配備有美軍顧問。

第八軍一改第七十一軍猛衝猛打的戰法,採取了步、炮協同,同時利用盟軍飛機在空中配合進行空中壓制的新打法,對松山、滾龍坡等地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鏖戰20天後,終於攻下了滾龍坡和大埡口,然而,松山頂峰卻一直未能攻克。

眼見部隊傷亡慘重,軍長何紹周著急,蔣介石更著急,接連給第八軍下達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要求第八軍務必在八月底前攻下松山,否則,團以上長官一律軍法從事。

看到最高統帥部的嚴令,何紹周心急如焚,接連召開了多次軍前會議,研究戰術,尋求良策。大家一致認為,攻克松山「只可智取,不可強攻」,「偷襲」、「火攻」、「空降」和「坦克壓陣」等戰法均被否決後,最終,採用了第八十二師副師長王景淵的「坑道顛覆法」,並制定了從松山底部挖坑道,直通頂部日軍鼻子底下,實施超強爆破作業的作戰方案。

在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再次下達限期攻克松山的命令後,軍長何紹周及時調整了戰術,向部隊下發了攻擊松山的命令。

何紹周一面派重兵佯攻松山,一面抽調大量工兵攜帶專業作業器材,夜以繼日地搶挖地道。地道高1.8米、寬1米,每晝夜可秘密開挖12米左右。經過十數天的艱苦挖掘,終於挖到了日軍的碉堡底下,士兵已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日軍的遊動哨兵,並且能聽得到日軍的談話。

隨後,中國遠徵軍士兵們在地道內安裝了6噸TNT黃色烈性炸藥。

1944年8月20日上午九時許,隨著軍長何紹周的一聲令下,工兵按下了電鈕……「轟隆」一聲巨響,剎那間,地動山搖,灰塵漫天,日軍的碉堡伴隨著泥土和日軍士兵的殘肢斷臂,齊齊飛向了天空,被日軍自詡為堅不可摧的松山碉堡群被炸開了花。

爆破聲過後,中國遠徵軍萬炮齊鳴,帶著怒火的炮彈準確地砸在了已殘破不堪的碉堡內,將僥倖生還的日軍砸成了肉泥。隨後,數萬名遠徵軍士兵吶喊著衝向了山頂,將殘餘的日軍一一殲滅。

是役,中國遠徵軍全殲松山日軍3000餘人,

松山戰役是一場艱苦卓絕的血戰,歷時三個多月,也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消耗炸藥最多的一次戰役,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爆破。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銘記歷史,品讀人生,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血戰騰衝:遠徵軍在國恥日前全殲日軍6000餘人
    但是,高黎貢山的老人說,我的腳下就是抗戰雲南三條驚世駭俗的道路之一,鮮為人知的屍骨路——遠徵軍的反攻線:強渡怒江,攻打高黎貢山、松山,每天都有幾百人戰亡就地掩埋於山澗溝壑。當年打完仗,山坡上流的都是「血旺子」,山泉也紅了一年。 面對大山,我沉默了。歷史告訴我,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天險,向侵佔滇西戰備要塞騰衝達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的攻擊。
  • 中國遠徵軍松山大爆破
    ▲1944年5月,遠徵各路大軍集結怒江東岸,準備強渡  這場偉大的戰鬥,讓我們記住一個偉大的名字:林振澤。妄圖憑藉怒江西岸的松山天險,阻止中國遠徵軍滇西大反攻。松山是龍陵縣內第一高峰,兀然突起在怒江峽谷西岸,聳入雲天,是封鎖滇緬路、控制怒江兩岸的鎖鑰。自古有「飛鳥難過,猴子犯愁」之說。1944年,中國遠徵軍為收復失地,與日軍在此進行了長達98天的血戰,最後實施松山大爆破全殲日軍。  為阻止遠徵軍滇西大反攻,日軍在松山構築了各自獨立又相互聯護的隱蔽陣地。敵堡壘主體分為三層。
  • 中國遠徵軍出國首戰告捷——200師同古防禦戰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兩國籤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國政府組建了中國遠徵軍,準備開赴緬甸對日作戰! 1942年1月日軍攻佔仰光,1942年3月8日,中國遠徵軍先頭部隊第五軍200師到達同古。
  • 中國遠徵軍兩次入緬作戰,主要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
    中國遠徵軍先頭部隊第五軍200師,奉命率先進入緬甸境內,在同古地區接管英軍防務,隨即與尾隨而來的小日本,在皮尤河發生激戰,200師伏擊了小日本,首戰告捷。同古位於緬甸南部平原,在仰光與曼德勒之間,仰光失守後,同古也成為了阻止日軍北上的重要屏障,遠徵軍本打算以此為依託,與英軍一道收復仰光。
  • 抗日戰場唯一全殲日軍的松山戰役,遠徵軍付出了多大代價?
    1944年6月,正當中國遠徵軍久攻不下滇西重鎮騰衝之時,派遣出去偵查的部隊卻發現日軍守備騰衝的軍隊明顯增多,很多的戰略據點都加固了防守,國軍方面推測,自己的作戰意圖很有可能遭到了洩密。但騰衝是遠徵軍反攻雲南的首戰,此時如果拿不下騰衝,出師未捷的戰局會極大地打擊遠徵軍的士氣。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三:同古血戰,機械化200師痛殲5000日軍
    打退日軍的先鋒後,中國軍隊在被擊斃的日軍軍官屍體上搜到了一份作戰地圖,地圖顯示,同古正面之敵是日軍55師團,33師團正在向前挺近,另外還有兩個師團的日軍正從海路趕來,計劃在仰光登陸。久經沙場的戴安瀾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以中國遠徵軍的實力,要對付兩個師團的日軍已經很難了,現在日軍猛增一倍,中國遠徵軍根本沒有取勝的希望。
  • 「土八路」全殲日軍「武士道」精銳170人,26個日軍跳火自焚
    此役,「土八路」全殲日軍一個「武士道」精銳士官教導大隊170多人,讓囂張狂妄的侵華日軍發出哀嚎。東團堡位於淶源城東北,距縣城40多公裡,是日軍從高碑店、易縣通往張家口,宣化道路重要中繼站,又是淶源的上莊,中莊等據點相呼應的中心點,是日軍在淶源、宣化公路上封鎖根據地的一個重要據點。
  • 中國遠徵軍,一段所有人都不該遺忘的英雄歷史
    中國遠徵軍有多少人?1942年,中國遠徵軍為抵抗日軍入侵、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入緬作戰。前後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反攻緬北等巨大勝利。
  • 日軍「牛刀專家」偷襲我120師後方,賀龍怒火中燒全殲這股日軍
    有過多次以閃電戰偷襲中國軍隊後方指揮機關的記錄,被稱為「牛刀專家」。這次他親率主力1100餘人抄小路秘密向抗日根據地的後方機關陳莊輕裝急進,目的摧毀這裡。27日晨,日軍偷襲陳莊。在陳莊的抗大二分校師生與日軍展開了戰鬥。學員武器有限,十幾個人才有一把槍幾顆子彈,但他們十分英勇不怕犧牲,掩護八路軍機關和村民撤退。二分校中隊長孫本先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1歲。
  • 為何馬其諾防線抵擋不住德軍的進攻?真的是法國無能嗎?
    大家都知道馬其諾防線是可以繞過的,但為什麼法國人沒有想到呢?如果馬其諾防線這麼蠢,有網友認為他們有資格做法國總理嗎?法國不是傻瓜,馬其諾防線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的原因是許多因素的結合,首先,法國不是傻瓜,不可能不預料到馬其諾防線的環球航行,如果簡單到一個網民,那麼我怕德國在二戰中已經被打敗了。
  • 古來徵戰幾人回——勿忘中國遠徵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 中國遠徵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 激烈的馬其諾爭奪戰
    【郵幣卡解盤】將今天算在內,郵幣卡市場已經是第四次衝擊60分鐘頂部無功而返了。我曾經將這條防線比喻成馬其諾防線,看來,這條線比馬其諾防線還要牢固,多空雙方,在這條防線上,已經展開了四場大戰,直到現在,勝負仍然是未見分曉。多空雙方的第一場激戰,還在3600點附近,而第二場激戰,便已經移師3700點了,今天,多方成功突破了3800點,由此可以看出,多方確實在艱難地推進。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113團見到日軍後二話不說,朝日軍陣地猛衝猛打,雙方激戰8個小時,113團用刺刀擊潰了日軍。日軍退守二線陣地。英國人得知中國軍隊趕來救援後,鼓起了最後一絲勇氣開始突圍,這次英軍仍然一如既往,折騰了一整夜,沒有前進半步。英國人絕望了,他們已經做好了毀掉武器和車輛隨時投降的準備。
  • 德國繞道比利時,馬其諾防線形同虛設,法國潰敗背後卻是國家意識
    二戰期間,法國建造了世界上最壯觀、最強悍、號稱是最堅固的防禦工事,永遠不會攻破的邊境防禦設施——馬其諾防線(又稱馬奇諾防線),而恰好是這個所謂的馬其諾防線,被法國人寄予厚望的工程,卻讓法國陷入了國家覆滅的悲哀。
  • 「萬家嶺」日軍屍橫遍野,眼看就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可惜天意弄人
    參加武漢會戰之前有16000人兵力,在沿南潯路一線作戰中,傷亡達到八千餘人,中、小隊長死傷過半,幾乎喪失了戰鬥能力,落的個日軍最弱師團名聲。師團長為日本陸軍中將松浦淳六郎。因此地地形錯綜交雜,日軍經常迷路,殊不知此時一○六師團12000餘人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 遠徵軍20集團軍,霍揆彰接軍長報:截獲日軍密電!騰衝戰役打響
    這座墓園是為了紀念中國遠徵軍在騰衝攻堅拔城戰役中,陣亡官兵和死難群眾,而於1945年7月1日建成的。紀念碑上有這樣一段文字: "1944年反攻騰衝,自夏徂秋,大小四十餘戰,共殲敵聯隊長藏重康美以下萬餘人,虜獲無算。我軍亦陣亡覃子斌、李頤等官兵八千餘人,傷者近萬人。" 寥寥數語,當年騰衝一戰之慘烈,可見一斑。
  • 赴緬的中國遠徵軍有多慘?三萬人進野人山只剩3000,女兵更是僅存一位
    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 騰衝戰役時我軍由於新兵多和日軍防禦體系完善造成大量傷亡
    八年抗戰期間,日軍在中國戰場僅焚毀了兩面天皇御賜的「聯隊旗」,一面在松山,另一面就在騰衝。 滇西淪陷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隨著首期中國遠徵軍的大敗,日軍趁勢追殺進入雲南,一直推進到怒江西岸才被宋希濂所部遏阻。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日軍集中加固了松山、龍陵和騰衝三個戰術要點,互成倚角之勢,以防備中國軍隊反攻。
  •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
    滇緬公路是連接中緬之間的重要道路,也是1940年以後外國援助中國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的中斷導致外國援助物資無法進入中國。這對中國當時的抗日事業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1944年5月,抗日形勢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在滇西集結20萬遠徵軍,準備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遠徵軍率先攻打了龍陵、騰衝和松山等要地。松山地處雲南龍陵縣東北部,雄踞怒江西岸,具有地形優勢,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 青春遇見青春 致中國遠徵軍
    中國遠徵軍就是根據中英軍事同盟而組織的。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地帶,又是東南亞地區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