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概念的術語拓展人們的思想空間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人的生存與單純動物生命的區別,就在於思想的有無。儘管人也是一個物種、一種動物,卻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物種、一種有思想的動物。一般人們都認為,人類之所以有思想,是因為人類有自主自覺的意識。問題在於,這種自主自覺的意識是如何從動物意識發展而來的。

  語言符號使人獲得寬廣思想空間和運思深度

  當然,單純動物意識與人的思想之間,肯定不存在一條完全斷裂的鴻溝。人類永遠是動物中的一個物種,人類的進化是建立在動物性基礎之上的,無論進化到何種程度,恐怕永遠都無法超越這個基礎。但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是什麼讓人類逐漸遠離了一般動物的層次?我個人認為,答案可能是人類運用符號語言的緣故。人類的語言能力讓人的意識可以藉助符號中介來運思,人的意識逐步變成某種符號化操作的過程,從而使人的欲望、情感、衝動、想像等都在意識中獲得了符號化的標識。有了這些標識,人們就可以把零碎的、分散的意識形成某種系統的、連貫的思想。

  在動物那裡,如鹿的眼中看到的是作為食物的各種各類的草——苜蓿、野韭菜或其他任何一種野草——本身,因為世界中不存在不是某種具體植物的「草」本身;而老虎眼裡看到的是作為獵物的鹿本身,但人則變得越來越傾向於通過被命名的草——如「苜蓿」「野韭菜」或其他種類的野草——甚至統稱的「草」這個詞語來表達並理解各種具體的草本身,通過「鹿」這個詞語來理解鹿本身,通過「虎」這個詞語來理解虎本身。顯而易見,人在意識中淡化甚至失去了與世界的直接性關聯,卻獲得了超越具體性實體存在的抽象能力。正是這種抽象能力讓人獲得了越來越寬廣的思想空間和運思深度。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在動物的意識中或在動物的眼中,世界是完全客觀可見的存在,如食物、水源、配偶、天敵等。而在人的意識中或人的眼中,世界不僅是客觀可見的,更重要的是那些主觀構建起來的東西,人類通過對符號的解讀和理解構築了一個內在的、觀念的或意識中的世界。譬如,對「鬼神」的想像、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對價值觀的把握、對未來的期望,讓人們逐漸構築了一系列的理想觀念、思想理念、價值觀等,這些觀念性的「意義」存在不僅是人對人類生活的理解,也是人對客觀世界的把握。這就是說,這種語言符號化的進程也影響到人對自然世界的理解,如古代對自然現象的各種解釋(中國的「五行」理論、古希臘的「理念論」「原子論」),再如近代以來的自然科學理論所表達的那些「規律」。

  文字加速人類文明進程

  最初的思想空間是靠聲音符號——不同的發聲——構築的。在遠古漫長的歷史中,人類思想觀念延續的途徑是代際之間的口口相傳。加之遠古時代人的壽命短暫,因而思想與知識的積累非常緩慢,甚至許多通過艱辛探索獲得的知識和思想往往隨著有思想的個體生命的消失而消失。為了保存生命中重要的記憶,人們開始在巖壁上刻畫,也曾經用結繩來記事,但這些東西大都因歲月的侵蝕而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只留下少許巖畫之類的東西供後人解讀與暢想。但是,刻畫或結繩的實踐積累,逐步讓人把握到越來越多的符號化的東西,這也許就是文字產生的基礎。

  當人類有了文字之後,人類的認識能力和思想發展呈現為一個不斷加速的過程。從長時間的跨度看,人類曾於幾百萬年間都只有聲音形態的語言,有明確文字的歷史只有幾千年。可是,文字出現後數千年就產生了老子、孔子、佛陀、泰勒斯等先哲,系統的思想體系大大改變了人類,讓人類從蒙昧進入了文明;又過了兩千年出現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自然科學推動人類文明進入了新階段。為什麼有了書寫文字,人類思想運思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呢?這是因為有了文字對思想與知識的標識性固化,人類才有了思想運思和知識發展所憑藉的梯子。一方面,有了文字的標識,人相對容易思想了。就像行路者有了地圖,更容易理解自己在什麼方位上,應該朝什麼方向走。維根斯坦說文字所表達的命題圖示著世界,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另一方面,即使發現或掌握思想與知識的人因生命的結束而在肉體上消失了,但有了文字記敘,其思想仍然可能被其他人解讀、激活。只要某種文字仍然被使用,後人就可以通過閱讀來激活前人的知識與思想,甚至那些已經不再使用的「死語言」也可以破解。實際上,許多古代文明成就——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被重新認識的。

  既然書寫推進了人們的思想,不同的書寫體系也就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譬如,中國的書寫體系深深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方塊字的書寫方式,走了一條與西方字母書寫體系完全不同的路徑。西方的書寫體系更為倚重語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希達批評西方哲學的語音邏輯中心主義?為什麼西方人如此倚重邏輯推理,而中國人如此倚重想像與體悟?顯然,在解讀符號背後的含義或意義時,人們必須基於語言形式所規定的思維方式或解讀方式來理解、把握語言所表達的世界。

  閱讀拓展人類思想星空

  當然,不管是西方的拼音文字還是漢語,若沒有活著的頭腦的理解過程,文字本身無法成為思想,但有了文字的標識,人們就有了運思觀念的記號從而容易理解前人的思想。閱讀也就成為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通過閱讀,我們不僅可以理解幾千年前先輩們的智慧結晶,如《道德經》《論語》《莊子》《孟子》《韓非子》,而且可以理解地球對面歐美人——查爾斯·泰勒、哈貝馬斯、羅蒂等人的思想。這就是閱讀的力量,人們通過閱讀可以不斷拓展自己的思想空間和精神視野。正如維根斯坦所說,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我們也可以說,一個人閱讀的空間就是這個人思想的空間。中國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那是因為閱讀拓展了人們的思想空間,讓人有了更加開闊的視域、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

  哲學是人對人類思維規律探索的結晶,因而可以說是關於思想的思想。人類思想的空間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躍升的過程,其中許多哲學家的經典著作成為指引我們在思想之路上行進的、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星星,它們也成為支撐我們思想空間的梁柱。正是通過對哲學經典的閱讀,我們得以進入思想的星空,在與前人或他人的對話中開闢出新的更大的思想空間。另外,表達思想文化的那些重要概念或術語就成為思想的結晶或標識,這些概念不僅是思想探索行程中的裡程碑,而且是人們通過運思攀登思想高峰的雲梯。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閱讀不是要完全接受別人的定論,使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而是用別人的思想激活我們自己的思維活動,並藉此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讓自己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前行或深化。人類思想的相互磨礪和碰撞能夠激發出越來越豐富的思想,從而不斷拓展更加廣闊的思想星空。不過,思想不是存在於書本的符號中,而是存在於解讀文字符號之人的頭腦活動中。沒有思想著的頭腦,任何文字都僅僅是「死語言」或某種客觀存在而已。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與其說是真理的擁有者,不如說是真理的探索者。所以,我們必須不斷閱讀、不斷思索,永無止境。唯有如此,才能進入越來越寬廣的思想星空。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專項「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18VXK001)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思維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教授)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與拓展
    這一術語反映出絲綢在古代中西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李希霍芬雖然最先使用「絲綢之路」一詞,卻並未將它作為研究重點,而且他認為絲綢之路具有明顯的年代局限性。但李希霍芬之後的學者如赫爾曼、斯文·赫定等人則直接繼承了「絲綢之路」的說法,並推動了這一術語內涵、外延的豐富、擴大,至今已成為古代歐亞大陸東西方之間海陸交通要道的總稱和文明交流的代名詞。
  • 徐朗 | 「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與拓展
    這一術語反映出絲綢在古代中西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李希霍芬雖然最先使用「絲綢之路」一詞,卻並未將它作為研究重點,而且他認為絲綢之路具有明顯的年代局限性。但李希霍芬之後的學者如赫爾曼、斯文·赫定等人則直接繼承了「絲綢之路」的說法,並推動了這一術語內涵、外延的豐富、擴大,至今已成為古代歐亞大陸東西方之間海陸交通要道的總稱和文明交流的代名詞。
  • 許煜:作為政治概念的宇宙技術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首先,我將說明康德式的宇宙政治概念是基於他的自然概念的。在第二部分中,我將把人類學的「本體論轉向」中提出的「多自然主義」當做一種不同的宇宙政治;與康德對普遍性的追求相反,它暗含著一種作為共存之可能性的相對主義。在第三部分中,我將試圖說明為什麼必須從宇宙論轉向作為未來政治的宇宙技術。約翰內斯·克卜勒的示意圖,用於說明他的行星運動法則。
  • 徐朗:「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與拓展
    這一術語反映出絲綢在古代中西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李希霍芬雖然最先使用「絲綢之路」一詞,卻並未將它作為研究重點,而且他認為絲綢之路具有明顯的年代局限性。但李希霍芬之後的學者如赫爾曼、斯文·赫定等人則直接繼承了「絲綢之路」的說法,並推動了這一術語內涵、外延的豐富、擴大,至今已成為古代歐亞大陸東西方之間海陸交通要道的總稱和文明交流的代名詞。
  • 講座︱張旭鵬:全球思想史的興起與作為「織工」的歷史學家
    ……在這個全球和全球化的時代,在思想史領域的緊要關頭,我們需要適當地從實踐中後退一步,進行一些理論反思。現在是時候去評估歐洲思想史的去向,評價它現在的位置,並反思其未來的可能。」不過,「空間轉向」只是全球史興起的外在原因。思想史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它有自己內在的發展邏輯。通過梳理新舊兩部文集的時代背景和希望解決的主要問題,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聯繫點,這個聯繫點就是觀念史。
  • 新書速遞 ∣ 趙家棟《佛教名物術語詞研究》
    佛教文化作為一種輸入文化,在傳入中土之前,與佛教理論和佛教儀軌體系密切相關的佛教名物和佛教術語,是漢語體系中沒有的概念或語義認知,所以早期的佛經翻譯實踐中很難做到所謂的「功能對等」,對佛教名物和佛教術語的翻譯多是採用音譯的形式。
  • 當代西方空間批評關鍵詞研究述評
    作為21世紀西方最前沿的批評理論之一,它在學術思想的言說方式和闡釋方式上產生諸多變革,成為跨越人文、地理、政治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焦點,生產出空間與網絡、政治學、性別、後殖民等一系列新話題,成為人文學科的重要研究視角和新詩學的關鍵詞。多位學者從後現代美學、當代政治、全球化、消費與經濟等視點重新思考空間、時間和社會存在的辯證關係,拓展了文學空間研究的角度,加深了其深度。
  • 帶有「曲」字的音樂概念和術語
    在音樂概念和術語中,有很多概念和術語帶個「曲」字。比如,歌曲,樂曲,舞曲,交響曲,協奏曲,進行曲,圓舞曲,奏鳴曲,小步舞曲,搖藍曲,序曲,前奏曲,間奏曲,彌撒曲,即興曲,獨奏曲,三部曲,變奏曲,迴旋曲,迴旋奏鳴曲,賦格曲,狂想曲,隨想曲,幻想曲等。
  • 「衛生」的術語概念如何確立
    此後,這個術語就成了今天醫學名詞 「隔離」 (Quarantine)一詞的淵源。 「衛生」概念的確立當然,僅僅防疫是不夠的,最關鍵的還是治疫。幾世紀前的歐洲,當然尚未有應對病毒病菌的知識。那時,逐漸興起的人文主義者發現,要想抵抗疫病,最重要的莫過於進行有效的城市管理、清潔環境並提高健康水平,讓人民建立起「衛生」的觀念。
  • 新時代我國話語空間拓展的挑戰與對策
    但是,也面臨許多挑戰,特別是在領域話語空間、區域話語空間的建構中,因此,綜括我國話語空間建構所取得的成就,剖析面臨的挑戰,挖掘相應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價值。新時代我國領域話語空間建構所取得的成就話語就是說話或所說的話,是人類表達思維、思想的形式。
  • 魏久志:再談「藝術意志」的概念
    李格爾的「藝術意志」便屬於這種概念,自上個世紀20年代起就不斷有人對其含義和來源進行各種闡釋,在60年代出現了貢布裡希和帕希特兩位美術史大師之間針鋒相對的爭論,而後到了90年代奧琳和波德羅等人又對這個概念作了進一步的歷史性分析,這些分析誘使人們重新思考60年代的那場爭論:貢布裡希相信藝術意志起初是黑格爾主義集體精神在藝術史領域中的翻版,可帕希特堅持認為李格爾的觀點與嚴格的目的論、黑格爾的方法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 海德格的時間概念
    [3]他接著說:人們在對時間之秘密的玄思中自以為懂得其神秘之處而沾沾自喜,儘管神秘實際上並不存在。[4]他不僅嘲弄聖奧古斯丁,他也這樣嘲弄以後的其他哲學家:在哲學家們的視野中,時間概念本身似乎是獨立的……由此……是一個獨立的術語,它大概由於一個孤立的定義而被加強,似乎指示著一個獨立的存在。
  •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合訂本):多渠道、多層次、有溫度地講好中國...
    12月4日,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出版座談會暨《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合訂本)發布會在京舉行。「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系列圖書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的核心圖書產品,被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入選「偉大歷史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宣部外宣採購目錄、「第二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推薦」書目等。
  • 幻象空間中的藝術作品
    在本質上,藝術體制的變動體現的是藝術概念的重新界定,體現的是人們對於「何謂藝術」這一古老問題的重新闡釋。在這一意義上,藝術作品的靈暈並非藝術作品的某種內在屬性,亦非藝術作品自身所固有的某種特質。一件藝術作品之所以被人們所承認,是由於其佔據了藝術場域中的某個位置,填補了藝術場域中的某個空白。
  • 400條文化術語詮釋與英譯公布 專家:誤譯易引發誤解
    而涉及術語的,主要是科技術語的翻譯,其中又以中醫術語的翻譯討論最多。關於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翻譯關注不多,因為「中華思想文化術語」這個概念是第一次提出,也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的意義所在。「工程」對術語的形式也做了說明,是「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或文化核心詞」,這就排除了完整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術語在形式上主要體現為詞和短語。  具有國際傳播價值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翻譯涉及到兩重語境的轉換,一是歷史語境向現代語境的轉換,二是現代語境向國際語境的轉換。
  • 【文萃】論克羅齊美學思想的發展過程
    朱光潛在依據英譯本翻譯克羅齊的《美學理論》時,把其中的核心概念intuition和expression分別譯成了直覺和表現,在解讀這部著作時,又把克羅齊後期的美學和哲學思想引入進來,認為克羅齊所說的印象指的是通過實踐產生的情感和感受,儘管他並未直接稱呼克羅齊為表現論者,客觀上卻在引導人們產生這樣的聯想。
  • 一文簡述多種強化學習算法,重要概念和術語一覽
    本文簡要介紹了強化學習及其重要概念和術語,並著重介紹了 Q-Learning 算法、SARSA、DQN 和 DDPG 算法。強化學習(RL)指的是一種機器學習方法,其中智能體在下一個時間步中收到延遲的獎勵(對前一步動作的評估)。
  • 圍棋術語
    圍棋術語是在圍棋中用來表達某些特定概念和詞語的稱謂。它囊括了圍棋的專用名詞、理論知識以及競賽規則和對局經驗的許多內容,既是中國圍棋文化千百年來不斷發展的產物,也是人們學習圍棋應該掌握的基本常識。隨著圍棋的普及和發展,圍棋術語資料庫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中。      圍棋術語是在圍棋中用來表達某些特定概念和詞語的稱謂。
  • DeFi術語與基本概念開發者必讀
    Defi協議有幾種不同的類別,但由於像Compound這樣的借貸協議(Leding Protocol)關注度最高,因此本文將重點梳理Defi借貸協議中的基本概念、常見模式以及存在的風險。這些概念不僅適用於借貸協議,同時也適用於其他類別的Defi產品,例如期權協議Opyn。為了便於軟體開發人員理解,我們將儘可能不使用金融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