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應一時之需 各方應放平心態

2020-12-26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

  這兩天,地攤經濟橫空出世,成為各方熱議話題。這一概念還進入資本市場炒作環節,昨日晚盤一眾汽車股上漲,港股的五菱汽車一度盤中大漲120%。

  這是一個很接煙火氣的話題,老百姓都能說上一二,支持者有之,異議者也有之。不過,當前是經濟恢復發展的緊要關頭,需要千方百計刺激消費和就業。在這兩方面,地攤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應急作用。

  一方面,疫情限制了人們的消費力,地攤上隨便逛逛,可以接觸更真實的購物環境,在地攤上和親友交流暢飲,就有了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是就業問題,需要給眾多失業和隱性失業者找到活口和出路,給他們一個自食其力養家餬口的機會,渡過眼前難關。地攤經濟的運營主體都是不怕吃苦的普通勞動者,他們願意用雙手養活一家人,就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

  地攤是一種古老的商業形態,農村集市都是以地攤為主,在農產品成熟的季節,在田邊地頭公路邊上就能擺攤賣瓜果。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很多也是從地攤做起,是很多商業才俊的練兵場。但是,地攤是一種階段性需求,切不可盲目誇大其在容納就業上的作用。即便在農村,現在地攤購物也越來越少,而是向少數區域性的商超集中。而且,地攤經濟集中在服務行業,擺賣的多是簡單的蔬菜瓜果,餐飲和服裝佔比較大,是商品的終端銷售渠道之一,而現在的購物主流,已慢慢在向手機端轉移,越來越多人習慣於手機購物。

  另外,現在盛傳一種說法是擺地攤可以賺大錢。但是,賺大錢的一定是少數。只要是進入門檻低的行業,都不大可能產生超額利潤,多數只是賺個辛苦錢。而且,中小城市一直都有地攤經濟,且規模不小,不少人習慣晚上到夜市消暑,本身產業就很成熟。中小城市的地攤已經很多,如果還大規模增加攤位,只能讓競爭更加激烈,收入水平下降。

  從歷史發展來看,地攤這種商業模式,已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有益補充、支流。在當前的經濟困難時刻,任何能增進消費和就業的合法途徑都值得鼓勵,地攤也在可嘗試範圍之列,不過各方應該放平心態,不應抱有太高期待。

  另外,還需要提醒各地監管者,今日千方百計鼓勵,可不能等經濟有所好轉,又拿地攤小販開刀。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jh

相關焦點

  • 觀瀾丨「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繁榮「地攤經濟」要謀長遠之治
    3月份,成都市就發布了《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提出疫情防控期間對商家和經營者實施審慎包容監管政策。政策推行兩個多月,獲得各方好評。真實的數字讓人心跳和激動,10萬個就業崗位,以三口之家計算,就牽涉30萬人口的生計。一個成都釋放的「攤位」活力,讓人們感到振奮,也讓人感到重新審視地攤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都之後,鄭州、南昌等地也開始為「馬路經濟」「地攤經濟」鬆綁,山東多地也正在助力地攤經濟發展。
  • 地攤經濟是什麼意思?地攤經濟合法化?地攤經濟點燃A股
    總理公開點讚了「地攤經濟」,一下子解封了多年的管制誤區。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地攤經濟是城市裡的一種邊緣經濟,一直由於影響市容環境而不能堂皇入室,但地攤經濟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  總理點讚的這座城市隨後也被爆出來了——就是成都。兩會期間,成都放寬臨時佔道經營的做法,引發代表、委員的熱議。
  • 瘋狂的直播經濟,炙熱的地攤經濟
    與此同時,受政策護航而突然爆發的地攤經濟,並不是簡單地回歸到過去那種無章法的經營狀態,而是需要各方扶持,在文化定位、資源調配、規範管理等多方面,打造出可持續化的健康發展模式。總之,希望直播經濟和地攤經濟,作為兩股新生力量,能夠在新經濟中確立自己應有的地位,特別在解決和增加就業、創造和提高民眾收入、促進和推動消費上創造出積極動力。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基於電商和社交平臺的直播經濟,絕不會如此之紅;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地攤經濟(小店經濟)也絕不會重新恢復「人間煙火」。
  • 和平精英:遊戲中的地攤經濟,原來靠擺攤還能吃雞!
    當前非常火爆的一個名詞:地攤經濟,相信各位玩家也不會陌生。鼓勵各位在生活中進行擺攤行為去帶動經濟,連我們一眾玩家都聽到過足以說明最近地攤經濟是有多火爆。其實,在和平精英遊戲裡同樣存在地攤經濟,並且運用好地攤經濟還能順利吃雞,本期筆者就帶大家了解和平精英遊戲中的地攤經濟。
  • 地攤經濟崛起,未來實體店岌岌可危?馬雲:等你看懂時已經晚了
    如果自己去創業,需要的資金壓力還是非常大的,不少人將目光看向「地攤」經濟中。地攤上的東西物美價廉,不需要支付太多的租金,成本比較低,也沒有什麼門檻,投資1000元能創業,投資10000元也能創業,利潤相比來看還是非常可觀的。如今各地的復工復產進展比較好,逛商場的人多了起來,市場經濟慢慢崛起。
  • 地攤經濟與義烏小商品市場
    地攤經濟火了。最近看到各地開始允許地攤,鼓勵靈活就業,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靈活就業。談到地攤生意,很多人就想起來,以前擺地攤的,總是要被城管追著趕。攤販見到城管,就好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現在城管卻一個個地打電話聯繫以前的攤主,讓他們回來營業。
  • 地攤,是織給城市最溫暖的一塊圍巾
    「地攤」的回歸之路———城市基層治理規範化、科學化、人性化「地攤」的回歸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走回頭路,而應是經濟活力和管理效能「雙在線」。唯有如此,才能打消人民群眾對於「地攤」未來命運的擔憂,真正發揮「地攤」的生機活力。
  • 地攤經濟到底是人間煙火,還是「網際網路煙火」?
    這時地攤經濟似乎成為對付病毒的一劑「良藥」,再次扛起經濟復甦,穩定就業的大梁。截至目前,超過30個市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從天眼查搜索「地攤」可以發現,不少做地攤燒烤的攤販連公司都已經創立,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差擺攤了。有意思的是,線下之物的地攤還沒起來,線上倒是先火起來了。
  • 園藝業如何迎戰「地攤經濟」?
    想必大家最近幾天都看到下面這句話了吧:地攤經濟時代來咯!最近爆火的地攤經濟對於我們陽臺園藝黨來說可是個清陽臺入手新品種的好機會!那些在陽臺上度過了幾個春秋冬夏的花花們,是時候展現它們的魅力了!作為一個陽臺盆栽黨,買花就跟買衣服一樣,陽臺就如衣櫃,不裝滿總是心裡念著還有個空缺該填補什麼心頭好。
  • 觀經:請不要神化地攤經濟
    近來,「地攤經濟」強勢復甦。你能想像,成都市甚至舉辦汽車品鑑會,把寶馬、奧迪等名牌汽車拉來擺攤銷售麼?李克強總理更是稱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 讓利於民,是對地攤經濟的最好扶持
    地攤又回來了。日前中央文明辦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總理親自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站臺,國內許多地方都放寬了對地攤的限制,一些城市街頭出現了久違的地攤買賣。一時間,低成本、易操作,每天都能算出自己賺多少錢的地攤,點燃了許多人的創業熱情。不過,呈井噴態勢的地攤經濟,很快遭遇了來自現實的尷尬。
  • 地攤經濟來了——日式地攤怎麼擺
    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楊寶玲建議制定統一的「地攤經濟」準入許可標準、從業資格條件和商品入市手續,採取頒發資格證、許可證等方式,給予「地攤經濟」與從業者合法地位。
  • 地攤經濟正火,如何給品牌折扣童裝地攤定位
    以品牌吸引眼球,以品質俘獲人心,以高性價比促成交易,希望大家都能借地攤經濟興起的東風,找到自己的生財之道。地攤經濟火爆#擺地攤」已經成為了街頭巷尾和網際網路上熱議的話題,《地攤經濟火爆》「擺地攤」已經成為了街頭巷尾和網際網路上熱議的話題。從總理點讚,全國20多地的倡議,再到網際網路、支付、電商巨頭積極參與其中,地攤經濟」完全火了。
  • 孟子:從儒家的順天應人,看待地攤經濟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而這套理論是很適合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所以西漢初年,經濟凋敝。因而西漢君主實行以黃老治國,主張無為而治,因而才有了文景之治。而在儒家的文典中,最早在《周易·革》中提出了順天應人: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 變了味的地攤經濟,變身網紅的「海天盛筵」
    自從總理開口支持地攤經濟以來,人人拍手叫好,雖說在大的經濟環境上不足以彌補,但最起碼讓底層百姓多了一條可供選擇的生存之路。實可謂善政!弄得我這幾天都開始琢磨是不是擺個地攤賣點啥?若說拍賣場是富人的遊戲之地,那地攤絕對稱的上窮人的生存樂園!
  • 地攤經濟———我們碰碰「瓷」?
    地攤經濟———我們碰碰「瓷」?「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中這樣稱讚地攤經濟。作為民間旺盛的自發性平民經濟的代表,作為我們國人「骨子裡的煙火氣」,地攤經濟自古以來已經具有千年的歷史。但由於其與城市規劃之間的「相愛相殺」,致使地攤經濟也曾長期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不過,近期朋友圈刷爆的「擺攤」,顯然,地攤經濟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之中。
  • 地攤經濟來臨,從地攤小白到老司機的5個地攤項目
    2020年,在病毒的大環境下,社會經濟止步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跡象,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不同的衰減,人們的收入也隨之也止步不前甚至出現降薪30%~50%的,或更慘直接失業。經國家強有力的管控,病毒基本上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地城市已開始著手準備一系列政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重啟刺激經濟活力;前幾天我們的總理,就說了句大白活,可以啟動夜市經濟了呢;聽到這個消息,小編已是按捺不住心裡的種種想法,蠢蠢欲動要在下班後去擺地攤,開闊眼界的同時,賺多一份收入交租,經過一段時間的擺攤,總結出10個地攤項目
  • 「地攤經濟」崛起,實體店岌岌可危?馬雲:等你看懂,已經遲了!
    前不久,總理發表講話:「小店經濟和地攤經濟,和其他「高打上」經濟一樣,都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中國的生機。個體工商戶、企業、市場都生存下去,再發展起來,國家才會更好!」不僅如此,國家的新規定還指出,2020年的文明城市評估將不包括流動商販和道路佔用行為。
  • 寬容「地攤經濟」不是權宜之計:城市首先是市民的城市,而不是市長的城市!
    無疑,在城市管理與市場活力之間,在打造國際大都市與保障民生之間,如何平衡各方訴求,是擺在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難題。第一,城市管理只要一切為民所想,總是能想出辦法來的,既嚴格法規又人性化執法。對於小商小販多些寬容,改變一味打擊壓制的思維,必須管的要嚴管,能寬容的要寬容,該扶持的要扶持,這才是民生之福、大眾創業之福。疫情後,希望寬容「地攤經濟」不是權宜之計。成都實施城管新政後,迎來市民們讚不絕口,一方面認可這種經營模式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平價和豐富的選擇,另一方面稱讚「柔性管理」為更多小販在疫情期間提供了生存空間,讓大家能夠共渡難關。
  • 購物中心如何迎接「地攤經濟」浪潮?
    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是人間煙火,是中國的生機。在此背景下,「地攤經濟」徹底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30個城市跟進地攤經濟鬆綁,大力鼓勵發展,相關話題亦霸屏各大社交網站以及媒體頭條。   但隨後,北京日報、人民日報、央視財經等媒體,卻相繼為正火爆的地攤經濟「降溫」,主要觀點是地攤經濟不適合所有城市蜂擁而上,而是要因城制宜,規範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