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氣動手關節康復訓練系統,患者康復訓練的輔助神器!

2021-01-19 騰訊網

氣動手康復設備是目前針對手指痙攣、癱瘓等症狀,最有效的康復治療設備。氣動手關節康復系統又叫手關節輔助機器人,是以空氣壓力作為動力,自動驅使手指抓、握、伸展等被動訓練,由於手部功能結構複雜,手指功能靈活,因此手關節康復訓練對康復領域有著特殊而又非凡的意義。氣動手關節康復系統可以有效的抑制手指的痙攣,增加手指關節活動度,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手指關節鬆動的效果,又能通過手部訓練反射於腦部神經及血管,促進腦部損傷或神經損傷保守治療和手術後的康復,增加患者康覆信心。

手康復主機

適用科室:

神經內科、腦外科、骨外科、康復科、理療科、老年病科等臨床科室,多種疾患所引起的手部運動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

適應症:

1、神經系統疾病如中樞神經損傷、外周神經損傷、神經卡壓等引起的上肢(手)功能障礙

2、骨骼肌肉疾病引起的上肢與手功能障礙

3、腫瘤引起的手功能障礙

4、外傷(如擦傷、壓砸、切割、燒傷、牽拉傷等)引起的上肢與手功能障礙

5、上肢肢體損傷後的腫脹,包括術前術後動、靜脈血循環差和淋巴回流不暢等

6、瘢痕組織的攣縮增生引起的手功能障礙

手康復手套

產品特色:

1、以空氣壓力作為動力,自動驅使手指抓、握、伸展等被動訓練,操作安全、舒適。

2、可實現連續手指抓、握、伸展等速運動和間歇運動。

3、壓力可調,不同壓力控制不同程度手指張力,以適應不同康復階段的需求。

4、伸展位持續時間可調。

5、配有緊急制動按鈕。

6、對於偏癱患者可採用健側手指屈伸帶動患側動作,以達到手指功能康復和腦功能重建雙重目的。

相關焦點

  • 手指關節康復訓練如何去做,怎麼做效果更好?
    格美氣動手康復一:手指關節康復訓練該怎麼去做呢?二:智能手指關節康復訓練輔助設備:格美氣動手康復設備是目前針對手指痙攣、麻痺、癱瘓等症狀,最有效的康復治療設備。氣動手關節康復系統又叫手關節輔助機器人,是以空氣壓力作為動力,自動驅使手指抓、握、伸展等被動訓練,由於手部功能結構複雜,手指功能靈活,因此手關節康復訓練對康復領域有著特殊而又非凡的意義。
  • NAO機器人輔助康復訓練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上肢功能受損的殘疾人開發一種機器人輔助訓練方法。上肢功能受損的人可以進行高強度的康復運動來恢復其運動功能。隨著殘疾人人數的增加,專家治療師人數的短缺日益嚴重。一種有希望的補救措施即是使用機器人輔助設備來幫助他們康復訓練。為了指導和演示康復運動,本研究使用了NAO機器人。
  • 邁步機器人:瞄準肢體外骨骼康復訓練市場,建設智能康復體系
    胡峰如是說:「在2016年正式進入智能康復市場前,公司已經把所有商業模型搭建完畢,同時,根據行業經驗預先推算出了未來潛在困難,規避風險。」據介紹,邁步機器人主要通過在醫院及康復中心布局觸達患者群體,已與30多家醫院、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其康復機器人產品主要服務於腦卒中、脊髓損傷等肢體功能障礙患者。
  • 再造手術成功是康復的一半,康復訓練也很關鍵
    許多患者可能存在這樣一個想法誤區: 認為做完手術就萬事大吉了 等骨頭、傷口長好了,手的功能自然就好了 還有的患者想動卻不敢動或不知道怎麼動 於是在漫長的數月等待中
  • 中風康復訓練方法
    我們知道中風之後的患者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偏癱,那麼這時候的患者需要在最佳治療時間內進行康復訓練,如果因為害怕出現意外就不去鍛鍊,那麼患者可能沒有辦法恢復正常的自理能力,所以下面我們就看下中風康復訓練方法有哪些呢?
  • 寧波材料所在腦卒中手部運動功能康復訓練設備研發方面獲進展
    隨著現代康復醫學的發展和工程技術的進步,為了緩解康復治療師的作業壓力,手功能康復機器人技術得到廣泛關注,但是現有的主要手康復訓練設備僅能提供被動訓練模式,患者使用依從性較差且神經功能康復效果較為有限。近期,通過與臨床康復醫師聯合攻關,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先進位造所的康復與輔助機器人技術團隊完成了基於情景互動的三自由度手腕運動功能康復訓練系統的樣機研製。
  • 玩遊戲還能進行康復訓練?到這家三甲醫院的康復科看看吧
    現在骨折患者、關節置換患者大多會在術後主動尋求康復師的幫助,腦中風的患者也會進行康復,讓笨拙的手腳靈活起來……近日,記者走進鄭州人民醫院南部院區康復科,探訪這裡開展的諸多康復項目,還意外地發現了一套智能康復設備。
  • 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
    BFR 為運動員和無法承受大強度力量訓練的人群提供了發展肌肉力量的替代方法。在一項前交叉韌帶(ACL)重建手術後的康復研究中,將 44 名 ACL 術後重建患者分為常規康復組和 BFR 康復組(兩組康復訓練內容相同)。16 周訓練後,僅在 BFR 康復組發現膝關節力量和伸膝肌CSA 顯著提高。
  • 膝關節炎患者怎麼做康復訓練?
    因此對於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早期的預防和康復治療對延緩病情進展、減小疾病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膝骨關節炎的康復訓練 美國風溼病學會就建議老年退行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低強度的居家運動,以此來改善膝關節的疼痛和僵硬程度。
  • 手指再造術後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
    濟南顯微外科醫院手指再造中心醫護人員教您如何進行康復鍛鍊:01、康復訓練到底是什麼?康復訓練是針對手功能障礙的各種因素:例如瘢痕、攣縮、粘連、腫脹、關節僵硬、感覺喪失或異常等等,採取相應的物理治療、運動療法、輔助器具、康復工程、心理治療等康復手段。使傷手恢復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和工作。
  • 神經康復的「黑科技」!看霽達康復的康復機器人如何幫助中風患者
    面對智能神經康復時代,康復機器人就有效解決了這種弊端,不僅能夠把治療標準化,高效化,同時也增加了趣味互動,幫助患者更好地訓練。在由霽達康復支持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就有不少這樣的康復機器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霽達康復兩位患者的案例,是如何運用有趣的「黑科技」康復機器人進行高效的康復治療。
  • 下肢肌力的康復訓練
    肌力訓練是運用各種康復訓練的方法逐步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同時肌力訓練具有預防各種骨關節疾病及術後患者的肌肉萎縮、促進肌肉功能恢復有作用。無論是骨損傷、運動損傷還是神經損傷患者,肌力訓練貫穿於其康復護理的全過程。針對不同時期的患者選擇不同的康復訓練,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原則,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 懸吊訓練康復原理及臨床應用
    來源:康復匯懸吊訓練(SET),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力量訓練、肌肉功能性康複方法!不僅應用在體育領域,而且也廣泛應用於康復醫學界!懸吊運動訓練是一種運動感覺的綜合訓練系統,是基於現代康復理論最新成果的訓練技術。北京體育大學已經引入了該訓練設備,國內體育科學與醫學界對SET也頗為重視。
  • 偏癱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康複方法——圖文詳解
    在偏癱患者中,一般情況下,上肢和手的康復進程要慢於下肢,合理運用作業療法可以加快上肢和手的功能康復。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偏癱患者上肢和手的不同時期的作業療法和運動療法。  偏癱的運動治療和作業治療,一般在患者生命體徵穩定,神經功能缺損症狀不再發展48小時後開始。治療分為軟癱期,痙攣期和分離期。  急性期過後的軟癱期患者(約為Brunnstrom I期)  此時的病人多為臥床患者病程一般在1到4周,這時的康復治療應與臨床治療相結合。
  • 【康復訓練】懸吊訓練療法 ​ (懸吊訓練療法理念與原則)
    懸吊訓練療法(SET),也稱懸吊療法,是以神經-肌肉激活技術為基礎,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為目的,應用主動治療和主動訓練的一個總的概念集合,該療法以主動訓練和康復治療作為關鍵要素,包括診斷及治療兩大系統。
  • 襄陽市中醫醫院為骨折術後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唐漢平為患者指導康復訓練。通訊員供圖原來26歲的小朱因左側尺橈骨遠端骨折,去年年底接受了尺橈骨內固定術,術後因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在家休息,未進行康復訓練,導致左手活動越來越差,腕關節、指關節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解封後,小朱急忙來到襄陽市中醫醫院找骨科醫生複診。X線顯示骨折恢復良好,醫生建議小朱到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
  • 不完全截癱患者經康復訓練,成功恢復行走能力!
    經過詳細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症後,患者於3月19日成功施行「胸椎後路椎板切除減壓椎管內佔位摘除、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為了患者術後更好的恢復下肢行走功能,脊柱科與康復科協作會診,制定康復訓練計劃。首先針對患者術後情況進行系統評價,肌力評價結果為:髂腰肌肌力左側4級、右側2級,股四頭肌肌力左側4級、右側2級,脛前肌肌力左側4級、右側2級,足踝背伸肌肌力左側3級、右側2級,足蹠屈肌力左側3級、右側2級,雙側腓骨長短肌肌力左側3級、右側2級,雙下肢肌張力亢進;ADL評分60分。
  • 肱骨幹骨折術後康復
    轉自:西安市中醫醫院 肱骨幹骨折導致橈神經損傷很常見,現針對本病並結合患者期望目標介紹具體康復治療方法。 肩
  • 「康復沙龍」作業治療,幫助患者更好的回歸正常生活
    2、骨科疾病:截肢、骨折、手外傷、關節疾患等。3、外科疾病:術後黏連、燒傷瘢痕及關節攣縮等。二、作業治療按治療內容可分為如下幾類:1.功能性作業活動訓練(上肢手功能訓練)治療師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將訓練巧妙地貫穿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如插木釘板、推磨砂板甚至虛擬遊戲等,達到擴大關節活動範圍、增強肌力及耐力、使肌張力正常化、改善平衡協調能力及增強機體整體功能水平等作用。
  • 臨床綜述:肩關節康復機器人
    但是,至今為止,針對上肢的康復機器人研究一般關注的患者群體大多為腦卒中倖存者,而對骨關節疾病中肩關節康復訓練的關注略顯不足。   因此,在那些因骨關節系統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而無法自主活動肩關節的患者中,機器人輔助訓練是一個可供選擇的康復治療方案。但是這一類患者通常會通過軀幹的移動來代償肩關節喪失的活動範圍,而這一代償活動則會影響到康復治療的效果。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該固定患者的軀幹,從而限制代償活動的發生,以及增加肩胛帶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