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患者可能存在這樣一個想法誤區:
認為做完手術就萬事大吉了
等骨頭、傷口長好了,手的功能自然就好了
還有的患者想動卻不敢動或不知道怎麼動
於是在漫長的數月等待中
錯過了進行康復的最佳時期
為什麼需要康復鍛鍊?
因手指再造術後大多需要固定較長的時間,加上疼痛、腫脹等因素,延遲手指、手腕關節的主動運動,可能會導致關節僵硬、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等情況,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只有術後綜合運用系統的康復治療,才達到更好的治癒效果。
有些患者認為康復治療就是「烤烤燈,電一電」,沒有多少作用。事實上,康復治療有運動治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手支具等。對於手指再造的患者來說,有效恰當的康復治療方法綜合起來應用,才能儘快恢復指體功能。
手術與康復訓練都是手指恢復的關鍵
無論大、小手術,都是一種有創傷的治療,若術後不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可能會出現疤痕增生、組織粘連、關節僵硬等併發症。只有做好術後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地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才能令治療效果得到最大的保證。
術後康復應注意哪些事項?
01手指應固定於功能位
手指固定和包紮時,除非由於骨折或肌腱損傷,醫生特地將手指固定在伸直位,一般情況下,手指應取屈曲位置,也就是輕微握拳的姿勢,這種位置不僅利於各種組織的修復,而且可以防止手指的關節發生僵硬。
02避免健指陪綁
手指再造手術後,包紮或固定時一定僅限患指,切切不可將鄰近的健指一起固定,引發關節強直。
03要早期進行功能鍛鍊
手指再造術後康復的關鍵是正確進行手指活動的功能鍛鍊。通常早期可進行適當的被動活動,後期應主動鍛鍊為主。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鍛鍊,以保證既不影響手指傷口癒合,又能儘快恢復手的功能。
濟南顯微外科醫院在黃威教授的帶領下,現已成立世界首家國際手指再造中心,率先將3D列印輔助設計應用到全形手指再造領域,並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濟南顯微外科醫院全形手指再造手術量已達行業第一。
成功開展:3D全形手指再造、斷指(肢、趾)再植、手功能缺失重建、周圍神經損傷、關節損傷及肢體嚴重創傷修復等相關疾病的手術與治療。
濟南顯微外科醫院近年來專注3D全形手指再造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年手術量不低於百臺,成為國內乃至國際最具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代表性專業科室。同時,關注術後的指體康復與功能重建,使全形手指再造在恢復程度上有了極大的提升。
壹點號手指再造黃威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