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十八)行政協議與民事合同的區別

2020-12-22 澎湃新聞

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十八)行政協議與民事合同的區別

2020-12-07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者簡介:

楊曉軍,男,漢族,中共黨員,1967年出生,1988年參加工作,一級法官。

行政協議與民事合同的區別

民事合同是平等主體間處分權利義務的協議,強調平等和意思自治。行政協議雖從民事合同演變而來,但區別很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條規定,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務目標,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協議。歸納起來,行政協議與民事合同的主要區別是:

一、當事人的地位是否平等

民事合同的當事人間地位平等,一方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另一方,而行政協議的當事人處於不完全平等地位。行政機關作為行政協議一方,在行政協議中享有行政優益權,行政機關可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單方享有對協議履行中的監督、指揮、變更、解除權。

二、協議籤訂目的不同

當事人籤訂民事合同處分自身權利義務,行政機關籤訂行政協議為了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當然,不是行政機關籤訂的所有協議都是行政協議,行政機關也可籤訂民事合同,行政機關籤訂的民事合同不屬於行政協議,在民事合同語境下,行政機關這一主體權利義務與一般民事主體沒有區別。

三、審查對象和範圍不同

因民事合同履行出現的爭議,司法機關是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審查爭議事實,而行政協議中司法機關審查不受訴訟請求限制,不止審查訴訟請求中提到的內容,還要對整個行政協議行為進行全面地合法性審查,包括行政機關籤訂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法規授權,行政機關不履行協議、變更協議內容或者解除協議是否依據相應的程序、程序是否合法,不履行協議、變更或解除協議是否有充分的法律依據,有無濫用職權或者不當行為等。這裡面要注意的是,行政機關不履行協議或者變更、解除協議行為與行政協議內容之間的關係。如果不履行或變更、解除協議的行為依據的行政協議內容違法,那麼不履行、變更或解除協議行為當然違法,如果協議約定合法,但不履行、變更或解除協議行為不符合約定,不履行、變更或解除協議行為違法。

四、適用法律依據順序不同

行政協議因是行政機關為公共利益或者實現行政管理而訂立的,在適用法律法規時應當優先適用行政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之後再適用民事法律規範。如招投標領域,行政機關作為採購人與供應商在合同中約定,違反誠信的,扣除誠信保證金。而招投標法規定,騙取中標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機關與供應商籤訂的合同中扣除誠信保證金的約定違反法律規定,應被撤銷,行政機關應當對供應商進行行政處罰。

總之,行政協議是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後,才將其正式納入法律規範。審理行政協議案件情況複雜,與民事合同有交叉之處。區分行政協議和民事合同將有助於更好的審理好這類案件,使每一個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解決。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十八)行政協議與民事合同的區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八)侵權責任編新增免責事由規定的適用
    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八)侵權責任編新增免責事由規定的適用 2020-10-14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院林文學法官:《民法典》合同編新規定及其適用
    這些新規定,堅持邏輯和實踐相統一、合同自由與國家適度幹預相統一、平等保護與傾斜保護相統一、誠信嚴格履約與情勢變更相統一、理論自洽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統一、傳統與現代相統一。切實實施《民法典》,要在深刻理解《民法典》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堅定製度自信,實現思維方式從立法論向解釋論的轉變,儘快清理起草司法解釋和政策性文件、加強法官教育培訓。
  • 《民法典》解讀18: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其中第一款是拆分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一款而來,第二款是繼承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二款修改而來,只是將其中「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修改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本條兩款規定均是對民法通則規定的承繼和發展,不是創新性規定。民法典立法過程中,對於是否保留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二款存在重大爭議,梁慧星認為應繼續保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擬制制度。
  • 生活中的民法典 | 看圖學法(六)
    生活中的民法典 | 看圖學法(六) 2020-12-11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市婦聯牽手深圳市女法官協會舉辦「走進《民法典》」主題...
    《民法典》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徵,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首要遵循,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民事法律關係的原則基礎,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全面闡述了《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之後,譚玲從新增加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目的、作為基本制度的公序良俗和綠色原則、成年人意定監護、居住權作為新型用益物權確立、重大疾病如實告知義務、夫妻共同債務的「共籤共債」、離婚冷靜期制度、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遺產管理人制度、完善繼承中的「寬恕制度」、完善高空拋物責任等方面,詳細解讀了《民法典》的亮點及其與現行法律的區別點
  • 民法典:開啟民事司法工作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順應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願望,契合發展需要,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部法典,其內在精神與具體內容,不僅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優秀法律文化,還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的有益成果,是民事法律規範的集大成者。
  • 學習民法典,重點學什麼
    這一理論體系濫觴於古代羅馬法,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與沉澱,並且系統整合了新中國七十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私法理論的集大成。其概念之艱深,體系之龐雜,語句內涵之豐富,可能未經過系統法學學習與訓練的人一時難以準確理解。那麼,如果要準確地貫徹實施民法典,應該如何學習?重點學什麼?
  • 杜萬華 | 《民法典》 總則編重點問題解讀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而實施法律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法律的適用,即法官、檢察官,特別是法官適用 《民法典》來處理民事案件、解決民事糾 紛,而脫離法律適用環節就可能成為紙上的法律。《民法典》 將於2021 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所以正確實施和合理適用《民法典》的緊迫性將越來越強。全國人民尤其法官、檢察官都要認真學習、領會《民法典》的精神。
  • 法官宣講民法典|仇奎:民法,守護我們一生的法律
    拿破崙說得沒錯,法國民法典自它誕生之日起,一直影響到今天,而且還在繼續影響著世界法律體系的格局。說到拿破崙法典,我們就簡單說一下兩大法系。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體系都可以歸入到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大法系的區別很多,我這裡說一點比較直觀的區別。
  • 法官講法《民法典》怎樣規範我們生產、生活
    我叫張xx,原是xx縣法院的一名法官。退休後在xx區法律援助中心作一名志願者。今天我們來學習《民法典》的知識。我講的題目是:民法典怎樣規範我們生產生活講三個方面的問題:1、認識《民法典》;2、《民法典》怎樣規範(我們的生產、生活;3、保護民事權利的措施和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 《民法典》視角下的電子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涵蓋民事、商事、家事等諸多領域, 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被視為「 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 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 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籤訂、公司設立, 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 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 涉網絡民事行為,《民法典》有哪些新規?
    電子合同怎樣籤才合法?......面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相伴而生的新問題,《民法典》可謂「網絡民事行為新規範」。它有哪些新規定?快來找答案。體系整合:實踐與生態任何一部法律的產生,都是基於鮮活的生產生活實踐,《民法典》亦不例外。
  • 《民法典》涉及的重要變化(一)
    ,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七)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 三分鐘學法164丨《民法典》解讀之合同編④
    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我們與金華市司法局一起,打造一份權威又易懂的法律讀本,輕鬆學法規,讓您成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小達人。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憲法宣傳周】法官做客直播間宣講《民法典》 告訴你借款合同規定...
    【憲法宣傳周】法官做客直播間宣講《民法典》 告訴你借款合同規定的三大變化 2020-12-06 0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賠償範圍的擴張與完善
    為了與檢察院、社會組織提起的公益訴訟相區別,《生態損害賠償規定》與《海洋損害賠償規定》一樣,並沒有採用公益訴訟的字樣。從訴權基礎、程序設計來看,《環境公益訴訟解釋》所指的公益訴訟與《生態損害賠償規定》及《海洋損害賠償規定》所規定的損害賠償之訴確實存在外觀上的差別,但從訴訟目的及損害賠償方面進行審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之訴也可以界定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 《民法典》對保險合同訂立影響的金融商事解讀丨融金尚法社
    一、保險合同定義及相對性《保險法》《民法典》第十條 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係的協議。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第四百六十四條 第1款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協議。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網絡熱點 | 涉網絡民事行為,《民法典》有哪些新規?
    電子合同怎樣籤才合法?......面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相伴而生的新問題,《民法典》可謂「網絡民事行為新規範」。它有哪些新規定?快來找答案。體系整合:實踐與生態任何一部法律的產生,都是基於鮮活的生產生活實踐,《民法典》亦不例外。
  • 昆明鐵路運輸法院《民法典》宣傳:88處重要變化之「合同編...
    2、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民法典》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 學好用好民法典 | 超出離婚約定的撫養費,能否獲支持?法官:支持!
    學好用好民法典 | 超出離婚約定的撫養費,能否獲支持?法官:支持!【法官說法】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規定,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